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四節 仙姑傳奇

  很久很久以前,張掖城北約百裏遠的黑河岸邊,有一座遠近聞名的仙姑廟。那座廟宇雖然早已化為塵埃,但仙姑的故事卻在黑河兩岸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

  仙姑修建黑河板

  古時候,黑河河寬水急,水勢洶湧。由於河麵上沒有橋,給兩岸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淹沒人畜、阻隔交通的事情常有發生。因此,造橋渡河,就成為當地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

  傳說大約在西漢武帝時代,黑河北岸有一個叫東柳的村子,村子裏有一位叫何太的人,娶妻生下了一個姑娘,起名叫何香姑。香姑長到十幾歲,就在附近搭庵修行。她看到黑河兩岸人民不能往來,物資不能流通,生命財產常被洪水吞噬的情景,引起無限感慨。同時受黎山老母的點化,便暗下決心,為民建橋。她不分寒暑,四處奔波,動員鄉親共同為建橋獻計獻策,募捐化緣。她的這一夙願順應了黑河兩岸鄉民的心願,立即得到了兩岸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有錢的捐錢,有物的捐物,有人的出人,在黑河建造起了第一座木頭板橋,從而溝通了兩岸的交通,為兩岸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仙姑修煉成仙

  一天,仙姑遵照黎山老母的修行之命,正在黑河北岸的茅庵裏端坐在蒲團上修煉,忽聽外邊有個大獸呼哧呼哧地在出粗氣。她一抬頭,見一隻斑斕猛虎正在齜牙咧嘴地站在門外,搖頭擺尾,兩眼發出咄咄逼人的凶光,聲嘶力竭地大吼一聲,欲撲向仙姑。這時,仙姑眼睛一閉,心想:“修行人哪管什麽狼蟲虎豹,你吼你的,我念我的!”“我若該死,與此虎終究也是該遇;我若不該死,它就不能傷害於我。”於是,仙姑靜坐不動,一心一意地默默念經。虎見仙姑不懼不怕,不理不睬,又連吼幾聲,仙姑還是無動於衷。老虎撒了一陣威風,山崩地裂般的大吼一聲後轉身走了。

  老虎的雄風絲毫沒有傷害仙姑,她反而越發一絲不苟地堅持修煉。又過了幾天,仙姑正在聚精會神地念經,一條缸粗的大蟒蛇,從茅庵外伸進頭來,撲到仙姑座前。這蟒蛇身似箭,鱗似甲,眼似燈,青麵獠牙,張著血盆大口,鮮紅的舌頭閃電似的亂伸亂舞,直向仙姑吐毒芯。這還不算,幾丈長的蛇身還把仙姑坐的蒲團周圍纏了好幾道。仙姑見狀,微微冷笑,自語道:“走了一隻虎,又來了一條蛇,還是老主意——不管它!”仙姑仍然閉目端坐,靜心用功,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雲氣宮中”。兩個時辰之後,仙姑睜眼一看,蟒蛇已無影無蹤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有了一而再,還要來個再而三。蟒蛇走了以後,仙姑繼續在庵內念經修道。不料過了一日,夜至三更,突然又進來一個身高三丈,青臉紅發,鋸齒獠牙的魔王,刀槍劍戟不能上身。這個妖精威風凜凜,目光凶凶,亂抖全身的兵器,嘴裏亂打呼哨,怪模怪樣地圍著仙姑亂轉。因經曆了前兩次的虎蟒折騰,仙姑內心依然鎮靜,對其狂喊濫叫置若罔聞,對它手舞足蹈置之不理,隻是閉目輕語念經,用功修行。魔怪見自己的一招無效,又施一招,伸出兩臂將仙姑連同蒲團從庵內端到庵外。盡管如此,仙姑仍然若無其事,穩坐不動,口語不停。魔怪還要纏擾時,突然來了一位金甲神,大喊一聲:“山鬼無禮怎來驚動真人!”霎時間,魔王不知去向。仙姑見此神言行仁愛,便開口問道:“你是何處尊神?”金甲神說:“我是合黎山山神,奉黎山老母之命,在此保護真人。”仙姑說:“你既然保護我,為何日前有猛虎、蟒蛇,今天又有魔王前後都來攪擾我?”山神說:“真人有所不知,那些虎蛇妖魔,都是奉黎山老母之命,來試一試你的道行堅不堅,看一看你的道念專不專。”仙姑一聽,心中豁然省悟,急忙跪下叩拜:“謝謝師傅指點!我若是一見猛虎就嚇倒,小女性命就會送掉;我若是一見蟒蛇就逃跑,積善成果就會丟掉;我若是一見魔鬼就求饒,十年修煉就成泡影。道高龍虎伏,德高神鬼敬,我要苦修誠煉,功成正果,報答師恩,回敬民眾。”仙姑自從黎山老母設險點化後,又經過一個時期的修煉,道力堅牢,修行圓滿。

