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日報員 武軍
5月12日
中午,我接到任務,帶兩名記者去采訪駐市某紅軍師軍民共建活動。中午1點30分左右我們趕到部隊,二營營長爽快地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下午2點28分,在感受到一陣強烈的震顫之後,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地震。
地震發生後,作為記者,首先想到的是必須出現在地震災害報道的一線。於是我與部隊首長商量,立即停下手頭的采訪,返回報社與社領導一道研究部署震後報道事宜。當日下午3點半,市領導在緊急研究了抗震救災事宜後,決定分組赴五縣兩區察看災情。社領導安排我跟隨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赴秦州區平南中學察看了解受災情況。
從市區到平南中學有50多公裏的路程,來到平南中學,隻見校園內擠滿了驚魂未定的學生,而校園西側近七八十米倒塌的圍牆之下,幾處殷紅的血跡讓人看了特別揪心,學校領導向李文卿市長一行匯報說,由於地震造成學校圍牆倒塌,致使4名學生當場死亡,十幾名學生不同程度受傷。看到市領導焦慮的眼神和慘不忍睹的地震現場,我的心竟不住為之震撼……
當晚8點,在聽取了各檢查組的震災情況匯報後,市委、市政府立即連夜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抗震救災事宜。我作為這次會議的報道記者,當晚立即成稿,在第二天上午的《天水日報》上對這次會議作了全麵細致的報道,使全市人民及時看到了市領導對抗震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成稿後已是深夜12點多,我雖然身體極為疲憊,心裏還是十分欣慰。
5月13日
今天,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張景輝赴受災較重的秦州區華岐鄉韓山村和皂郊鎮白家山村察看災情,我隨同采訪。這兩個村近三分之二的村民院牆、住房、圈舍不同程度受損,一些村民的房屋出現整體垮塌。當我們來到華岐鄉韓山村後,發現這裏的村民正在區、鄉、村幹部的領導下開展自救。一些危房和倒塌房屋的家具和糧食已堆放在院子當中,用於臨時安置的帳篷也已搭建或正在搭建。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一下車便走村入戶看望慰問受災村民,了解受災情況。當受災村民得知是市委書記來看望慰問他們,一位村民說,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早日重建我們的家園。他的話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透過這掌聲,我分明看到了人民群眾在大災麵前的堅毅及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5月14日
今天,省、市民政部門要為受災嚴重的秦州區皂郊鎮趙家嘴村運送一批救災棉衣被和麵粉,社領導安排我隨同采訪。
趙家嘴村由於地處城郊山區的一處滑坡帶上,這次地震,造成該村一處山體滑坡,絕大多數的村民住房、院牆、圈舍受損。來到趙家嘴村,我們發現,政府為安置群眾避震的四五十頂救災帳篷已整齊地搭建在村邊的一處寬敞平坦的空地上,村民們井然有序地過起了他們的帳篷生活。當看到有兩個小學生在自家的帳篷裏攤開書本認真複習,我忍不住按下了相機快門,記錄下這生動的一幕。運送救災棉衣被和麵粉的卡車停在村頭的空地上,村民們在村幹部的組織帶領下,積極有序地卸車並整齊地堆放在一起。當一位老人從副市長楊維俊手中接過救災棉被時,老人顫巍巍的右手蹺起大拇指激動地說,還是共產黨好啊!麵對黨和政府的關懷,老人說不出更多的豪言壯語,但我覺得,他的一句“還是共產黨好”的平凡話語,分明已表達了廣大受災群眾的心聲。
5月17日
當日上午10點,剛剛查看完隴南市災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乘直升機抵達天水機場。陪同周永康察看災情的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同機抵達。
周永康聽取了省市領導地震災情的匯報,親切慰問了參加隴南、天水抗震救災工作的陸航某團空軍和天水機場場站官兵以及部分幹部。在簡要了解天水抗震救災工作以及支援隴南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的情況後,周永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連日來奮戰抗震救災一線,為甘肅隴南、天水災區抗震救災工作作出貢獻的部隊官兵和黨政軍領導表示慰問和感謝,同時也向天水災區人民表示慰問。周永康指出,天水黨政軍領導要繼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堅韌不拔,為奪取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的全麵勝利而共同奮鬥。
5月24日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前來我市,就抗震救災物資的轉運進行了視察。
此次地震,雖然天水市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兄弟市隴南市的災害也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在我市建立的救災物資轉運站,為隴南抗震救災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了解,位於麥積區萬達公司院內的抗震救災物資鐵路轉運站,自5月14日至23日,共到站134車皮的物資,目前還有14車皮物資正在裝卸,其他已經全部運往災區。這些物資中包括帳篷、棉被、麵粉、大米、礦泉水、食用油等等。
當天,陸浩來到萬達公司鐵路專用線上,察看救災物資裝運情況,並慰問了正在緊張裝運物資的解放軍及預備役官兵。
在大災麵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發揮了突擊隊和主力軍的作用。作為大後方的天水救災物資轉運站,在天水市人民和解放軍戰士、預備役部隊、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克服自身受災的不利因素,及時將救災物資送到了重災區隴南市,使災區百姓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天水物資轉運站的任務和抗震救災前線的任務一樣艱巨。
在曆時近一個月的應急搶險抗震救災之後,我市抗震救災工作全麵轉入災後重建階段。追憶在應急搶險的那些日子,那些震撼人心的地震災難情景,那些溫暖人心的救災場麵,至今曆曆在目。通過這次抗震救災的所見所聞,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也深刻地體會到,隻有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才會眾誌成城,共克時艱,奪取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這次抗震救災的報道經曆,也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筆寶貴財富,他將不斷激勵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爭創新的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