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九、一份二十九人的師資名單

  盛彤笙心中有一個目標,要把國立獸醫學院辦成世界一流的學府。因此,他苦心孤詣地為學校聘請最強的師資。但在當年這交通阻隔、經濟落後、條件艱苦的大西北又談何容易?

  抗戰勝利後,一些原來滯留西北的各類人才紛紛返回東南,就職京滬,一些研究機構一時成為“空巢”,這使地方政府非常著急。1948年8月,甘肅省參議會第六次大會以決議形式致電國民政府教育部,請“轉飭蘭州區各國立院校,盡可能延用西北籍教職員並對審查合格教師予以保障,以利當地教育文化事業之推進”。特別提到“獸醫學院教職員四十餘人,屬西北籍者僅有三四人”。也就是說,啟用當地人才太少。盛彤笙接到教育部來電後,立即擬文辯解:“獸醫為新興學科,不獨西北缺乏是項人才,即國內亦屬鳳毛麟角,本院創設伊始,師資缺乏,盡量羅致之不暇,何能劃分地域,故步自封,有負政府設立本院之宗旨。”以“鳳毛麟角”來形容畜牧獸醫人才,其在大西北乃至在全國缺乏的程度可見一斑。

  盛彤笙在1943年發表了一篇《改進我國畜牧獸醫教育之商榷》的文章,其中提到:

  “因各方事業之長足進展,遂使人才之需要亦更見其迫切,不獨原有之畜牧獸醫專家,早為各方所爭聘無餘,即各校之少數畢業學生,在畢業前數月,亦多為各機關預約一空,後至者且不免向隅之感。甚有一機關之內,不獨高級技術人員常懸虛席,即下級幹部亦多無法羅致者,因之各種工作,無法推進。”

  盛彤笙是如何化解如此嚴重的專業人才匱乏矛盾的呢?

  對全國的獸醫人才,盛彤笙可以說是洞若觀火,了然於胸。幾乎就在受命前往蘭州創建獸醫學院的同時,他就向教育部長朱家驊提出了一個29人的聘請名單,他們中許多人是獸醫行當裏的頂尖人物。在這些人中,既有正在歐美日留學的,也有國內各高校及研究院所的,有些甚至散落在甘、雲、貴、川等邊遠地區,他們中有陳之長、胡祥璧、於大新、路葆清、高行健、雷興翰、禹瀚、鄭集、周榮滌、汪國輿、李繁仁、王雒文、周中規等,這13人當時已經是教授;常英瑜、周維琢、張培棪、劉文林、王誌梁等5人為副教授;朱宣人、羅仲愚、蔣次昇、朱曉屏、廖延雄等5人在英美等國留學;其餘秦和生、謝錚銘、張思敏、買永彬、金文忻、李振鈞等,或為講師或為助教。教育部長朱家驊看罷名單,一一“準奏”。那時的人才可以自由流動,沒有“畫地為牢”。盛彤笙憑著他的誠意,憑著他的人格魅力,憑著他在中央大學積聚的人氣,在三年時間裏,就將其中的大多數人召於他的麾下,這些飽學之士為了實現學業救國的遠大抱負,曆經艱辛來到蘭州,加入到草創獸醫學院的隊伍裏來。一時伏羲堂前人才濟濟,“海歸”雲集。據一些老教師說,這個陣容,完全可以與當時的蘭州大學相媲美。

