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位窮苦人,到外地去給財主扛長工。他辛辛苦苦幹了一年,可吝嗇的財主隻付給了十幾紋錢作為全年的報酬。過年了,這位長工帶著錢回家。在經過一片樹林時,忽然,從樹背後跳出一個蒙麵人,抽頭一棍把他打昏在地。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疼痛使他醒來。這時,天色已晚,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他伸手一摸,身上的錢袋不見了!他又氣又急,猛一抬頭,發現對麵的樹上掛著一張紙條,上麵寫到:“要問我是誰,一鬥穀子二升米。”於是,他就拿著這張紙條來到縣衙告狀。
縣衙裏有位縣太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識淵博。本為狀元,隻因家境清貧沒錢打點,被封為小小縣令。上任多年,他的管轄之地民樂年豐,太平安順,從沒發生過人命案件。這天深夜,有人擊鼓喊冤,把縣太爺從熟睡中驚醒。他趕忙更衣升堂,隻見一位窮苦百姓跪在堂前喊冤,兩手托著一張紙條。縣太爺問明了原由,沉思了一會兒,令衙役打了退堂鼓。
連日來,這位縣太爺茶不思飯不香,認真思考著這一樁案件,這一來,可急壞了他的夫人,夫人提醒他:“這‘一鬥穀子二升米’不就是‘秕穀子’嗎?”“對對對!還是夫人有智慧”,縣太爺如夢初醒,茅塞頓開,他急忙升堂,令衙役在案發周邊詢查一個名叫“秕穀子”的人。果然在縣城北麵的一個村子裏找到了“秕穀子”。縣太爺立即升堂審訊,“秕穀子”隻得如實招供了作案事實。
(徐國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