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盧泰愚

  出身貧寒

  1932年12月4日,盧泰愚出生在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的慶尚北道八公山山麓達城郡公山麵新龍裏(現屬大邱直轄市),為著名的交河盧氏之後。

  他的家庭是個典型的山村貧困農家,沒有足夠的土地,勉強以耕田為生。祖父盧永洙是位精通漢學的書生,但因李朝末期政局紛亂而打消了入仕的念頭,改以務農為生。盧永洙膝下有子女7人。盧泰愚的父親盧秉壽是次子,聰明伶俐,但因家境貧寒,隻讀了小學就輟學在家幫助做農活。

  盧秉壽一表人才,高高的個子,魁偉的身軀,在達城郡是有名的美男子。他是既有學識又十分聰穎的年輕人。雖然平素沉默寡言,口才卻很好。常向官府申訴農民的冤屈,幫助解決困難,受到鄰裏的敬重,成了他們不可缺少的代言人。他為人和善,從不發火,靠說理解決問題。這種性格也傳給了兒子泰愚。盧泰愚總統高大健壯的身材,顯然也是從父親那裏承襲下來的。

  盧泰愚的母親叫金泰香,嫁到盧家數年一直沒有懷眙,她和婆母成天以虔城之心祈禱早得貴子。直到第八個年頭才生下泰愚。

  盧泰愚7歲那年(1939),禍從天降,他敬愛的父親不幸在交通事故中永遠離開了他。

  這次不幸的交通事故,使泰愚失去了父親。家門的不幸,在泰愚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巨大的創傷,使他過早地開始品嚐人生的辛酸。

  青蟒與宰相

  有關盧泰愚的出生,還有一段饒有趣味的胎夢傳說。

  相傳,一天,金泰香睡夢中到離家不遠的把金嶺半山腰豆子地裏去鋤草。發現地裏藏著一條青蟒。她嚇得趕快往家跑,那條蟒不知什麽時候也跟著追來了。她逃進院子後本想躲到廚房,但青蟒咬住了她的腳後跟並纏住了全身。她猛然嚇醒,發現原來是個夢。於是,夢裏懷胎,便生下了盧泰愚。

  這種充滿東方色彩的傳說之真偽,當然無從稽考,也無須稽考。但據說盧泰愚的名字來曆同此頗有關係。祖父在聞及胎夢之事後,為孫子起名時,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想這種夢肯定非同尋常。在聚族而居,以男性為主體的東方社會,人們格外看重男兒。龍則是他們寄托希望,渴望富貴的象征。青蟒即大龍,而且村名就叫新龍裏。依照輩份,呼之泰龍便可以了。但轉念琢磨,如此鋒芒畢露,張揚起來,未必是件好事,索性把“龍”字抹掉,換上“愚”字,起名泰愚,意思是為人應該謙恭謹慎,大智若愚。

  盧泰愚家的後麵,有一座別致古樸的亭子,名叫桂南亭。蒼翠挺拔的鬆柏和柿樹環抱四周。它是400多年前燕山群朝宰相盧思慎之子盧公弼為兩個兒子錫福、錫林建造的一個書院。幾個世紀以來,讀書聲朗朗不絕,培養了不少人才。由於舊韓末期大院君時下令關閉全國書院,桂南亭才因此冷落下來。盧永洙視泰愚為掌上明珠,每逢有空,即帶領著年幼的孫子到這座古色古香的亭子裏去,給他講述先輩的故事。天真活潑的盧泰愚,倚在祖父的膝前,睜著大眼靜靜地聽祖父講述那令人陶醉的故事。這些故事曾令盧泰愚深受感動,並對他後來性格的形成與思想的發展都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第16代祖盧思慎(1427—1498),是位鼎鼎有名的學者,擔任過朝鮮王朝燕山君的領議政(相當於內閣宰相)。朝鮮王朝時曾編纂過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部法典《經國大典》。

  當時,盧思慎為戶曹判書,執筆分撰了戶典。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是位有名的清官。燕山君昏庸殘暴,獨斷自是,重用奸佞,殘害忠良,拒諫護短,以致直言敢諫者無所容身,阿意順旨者專寵固位,臻便朝政日非。盧思慎麵對暴政,屢次挺身直諫,試圖勸說燕山君遠佞親賢,振衰起危。但是,他終於發現自己的努力近乎徒勞。當他心灰意冷,打算棄官歸隱時,舊臣中柳子光、尹弼商等人發動了戊午士禍(1498年)。這些正直清廉的書生將被誅殺,聞此老人不禁義憤填膺,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怒斥權貴,勇敢地為他們辯護,從而使許多無辜的人士免遭殺戮。

