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鼓樓居於張掖城中,雄偉壯觀,造型大方,是張掖人的驕傲。尤其是樓頂四周飛簷翹角上掛的鐵馬,遇風“丁當”作響,有一股風清鈴脆的韻味,給人一種骨輕身爽的感覺。
鍾鼓樓的鐵馬不但音脆聲美,而且還有“靈氣”,如若哪方出現了地震、火災或是強人攔路、惡人打劫,哪方的鐵馬就會改變平時輕風慢韻的節奏而發出急促的響動給人們報警,指引人們去抗災除暴。
有一年,城西北角的一個歹徒企圖縱火燒毀善良人家的房屋,未等火勢變大,鍾鼓樓西北角的鐵馬就發出了警報,人們撲滅了火,可那歹徒卻逃走了。
鍾鼓樓上的鐵馬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哨兵,不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都在為張掖古城的安全大睜著雙眼,警惕地巡視著每一個角落。
張掖人離不開鍾鼓樓上的鐵馬,可強人、壞蛋卻恨透了它,嫌它壞了自己的勾當。於是,幾個靠偷、拐、騙、摸、搶的壞家夥商量著要摘除鍾鼓樓上的鐵馬。他們窺視了好長時間,卻無機會下手,因為他們不論從哪個方向出發準備動手都會被警惕的鐵馬發現而發出報警的鳴叫聲。咋辦?這幾個壞家夥正在束手無策之時,不知從什麽地方來了一個牛鼻子老道,老道一到張掖就掛出招牌,自稱“神仙下凡,包除百怪”。壞家夥們看到招牌後,便湊了幾兩銀子去求老道點撥。老道看這幾個家夥衣衫襤褸,言語不雅,沒有什麽油水,便一推三不知,待白花花的銀子塞到了懷中,不由眉開眼笑,故作矜持地沉思一番說道:“鈴不可摘,隻可浸。”
“咋個浸法?”壞家夥們迫不及待地連聲追問。
老道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弄不好將會壞了古城的聲名,引起全城人的公憤,不敢貿然說出,起身到下榻的客店門口觀察了一番,方轉身叫過幾個壞家夥,伏在耳邊如此這般吩咐一番,便收起招牌離開了張掖城。
這幾個壞家夥聽了老道的主意,狂喜不止,忙分頭找來了狗血、大糞、蝙蝠、蠍子、老鼠等坑髒之物,忍住奇臭混熬成一鍋,用銅盆盛了。在一個狂風怒吼的夜晚,趁風吹鈴響之時,打更敲梆之空,撒在了鍾鼓樓四角。惡臭借風直衝雲天,風助肮髒侵襲銅鈴,把鐵馬熏得蒙上了一層汙垢,再也響不起來了。
第二天,老道又出現在張掖街頭。有人認出來了,這個披發的老道就是當年縱火行惡的歹徒,等人們報給官府,這家夥又不見了。不幾天,城內便傳開了“一個鄉下女人進城在鍾鼓樓下撒尿浸死了鐵馬”的風言。其實,這是老道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利用當時社會輕視婦女的習俗而編造出來的謊言。
鐵馬不響了,老道和那幾個壞家夥高興極了。一個夜深人靜之時,他們又密聚在一起飲酒尋樂。不料,酒醉打翻了燈,燈燃著了酒,酒又助火蔓延開來,把那老道和壞家夥們全部燒死了。
壞人得到了懲罰,可鍾鼓樓上的鐵馬再也不靈了……
(陳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