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康縣縣委報道組 溫正平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給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如何在第一時間將慘烈的災情和廣大幹部群眾奮起自救等方麵的情況及時報道出去,是新聞宣傳從業人員義無反顧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
“5·12”地震發生當天,我正在家中編寫一篇有關護士節的稿子,震感稍稍平靜下來,我立即往單位趕去。在縣委大院裏,縣委書記張慶宏,縣長王鈞等縣上領導正在組織召開緊急會議,通報初步掌握的第一手全縣受災情況,安排部署全縣的抗震救災會。會後,我立即采訪趕寫了消息向《甘肅日報》、甘肅人民廣播電台、《隴南日報》以及各網站發了出去。隨後的幾天,我及時與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和《隴南日報》以及省內多家報紙保持聯係,每天早晚到有關部門了解受災情況和群眾開展抗災自救的最新進展,及時采發新聞稿件,力爭在最短的時間裏讓外界知道、了解康縣災情。除了組織、協調、指導好其他記者的采訪外,還不斷從各渠道收集報道線索,指導其他同誌寫稿,做到了每一篇稿件的真實性和高質量。並協調上級新聞單位記者深入重災區挖掘典型,推出了舍生救爺爺的好孫女田玉霞,群眾信賴的好民政石正康,一心為村民而在地震中父親被砸死的村主任李仁清,全國三八紅旗手——冒死勇救學生的夏銀蘋,三聲長哨與147條生命的英雄教師群體,抗震一線的信合人——康縣信用聯社等一批先進人物,鼓舞全縣幹部群眾抗震救災。
正是由於及時的宣傳報道,康縣的受災情況由剛開始的被人忽視,到逐漸被外界了解,直到引起省內以及中央多家媒體的關注。為了讓外界更多的人了解康縣災情,我在自己的網易博客上發布了康縣災情急需救災物資、生活用品的帖子,與縣民政局聯係,發布了社會捐贈熱線電話和捐款銀行賬號,有十多個網友自發在網上捐了款。
為做好上級媒體記者來康縣采訪報道的協調配合和接待工作。我還收集整理報紙、廣播、電視、網站上有關康縣抗震救災的相關情況。
在曆時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以辦公室為家,與電腦做伴,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多個小時以上,有時要忙到第二天淩晨。老家的舊房被地震搖得七零八落,到現在也沒有回去看一看。搭帳篷的時候,妻子隻好自己動手。一天夜裏刮風下大雨,勉強搭起來的帳篷被刮倒,妻子哭著打電話讓我回家看看,正趕上報社要一篇稿子,我硬是沒回去。夜以繼日地工作誘發了膽囊炎和慢性腸胃炎,我常常忍著病痛堅持工作。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買點藥,直到中秋節,才抽時間去外地做了一次檢查。
6月1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康縣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省委、市委相繼召開會議,學習貫徹胡錦濤同誌講話精神,安排災後重建工作。為了將此重要消息及時報道出去,我與隴南日報社的李伯祥副總編及其他幾人,顧不上吃飯,從下午5點一直幹到第二天早上5點,直到把最後一張圖片、最後一篇稿件發出,調整好版樣後,才在椅子上打了個盹。
到6月21日,我共向中央和省市10多家報紙及網站上刊發康縣抗震救災的稿件共計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