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龍王爺生有九個兒子,但這九個龍子卻都不是龍,因各有所好,生下後形象也各不一樣,各有各形,其愛好也各不相同。後來人們就把他們的形象,都雕刻在廟宇殿堂和一些碑座以及一些器物之上。那麽龍王爺的九個兒子到底都是什麽樣子呢?叫什麽名字?我們可從現存的一些古建築和一些器物上就可看到他們各自的形象。
大兒子叫潮風,其特性是剛直臨危不懼,前爪長的特別長。後來人們就把它安放在殿堂的飛簷角壁上,始終昂首遠方,洞察天下不平之事,也稱龍頭老大。
二兒子叫睚眥,生性凶殘,經常怒目圓睜,好開殺戒。所以古時人們就把他雕刻在一些兵器之上,又稱龍吞口。
三兒子叫螭吻,據傳它可把海水吸入肚中,然後噴吐而出,用它可防火,古時人們在修建廟宇時,就在廟宇的頂上塑造上它的形象,再用鐵絲彎成胡須狀,安在它的嘴巴上,為了表示它是龍的兒子,可以通天地,便將它的胡須穿過牆壁,一直插到地下,不會遭到雷擊,所以古時有“雷不擊廟”的傳說。實際上就是現在的避雷針,起到避雷的作用,因此古時人們在一些殿堂廟宇頂上塑上螭吻防遭雷擊。
四兒子叫教育叭嘎,由於它生性愛水,就分管水的供給,所以在一些古建築的院落裏,把流水口都做成龍頭式樣,水從它的口中緩緩流出,也就是現在的水龍頭吧。
五兒子叫蒲牢,特點是喜好鳴叫,聲傳悠遠,因此人們就把它鑄在大鍾之上,在現存的一些古鍾和編鍾上的獸鈕就是它的形象。
六兒子叫狴蜥,長得像龜一樣,過去許多人把烏龜認做是龍王爺的六兒子,狴蜥其實並不是烏龜,由於它擅長負重,可承受萬斤重壓,故常用它來馱石碑。因此,古時人們就把做好的一些石碑,安放在龜一樣的狴蜥身上,讓它馱著。
七兒子叫囚車,因它喜歡音樂,人們就把它雕刻在一些古樂器具上,特別是琴頭上雕刻著的就是它的形象。
八兒子叫狻猊,它喜歡煙火,古時人們就把它雕刻在香爐上。
九兒子叫椒圖,它性情溫順,常常笑臉迎賓,因此,人們就把它雕鑄在廟宇殿堂大門的銅環之上,讓它笑迎天下賓客。
(黃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