  玉帝敕封“平天仙姑”

  有一天,仙姑正在合黎山巔信步閑遊,山下突然一聲巨響,見黑河大水直衝橋梁,仙姑心裏驚歎:“我苦心發願為民修築的一座板橋,難道就這樣白白地被水衝走嗎?”但又想起師傅曾經說:“你修築橋梁的毀斷之日,就是升仙得道之時。”於是,就急忙回到茅庵,將身體沐浴後來到黑河旁邊,隻見橋梁已被衝毀,僅剩下兩塊橋板。仙姑一躍坐在一塊橋板上逆水漂流。這時,兩岸擠滿了觀水群眾,人們大喊:“快看,河裏板子上坐的那個女子真奇怪,怎麽不順水往下淌,反而逆水往上漂?”一眨眼,仙姑連同橋板落水不見了。

  原來,仙姑正在黑河裏逆水漂流,忽然聽到天空中有人高喊:“你已經功成道就,快跟我同上天宮!”仙姑抬頭一看,是黎山老母站在雲端向她招手。師母左陪金童,右伴玉女,前站六丁,後跟六甲,眾神簇擁,氣勢壯觀。在霞光的映照下,笙磬伴奏,祥雲縹緲中,由童女相引,仙姑緊跟黎山老母直登天庭。

  霎時,黎山老母帶領仙姑到了天宮的九霄殿上,一一朝拜諸神後,又到金階虔誠地向玉帝叩拜啟奏:“這位姑娘就是合黎山修煉的真人,她一心一意苦修,發願為民修橋,普度眾生,她專心致誌地修煉,氣足神正,見性明心,猛虎不吞,蟒蛇不傷,妖魔不侵。她已功行圓滿,今天領來朝見大帝,尊請明示。”玉帝聽後大喜,當即向仙姑敕命:“朕封你為‘至聖,平天仙姑’和‘衝和,洞妙元君’。朕要你掌世界,孝敬賢女;鎮北方,護國佑民。朕願你是劍泉中之慈母,蓬壺中之善人。要心心向善,苦苦修行,皇天不虧好善之人。”仙姑聽封後,感恩戴德,連忙朝拜,叩謝龍恩。玉皇大帝頒旨:“送仙姑,回合黎山,踞地為神。”仙姑領旨,先謝天庭,後辭眾神,再謝師母洪恩後,在仙仗仙樂聲中回到合黎山,從此就成為黑河流域與合黎山一帶的女神仙。

  百姓自發修建仙姑廟

  仙姑由師母帶到天宮領受玉皇大帝諭旨和封爵返回合黎山後,將凡胎投脫於黑河北岸東柳村一帶邊牆以北的沙灘上。此地頓時韶光四射,祥雲繚繞,瑞氣騰空。有一天,有個老漢趕著一群羊遊牧到這裏,忽然有人叫喊:“快把羊趕走,不要驚動娘娘的金身!”老漢牧羊回村後把所見所聞告訴給鄉親們,鄉親們奔走相告,紛紛前去觀看,果然有個姑娘僵直地端坐在沙灘上,臉色微紅,表情慈祥,凝神靜憩,形態如同活人。其中,有好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叫起來:“這不就是當年募化布施給我們在黑河修建橋梁的善人何香姑嗎?”有位鄉尊感慨地說:“這位善人苦修橋梁,我們男女老少的性命才得以平安,黑河之北的土地方得到耕種,黑河兩岸的人們才能你來我往。如今六月炎天,她的玉體屍首色不變肉不爛,活靈活現,這善人必定成仙成佛了。你們想,活生生的一個肉身,為何拋在荒郊野外狼蟲虎豹不敢侵,盛夏酷暑不變質?因為是神仙保佑,下界捍衛。我們眾人應該把仙體就地安葬,修上一座廟宇供奉善人,保佑我們一方百姓年年月月平安祥和,健康長壽;世世代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說過大家齊聲稱讚。

  黑河兩岸的鄉民們自緬展仙姑金身玉體遺骸後,有一位八十四歲的鄉尊善人牽頭,到各村逐寨遊說化緣,籌資修廟。鄉尊善人無論走到哪裏,鄉民們都積極響應,自願捐款,有的送糧食,有的給木頭,有的捐金銀,有的出人力,爭先恐後,熱鬧非凡。當料足款齊之後,眾人不拘遠近招集能工巧匠,首先製作棺木,把娘娘金身入殮棺內,就地掩埋。爾後在墓塋上麵蓋了一座廟,成為此地沙灘上唯一的一座孤廟。廟內娘娘墓上又築起神座,上塑娘娘金像,神態慈祥,令人肅然起敬。從而成為周邊民眾朝拜祭祀“平天仙姑”的聖廟,常年香客不斷,香煙繚繞。仙姑娘娘靈氣綿綿,萬眾得到保佑,病患不染,邪魔不傷,子孫平安。

