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廣電總台 王冰
作為第一批參加抗震救災報道的記者,雖然從災區回來已經幾個月了,但災區那些愛與被愛的場景,依然不時湧現在我的腦海裏,讓人愈發感受到中國人在災難麵前的凝聚力和偉大之處。
汶川發生裏氏8級大地震。震後2小時,接到總台通知,要求我們做好準備奔赴隴南災區。我和同事迅速踏上了奔赴甘肅地震重災區的路途。而此時在我們心裏,對這次強烈地震所帶來的重創並沒有絲毫的察覺,甚至連地震中心以及震級都是一無所知,一切都是在匆忙之中慢慢體會……
一路上的確有很多危險存在,由於去隴南的路況並不樂觀,地震之後那條路有些地方已經出現塌方,有的路段隻能容一輛車走,有的路段隻能容半輛車走,甚至車要貼著山邊走,塌方從高處還不斷往下掉石頭。淩晨2點,救援工程車正在清理塌方路段現場,我們在采訪車上等待著,突然感到了震動。地在晃,車也在晃,就在我們采訪車前方六七百米處的山體發生滑坡,而搶險人員十幾分鍾前還在那裏清除土石。這可能是我們一路上遇到的最大的一次餘震,也讓我們看到了救援人員所麵臨的危險。2個小時後,路通了,我們星夜兼程,在第二天清晨終於趕到了隴南市。在災區大大小小的道路上,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車輛穿梭來往:工程搶險車、物資運輸車、軍用卡車……在災區忙碌的身影中,我們也遇到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官員、醫生、軍人、專家、記者、誌願者……
一支支救援隊伍,一輛輛救援車輛,前赴後繼抵達災區,先是搶險救人,接著又開始幫助恢複重建。在那裏采訪總能感受到一種心靈的震撼,一方麵是由於震區傷亡慘重,每當看到受傷,失去親人、家庭的災民,心頭就止不住顫抖;另一方麵是在這裏總能看到真誠,受助者剛剛脫險又熱心地去幫助他人等等,人性最善良的一麵在這次災害中被徹底釋放出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在災難麵前的中國顯然不是一句空口號。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援手,正在化為源源不斷的愛的力量,幫助著災區人民對抗災害、渡過難關。同樣,全國人民向受害同胞無私奉獻的愛心,又在災區群眾的傳遞中愈加閃亮。
在災區采訪的日子裏,受災群眾讓人感受到的除了傷痛之外,更多的是他們那種堅強的信念、互助的精神和感恩的意識。在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高橋村,堅強的村民從倒塌的房子裏扒出糧食、臘肉,用破木板、破塑料搭起簡易帳篷,並立即展開了生產自救;在城關鎮,受災學生們的朗朗讀書聲在剛剛搭建起的簡易房中回蕩;在成縣,當地村民把自家蔬菜拿出來,讓誌願者做給更多的受災群眾吃;成縣的出租車司機看到救援隊隊員穿著軍裝,說什麽都不要車費,“解放軍是來幫我們的,誰都不能要錢”。在高橋村,記者每逢遇到村裏人,他們都會說“感謝你們來幫我們”,並邀請到他們的簡易帳篷裏喝水、吃飯。汶川大地震已過去,餘震仍然不斷。在大地的顫抖裏,雖然恐懼沒有完全消失,但人們已經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勇敢的人們在餘震中堅守:救援人員在廢墟中繼續搜尋著生命;醫護人員在手術室中守護著傷員;全國各地的援助者義無反顧地來到這裏……
而遭受災難的人們,更為堅強,在餘震不斷的日子裏開始重建家園。一位頭上還綁著紗布的村民扛著鋤頭走在田埂上,步履堅毅而沉穩;一位農村婦女揚著農具打收著菜子,動作堅定而有力;城裏大多數的商店已清理完門前的瓦礫並重新開門營業,為災民、市民、外來援助抗震救災的人提供方便……
在災難中,人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懂得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一切。平凡小事往往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偉大。奉獻、溫暖、理解和相互扶持,這既是幫助災區人民戰勝災難、走出傷痛的強大武器,也是中華民族經受磨難後獲得的一筆寶貴財富。
我們是幸運的新聞人,是因為我們沒有像其他積極申請而最終未能到災區采訪同事們的那種遺憾。我們見證記錄了這一重大事件,我們也經受了這一重大事件的曆練,心靈得到了洗禮,精神得到了鍛造。回想出發前的那一刻,大腦一片空白,因為思緒還處在地震發生之後的驚恐當中;同時又對不可預知的災區情況感到無從下手。但堅定的一點是,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災區,要用自己的雙眼親眼看災區,同時還要用自己手中的攝像設備把災區的情況以最快的速度真實地報道給大家,讓每一個平常百姓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災區的情況,這就是我的職責!
我想經曆過這一切,我會變得更加堅強地去麵對一切艱難困苦;也會變得更加感性,去體味生活中哪怕一點一滴的感動;更會變得堅定,去認真履行我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希望我們大家能攜手並肩,繼續幫助災區同胞一起渡過難關。
災難無情,大愛無限……我們用愛包圍災區,更用愛心溫暖災區同胞,攜起手來,中國人沒有不可戰勝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