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日報駐天水記者站 丁曉剛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距四川汶川縣不遠的天水不僅是震感強烈,更重要的是受災嚴重。
5月12日傍晚,聽聞地震造成秦州區平南中學部分學生傷亡的消息後,我立即赴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采訪正在住院部四樓接受治療的受傷學生,有2名學生正在手術,醫院及時采取措施,每位受傷學生得到最及時和最好的救治。
5月13日一大早,我頂著餘震來到秦州區平南中學、秦州區華岐鄉韓山村、皂郊鎮白家山村采訪。下午去清水縣金集鎮連珠村、郭川鄉田川村。晚上回到辦公室將稿件發往報社。5月12日至13日,我隻吃了兩頓飯,睡了兩個小時的覺。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從5月13日起,天水成了重災區隴南的大後方,每天運往天水的物資源源不斷,天水市調集大量的人力負責搬運,調集大量的車輛送往災區,蘭州軍區陸航團的幾十架直升機每天開始從天水飛往隴南,天水駐軍61師和天水消防隊被全部派往隴南重災區,我也被報社安排隨軍采訪,往返於天水隴南之間,親曆了天水市作為大後方無私支援隴南和天水駐軍在隴南的感人場麵。
為了保障援助隴南災區物資儲運工作順暢,5月14日天水市決定成立援助隴南災區物資儲運領導小組,專項負責援助隴南災區物資儲運工作。
一架架直升機起飛了,又一列火車進站了,又一個車隊上路了。從祖國各地奉獻的愛心,將從這裏送往隴南地震災區。
5月14日上午10點40分,首趟運往甘肅災區物資的列車從西安到達天水車站,送來了災區急需的44500頂帳篷。列車剛進站,人員、機械、車輛等隨之到位,8節車皮的物資不到3個小時就全部卸載完畢。近百名解放軍戰士隨即將帳篷裝上等在站台的數十輛卡車,於下午3點30分送往災區。
下午6點15分,由15輛卡車組成的車隊來到天水市,這是開往隴南災區的第一個車隊,運送由甘肅省商務廳組織的食品等物資。我在街頭看到,每當車隊來到,就由警車開道領路,以使不熟悉道路的車隊少走彎路,盡快趕往災區。
5月17日晚,自抗震救災以來由國家調撥給甘肅的數量最大一批物資抵達天水市。這批物資全是帳篷,總數達244500多頂,是國家從沈陽和天津調運來的。在物資抵達天水市後,天水市緊急調用車輛迅速將物資發往各受災地區。
天水市組建支援隴南災區醫療隊奔赴隴南市,全市74700多名醫務工作者踴躍報名,最後精選了由魏宏學醫生帶隊的6名醫生和3名護士,組成醫療隊,於5月14日乘飛機赴隴南災區開展醫療救援工作。
“5·12”地震導致寶成鐵路徽縣嘉陵鎮109隧道塌方著火事故後,天水市消防支隊積極請纓參戰,許多官兵寫請戰書,要求參加。很快由12人組成的突擊隊在市支隊參謀長郭社民帶領下奔赴搶險,與兄弟部隊官兵並肩連續作戰160多個小時,為抗震救災不懈拚搏。
我在駐天水某紅軍師的隊伍裏,還采訪到了軍營裏的六朵“鏗鏘玫瑰”。她們就是由6名女兵組成的醫療小分隊,活躍在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救治第一線。5月21日,我在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大樓看到,這6名女兵不停地穿梭在醫院大樓前的帳篷裏,有的幫助醫護人員換點滴,換被服,給帳篷消毒,有的和病人聊天,幫助病人穩定情緒……
地震使秦州區平南高中學校圍牆多處倒塌,30餘名學生被壓在牆下,情況十分危急。事發之後,還沒有吃午飯的王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月勝和支部副書記李雙迎聽到消息火速趕到現場,當時,現場很零亂,圍牆磚塊散落滿地,不時聽到受傷學生痛苦的呻吟聲,由於事發太突然,許多學生驚慌失措,就連一些老師也非常茫然,不知如何是好,李月勝看到這種情況後,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傷員,在他的帶領下,一些現場的教師和群眾不顧個人安危,及時將壓在磚塊下的學生一個個抬出來。
姚天祥,天水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民警。地震發生後,這位有著近30年警齡的黨員,就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為受困群眾提供救助。
下午2點38分,報警鈴聲響起,秦州區平南中學打來電話,“廁所旁圍牆倒塌,有部分學生被壓在牆下,請求救助。”2點40分,姚天祥打通秦州分局平南派出所的電話,向值班民警夏文強發出處警指令。時間就是生命。正是由於姚天祥的及時處警,為挽救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當地派出所、120急救中心、鄉政府等相關單位第一時間趕到,受傷的15名學生得到及時救治。3點10分,電話再次響起,東達大廈因停電有人被困在裏邊,情況萬分緊急。姚天祥馬上撥打離東達最近的大城派出所,電話沒能撥通,他嫻熟地撥通巡警大隊電話,果斷下達了處警指令。4點,他再次電話查詢,獲知8名受困群眾終於得救後,才舒心地笑了。
5月22日下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辦公室,我采訪了剛剛從隴南歸來的兩位抗震救災醫療救援隊員。連日緊張的工作,使他們的神情透著疲憊,卻也透著欣慰。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的誓言,踐行了一位優秀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談起他們的經曆,他們說,自己隻是做了一位共產黨員、一位醫生應該做的事,是黨和人民培養了自己,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自己就應該聽從黨的召喚,勇敢地站出來!
柳選植,甘穀縣民政局局長。地震發生時,正值他母親住院治療的關鍵階段,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毅然中斷了母親的治療,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去。帶領全縣民政幹部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重災鄉村,挨家挨戶察看災情,向上級部門爭取了100多萬元的救災資金和帳篷、食品、藥品、棉衣棉被等大量的救災物資,並立即下撥到受災鄉鎮,發放到災民手中,妥善安排了災區群眾的生活問題。他說:“我是共產黨員,又是民政局局長,在人民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應該堅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
清水賈川鄉崖灣村黨支部書記馬建文,組織村民經過3個小時的奮戰,搶救出了因房屋倒塌而被掩埋的村民馬改民,並及時送醫院治療……
武山縣馬力鎮張坪村黨支部書記張勇林,在房屋倒塌和餘震不斷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衝進村陣地在廣播裏呼喊群眾撤離;帶頭用自家的塑料布為災民搭起簡易帳篷,安排妻子為災民做飯送水……
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新成在災情發生後,臨危不懼,從十樓到一樓逐層檢查住院患者的安全和房屋受損情況,積極妥善安排患者的治療工作……
市商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宋衛祖同誌,擔任天水市抗震救災應急保障領導小組組長,不顧疲勞,連續8晝夜為天水和隴南災區采購運送大批救災物資,有力地保障了災區群眾的生活供應。市政府副秘書長安定文同誌負責援助隴南救災物資的儲運工作,從17日下午6點到20日淩晨3點,整整57個小時,他顧不上休息,餓了就啃一口餅子,現場坐鎮指揮,協調調用847台車輛,在短短三天內將物資全部送往災區,為災區安置群眾、恢複重建工作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秦州區關子鎮流水村81歲高齡的黨員董義,在個人生活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步履蹣跚地來到黨委辦公室,將多年積蓄的500元捐獻給災區……
一位家境並不寬裕的回族農民黨員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向黨組織交納了11000元的“特殊黨費”,他就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西關村三組的回族農民黨員馬玉林。他不僅自己帶頭交納特殊黨費,還舉行了募捐活動,短短的幾天時間,便募到了21827元,他個人帶頭捐了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