  仙姑搭橋渡漢軍

  西漢時,北地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率十萬大軍占領了河西地區,並繼續向東擴展,兵臨隴東,戰爭鋒芒直向關中,威脅到漢王朝的江山。

  漢武帝為保全江山,擴大江山,鞏固西部邊防,在元狩二年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一萬於春、夏兩次從長安出發,過隴西,渡黃河,先後分別從南、北兩路進入千裏河西走廊,對匈奴軍進行全麵攻擊。由於漢軍部隊正規,訓練有素,作戰勇敢,所向披靡,匈奴軍節節敗退,最終把匈奴軍趕出河西,設郡置縣,把整個走廊南、北兩山和中部平原置於漢王朝的統治範圍。

  霍去病兩次率軍征戰匈奴軍的重點在張掖地區,這裏流傳著許多動人故事,其中“仙姑搭橋,霍軍渡河”就是典型的一例。

  霍軍第二次從漠北進入走廊後,渾邪王令十萬大軍把霍軍團團包圍在黑河北岸,欲置於死地。時擁萬餘人馬的霍軍與十倍於己的匈奴軍勉強抗衡了兩個多月,進退兩難。欲退——路途遙遠,人困馬乏,糧盡草絕,沒有救援;欲進——黑河阻隔,洶湧澎湃,波浪滔天,沒有橋梁。在這一無糧草,二無救兵,一麵河堵,三麵楚歌的困境中,霍將軍一籌莫展。

  盛夏的一天,霍將軍孤身在軍帳裏閉目休息,蒙朧中看到進來一位身材俊俏、眉清目秀、神態端莊的姑娘,站在他的麵前說:“霍將軍,我要幫助你軍渡河,請跟我來。”說畢,霍將軍就跟著姑娘來到黑河岸邊,從頭上取下一根玉簪,拋向河心,頓時變成一座白玉拱橋。這時,霍去病高興地跳了起來,大喊:“這太好了!我軍過河有橋了!”去病醒來睜眼一看,果然在河岸上坐著夢中見過的那位女子,她右手往河麵上一指,一座又寬又長的大橋高高地架設在河麵上。於是,當即令官兵騎馬過河,等所有的人馬都過了黑河後,那女子和橋梁突然不見了。

  渾邪王發現霍軍在黑河橋上過河,急忙督軍趕到河邊,結果人橋兩空,不見霍軍的影子,隻得命令官兵騎馬涉水過河。當大軍剛渡到河心,從上遊排山倒海般的泄下一丈多高的水浪,把匈奴軍衝得人仰馬翻,折損了大半。渾邪王無奈,隻好退兵回營,懊恨地說:“怪哉!真是神助霍也!”

  霍去病全麵收複河西,班師回到長安朝廷後,向皇帝稟報仙姑顯化神橋、救渡漢軍之事,聖上聽後非常高興,遂頒旨派遣官員專程來到河西走廊,黑河北岸的仙姑廟朝拜祭祀,擴修廟宇。正當破土動工之際,雷電轟鳴,暴雨傾盆,在廟宇前顯現出一座石碑,上書“平天仙姑”四個大字。由朝廷撥帑新建後的仙姑廟,規模更為宏大,氣勢更加雄偉。

  綽什噶燒廟引禍端

  渾邪王有個部將,名叫“綽什噶”。有一天,他領兵打獵來到仙姑廟前,發現廟宇比他原先看到的建築格外龐大,修得富麗堂皇。令士卒打聽後才知此廟是仙姑娘娘顯化橋梁、救渡漢兵,朝廷下旨撥款給重新擴修的。綽什噶如坐針氈,暴跳如雷,氣勢洶洶地跑進廟裏指著仙姑的金像說:“你坐廟在我們的地方,反而幫助漢兵,是何道理?”說罷一步跳到神像前,一把扯下仙姑的神袍,氣急敗壞地當眾撕得粉碎。他還欲扳倒神像踐踏,被其長子丹進台吉上前擋住,便勸便解地把他抱出廟門,安頓在大門外頭。這時綽什噶忽然感到左耳朵奇癢,難以忍受,即叫兵勇拔來一枝箭,把箭頭伸進耳朵內掏癢。恰在這時,一陣旋風把大門扇刮倒,不偏不倚地拍在箭杆的另一頭上,“叭”的一聲,箭杆從左耳門穿出右耳門,綽什噶當即“哎喲”一聲,倒在地上一命歸陰。