  第15代祖盧公弼是盧思憤的長子,更是中宗時期聲望很高的名臣。他官居古讚成,做過國王的老師。史稱他孝性至極。有記載說,盧公弼在年邁的老父出門前,總是將布襪揣進懷中,用體溫溫熱之後,再請老父穿用。

  使少年盧泰愚感動的不僅是領議政這樣的顯赫官職,而且是先祖甘冒殺身滅門的危險救護大批賢才的膽量與犧牲精神。那些身處亂世之中,對時事袖手旁觀,隻顧保全身家性命的人,他以為不恥。

  後來,盧泰愚當了總統後在闡明個人政治觀點的文章中說,政治即為“正治”,這種信念正根源於他幼年時所受的影響。

  棄醫從戎

  光複後的祖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盧泰愚也必須認真考慮他個人的前途問題。

  光複後,盧泰愚曾想做一名醫生。現在,這種理想再次變得強烈起來。他盤算轉學到慶北中學,然後考取醫科大學。他認定從以人文科目為主的中學畢業再進醫大是一條必經之路。但是轉學考試十分艱難。

  1948年9月,在10比1的競爭率中,盧泰愚脫穎而出,按照預定目標轉入慶北中學就讀。他開始設想自己未來如何成為一名醫生。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盧泰愚作為學生兵到了前線,並當上了一名二等中士。

  1951年7月,盧泰愚在6年製慶北中學畢業後,便直接到陸軍士官學校應試。10月,經過體檢和口試之後,又參加了筆試。在這場20比1的激烈競爭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1952年4月1日,正式入學,編入第1區3分隊,分隊學員共9人,他的學生編號為第12號。

  士官學校班級的編製十分特別。在大學裏,通常每100甚至200名學生配置一位教授,而士官學校則采取每位教授管20名學生的精英式教育製。與此同時,學校還特意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榮譽製,學校管理的全部事務亦交由學生們去自行處理。

  任課的教授挑選的都是著名的學者,國語是李崇寧教授,中國古典文學是車相轅教授,哲學是樸鍾鴻教授,數學是崔允植教授。學校聘請他們來,目的是希望把士官學校創辦成第一流的大學。

  一方麵是完善的課程體係,另一方麵,作為軍官,必須接受嚴格的道德教育訓練。士官生每人都必須遵守三禁三忌的生活紀律,並努力使之成為個人行動的信條。

  所謂三禁,即“禁酒、禁女人、禁煙”;三忌即忌偷盜、忌欺騙、忌撒謊,這關係到士官生本人的榮譽。因此考試不能偷看別人的試卷,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如果對別人的錯誤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便是違反忌欺騙、忌撒謊的條例。每逢這種情況,即使是你最親密的朋友,也應毫不留情地予以揭發。否則將被勒令退學。這就是榮譽製的真正內涵。

  陸軍士官學校學員,不僅學習軍事,而且還要接受西方民主教育。1987年6月29日,盧泰愚作為執政的民主正義黨(簡稱民正黨)總統候選人,發表題目為大韓民國民主化的8項宣言,即所謂“6·29宣言”,可以說即是這種教育的果實。

  投靠樸正熙

  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盧泰愚被授予的第一個軍銜是少尉。他軍旅生涯的第一步是擔任中部戰線第五師團小隊長。他準備把從課堂上所掌握的全部技能都應用到實際的指揮行動中。這種一貫勤懇的作風,使盧泰愚很快以正直的模範軍官而遠近聞名。

  有一天,前來視察的師團長發現了這個可愛的年輕人。

  這可以說是一次富有曆史意義的邂遁。

  當時的師團長是樸正熙少將。

  樸正熙當即肯定盧泰愚執行軍務的能力和品質。從那時起,便對他格外器重。

  樸正熙素來厭惡腐敗無能的軍官,在南韓軍界裏以治軍嚴格著稱。盧泰愚則對這位富有長者之風的前輩特別尊敬和欽佩。6年之後,即1961年5月16日,樸正熙少將領導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第二共和國。

  當時盧泰愚已由少尉晉升為大尉。在漢城大學師範學院學生軍訓團任教官。由於盧泰愚平時一貫敬重樸正熙。所以,一聽到政變的消息就馬上決定采取支持樸正熙的立場。

  盧泰愚和那些意氣相投的老同學們,毫不遲疑地奔向母校一陸軍士官學校,他們要說服下幾屆同學一道參加這場“軍事革命”,組織他們到漢城市中心的街道上遊行。但是青年軍官們的期待,在軍事政變兩年零七個月後轉變為失望,大家有一種受騙的感覺。當初青年軍官們鼓掌支持的是鏟除腐敗,一掃舊惡,共鳴於重建國家的革命公約。然而最應該做到光明正大、清廉正直的學兄中,有些人居然同腐敗勢力相勾結,與之沆瀣一氣,同流合汙。

