政壇鬥士笑麵虎
“人不可貌相”,雖然金泳三長著一副笑眯眯的娃娃臉,但卻是一個精明活躍的政壇鬥士。
他1927年12月出生於慶尚南道巨濟郡的富裕家庭。1951年漢城大學哲學係畢業後,就任國務總理的秘書。1954年,金泳三借了總理張澤相的錢,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出乎所有人包括張澤相的意料,二十七歲的金泳三一舉成名,當選為國會議員,成了當時國會中最年輕的一員。不但還清了張澤相的錢,而且還連選連任,迄今已經當了七屆國會議員。
金泳三於1960年加入新民黨,第2年任該黨青年部長。樸正熙發動政變後,他被剝奪了政治活動的權利。1963年起他就任新民黨中央常委、宣傳部長、該黨發言人、副總裁等要職。1974年8月擔任新民黨總裁時,金泳三隻有四十六歲。1975年金泳三針對樸正熙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提出“修改維新憲法為生存的唯一途徑”的口號,掀起黨內外的反樸鬥爭。此後,他長期以釜山和慶尚南道為據點,進行反樸活動。
金泳三當了總裁後,立即聘請反樸知名人士尹潽善、金大中為新民黨顧問,整頓領導核心,加強黨內“革新派”陣容,並提出廢除“維新憲法”,拯救民生,實現南北對話等政策主張。
1961年維新政變後,在野的新民黨完全沒有活動的餘地,力口上樸正熙集團不斷地對該黨進行打擊、分化、瓦解,使新民黨長期陷入分裂和混亂狀態,金泳三等黨內“革新勢力”一直處於非主流的地位。
但是,在1978年12月的國會議員選舉中,主要代表中小企業、小商販、手工業者、城市中下層群眾以及被李承晚、樸正熙排擠的親美老政客利益的新民黨,竟破天荒地得到了32·8%的選票,超過了樸正熙的民主共和黨所得到的票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漢城,新民黨候選人得了一百五十八萬張票,比共和黨所得的票數多一倍。南朝鮮的第二大城市釜山,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新民黨等在野勢力在這次選舉中體會到人民的意向在轉變,因而受到很大鼓舞,增強了對樸正熙集團鬥爭的勇氣。
1979年5月,新民黨進行總裁選舉。“革新派”代表金泳三擊敗妥協派頭子李哲承當選為新的總裁。
金泳三得到金大中等人的協助後,新民黨聲勢大振。6月11日,他在漢城國際記者俱樂部舉行國內外記者招待會,以《開辟一個民眾成為社會主人翁的新時代》為題發表了長篇演說。他說,“在蹂躪基本人權的現行體製下,新民黨以爭取人民的自由和生存權利為最大的政治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新民黨主張修改憲法,立即廢除第九號‘總統緊急措施’,讓現政權拋棄長期執政的幻想,和平地移交政權。在南北統一問題上要打破政府一手包辦的現狀,要采取積極的方計,如有必要,願意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會談”。
消息傳到北方,一個星期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金一同誌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是一項積極的建議。
樸正熙集團見勢不妙,出麵橫加幹涉,妄圖以權勢壓服新民黨,要求取消金泳三的這次講話。但是,新民黨毫不退讓,表示:“即使搜查黨的總部,包圍金總裁的住宅,進行種種威脅,新民黨和金總裁也決不後退一步。”
這樣,想保持終身總統的樸正熙就麵臨著重整旗鼓的新民黨的強大挑戰,一場鬥爭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董偉康)
爭民主的絕食英雄
作為民主鬥士,反對派領袖,金泳三在與軍人專製的鬥爭中並沒有什麽可資利用的秘密殺手鐧。為了重建韓國民主,把軍人專製政府趕下台,他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絕食鬥爭。
在1983年反全鬥煥獨裁的絕食鬥爭中,他說:
經過23天的絕食,我拋棄了一切貪念。
我並不想成為什麽重要人物,或占據什麽主要地位,而是要忠誠於重建民主的目標。甘地為印度的獨立與自由獻出了他的整個生命,我願成為象他那樣的人。
在長期的鬥爭中,為了重建民主,金泳三與金大中同舟共濟,互相支持。1983年5月17日,金泳三絕食,以表達對民主改革的要求和對全鬥煥獨裁的抗議。金大中在美國著名報刊上發表文章,高度讚揚了他的絕食行動,認為這表達了韓國人民對民主的渴望。以下為金大中文章全文,題為《金泳三絕食》。
(華盛頓電)——近幾周來韓國的政治騷動值得美國政府注意:決策必須鎮重。最近被取締的析民黨前總裁金泳三為了表達韓國民眾對民主的普遍渴求,從5月17日開始絕食,現在正處在昏速的邊緣。
金先生在他宣告絕食的聲明中,具體提出了民主改革的要求,其中包括:釋故全部政治犯;恢複因政治原因被剝奪公民權者的公民權;保證言論自由;取消所有違反民主的法律。金先生還對美國支持高壓統治提出強烈抗議。