  綽什噶共有十個兒子,次子名叫“卜什兔”,他見父親被箭戳死,站在廟門前大喊大叫:“這就是廟裏的女神做的事,我們絕不饒她。今天害了父王的命,弟兄們快點火把這個廟宇燒掉!”說完,八個弟弟在卜什兔的帶領下,個個手舉著火把衝進廟門。這一切,都被仙姑看在眼裏,她吩咐眾鬼使:“除老大丹進台吉外,把老二卜什兔等九個點火燒廟的人全給我燒死,叫他們作惡得報!”九個兄弟舉著火把瘋狂地在廟裏亂跑亂點,頓時火焰四起,濃煙滾滾,整個廟堂都成了火海,九個點火者東奔西竄,摸不著廟門,一個個都成了火球,被燒得吱呀怪叫,不一會都燒成焦頭爛體,無一生還。一座好端端的神廟也被化為灰燼。再說那位老大丹進台吉,他看著九個弟弟把廟點燃後,也都與廟同歸於盡,感到無限悲痛。他率兵回到營地後,把父親傷神送命,弟弟們燒廟自焚的全過程向母親老韃婆說了一遍。老韃婆惱羞成怒,大哭大罵仙姑不近情理,把她家的十個親人都弄死了。

  從次日開始,一場天災人禍降臨到這裏:老韃婆頭腫得如同盆大,小韃婆肚脹得酷似圓鼓,丹進台吉渾身腫得沒有一點好處。全營盤男女大小都病倒在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牛、羊、馬、駝也都整群死掉。人屍滿帳,畜屍成堆,臭氣熏天,瘟疫流行。丹進目睹一切,心痛如焚,走出帳房,對天哀告祈佑;他抬頭一看,空中霞光萬道,仙姑站在雲端看著他,丹進連忙跪地磕頭,作揖禱告:“我們不該心懷不善,焚廟泄憤,懇請娘娘高抬仙手饒了我等性命。我要為娘娘重新修蓋廟宇。”丹進禱告完,睜眼一看,娘娘連同雲彩早無蹤影。此後不久,人畜康複,一片安寧。眾人深知,這都是“口許修廟願心,仙姑顯現神通”的結果。

  丹進許諾建廟宇

  丹進自從前次向仙姑許下修廟的心願後,營盤之地人畜痊愈,瘟疫驅除。此時的丹進,無憂無慮,把為仙姑修廟的事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天,丹進讓馬夫把他的坐騎大白馬備上鞍子,準備到山裏打獵遊玩。馬夫到槽頭拉馬時,發現馬的腿上纏著一條大黑蛇,嚇得馬夫魂飛魄散,急忙跑去告知丹進台吉。丹進不相信,親自到槽頭去看,不僅他的大白馬腿上有蛇,就是在旁邊一匹棗紅馬的脖子上也纏著一條白花蛇,正在凶狠地叮馬,直叮得馬亂蹬蹄子,亂跳蹦子。丹進一看,嚇得目瞪口呆,兩腿直打哆嗦。他又領著下屬到其他畜群查看,隻見牛背上、羊身上、駝峰上、馬頭上全爬滿了大大小小的蛇。各色各樣的蛇一見丹進,紛紛跳下畜身都向他跑來,嚇得丹進拔腿就跑。他剛跑進帳房還沒喘過氣來,就聽到被窩底下“啯哇”大叫一聲,丹進被這莫名其妙的怪叫聲嚇了一跳,他揭開氆氌一看,下麵爬著數不清的蛤蟆、蛇蠍、蜈蚣,都在亂動亂跳。丹進見狀,嚇得魂飛魄散,急忙跑去把此情說給老韃婆。老韃婆毫不在乎地說:“哪有這事?你看花了眼吧?不要慌,你先坐下喝上一碗奶茶,你領我去看。”丹進端碗剛喝了一口,頓覺惡心。忍不住滿嘴吐出了無數的蠍子、蛆蟲和蛤蟆鼓肚子,老韃婆見此情景,也張口結舌地說不出話來,嚇得縮成了一團。糊裏糊塗地睡到半夜,感到脊背沉重,腰部難受,扭頭一看,嚇得“哇哇”大叫,原來是一個琵琶大的蠍子精,兩眼發著凶光。小韃婆睡到天亮醒來,胸脯好像是塊冰。她急忙爬起身來細看,是一條圓盤大的蛤蟆蟲,兩隻眼睛正在陰森森地看人。還有其他人都程度不同地遭到蛇蠍的侵襲。

  丹進看到這一切,心裏十分恐懼,不敢在帳房睡覺,跑到野外找了個土窯洞暫且歇息。不料睡到半夜,脖子被什麽東西纏得氣都呼不出來,他用手一摸,才知是一條指頭粗的蛇纏住了他的脖項,嚇得他大叫起來:“快來人救命啊!”這時他猛然醒悟:“這裏人遭瘟,畜害病,都是仙姑對我說話不算數的懲罰。因為上次許願給仙姑娘娘修廟失了信。”接著又跪地求饒禱告:“仙姑娘娘,您就可憐可憐我們吧,快快收回蛇蠍蟲害,明年我一定修廟。”話剛說完,奇怪!各種蛇蠍蟲子瞬間就無影無蹤了。

