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甘泉得名

  甘泉在張掖城南門內東側,就是現在的民族小學院內。當年的甘泉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泉南麵修有富麗堂皇的甘泉樓,樓上高懸匾額一塊,上書“河西第一泉”。泉邊上立有一人多高的石碑,題寫著“有本如是”四個大字。泉四周古木參天,曲徑通幽,更有牌樓亭台,小橋流水,鳥雀泉邊嬉,遊魚清可數,真格是河西名勝之一。尤其甘泉的名字,雅俗共賞,情景交融,確實是神來之筆。關於甘泉的得名,民間是這樣傳說的:

  兩千多年以前,匈奴人認為自己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立,所以對於天地十分尊崇,每年都要從四麵八方聚會三次,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一次在正月,一次在五月,一次在九月。一祭天地,二祭鬼神,三祭祖先。秦朝以前,匈奴祭天處在陝西雲陽甘泉山下,祭祀偶像是一丈多高金人一身。這身金人是作為“天主”而祭祀的。祭祀時,為了溝通天與人的關係,女巫又跳又唱,舞個不停,然後頻頻念誦咒語,表達對天的讚頌和祈禱。

  到了秦始皇時候,秦國發兵攻打雲陽。匈奴人一看金人危機,火速調動大兵前往解圍。最後,雲陽終於失守,祭天金人卻被保護了下來。匈奴主派出幾路兵馬,前往各地尋訪安置祭天金人的地方。就這樣,張掖甘浚山被選定了。

  為什麽別處選不上,偏偏選在了張掖的甘浚山?原來,甘浚山在張掖城西南八十裏的地方,當時是匈奴休屠王駐牧的草場。這裏山高林茂,水肥草美,不失為一塊風水寶地。更重要的是甘浚山下也有一眼泉,泉水甘洌,清澈爽口,這跟雲陽甘泉山的情形一模一樣,所以匈奴人就把祭天金人安放在了張掖甘浚山下,這眼泉也被稱做甘泉。

  後來,漢武帝派青年將軍霍去病帶領強兵猛將,掃蕩了河西匈奴勢力,九頭金人也被繳獲了去,接著又設立了張掖郡。又不知過了多少年,張掖城搬遷到了現在這個地方,恰巧,城東南角也有一眼泉,這泉可比甘浚山的那眼泉風光多了。但是,一時卻沒有個更好的名字,人們便把甘浚山甘泉的名字移到了這眼泉上,甘浚山的那眼泉反倒沒人提起漸漸荒廢了。不過,這兩眼泉可是一脈相通的。有一次,一個放牧的老人用漏鬥從甘浚山甘泉往外吊水,不小心漏鬥掉進了泉中,用長竿子撈了半天也沒撈出來,隻好罷休。過了幾天,他到城裏遊逛甘泉,意外發現自己的漏鬥竟然漂浮在城內的甘泉中。所以,城裏的甘泉便被傳神了,甘泉的名字也漸漸遠聞。

  可別小看這“甘泉”的名字。到了西魏廢帝年間,張掖郡設州,州名甘州,就是由甘泉來的。以後又由甘州引出了甘肅,因為甘肅就是取甘州的“甘”字和肅州(酒泉)的“肅”字組合而成的。

  (多紅斌整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