  1962年,盧泰愚晉升為陸軍少校。

  正在這時,不知什麽地方傳聞說,大批學生在策劃,準備衝擊韓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國家複興最高會議。最高會議下屬的革命檢察部再也坐不住了。開始對起草建議書的首倡者進行傳訊和調查,理由是青年軍官意欲謀反。盧泰愚少校敢作敢當,認為自已是同學會會長,又是建議書的起草人,應負全部責任。他勸同學們安心,不要動搖。他坦然接受調査,並且自始至終理直氣壯地麵對調查官。調查官規勸說,隻要承認錯誤進行反省,就不交付軍事裁判。他卻反問:為什麽說是錯誤,錯誤在哪兒?

  最高會議議長樸正熙在聽取檢查報告後,雙眼緊閉,麵無表情地靜坐在椅子上。他暗自思忖:

  盧泰愚這位從外表上看去十分溫和年輕人,內心竟有著堅強的意誌。確實是一個外柔內剛,充滿勇氣,為信仰絲毫不苟妥協、動搖的強者。

  他的話將決定盧泰愚的命運。

  他點著頭說:“盧少校是什麽樣的人我很清楚。是一位正直的軍官。看來他還保持著這種精神。不能踐踏青年軍官的正義感。告訴他們,我們以後會改正的。送他回去吧!”

  晉升為中校的盧泰愚被派到越南前線參戰是在1968年9月陸軍大學本科畢業以後。

  1968年9月,盧泰愚終於抵達越南,在猛虎師團麾下的在求營任大隊長。這是已故薑在求少校生前所在的大隊。陸軍士官學校出身的薑在求少校赴越前夕,在猛虎師團進行訓練時,有人失手掉落一枚手榴彈,在手榴彈即將爆炸時,他將身體撲在手榴彈上掩護了部下,自己卻獻出了生命。

  在樸正熙的卵翼與栽培下,盧泰愚的軍階步步高升。

  1969年5月和7月,盧泰愚相繼榮獲花郎武功和忠武武功兩枚勳章。

  1971年,他升為步兵第8師團第21聯隊長。

  1974年,42歲的盧泰愚終於晉升為準將,很有希望成為將軍。最初他被任命為步兵第25師團副師團長,接著成為第9空運特戰旅團長。1978年晉升為少將。

  追隨全鬥煥搞政變

  成為師團長完全值得一名軍人引以自豪,因為陸軍之花,就是指擔當一名野戰軍的師團長。作為一名將軍,這是每個軍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1979年1月,盧泰愚少將榮升第9師團師團長。駐紮在漢城郊區的這個師團,對於保衛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79年10月26日,從上麵突然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樸正熙總統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所殺。接到緊急通知,盧泰愚不能不大驚失色。

  中央情報部部長是掌握國家權力的中樞,稱得上是一個大權在握的人物,特別是對於金載圭這樣的人,原本就是樸正熙在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屆學友。如今發生這種事情,簡直不可想象。

  盧泰愚自稱對當時的政治缺乏深刻的了解。

  由於頒布非常戒嚴令,局勢相對穩定下來。國務總理崔圭夏代行總統職權。陸軍總參謀長鄭升和將軍兼任戒嚴司令,並發布命令。隨後召開了三軍指揮官會議。全體指揮官對金載圭的犯罪行為非常氣憤,要求徹底查清他的後台。崔圭夏指示以國軍保安司令部為中心,由軍隊、監察、警察三方麵立即組成聯合搜查本部。責成這個機構調查謀殺事件的全部真相。國民也迫切期待這個機構詳細査清事件的真相。

  這次事件看起來並不十分複雜,但不知什麽原因,調查工作幾乎沒有取得什麽進展。輿論開始猜測,認為此事與戒嚴司令兼陸軍參謀總長鄭升和有直接關係。

  金載圭開槍之際,鄭升和離現場隻有30米。樸正熙倒地後,倉皇出逃的金載圭在前往陸軍本部的路途中竟和鄭升同乘一輛車。

  但是,鄭升和一口咬定自己與此事毫無瓜葛。不過他總歸負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至少包括一部分道義上的。

  調查工作的敷衍,使金載圭贏得了時間,他和自己的辯護人團體頻繁接觸,對犯罪的動機和目的提出了新的論調。他強辯說,自己的行動是“終止獨裁政治的民主革命”,因而自己是“民主鬥士”。這樣,金載圭為謀求一條生路,拚命活動,鄭升和總長則反複強調說自己一時受到金載圭的利用,對他的暗殺計劃全然不知。