  丹進被蛇蠍蟲驚嚇以後,歸其原因是違背了向仙姑許下的修廟諾言。為了使人畜不再遭受侵害與恐怖,丹進決心要為仙姑修廟。他把修廟打算稟報老韃婆後,老韃婆不但沒有支持,反而破口大罵:“她是神仙,為何用風刮倒門扇,把你老子用箭杆戳死?把你兄弟九個全燒死在廟內?你還給他修什麽廟?”丹進一聽老娘的話不合情理,接著解釋:“我們前兩次遭了瘟疫,的確是仙姑顯的靈,我親眼看見娘娘在空中雲端上站著。”老韃婆辯解說:“那事我全不相信。遭瘟是天氣炎熱造成的,蛇蠍是地上就有的,與她仙姑何幹?你說她在雲端站立,我和你出門看走,我若見了才相信。”於是,娘兒倆出門站在院子裏,韃婆抬頭一看,大吃一驚,仙姑果然在上空站著。這時,韃婆不但不下跪求拜,反而咬牙切齒地命令士兵向仙姑開弓射箭,想把仙姑射死。

  雨點似的亂箭飛上天空,仙姑置之不理,紋絲不動,她聲色俱厲地發號施令:“大小冰雹、大小石頭、大小樹木全往下泄,砸死那些不講良心,不守信用的奴才。”一時間,疾風呼嘯,黑雲密布,雷電轟鳴,雹、石、樹木猶如洪水般地從天上排泄下來,打得人畜死的死,傷的傷,屍體遍地。那老韃婆當然也未能幸免,慘死在血泊之中,兩眼圓睜,死不瞑目。

  連續遭受三次災難的丹進,此時對天號啕哭訴:“我爹娘,九兄弟,都把命喪;萬不該,許空願,三次撒謊;到今日,再不敢,錯失諾言;修廟宇,塑金身,定把願還。”

  丹進將他的老娘埋葬後,親自操持,在馬群裏挑選了三十五匹上乘的好馬,在羊群裏挑選了二十六隻綿羊,四十隻山羊,在駝群裏挑選了八峰駱駝,在牛群裏挑選了數十頭犛牛,偕同宰僧等一起來到黑河旁的邊牆之外。守邊將官帶著通司巡查到邊外,問丹進:“你們趕這麽多牲畜來此做什麽?”丹進如實說明了修廟之事。邊官不解地問:“既然修廟,你們不帶木料,為何卻趕著牲畜?”丹進無奈地說:“我們既無木料,又沒磚瓦,更無修廟的匠工,這些牲畜送給你們漢人,請幫助我們把仙姑廟修好,也表明是漢人的虔心功德。”邊官聽後十分痛快地答應:“沒什麽問題,你們放心回去吧!三個月之內,我們保證把廟修好,塑上神像,到時候你們就可以進廟給娘娘燒香磕頭了。”丹進一行高高興興地回到了營地。

  邊官接受承建廟宇一事之後,首先把丹進送來的牲畜變賣了三百兩白銀,之後就到處購買木料,邀請能工巧匠,燒製磚瓦,選定吉日良辰,破土動工修建廟宇。三個月後,一座巍峨的廟宇落成了。仙姑娘娘的金身塑像端坐在廟宇內殿堂正中間,神態自若,麵容和藹。

  這座幾經周折與磨難又重新修建起來的廟宇,無論外觀與內陣,還是造型與結構,都超過舊廟。自建成後,福地洞天,威靈感應,一方百姓平安健康,萬事如意。遠近周邊聞名遐邇,香客摩肩接踵,香火十分旺盛。

  仙姑顯靈救秀才

  黑河流域的天蒼衛有個周秀才,家濟良好,家道榮盛,為人忠厚本分。父親去世後,他隻埋頭讀書,不操持家業,坐吃山空,家境漸漸衰敗。剛開始,粗茶淡飯還能夠勉強吃上,到後來就連鍋也揭不開了。欣喜的是他的妻子吳氏,年方二十二歲,俊俏貌美,賢惠溫和,通情達理,忍饑挨餓也無怨言。

  一天,周秀才和媳婦吳氏一同去嶽父家商量進京趕考的事。嶽父吳義是天蒼的財主,為人多行不仁,刻薄殘忍。女婿家盡管怎樣貧窮,他不僅不給分文周濟,還說:“是老天錯配婚姻,把我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了窮鬼。”心中常懷不仁。這次女婿登門懇求借些銀兩赴京求科,吳義本來是張口拒絕的,但心懷詭計,表麵上還是說得好聽:“我的女婿企盼功名,做嶽父的不幫再幫何人?”說完便取出三十兩銀子遞給女婿:“相公,路途遙遠,我給你雇了一個人,名叫項善,做個伴兒,我就放心了。”周秀才雙手接過銀子,感激涕零,跪拜致謝。不日就與項善去了長安。