  來到盛彤笙身邊的第一人,就是他中央大學校友、在西北獸醫防治處任處長的胡祥壁教授。胡祥璧,江西興國人,1913年生。193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後自費留學菲律賓,兩年後返回國內參加中英庚款留學生考試,錄取為獸醫學名額,入學英國愛丁堡皇家獸醫學院,攻讀3年,通過英國國家考試,成為有史以來獲得該院學位的唯一中國學者,1941年回國後到母校任教,1942年又到陝西武功的西北農學院任獸醫係主任,1944年來甘肅,任國民政府農業部西北獸疫防治處處長。他和盛彤笙雖然沒有師生關係,但相互間聯係密切,對國內獸醫人才十分了解。盛彤笙向國民政府農業部說項,通過正式手續將胡借調到學校,隨後又和他一起奔波於京滬一帶,參與延聘師資、開設課目等工作,很快將首屆學生安置停當。胡祥璧還為新生編寫了《家畜解剖學》一書,這也是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動物解剖學著作。胡祥壁在國立獸醫學院時間短暫,新中國成立前夕,經中共地下黨安排,進入東北解放區,開辟畜牧獸醫事業,後曆任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副所長、黑龍江省畜牧廳副廳長、中國農科院科技情報所副所長等職。1995年因腦溢血在京逝世,終年82歲。

  當年的畜牧獸醫和其他各科人才屈指可數,說是延攬,其實有時也互挖“牆腳”,就看誰更有誠意,誰更能吸引人才。獸醫專業的基礎課中,生物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當時蘭州沒有合適的師資,盛彤笙想到了中大校友、後到貴陽醫學院任教授兼理化科主任的高行健。他一再寫信,邀請來蘭。高行健感到盛情難卻,答應幫一段時間。但要從貴陽到蘭州談何容易,過去大西南、大西北都不通火車,隻有坐汽車一段一段地走。1948年3月,盛彤笙先寄去5000元路費,一路上經重慶、成都、綿陽、廣元,每到一地,就電報聯係,委托熟人接待,提前安排好住處和往前方去的車輛,關心程度幾乎到了三國時期曹操厚待關雲長的地步。高行健抵達寶雞後,因西蘭公路不通,又匯去生活費,讓他在當地靜候,同時打聽道路修複情況,路一通,又去電報告知,到蘭州後,盛彤笙親自將高行健接到學校,吃喝安排在家中。就這樣在路上走了兩個多月,前後電報往來13次之多,其情之真、其意之切,令人感動。高行健於5月到校,任教授兼生化科主任。以後,又聘請蘭大醫學院的戴重光教授兼課,生化科有了很強的師資力量。

  盛彤笙還先後從西北師院“挖”來王雒文教授和劉文林副教授,前者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學係,在美國路易絲安那州立大學做研究三年,後者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從長春畜產獸醫大學“挖”來在日本研究細菌學的講師張樹藩,西北獸疫防治處“挖”來了蘭州獸醫站主任秦和生。還有中央大學他當年的助教謝錚銘、金文忻、李振鈞,西北農學院的買永彬、陳北亨等都在盛彤笙的召喚下,投奔蘭州。

  中央大學是我國畜牧獸醫人才的大本營。從1929年開辦以來到1949年的20年中,培養了200多名畢業生,他們中每年都有一些人考上公費出國,到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留學深造。因此,盛彤笙更多的是將目光投向了國外那些正在留學研究獸醫的同道,一獲悉他們有回國的意願,立即邀請來蘭。有的人甚至剛出國,就長期保持通信聯絡,並盡一切可能解決在國外遇到的困難,有的在學習期間寄去學費,有的在準備回國前寄去路費,還有的是與相關部門聯係,掃清歸國的種種障礙,使其順利返國。在英國留學的朱宣人、楊詩興,在美國的廖延雄、蔣次昇等,都是這樣來到國立獸醫學院的。

  盛彤笙還先後將中央大學的獸醫學家陳之長、羅清生教授,畜牧學家於大新教授,草原學家王棟教授,生物化學家鄭集教授,西北農專的畜牧學家路葆清教授,蘭州大學醫學院的戴重光、張培琰、楊浪明教授等,聘為兼職教授,這些人中,除陳之長先生因身體原因未到過蘭州外,其餘都先後來校授課,壯大了獸醫學院的師資力量。

