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電視台 唐健
“5·12”地震發生後,我和台領導及同事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在災區堅守了70多天,采寫了大量抗震救災一線的新聞報道。
天崩地裂,江河失聲,山川抽泣,舉國哀痛。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成為悲情傷痛的一天而被曆史銘記。地震發生時,我正在碌曲縣采訪,突然地麵搖動起來,我立即意識到地震了。在災區,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和悲痛欲絕的群眾,我強忍著內心的悲痛,用鏡頭真實、客觀地記錄了地震發生後的真實景象,為省、州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了解災情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隨後的時間裏,我詳細報道了各級黨政領導親臨災區、指揮搶險的情況及廣大幹部群眾、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在大災來臨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奮勇救災的感人場麵。
5月23日,我到舟曲縣江盤鄉受災最嚴重的一個鄉村采訪,通往這個村的路崎嶇狹小,當汽車行至半山腰時,突然車子劇烈地晃動起來,發生餘震了,當時一麵是懸崖,一麵是高聳的石壁,根本沒有逃生的路,在這種情況下,我穩定住自己的緊張情緒,迅速打開攝像機記錄當時的情況,同行的人說,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情拍攝。當時,我心裏隻是默默地想,誰讓我是攝像記者呢,要是拍不到畫麵,就是我工作上的失職。舟曲縣山大溝深,在這次地震中,許多受災嚴重的鄉村道路全部中斷,深入一線采訪隻能徒步行走。
6月29號,舟曲縣持續強降雨,由於地震導致山體鬆動,大麵積滑坡和泥石流阻斷了通往山後5個鄉的唯一一條公路,為了了解當時災情,我跟隨縣交通部門當天就到山後采訪道路受阻情況,拍攝到了大量的一手畫麵。為將消息及時發出去,我冒著大雨和繼續滑坡的山體及滾滾飛石的危險,硬是跋涉了3個多小時,翻越了20多處泥石流路段,趕回縣城,及時播出了相關新聞,受到了州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表揚。在抗震救災中,有許多感人的事跡和人物,我和同事對舟曲縣人民醫院作了深入細致的采訪,采寫了《舟曲縣人民醫院積極搶救地震受傷人員》、《震災中救死扶傷彰顯大愛精神》等新聞,這個集體被中央組織部授予了“全國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地方台記者,不僅承擔著本地區的報道任務,還承擔著向省台、中央媒體報道的任務,如何有效組織新聞報道,使新聞及時、準確、生動、豐富地反映地震災情和抗震救災工作,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我和同事商量報道角度,製定報道計劃。在宣傳報道中,我們注重充分發揮電視優勢,在具體采訪中注重突出現場感,運用記者出鏡、人物采訪、現場同期聲等方式,全方位營造抗震救災、眾誌成城的輿論氛圍。
在甘南州地震重災區舟曲、迭部采訪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裏,我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顧不上休息,加班加點將災區一線采錄的新聞素材進行整理,在第一時間發回台裏播出。先後采寫了《陸浩在迭部、舟曲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時強調:生活安置要全麵覆蓋不漏一人,災後重建要因地製宜科學規劃》、《黨員突擊隊成為災區群眾的主心骨》、《146個小時的堅守》、《災區軍民魚水情》《甘南州災後重建全麵啟動》和新聞特寫《一條哈達的慶典》等新聞稿件100多篇,拍攝了20多盤800多分鍾的圖像資料,其中多條新聞和畫麵被中央電視台、省電視台采用播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的責任,也為自己從事這個光榮的職業而感到自豪。我用攝像機鏡頭記錄下了地震災區生命的堅強和無言的大愛,反映了社會各界對災區人民的關注和支持。這一寶貴的災區報道經曆,為我今後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堅強的精神支柱,使我在這個新聞行業更加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