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相傳,很早很早以前,甘州沒有一口水井。但那時候,甘州一帶雨水非常順調,家家戶戶都不缺水。
不料有一年,天氣忽然變了,晴空萬裏無雲,接連幾個月不落一滴雨,曬得河溝水幹,田地裂縫,連人吃的水也難找到。官府怕百姓鬧事,便請來許多道士和尚,築壇做法事,強迫百姓去叩頭跪拜求雨。
當時,有個老頭兒也被趕來了,可是,他偏偏不肯下跪,當官的見了很生氣,就把他抓起來,安上“違抗官府”的罪名,要殺他的頭。老頭兒一點兒都不害怕,反而仰天大笑,說:“我活了八十多歲,死了不值什麽,可惜甘州人就不會有水吃啦,連你們當官的也會一同渴死!如果給我三天時間,我一定能找到水源。”當官的聽老頭這麽一講,便答應了。老頭兒回到家裏,把他五十多歲的兒子和二十多歲的孫子叫來,說:“快去把我家那頭大青驢子牽來。”兒子問:“爹,你牽驢子幹啥?”“我老啦,走不動了,要騎上毛驢到城牆上轉轉。”孫子問:“為啥要到城牆上去轉呀?”“那裏站得高,望得遠,你和你爹,牽好毛驢,跟我一道去。”
於是,祖孫三代在甘州城牆上麵繞圈子。一日繞三圈,三日繞九圈。繞呀繞呀,老頭騎著毛驢看了九圈。他發現城內的東南角下,有一股煙不像煙,霧不像霧的東西,不斷地往上冒,不斷地往上升,升到天空結成一朵白閃閃的雲朵兒,老頭兒指著雲朵兒,對兒孫們說:“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就是龍脈呀,有一條龍在底下呼氣呢!”老頭兒找來了許多人,在城東南角挖井。挖呀挖呀,挖了三丈深,可是連一滴水也沒有!當官的看井裏幹幹的,不容分說,就把老頭兒殺了。
兒孫倆大哭一場,把老頭兒的屍體埋了。孫子含著眼淚,攙著他爹,仍舊爬到城牆上去繞圈子,繞呀繞呀,看呀看呀,又繞了三日,又看了九圈。他們看到挖過井的地方,那股煙霧更濃了,天空上那朵白閃閃的雲朵兒也更多了。老爹指著雲朵兒,對他兒子說:“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真是龍脈呀,你爺爺找的地方沒有錯!”
於是,他又找來了許多人,在挖過井的地方繼續往下挖,挖呀挖呀,又挖下去三丈深,但是,井底下還是沒有一滴水,官府知道了這回事,就不問青紅皂白,把老頭兒的兒子也殺了。
孫子大哭一場,把爹的屍體埋在爺爺的墳堆旁邊。剩下他獨自一人,孤淒淒的。但他並沒有氣餒,繼續爬到城牆上去,尋著爺爺和爹爹的足跡繼續繞圈子。繞呀繞呀,又繞了三日,看呀看呀,又看了九圈。他看到挖井的那個地方那股煙霧越冒越濃,天空上那朵白閃閃的雲朵兒也越結越大了。孫子指著雲朵兒,自言自語地說:“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一定是龍脈,爺爺,爹爹,你們死得好冤枉啊!”
他又去找來許多人,仍舊在那挖過井的老地方接著往下挖,挖呀挖呀,再挖下去三丈,挖到了鼓鼓突突的岩石上,再也挖不動了。孫子在九丈深的井底下,東摸摸是幹的,西摸摸是幹的,中間一摸,摸著了一塊圓鼓鼓的大岩石,像是龍的眼睛。他把心一橫,大聲喊道:“龍呀,龍呀,你為啥不睜眼哪!天上不行雨,地下不放水,你叫咱老百姓怎麽過日子?今天我跟你拚啦!”就一頭向那圓鼓岩石撞過去,隻聽“轟隆”一聲響,岩石裂開一道縫,縫裏汩汩地冒出水來,一會兒,就把九丈深的水井灌得滿滿的。清洌洌的泉水,把孫子托上井口。可是,他已經死了,老百姓大哭一場,把孫子的屍體埋在他爺爺和爹爹的墳旁。
自從有了這口冒水的井,人們就不愁沒有水吃了。後來,人們照樣又挖出了許多這樣的冒水井,甘州百姓再也不為吃水發愁了!為紀念死去的爺孫三人,人們把城東南先挖開的冒水井叫做“甘州第一泉”。
(張有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