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甘州區市中心的鍾鼓樓,是古甘州有名的八景之一。在甘州民間有句順口溜“甘州有個鍾鼓樓,半截子攮到雲裏頭”,在老百姓眼裏,鍾鼓樓顯得雄偉壯觀。
鍾鼓樓是怎樣建成的呢?為什麽要將鍾鼓樓修建在這個位置?這在史書上尚未有記載,但在民間卻又許多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黑河以西的一個城堡裏,人們相互之間和睦相處,共同生活。城堡外麵是寬廣平坦的平原,水草豐美,氣候宜人,人們在這裏耕耘、放牧,過著太平、安詳的生活。
一天深夜,狂風呼叫,烏雲滾滾,閃電雷鳴震耳欲聾,狂風卷著沙石向這片土地侵襲了過來,樹木、房屋、城牆遇見了狂風如同散了骨架一樣,全部倒塌了,人在疾風中輕如樹葉,被刮得無影無蹤了,人們驚呆了,是什麽怪物竟如此肆虐來殘害生靈?風,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城池不見了,百姓不見了,房屋也不見了,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巨大的沙丘和殘磚爛瓦。
一段時間過去了,一位君王帶領幸存下來的人們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家園,他們四處奔波,觀山水、察地理,要將新的家園建立在一個安全的地帶。可是,要在哪裏修建呢?人們犯難了。
一天,有人發現被風沙掩埋的舊城池上的門匾,被大風刮到了東邊20公裏以外的一個地方,那門匾已經被沙石擊撞的麵目全非了。門匾被風吹到了這麽遠的地方,而且是被毀城池中惟一遺留下來的東西,的確令人吃驚。再看這門匾降落的四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林草茂盛,溪流縱橫,蘆葦蕩漾,人們為這樣的一塊風水寶地而驚歎不已。有人說,門匾既然被風刮到這個地方,這是天意,天意要將我們的家園修建在這個地方。
於是,人們就決定以門匾落地的地方為中心,建立一座新的城池。大夥兒搬起匾額的時候,發現在匾額下邊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見底。
在泉上建城,必須先把泉眼填埋了才行。大家運來砂石,倒入泉中,將泉填平。然而,一夜過去後,泉水衝走了所有的砂石,又清澈碧透。人們這次先運來石頭,將石頭填入泉中,再將砂石填入石頭縫隙中,就這樣,將泉眼填埋的沒有一絲的縫隙。可是,到了第二天,人們發現那眼泉水依然清澈見底,而填進去的石頭和沙料卻不見了蹤影。原來,這是一眼神泉,泉下有九條巨龍在生存,用砂石是填埋不掉的,填多少都是無濟於事!
砂石填不了泉眼,人們就鑄造了一口大鐵鍋扣在上麵,再用砂石填埋四周。但是,泉水仍然從鐵鍋四周和砂石縫隙中湧出。能工巧匠們都使出了自己的絕招,誰也無法治理那一眼神泉之水。
人們煞費心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這時,從遠處走來一位白須老道,手裏拿著一個銀碗,那碗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道人口中念念有詞,將銀碗扣入泉水正中央,泉水即刻止住了。人們知道是神仙降臨了,大家肅然起敬,頂禮膜拜。
老道囑咐大家:欲想在此建城,要永久填平此泉才行。要填平此泉,隻有在泉上建立一座三層樓房,名曰“鍾鼓樓”。說罷,留下一卷圖紙,飄然離去。
展開圖紙,上麵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人們依據圖紙,很快建起了一座鍾鼓樓。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甘州城裏的鍾鼓樓。
選擇的新城池,確實是一塊金不換的風水寶地,這裏水泊處處,溪流潺潺,池塘遍地。從此,人們在這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祖祖輩輩幾千年來創造著美好的家園,因而,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城山光,半城塔影,連片葦溪,遍地古刹”的美好景象,鍾鼓樓便成了曆代甘州人民的驕傲。
(張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