  “人心不測如海深,嶽父要害女婿身。”那吳義,起初聽到女婿借錢,內心火冒三丈,正要發作訓斥一頓,但轉瞬一想:“何不借此把他殺掉?”於是歹心頓起,就說出了前麵那句“善良”的話,就輕而易舉地借給了三十兩銀子。

  吳義打發女婿走掉後,就找來綠林中心狠手辣、一貫為非作歹的強盜項善麵授機宜:“到僻靜處殺掉他,身上帶的三十兩白銀歸你,事成後我再給你幾十兩。”項善當然是滿心歡喜,一口答應。

  項善背著簡單的行李跟周秀才過灘涉河,爬山過澗,走了好些時日。一天,來到一個沙灘地,這裏荒無人煙。兩人正當走得十分疲乏之時,項善露出了猙獰麵孔,兩眼射出凶光,突然從腰間抽出一把鋼刀,周秀才大吃一驚,說:“項大哥,你這是幹什麽?”項善說:“我實話告訴你吧,不是我無情無義,是你嶽父叫我把你殺死在路上,他的丫頭要另嫁別人,重結富親。”周秀才一聽這話,嚇得魂飛魄散,急忙跪下磕頭求饒,說:“大哥與我素無冤仇,你就行個善把我饒了,永世不忘哥哥的大恩大德!”項善財迷心竅,哪能聽得進去,手舉鋼刀“嗖”的一聲要刺向周秀才的心窩,但他的手莫名其妙地動彈不動,同時,身不由己地後退了幾步,兩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行為驚呆了。項善隨即摔倒在地,心想:“我殺人從來沒有遇到今天的這個異常現象,莫非是神仙顯靈?自古常言道,惡有惡報,殺人償命。我何必替別人殺了好人,反倒我成了壞人?不如我饒了周秀才,做個善人,何樂而不為?”想到這裏,他便說道:“相公,你別怕,我不殺你,我們一起上京去吧。”不覺得兩人走到仙姑廟前,進到廟裏,抬頭一看,仙姑娘娘麵帶笑容,正在向他倆微微點頭哩。兩人在仙姑廟裏磕頭燒香,結為兄弟。

  不久,周秀才進京中了進士,身得榮祿,妻兒老小搬進官邸。把項善也請進官府,作為他的總管,共享榮華。而那個喪盡天良的吳義,不久就脖子生瘡斷筋,活活餓死。

  王誌仁行善天賜福

  南方丹陽郡有一客商,名叫王誌仁,五十二歲,前來甘州貿易。

  一天,王誌仁路過剛到黑河沿前,一個婦人懷抱孩子跳進黑河,他於心不忍,忙掏出二十五兩白銀,對渡船水手說:“你們誰救出母子二人,這銀子就給誰。”這時有個釣魚人跳入水中,把母子二人撈到河岸上,王誌仁把銀子如數交給釣魚人後,問婦人:“你母子二人為何尋死?”婦人說:“我家貧窮,沒田地耕種,官家糧草賦稅甚重,丈夫外出給人家傭工。家裏養口豬,來了個豬販子賣了二兩銀子,準備上糧草,納賦稅。豬販子走掉後,鄰居們說這是白銅假銀子。我怕丈夫回來打我,家裏又斷口絕糧,怎麽活人?不如跳河死掉安穩。你不應該救我們母子。”王誌仁說:“人身難得,不能輕生。”說罷又掏給婦人五兩銀子,說:“你母子二人拿上回家去吧!再不要胡思亂想。”婦人感激地接過銀子,抱著孩子往西走了。

  王誌仁因撈救婦人,耽誤半日,天色已晚,不能到遠處村寨住店,朝北一望,近處有座神廟,便想去住一晚上,明天再走。他進到廟裏抬頭一看,上掛匾額,寫著:“平天仙姑”,即跪地叩頭朝拜。他見西廂房比較清淨,就把行裝放下歇息。被救婦人見救命恩人去住廟過夜,心裏很是過意不去,想請到家中來住,但無米無麵,拿啥招待感謝呢?無奈隻好作罷。

  當仙姑娘娘目睹王誌仁慷慨解囊挽救投河母子二人後,對其行為非常讚佩,便寫表章,上奏天庭:“客商王誌仁,心地善良,見死挽救,母子二人死裏逃生。他命中注定男女不生,本來今年今月今日今夜三更要喪命。但救人性命積陰功,要因善果而予善報。啟奏陛下恩準,一賜他增壽延歲,二賜他添子三人,三賜他福祿綿綿。以彰上帝神明,善惡有別。”

