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1章 大地震,讓我們守望相助

  甘南人民廣播電台 尹彤

  “5·12”汶川地震波及我州後,全州救災行動迅速展開,甘南電台也在第一時間派出我和其他3位記者奔赴我州的重災區——舟曲縣,深入災區一線采訪。

  在災區的20多天裏,我一直被各種各樣的感動包圍著,在災難麵前,許許多多平凡的人用溫情、善良、友愛堅強演繹著一個個真善美的動人故事。

  江盤鄉雲台村原村支書閆青朝,因為長年勞累,一條腿股骨頭壞死落下殘疾。地震中他家的房屋嚴重裂縫,已成危房,可連日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村裏鄉親們的安危。地震後,村裏房屋東倒西歪,鄉親們露天過夜,加上驚嚇和寒冷,很多人病倒了。情急之中,老支書想到自己學過醫術,家裏也有常備藥品,正好可以幫幫鄉親們,於是他拖著病腿,挨家挨戶為他們看病送藥。當記者來到這位老支書的家裏時,看到他們家裂縫的牆已經被木頭撐起,有些裂口已塞上木板加固,老支書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鄉親們自發幫助加固的,鄉親們也時刻惦記著他們一家人的安全。

  接連不斷的餘震,把舟曲縣城3萬多人逼上狹窄的街頭,但記者看到的舟曲縣城之夜卻是個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夜晚。十幾天來街麵十分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更沒有人吵鬧。政府在公路兩旁搭建的救災帳篷裏,老人和小孩酣睡,而守候在帳篷外麵的那些老人的子女、孩子的父母,或露天睡在涼席上,或者背靠背坐在墊子上,他們聲色坦然,看不到絲毫的疲憊和哀怨。在這眾多的守候者中,讓記者深受感動的是一位家住城關鎮的婦女劉萍,淩晨兩點多鍾,在昏暗的路燈下她扶著年邁的老人,正一點一點耐心細致地喂著湯水。與她斷斷續續的聊天中,記者了解到,這位老人是她的婆婆,已經78歲了,從去年開始全身癱瘓,一直由她照顧,這幾天餘震不斷,每天晚上她和丈夫都要把婆婆背出來。

  地震後舟曲突降強暴雨,引發山體滑坡,東山鄉下莊村大半個村子被掩埋,60多歲的張正全老人,上有86歲的老母親,自己雙腿殘疾,老伴有嚴重的精神病,兒子兒媳出外打工去了,留下一個3歲的小孫女還要他照顧。地震時山石亂飛,房倒牆塌,在這危險關頭,村裏人趕到他家,救出了他們,張正全老人見到記者時淚水漣漣地說:我們剛被拉出院門房屋就在我身後坍塌,要不是鄉親們幫助,我們家裏人是一個都活不下來的。

  ……

  地震麵前,這樣的鏡頭和聲音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災區人民親情、友情的巨大力量,因為有情,我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因為有情,我們真心依靠,共渡難關。毫無華麗辭藻的話語,毫無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情”字卻讓我潸然淚下,讓我由衷地敬佩眾多災區人民展現出的人性光輝。

  八楞鄉的鳳安山村,房屋在地震中全部坍塌,家園盡毀,整個村莊滿目瘡痍。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麵前,鳳安山村民是不幸的,可同時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有一位共產黨員一直堅守在這裏,與他們共渡難關。鳳安山是個自然村,隸屬於舟曲縣八楞鄉冷水泉行政村,身為鄉黨委副書記的李雙全,去年底兼任了冷水泉村的村支部書記,也是這裏的包村幹部。160多人的鳳安山是個藏族聚居村,位於一座海拔11900米的山頂上,村裏至今不通公路,徒步進村至少需要1個多小時,但地震後短短半個小時李雙全就趕到這裏。當時村裏塵土彌漫,群眾驚慌失措,場麵非常混亂,他立即帶領幾個村民把群眾集中到安全地帶,一邊排查災情一邊挨家挨戶勸慰群眾穩定情緒。隨後,李雙全組織勞力,在最快的時間將救援物資——帳篷、麵粉、方便麵、礦泉水和棉被運進了山村,幫助村民們搭起救災帳篷。1997年入黨的李雙全,是地震後一直堅守在這個偏遠小山村的唯一的共產黨員。“省、州、縣的領導連日來都到這裏察看災情,救援人員和救援物資也不斷地運了進來”,李雙全指著聚集在村頭的百姓說:“我並不孤單,還將堅守在這裏。”

  地震把通往村裏的公路震垮,一車車救災物資運不到村裏,峰迭鄉狼岔村支書董豆次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挨家挨戶發動黨員群眾,硬是肩挑手抬修通了公路。一批批救災物資隨之運進狼岔村,帳篷搭起來了,方便麵、礦泉水送進來了,受災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有效安置。極度疲憊的董豆次跑來跑去,又投入到生產自救、重建家園的隊伍中……狼岔村68歲的五保戶老人尚麻眼拉著記者的手,熱淚盈眶地說:“我活了68年,這次地震是我們這兒遇到的大災難。我的房子倒了,可是我現在有飯吃、有地方住。村支書董豆次天天來看我,真是苦了他,真是不知用什麽話語表達對他的感謝,對共產黨的感謝!”

  就是像李雙全、董豆次這樣的人,用真誠和熱情讓群眾感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也在災區的土地上紮下了一麵鮮紅的黨旗。

  5月的舟曲,處處麥浪滾滾,油菜子香浮動,在地震後斷瓦殘垣的映襯下,更顯示出豐收的來之不易。川流不息的公路旁,一片被地震毀壞的溝壑不平的麥田裏,一群人正熱火朝天地搶收麥子。這一天,舟曲縣城關鎮沙川村農民魯全海一家從早上6點鍾就趕到地裏收割菜子,他告訴記者,眼下雖然餘震不斷,但當地受災群眾都已經行動起來,趁著晴天開始搶收夏糧,通過自己的努力,盡量減輕國家的負擔。

  “我們不等,不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黨和政府的各種救災物資才能運送過來。”這是江盤鄉姚家楞村黨支部書記劉海榮見到記者時說的第一句話。姚家楞村是舟曲江盤鄉受災最嚴重的村莊,災情發生後,村民相互幫助搭建起各種臨時避難棚,上到60多歲的老人下到10多歲的孩子,都扛著鐵鍬钁頭到村口搶修山路,其中就有在地震中剛剛失去兒媳的老人和痛失母愛的孩子,在親人遇難和失去家園的痛苦悲傷中,他們沒有放棄生活!

  ……

  這些平靜的身影讓我從沉浸多日的傷感中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那就是麵對嚴重的災情,災區人民沒有被困難壓倒,沒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們正擦幹眼淚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的明天。這就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生生不息的動力,我們民族勤勞勇敢的傳承。

  災難總是不斷地伴隨著人類,讓我們更多地懂得善良慈悲、友愛互助與真情,也讓我們更多地理解生命和幸福的真諦。作為深入災區一線采訪的記者,我們的職業責任,就是用誠摯的心靈、用手中的筆和話筒,見證曆史,記錄那些讓我們震撼和感動的瞬間,去傳遞溫暖,祝福災區的人民早日重建家園。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