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八十年代以來的雙軌政策

  中印關係的有限緩和

  進入八十年代,印度對華開始推行逐步改善印中關係和事實上繼續縱容西藏分裂集團的雙軌政策。

  1981年中國外長黃華訪問新德裏,並同印度總理英·甘地會談。中印兩國自此恢複了中斷二十年之久的部長一級的邊境談判。作為中印間西藏問題一部分的兩國東段邊界爭端仍是兩國談判的焦點之一。印度政府的立場依然沒有改變,堅持麥克馬洪線是合法的國際邊界,拒絕就此與中國進行談判,堅持邊界談判主要涉及西段。而中國則一直認為麥克馬洪線是非法的,主張把東段與西段聯係起來作為整體來談,中國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可以在東段作出重大讓步。由於印度政府僵硬的立場、中印邊界會談至今沒有達成任何富有成效的協議。為了加強麥克馬洪線的既成事實性,迫使中國接受,印度當局采取了兩項咄咄逼人的措施。

  1.頻繁製造受到中國威脅、侵略的輿論,在邊界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製造緊張局勢,對中國施加政治、軍事壓力。

  1981年9月,印度《政治家報》發表一則消息,說一個中國連入侵印度;幾乎同時,印度外長拉奧發表了指責中國侵印的講話。1983年4月,印度《國民先驅報》發表一篇社論攻擊中國向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印度領土提出要求。不久,印度總理英·甘地就向記者發表談話指責中國向印度提出領土要求。1986年7月,印度《政治家報》就中國軍隊進駐桑多洛河穀一事誣蔑中國企圖在東段重新挑起邊界爭端。8月,《印度教徒報》稱中國在東部邊界增派駐軍,企圖製造新爭端。其間,印度外長尚卡爾在議會攻擊中國“侵入印度領土”。1987年4月,印報宣傳中國在西藏“集結力量”,對印度施加心理壓力;5月,印度總理拉·甘地在一次群眾集會上說印度“正在受到包圍”“受到壓力”;6月,印度《政治家報》在一篇社論中再次誣蔑中國“決心重新挑起整個邊界爭端”。以上種種事實表明印度新聞界和政界慣於一唱一和,製造印度東段邊界受到中國威脅、侵略的假象,給中國施加政治輿論壓力,加強自己與中國交涉的地位。

  印度政府還企圖對中國施加軍事壓力。印度在東段邊界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企圖迫使中國妥協接受既成事實。這尤其表現在1987年的一係列行動中。1987年4月份起,印軍屢次越過中印雙方實際控製線蠶食中國領土,強占了一些據點,並時而派遣軍用飛機侵犯中國領空。4月中旬,印度又在中印東段邊境地區集結軍隊,並進行以“棋盤”為代號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從而使中印邊境地區出現新的緊張。6月1日,印度國防部任命山地專家V·N·夏爾馬中將為麵對中國邊界的東部指揮部司令;國防部命令兩支負責對付越過喜馬拉雅山丘陵地區前線防務陣地的入侵者的特種部隊處於戒備狀態。6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潘特視察了中印邊境地區,並叫嚷:印度軍隊“隨時準備對付來自邊界對麵的任何挑戰。”這一切表明,印度企圖通過軍事威懾迫使中國事實接受麥克馬洪線。

  2.利用各種機會,采取各種手段顯示印度政府對“阿魯納恰爾”擁有主權。

  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度當局不僅繼承了英國殖民者對中國領土的非法侵占,而且又向北推進,先後侵占了中印東段傳統習慣線與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間的門隅、洛渝、下察隅三個曆來屬於中國的地區,麵積為九萬平方公裏。1954年,印度當局將非法占領的這三塊中國領土合並成立了所謂“東北邊境特區”。1972年印度又將該特區改為所謂“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中國政府從來就沒有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印度成立“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缺乏法律、條約依據,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印度當局認為麥克馬洪線是印度與中國西藏間“不可談判”的合法的國際邊界線,印度政府利用各種場合、方式顯示自己對以麥克馬洪線為法理基礎建立起來的“阿魯納恰爾”擁有主權。印度當局這樣做了,既是為了向中國表明強硬立場,又是為了促使中國事實接受、直至承認麥克馬洪線。1981年10月,亞洲議員人口和發展會議即將在北京舉行,印度政府向中國提供了一份印度代表團成員名單。其中有一位拉傑庫馬爾先生標明的身份是:阿魯納恰爾“議長”。中國拒絕給予他入境簽證,為顧全大局使會議順利召開,隻同意發給另紙簽證,並發表了嚴正聲明:中國這樣做絲毫不意味承認“阿魯納恰爾”,也不意味改變了對中印邊界問題的立場,拉傑庫馬爾先生到北京後不以“阿魯納恰爾”的議長身份進行活動,此舉使印度政府企圖借機造成事實承認的陰謀未能得逞。1982年12月,在印度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閉幕式上,“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的一個舞蹈團代表該直轄區表演了舞蹈。中國當即抗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印度利用機會進行宣傳的險惡用心。1986年12月8日和9日,印度議會兩院先後通過一項法案,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正式進一步升格為“邦”。這種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極大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行為,理所當然地立即遭到中國政府的書麵抗議。中國政府鄭重表明印度議會通過的上述法案(指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的法案)完全是非法的,中國絕不承認在最大爭議的中印邊界東段建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國一貫主張通過友好協商、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全麵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印度當局企圖通過國內立法使它對中國領土的侵占合法化,這完全是徒勞的”。1988年3月底,在印度總理訪華前夕,拉·甘地視察了“阿魯納恰爾邦”,再度向中國表明了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為中印邊界談判製造不利因素。1991年10月,在中國總理回訪印度前夕,印度總統文卡塔萊曼也視察了“阿魯納恰爾邦”,再次激化中印邊界緊張局勢。以上事實表明,印度政府在“阿魯納恰爾邦”,問題上的利已作法隻能導致兩國在邊界問題上持久爭執下去,無助於達成公正合理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政府實施這兩項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雙管齊下。尤其是在1986年和1987年,印度的行動曾導致了兩國關係的緊張。

