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舟曲縣委宣傳部 羅長勝
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波及舟曲,全縣14萬藏漢人民同舟共濟,力克時艱,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階段性勝利。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深深地感覺到了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事實又一次雄辯地證明,沒有我們這樣一個黨,沒有我們這樣一個政府,沒有我們這樣的人民,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我們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就不可能取得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
“5·12”震災後,舟曲縣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做出安排部署,各級領導迅速趕赴一線,慰問群眾,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我縣各族群眾的深切關愛,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決心、信心和鬥誌,同時,縣鄉黨委、政府靠前指揮,沉著應對,以實際行動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為抗震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災情發生後,我縣各級黨政組織迅速反應,沉著應戰,果斷處置,及時啟動了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成立了抗震救災組織領導機構,紮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救災,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了抗震救災和各項應急搶險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所造成的損失,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麵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鄉、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積極組織幹部群眾頑強奮鬥,全力開展搶險自救和恢複重建工作,充分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和良好精神風貌,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關鍵時刻,駐地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衝鋒在前,勇於承擔危難險重任務,以血肉之軀展示了“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的精神和風采。
在國家財產和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在認真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發揚大團結、大協作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推動抗震救災各項工作全麵深入開展。同時,社會各界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慷慨解囊,通過各種渠道,紛紛向我縣災區捐款,並將帳篷、麵粉等急需應急物資直接捐送到我縣。震災發生後,各級領導帶頭捐款,廣大共產黨員積極繳納特殊黨費,全縣黨員幹部群眾踴躍捐錢捐物。救災款物的及時發放,使受災群眾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災區實現了“六有兩確保”,即: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臨時住所、有醫療、有學上;確保人心穩定,確保社會穩定。為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災情核實和救災款物的發放是抗震救災前期工作的難點之一,也是重建家園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我縣為避免給群眾帶來負擔,未派大批幹部入村入戶,而是以“群眾的事來由群眾管,群眾的矛盾由群眾來化解”為解決這一難點工作的出發點,各村組成“村民自評公核小組”,充分依靠群眾,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通過實踐證明,“小組管大事”,使難點不難,各項與群眾有直接利益關係的事和矛盾都得到了公正和妥善處理,群眾普遍感到滿意。
為了科學穩步、紮實有效地推進全縣災後重建工作,確定具有代表性的東山鄉下莊村、峰迭鄉咀上村、八楞鄉鳳安山村、江盤鄉姚家楞村為災後重建試點村,並由各試點村的“村民自評公核小組”確定了家底最薄的11戶受災戶為示範戶,積極開展試點建設。以通過試點建設來“投石問路”,核算各村受災群眾的建房成本,探索建築模式,研究補助標準,為全縣全麵鋪開重建工作提供了樣板。並參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標準,因地製宜地對4個試點村建設進行了科學規劃,層層實行縣、鄉、村和部門領導包抓製度,由縣長負總責,各位副縣長負責督辦,各相關鄉鎮長專門主抓,城建、交通、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配合幫助鄉村兩級具體實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包抓機製。通過示範戶的建設,較準確地掌握了各村重建的基本資金需求及建築成本,探索出磚石木、磚混等多種房屋結構模式,縣上安排各受災鄉鎮組織村幹部和群眾代表前往試點村學習觀摩,進而在全縣推廣應用。
為了加強和規範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確保將救災款物發放到最急需救助的群眾手中,我縣結合實際製定出台了《舟曲縣救災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並於災後第三天就在全省率先成立8個督察組深入鄉鎮、村組一線明察暗訪進行督察,民政部門建立和強化了對救災款物的內部檢查和監督機製,審計、監察部門加大審計監督核查力度。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始終嚴格實行督察製度,確保了救災款物的發放公平公正,運行過程陽光透明,群眾普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