金泳三的絕食及後來的事態發展,在韓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他的行動標誌著全鬥煥政府和受“政治限製法”壓製而被迫沉默的政治家之間的第一次公開對抗。
金泳三的絕食成了促使反對派政治家同包括教會人士、學者以及學生等在內的聯合的催化劑。在他的影響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校園內外舉行示威遊行,從而加劇了普遍的騷動。
麵對金先生的絕食,韓國政府未能采取任何積極的措施。官方阻止新聞媒介對此進行根道,並通過軟禁及其他方式加強了對金先生支持者的壓製。全鬥煥政權不願和金先生達成任何妥協,但又不能製服情願在非暴力抵抗中冒生命危險的金先生及其支持者。
盡管金先生的行動表達了韓國人民對民主的渴望,美國政府仍然表示冷淡。美國在韓國有4萬駐軍,與韓國有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在此情況下,美國的態度被普遍理解為以默許的方式支持韓國的高壓政策。
幕後外交活動自然有其用處,但這次卻不見效而且,華盛頓決不表露似乎已經放棄了民主和人權的原則,金先生現在正是為維護這些原則而瀕臨死亡。
華盛頓必須和當權者打交道這是不難理解的。正如在50年代美國必須同李承晚政權打交道一樣,如今它也必須和全鬥煥政權打交道。但是,應該提醒一下,在李承晚統治將要結束時,美國政府曾經給民主運動以道義的支持,因此博得韓國人民的感激。同樣,卡特政府通過對人權的支持贏得了韓國人民的信任,盡管對執行這項政策的積極性時高時低。
恢複民主的任務要由我們自己來完成,對於我們韓國人來說,這一條無論怎樣強調也不為過分。我們韓國人不求別人代替我們完成這一任務,也不歡迎對我們的內政進行幹涉。我們隻是要求美國明確表態支持在韓國恢複民主,因為這個國家35年來一直是美國堅定的盟友。
有些美國朋友也許會說,盡管韓國的獨裁令人厭惡,但是應該容忍,因為這是安全和穩定的需要。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沒有民主,就沒有持久的安全和穩定。目前韓國的政治不穗定就是最好的證明。美國自己會因蘇聯的威脅而接受獨裁政府嗎?我想是不會的。那麽,為什麽韓國就當因有北方的威脅而持不同的態度呢?
或許有人甚至會爭辯說,韓國人還沒有為民主作好準備。我認為這種論點是站不住腳的。目前韓國人民的教育、文化及經濟水平已遠遠超過兩百年前建立民主製度時的美國人。
現在已經到了美國政府重新確認自由在1韓國的重要性的時候了。如果不恢複民主政府和憲法,在我國就不會有穩定和安全。
金泳三的絕食及其政治影響是一次嚴重的挑戰,它要求美國政府重新考慮其政策。
(金大中,《紐約時報》1983年6月9日)
“5·18”與金泳三內心曆程
金泳三的5,18解決途徑大致經過了兩次方向性的轉變。從鬥爭到協合,又從協合到正麵突破。其間發生了三黨合並,秘密資金案等。但始終是以“曆史的名義”,“建立第二國家的心情”所為的。
80年5月18日淩晨,新民黨總裁金泳三正在主持緊急會議。他一再努力撤銷戒嚴,釋放金大中。為此東奔西跑,還找過政界元老尹潽善,鹹錫寅,俞鎮午等。之後他投入了正麵鬥爭。83年5·18三周年紀念日之際金泳三以絕食為武器開始鬥爭,當時他主張政治解禁和民主化。以後第13、14屆總統選舉中,他一直強調83年的鬥爭。“如果說,我們反對黨負責任的話,那就是沒能阻止光州流血事件的發生。我一直覺得,應該用我一生的時間,來向光州流血的人民恕罪。”
然而,到了1989年5月15日,光州事件有了決定性轉機。當天簽好的協議之中重要的文章被發表了。文章表明局勢開始轉向協合。89年6月末,金泳三主張不要拘泥於曆史。“改革開放是象征20世紀末的時代精神,我們應該把注意力轉向世界,翻開新的政治篇章……”
90年1月三黨合並後,他更走近了一步。他說“民自黨應該超越過去,在新黨裏應該燒毀一切過去的的垃圾。”12·12和5·18事件竟成了應該燒毀的過去。三黨合並後不管在野黨的攻勢有多猛,民自黨的立場一直沒有動搖。金泳三亦如此。93年5月13日,在《致國民書》中,金泳三一再主張:“光州問題不能被政治權力利用,也不能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重新提起光州問題是為了正確對待曆史,而不是為了增加矛盾或者懲罰某些個人。”他的意思是說特別法可能重演鬥爭,所以不可行。他想提高光州問題的曆史意義。雖然當時不無來自一些社團和民主黨的反抗,但整個局勢還算穩定。
95年7月16日在記者采訪中金泳三說道:“我們不能而且不該忘記光州事件,但我們更應該以諒解調整局勢。希望光州人民能表現出寬宏的氣度,光州人民若能讓曆史來審判光州問題,這也是光州人民的最大的勇氣。”7月18日檢察機關以“沒有起訴權”來懲罰當事人的行為,正好反映了金泳三的主張。
然而4個月以後,處罰被金泳三顛倒。實際上這次顛倒正是曆史性的抉擇。然而還有一些人批評在金泳三總統的眼前隻有政治沒有曆史。批評他利用處理盧全兩位前任,為鞏固政權,打擊對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