  那落水婦人被救上岸回到家中後,她丈夫就從外地回來,一進門見妻子渾身泡濕,忙問:“咋回事?”妻子如實把真情說了一遍,丈夫不僅不憐憫,反而氣呼呼地手腳齊上,揪住頭發就打,還誣蔑什麽“你這是花言巧語,世上哪有素不相識拿上銀兩救人的好人?肯定是你趁我不在家,引狼入室,勾搭成奸設圈套騙我。”妻子聽後,感到十分冤枉,傷心地哭著說:“你若不相信,那客人還在仙姑廟裏,我把你領上去看,究竟是真是假。”

  婦人把丈夫領到仙姑廟西廂房門前,聽到屋內有人咳嗽,就敲門呼叫客人。王誌仁在裏麵發問:“半夜三更的,叫我何事?”婦人說:“我就是你救的那個跳水婦人,特來感謝你的深恩大義。”王誌仁急忙說:“在這夜深人靜、荒灘野外的孤廟裏,我一個單身男子怎能讓一個年輕婦人進來,我不開門,快快回去。”婦人趕忙解釋:“你放心,我和丈夫在一起,同來謝你,擔心你明早起身走掉謝不上。”王誌仁一聽此言,情真意切,便起床開門把夫婦二人讓到屋內,一進門二人就跪地叩頭謝恩:“我們永世不忘你的救命之恩,願仙姑保佑你福大壽遠。”

  夫婦謝恩之後,王誌仁把他們二人剛送出門來,廂房內突然“哢嚓”一聲,梁斷牆倒,房屋坍塌,頓時氣流衝波,塵土飛揚。在這突如其來的天災和神機難測的巧合麵前,幸免於難的三個人,嚇得魂不附體,猛地覺察到,這是仙姑在保佑我們!於是一齊到大殿,跪在仙姑娘娘金像麵前:“感謝娘娘的神靈大恩。”從次日開始,王誌仁拿出銀兩,購料雇人,不日除重新建起倒塌的西廂房,還另修蓋了一座前殿,與後殿相對應。

  王誌仁自從救人、修廟後,商貿興隆,財源廣進。返回江南原籍後,其妻五年連生三子,長大成人全都登科,成為天下名人。他本人壽至耄耋之年,無病而終。這都是仙姑娘娘靈驗保佑、自己行善得報的結果。

  陳王道害人終害己

  在黑河北岸仙姑廟附近的一個村堡內,有一戶姓陳的人家,兄弟二人,哥哥名叫陳王道,弟弟名叫陳王治。父母雙亡後,兄弟不睦,將家財田地均分,分戶另過,各自為政。陳王道之妻潘氏生了兩個兒子,而陳王治的媳婦單氏沒有生養。單氏為了生子給丈夫爭光,每月初一和十五夫婦二人同去仙姑廟給娘娘焚香禱告,求討兒女。仙姑果然感應,第二年單氏就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保年”。不料保年四歲時,父親陳王治就去世了。從此就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係列災難。

  財迷心竅的陳王道自弟弟去世以後,幸災樂禍,每日癡想:“弟媳青春年華,叫她改嫁,母子離別,把那侄兒保年折磨害死,這份家財田產就全歸我了。”但那弟媳單氏立誌守節,毫無改嫁之意。陳王道便唆使別人去勸說單氏改嫁,亦遭到拒絕,並斬釘截鐵地說:“我要為我丈夫拉扯兒子,繼承父業,決不改嫁。”陳王道無奈,常找茬子汙罵弟媳。

  陳王道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知道在分家時給弟弟也同樣分得了一份銀兩和田產地契。經過一番苦心策劃後,以“事成之後必付重賞”為誘餌,教唆本戶族二房家一個不守本分的、名叫“招財”的後生,把弟媳單氏家的衣物、分家單據等全部偷出,作為他實施敲詐的依據。於是他就到單氏的家裏說:“寡婦,這上壩田地是我典來的,如今他家後人要贖回,就叫他拿二十兩銀子來贖吧。”單氏說:“那是先祖置死的田地,不能贖給他。”陳王道又說:“要麽,你再取出三十兩銀子付予他,叫他立下個獨絕大契,日後不再爭議。”弟媳把僅有的三十兩銀子交給大伯子。這時單氏感到人財兩空,悲痛欲絕,整天抱著孩子哭哭啼啼。

  有一天,單氏正在家中啼哭,鄰居王老二過來說:“二娘,你大伯子央托我來說,你這三間樓房,原是他和你丈夫兩人修下的,你現在一人住著,如今你要拆給他一間半。”單氏聽後心領神會,知道拆給間半還不會罷休,不如幹脆全部給了。於是就說:“那就三間都拆去吧。我娘兒倆去住那三間牛棚。”王老二隨即將此話轉告給陳王道,這個貪得無厭的大伯子當然喜在心頭。還說:“那牛棚共作價銀六十兩。到明天,我拿上三十兩銀子給她,我就拆樓房三間。”第二天,陳王道領了幾個人把三間樓房全部拆光,扔給單氏一封銀子。單氏一看,腦子裏“噌”的一下,這銀子還是她前段時間親自封裝的那三十兩,毫厘不錯,是交給大伯子贖田地用的,到今日為何還在他手中?原來,是大伯子設圈套騙走了他的三十兩銀子!

