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浪峽中,矗立著一塊白色巨石,上書“甘州石”三個大字。這塊石頭南北長8米,東西寬約5米,高約4.2米,位於入峽六華裏處台地上,是古浪縣的一大勝景。“甘州石”顧名思義是甘州的石頭。張掖西魏時改稱甘州,因甘浚山下泉水甘洌甜美五穀豐登之謂也。甘州的石頭為何不遠數百裏之遙而來到古浪峽中?這裏有段故事。
傳說這個石頭是黑河龍王的女兒變的。龍女深居龍宮,不甘寂寞,羨慕人間男耕女織、朝暮相處、夫妻相守、親親熱熱的生活。於是衝破禁錮,大膽和黑河岸邊的一個名叫劉皋的青年相愛。這劉皋為人忠誠老實,勤勞能幹。他農閑讀書,農忙耕田,以耕讀治家,不求為官。他和龍女約定每月朔日,皓月東升,在黑河岸邊垂柳下相會。每次相會詠詩述愛表達情意。時間一久,愛根更深。姑娘海誓山盟,決心嫁給劉皋為妻,小夥子說:“你是龍女,我是凡人,我們隻能相好,不能成親”。龍女決意不做神仙,一心到人間為婦,幫劉皋紡棉織布,做衣服。
他們的來來往往被巡河夜叉看到,夜叉密告龍王,龍王半信半疑,為了證實此事,他變為一個老翁,察看實情,果然見女兒與劉皋在月明林下,卿卿我我。回宮後,龍王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把女兒叫去盤問訓斥了一頓,並下令不許出宮,派人嚴加看守。
再說那劉皋不知其中情由,如約按時來會,每次都不得見。一日站在河邊,兩眼望穿漣漪,正在發呆,忽然有一條小魚跳上岸來,口中吐出一粒蠟丸,劉皋剝開一看,才知龍女遭禁。小魚是龍女派來傳書的。劉皋對小魚說:“請告訴你家姑娘,我劉皋終身非她不娶。”龍女又傳書表示決心,非劉皋不嫁。
劉皋忠於愛情,一直等著龍女,想著龍女,每到相會的日子,總是到河邊盼望能見龍女一麵。他等啊!等了九九八十一年。人到暮年其情更切,河水無情結束了劉皋的生命。消息傳到龍宮,龍女悲傷不已,她對劉皋的愛心永未泯滅。聽到劉皋殉情身故,便身著孝服,前來悼祭,趴在劉皋墓前哭得死去活來,肝腸寸斷。龍王派人來催她回宮,她執意不肯,化作一塊白石,永遠立於黑河岸邊。這塊巨大的白石在黑河岸邊佇立了千年,他們忠於愛情的故事也傳頌了千萬年。
迨至隋朝煬帝即位,大興土木,大造宮殿,令天下將奇花異石送進宮去,點綴宮室,供皇帝享樂。甘州府有個州官名叫孔方,此人鑽營有術,見錢眼開,嘴上喊的是“廉潔清正”,實則是個愛財如命的贓官,媚上瞞下的小人,他認為這是一個升官發財的好機會,決意要把甘州的這塊奇石送進京城,獻給皇帝,博得封賞。他向各鄉攤派錢糧、木材,征調強壯民伕千人,牛馬千匹,明知勞民傷財,但他頂住民怨,硬著頭皮要幹,嘴裏還高喊,這是皇宮的需要。這巨石重量無法計算,既不能車運又不能人抬,如何運得?孔方老爺早有成竹在胸,他用“圓木滾動法”來運送這塊巨石。這“圓木滾動法”就是做一個結實的大木排,巨石固定在木排上,木排的下麵再放幾十根粗細一樣的圓木,間距擺好,用牛、馬牽引木排,木排下的圓木滾動前進,圓木循環使用,巨石就一步步地搬運走了。
這年甘州人們從春天運到夏天,秋天運到冬天,才將巨石運到古浪峽中,眼見烏鞘嶺高聳入雲,道路越來越崎嶇難行,天氣日漸寒冷,運石的民伕累倒累死的無數,牛馬累死的更多,真是苦不堪言。但是,孔方老爺升官發財心切,每日派差役皂吏手執皮鞭驅趕前進,鞭笞民伕如同牛馬,民怨沸騰,怒不可遏。忽一日,古浪峽中陰雲密布,天降鵝毛大雪,民伕手腳凍裂,難以支撐,人人思家。當夜乘老爺不備,民伕們牽牛的牽牛,騎馬的騎馬,四散逃走。到天明,孔方老爺才發現不見一人,連差役皂吏也跑光了,隻剩下他一個孤家寡人。在這深山裏無人侍候,沒吃沒喝,天氣奇寒,他步履蹣跚地行不到數裏路程,便凍餓而死。甘州石便留在了古浪峽中。
(馬伯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