  印度對西藏問題的兩麵立場

  八十年代後,隨著中印官方接觸和談判的恢複,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印度政府對待流亡藏人的政策發生了某些微妙的變化,由過去公開支持流亡在印的西藏分裂集團轉向執行兩麵政策:一方麵,官方公開聲明不承認西藏流亡政府,不允許達賴喇嘛及其適隨者在印度的任何地方從事反對中國的政治活動,並屢次重申印度政府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另一方麵,印度在實際上仍然通過各種方式支持或縱容西藏分裂集團。

  1988年12月,印度總理拉·甘地訪華。在與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會談中,甘地總理公開表示,印度不幹涉中國內政,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隨後的中印聯合公報明確地表達了印度政府對待流亡藏人的官方立場:“印方重申印度政府長期和一貫的政策,即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印方不允許這些西藏人在印度進行反對中國的政治活動”。1991年2月來訪的印度外長舒克拉拜見李鵬總理重申了印度官方這一公開立場。1991年5月來訪的印度外交秘書杜貝拜見李鵬總理時又一次表示印度不會支持達賴喇嘛在印度領土上進行分裂中國的政治活動。1991年12月9日,在李鵬總理訪印前夕,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再次強調了印度政府尊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李鵬總理訪印期間,印度總理拉奧也作了同樣的保證,後來他還在印度議會人民院發表演說,重申印度政府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印度政府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境內從事反對中國的政治活動。以上表明,印度政府官方的公開立場是較為明確的,也是正確的。

  然而,印度政府際上仍然奉行縱容西藏分裂集團的政策。自從1959年西藏叛亂失敗、達賴及其追隨者流亡印度後,印度政府就扶植達賴建立了流亡政府,並建立了大量定居點,安置流亡藏人,而且讓流亡政府自行管理。進入八十年代後,印度政府盡管多次聲稱不允許達賴集團在印度從事反華活動,但其實際行動並無實質性改變,依然通過各種手段支持達賴分裂集團,利用西藏問題幹涉中國內政。印度政策的主要手段是,縱容達賴分裂集團在印組織反華遊行示威集會以及其它反華活動。1986年7月18日上午,約150名流亡藏人在中國駐印使館門前舉行示威集會,抗議所謂中國對西藏的占領,當時在場的印度警察差不多有150名,但示威者吵吵嚷嚷了兩個半小時,才登上停在一邊的三輛大客車,被警察送走。1987年10月拉薩騷亂後,達賴集團連續數天組織人在中國駐印使館前輪番絕食抗議,並以達蘭薩拉為基地舉行大規模的反華示威遊行集會。印度政府沒有及時地采取任何積極的措施進行製止。1987年11月13日,100多名流亡在印的西藏喇嘛在新德裏集會抗議中國“繼續占領西藏”。一些印度領導人竟在會上作了支持性講話,告誡政府在中印會談中不要犧牲西藏,否則印度的利益與安全將立即受到威脅。1989年4月1日,40多名西藏人又在中國駐印使館門前鬧事,呼喊反華口號,少數人用石頭猛砸大門,砸壞了門上的銅牌、門房窗玻璃,並向院內投擲磚塊,騷動一個小時,在場10多名印度警察竟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中國被迫向印度提出抗議。在1991年3月10日所謂的西藏人起義周年日時,達賴集團再次在印度各地組織反華遊行示威,而印度政府僅作了含蓄的批評。1991年10月21日,中國四川省歌舞團在新德裏訪問演出時遭到流亡印度的西藏暴徒衝擊,致使演出中斷。而在這之前曾發生過類似事件。經過交涉,印方曾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但僅隔3天,事端又起。況且在衝擊事件發生時,場內兩名警察竟不加幹涉,任其胡鬧,而場外附近竟根本看不見警察。1992年3月11日又發生了一起9名西藏分裂分子用燃燒彈襲擊中國駐印使館的事件。這是一起嚴重的外交事件,是印度政府長期縱容支持達賴分裂集團的產物。事件發生後,經過中方交涉,印度才加強了對中國使館的武裝警衛。以上眾多事實隻能證明印度政府口是心非,違背了自己不允許達賴集團在印度從事反華活動的承諾。也難怪達賴喇嘛在答記者問時說,他當然最重視印度的幫助。此外,印度政府還通過其他方式利用西藏問題,幹涉中國內政。1987年,印度有關領導人發表講話,說對西藏文化在今天的西藏是否能得以保存下去表示擔心,這顯然是對中國內政的不顧事實的妄加評論。1989年8月某些印度政界人士在新德裏召開並主持了一個所謂“西藏與南亞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這種明顯幹涉中國內政的企圖,印度政府竟未能有效地加以製止,給中印關係的改善再次設置障礙。

  總之,印度政府在中印東段邊界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和對流亡藏人實行兩麵政策,使得西藏問題仍然是當今中印關係正常化道路上的一大難以逾越的鴻溝。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