  又到一年的四月初八,是仙姑的聖誕之辰,單氏領著兒子保年到仙姑廟裏還願。母子倆到神前添油焚香,叩拜祈禱後放聲痛哭:“娘娘呀,我就是前村的單氏婦人,丈夫陳王治在世時,我與他來在娘娘前求討兒子,這保年就是你賜給的。自從丈夫死後,大伯子喪盡天良,逼我改嫁,想害死侄子,唆人偷去家產文約和財物銀兩,拆走樓房,騙去銀子,逼我母子住牛棚。我母子二人活得實在難行!請娘娘做主,可憐保佑我們。”

  單氏母子二人從仙姑廟拜佛回來睡在自己的牛棚裏。這天半夜,狂風突起,飛沙走石,雷震山崩,母子二人膽戰心驚:“這可能是今日到廟裏得罪了神仙,求娘娘寬恕我們。”第二天,天氣晴朗,單氏走出牛棚,大吃一驚:在她被大伯子拆去樓房的地基上出現了三大間嶄新的樓房,樓柱前躺著一個被燒死的人,她細細一看,正是曾偷盜她家文契財物的那個“招財”之賊。單氏走進樓房,驚喜地看到在桌子上整齊地放著她家被盜的文契和從未見過的金銀財物和頭麵衣襟。她意識到這是仙姑娘娘賜給她母子二人的,內心十分高興。從此,她倆就搬進了新樓房,過起了無憂無慮、不愁吃穿的日子。為感謝仙姑神靈,保年起名為“陳積善”,成人後頂門立戶,單氏壽年八十九歲,子孫滿堂。眾鄉黨還為她立了貞節牌坊。

  真是惡有惡報。陳王道看到仙姑賜給弟媳樓房和財物金銀後,氣得兩眼白瞪,患了喑啞病,一命歸陰。兒子不務正業,好吃懶做,吃喝嫖賭,把老子霸占搗弄下的家產踢踏得一幹二淨,過上了貧困日子。

  瓦剌部三敗河西

  明朝弘治年間,北方蒙古瓦剌部發現河西草原豐茂,土地肥沃,地廣人稀,欲統領其地,遂經常出兵前來進犯。一次,瓦剌頭目率部隊浩浩蕩蕩地越過巴丹吉林沙漠,開赴黑河北岸,剛路過仙姑廟時,忽然聽到廟內有數萬甲兵在大喊大殺,覺事不妙,懷疑闖進了包圍圈,附近可能埋伏著嚴陣以待、下令即攻的數倍於己的甲兵,“好軍不吃眼前虧——逃為上計”,便急令大軍掉轉馬頭,撤離此地,原路返回本土。從而避免了一場外夷侵擾的戰爭。

  到嘉靖年間,瓦剌頭目因前次揮軍率兵專程遠路而來,未見一兵一卒且一無所獲就逃離返回,感到十分懊悔,就複次帶兵南下,來到河西。他們循蹈舊轍,不日又來到仙姑廟前,洗耳靜聽,廟裏再無前次萬兵喊殺之聲,於是遂派少量兵士躡手躡腳地進入廟中窺視,結果空蕩無人。當時正值天黑就寢之機,瓦剌頭目心想,既然廟內空無一人,何不在廟內休息一夜再走?遂在廟中安營紮寨,生火做飯,拉鋪入睡。當瓦剌軍隊正在酣睡夢境之中,霎時天昏地暗,狂風大作,四麵八方傳來喊殺聲。瓦剌兵從睡夢中驚醒,個個嚇得魂飛魄散,衣服倒穿。帶兵頭目層層下令持械上陣,暈頭轉向的兵士們就糊裏糊塗的亂衝亂殺,以砍掉人頭為快事。一直殺到次日清晨,才發現是瓦剌人殺瓦剌人。大小頭目看到自己的兄弟死傷成片,氣得七竅生煙,相互責罵,怨天尤人。

  天啟年初,瓦剌又一次率軍南征,欲吞並青海。軍抵甘州時,明朝廷派遣張總戍領兵堵截防禦,不料失陷於瓦剌的軍圍之陣。正在危急之中,天空忽然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冰雹驟下,大者如鬥,小者如升。由天而降的冰雹不偏不倚地正好直接打到瓦剌兵營,打得人仰馬翻,傷亡不計其數。這時,瓦剌發現,在空中有一身著緋衣的女子正在引導張總戍率兵從天上殺將下來,矛頭直向瓦剌軍。瓦剌軍一見這個突如其來的陣勢,驚恐萬狀,個個丟棄所有擄掠之物,倉皇逃跑。

  (張誌純整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