  既然鄭升和自身是清白的,為什麽在調查時畏畏縮縮呢?國民們認為這種辯解是缺乏說服力的托詞,對鄭升和的曖昧態度普遍不滿。

  韓國一般輿論認為,不論樸正熙功過如何,謀殺國家元首,無論用什麽樣的理由來解釋,都是不能寬恕的。謀害即殺人,然而對殺人犯的調查和裁判卻被無限期地拖延下來。國民中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這種謀殺行為造成的國家不安定如果長期持續下去,說不定會擴大,並誘發出其他的事件。

  在這種氣氛中,擔任調查的一方就必須盡快對調查作出明確的結論。否則國家將再次陷於重大危機。軍部甚至出現了分裂的征兆。流言蜚語和疑慮應運而生。這樣下去,誰能保證初步得以控製的局勢不會迅速惡化。這種危機意識把有抱負的少壯派軍官的意見集中到一個方向上。

  他們一致要求鄭總長下台,進行公正的調查,盡快結束事件。

  為進一步集中意見,國防部軍需助理俞學聖、第1軍軍官黃永時、首都軍軍長車圭憲、第9師團師團長盧泰愚、第20師團師團長樸俊柄隨同聯合調查本部長官全鬥煥聚集到首都警備司令部所屬的30團基地。

  時間為12月12日。

  在這裏,他們決定首先說服鄭升和,然後把聯合搜查本部的要員們關到總參謀長公館。

  晚7時。從裏麵傳來急報。鄭升和不肯答應,大喊大叫,以致總長公館裏展開了槍戰。不僅如此,鄭升和還命令自己的心腹、首都警備司令逮捕少壯派將軍。

  首都警備司令下令出動軍隊。包圍了30團的基地,但是,受命前來包圍的部隊並沒有執行命令。因為他們同樣抱怨鄭總長的態度不夠光明磊落。

  當時,受困的少壯派將軍以為這是他們的最後時刻。這種緊急狀態從晚上8時到12時,持續了4個小時。在這種緊張的形勢下,第30團基地的將軍們以非常手段,命令所轄的直屬部隊緊急出動,策應突圍。

  部隊進駐漢城已經是黎明3點鍾,他們控製住陸軍本部,對首都警備司令部構成反包圍,形成一觸即發的危機場麵。這時,需要指揮官們作出明智的判斷。他們知道,如果處理稍有失當,必然導致無謂的流血衝突。這樣,國家將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經過一段對峙,終於以各自撤兵消彌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流血殘殺。

  以此事件為契機,崔圭夏總統的政府得以履行處理危機過渡政府的職責,即行使政府的職能,直到通過國民直接選舉產生新政府。

  1980年伊始,人們迎來韓國人所稱的“漢城之春”,樸正熙實行的權威主義體製宣告垮台。

  許多被扼製的要求和尖銳的指責,在缺乏措施的情況下日益高漲。全國大規模的學生遊行示威活動十分普遍。兼之勞資糾紛、產業和出口停滯,直接威脅著人們的正常生活,他們認為整個社會缺乏安定感。

  這種混亂局勢最終使崔圭夏總統於1980年5月17日,將原有的緊急戒嚴令擴大到全國範圍,緊接著在地方上就爆發了巨大的不幸事件。這就是著名的“5·18光州事件”。當時,作為首都警備司令的盧泰愚聽到戒嚴軍隊和市民在光州發生流血衝突,大驚失色。他認為這是在同胞的胸前互相刻上抹不掉的傷痕的悲劇。

  盧泰愚一直在等待事態平息下來。但形勢隻是一味地惡化下去。崔圭夏總統雖然試圖努力求得解決方案,不過他顯然已經失去了控製能力。

  不久崔圭夏總統下野,全鬥煥逼宮成功繼任總統職位。盧泰愚司令官於1980年晉升中將,同時改任國軍保安司令官的要職。在這個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第五共和國的開始,而且就在這時,他從陸軍大將的位置上退役了。

  1981年7月15日,盧泰愚從陸軍大將職務上退役。作為追隨樸正熙多年的將軍,又為全鬥煥上台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正式結束了30年的軍旅生涯。

  全鬥煥也沒有薄待他。退役後,盧泰愚即任第二政務長官。體部長官(1982.3—4),內務長官(1982.4—83.7),漢城奧運會組委會委員長,(1983.7—86.5)。

  1987年,全鬥煥指定他為自己的接班人,以執政黨民自黨總統候選人身份參選。1987年12月,當選為韓國第13屆總統。

  (王鈺欣)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