  有的人最後雖然沒有到校,但盛彤笙愛才、求才的精神令人感動。朱曉屏,福建廈門人,1941年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畢業,留校任盛彤笙的助教,1946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學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後取得博士學位。為了爭取朱曉屏回國並到大西北來,他們經常書信往來。轉眼之間新中國成立,由於朱的家庭背景複雜,盛彤笙怕引進這類人員有阻力,專門在北京開會時向國家第一任農業部長廖魯言當麵陳述情況,廖回答說,你們做工作,皇家獸醫研究所的副所長,回來不會虧待他。朱曉屏曾在《獸醫細菌學實習指導》一書的修改中有過貢獻,當出該書第三版時,盛彤笙和具體修訂此稿的廖延雄商量,排名時仍將朱曉屏的名字排在第二位,表示對他的尊重。該書出版後,盛彤笙拿上書,在北京買了特產蜜餞和景泰藍,連同一封親筆信,委托去英國參加國際會議的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許振英,捎帶給朱曉屏,再次表達了希望他回國的願望,朱曉屏拿到恩師帶來的書、信和禮物,非常感動,很快複信表示要回國效力,答複在手頭的一個科研項目完成後,即返國來校任教。但隨後國內接踵而來的政治運動,特別是1957年開展的反右鬥爭,盛彤笙、廖延雄均被打成“右派”,師父、師弟雙雙蒙冤落難,朱曉屏的回國之路就此止步,直至“文革”,乃加入英國國籍,任劍橋大學教授,並擔任英國皇家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後供職於聯合國,成為國際著名的熱帶病學專家。1985年,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和農業部部長何康的聯名邀請下,首次歸國,朱曉屏除在京參觀和到南京母校訪問外,重點還是探視病榻上的盛彤笙,給他帶來了英國的特效藥品,恩師的一番苦心到底還是難以忘懷。

  當年費盡心機延攬來的這些海外學者,都是當時在內地甚至為港台所爭相聘請的對象,盛彤笙覺得,大西北即使條件再艱苦,也得為他們創造一定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當時國內教授薪金每人每月460~500元,而盛彤笙聘請的教授為560元,副教授460元,普遍比沿海高出近百元。教育部長朱家驊感到薪金過高,會使其他高校形成攀比之風,親自寫信詢問此事,並發出訓令:“副教授常英瑜等員薪額均超過規定最高標準,應分別核減。”

  盛彤笙接到訓令後,十分著急,他覺得這些中西兼通的大學者,離開東南沿海的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來到大西北來,已屬不易,現在又要核減薪金,以後誰還願意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他立即據理陳情,回複了一份電報:“查我國師資缺乏,即京滬各校院亦苦供不應求,本院地處西北,接近邊陲,物質條件遠遜東南,物價高貴,生活清苦,若不酌予提高待遇,則避甘就苦,智者不為。敬乞俯鑒下悃,暫免核減。”好一個“避甘就苦,智者不為”,朱家驊也覺情同此心,心同此理,亦默認此事。

  在修建伏羲堂的同時,盛彤笙就考慮為“海歸”的教授建一棟住宅,他自己親自設計圖紙,修建了一所西式小二樓,精致舒適。許綬泰、朱宣人、廖延雄、楊詩興、蔣次昇、黃席群等都在這裏住過,而他自己一直都住在土坯房裏,直到離開甘肅。

  盛彤笙在新中國成立初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學校最重要的因素最後還是要有優良的教師。但在羅致師資的條件方麵來說,西北又是大大不如其他地區的;不單畜牧獸醫教員因為國內學習這兩項科學的人才較少,不易請到,就是一些非畜牧獸醫的學科,如理化生物,甚至國文外文的教員,延攬也是很困難的。在這一方麵我們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

  也正因為盛彤笙不遺餘力,以才求興,有了一個強大的辦學團隊,他的事業獲得了成功。

  事非經過不知難。下麵我們分別將許綬泰、朱宣人、蔣次昇、楊詩興、彭大惠、廖延雄、秦和生、謝錚銘、陳北亨、崔堉溪、張鬆蔭、張素我、黃席群等當年的這些名師大家逐一進行介紹,看看他們是如何來到國立獸醫學院,又如何開創和奠定學科基礎,於後又去向何方的。其中的廖延雄、張素我二人前麵已經作過介紹,張鬆蔭後麵將專題出現,就不再贅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