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都區委宣傳部 尹春平
盡管“5·12”特大地震過去3個多月了,但當時發生的一切依舊曆曆在目。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我和以往一樣在公交車站等車準備上班,伴隨著“轟隆隆”的巨響聲,大地戰栗,眼前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擺動,身旁的電線杆就如湖麵的蘆葦不停搖晃著,樓上的牆磚時不時從上邊掉下來,遠處武都城區的南北二山土塵四起,瞬間籠罩了整個武都城。
地震了!從震感我判斷這是一次特大地震,我下意識地拿起電話往家裏打,想問問家裏的情況,可是一連撥了十幾次,電話始終不通,心裏不由得發急。眼見就快到了上班時間,不能再猶豫,我立即趕往單位。路上,隨處可見倒塌的民房,全城的人向潮水般擁向街頭,哭聲、叫喊聲此起彼伏,汽車的喇叭聲,救護車、警車的警報聲更是讓武都城區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在路上聽見過路的人說,葆真小學還是蓮湖小學的圍牆倒了,砸死了一個學生。事態嚴重!我同單位領導急急忙忙趕到葆真小學時,受傷的學生已送往醫院,周圍的群眾介紹說,受傷學生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被倒塌的牆體砸死了……那一刻,我滿眼淚水。隨後我們立即趕往各醫院看望受傷的人員,醫院的樓房全部已裂縫,為了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醫院將所有病人轉移到院內,醫院內的院子就成了住院部、手術台,院內到處都是等待救治的受傷人員,與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在人群中來回穿梭……
很快,從收音機上得知四川發生了7.8級大地震,有大量的人員傷亡。接著區上接到各鄉鎮上報的受災情況,全區36個鄉鎮703個村普遍受災,涉及12.36萬戶、54.84萬人,全區因災遇難116人,受傷11376人,數十萬間房屋倒塌成為危房,學校、醫院受到嚴重損毀,經初步統計估算,“5·12”地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32.8億元。
災情發生後,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紛至遝來,一輛輛軍車駛入武都,一架架飛機在武都城區上空盤旋,送來了救災物資,中央、省級領導及時趕到武都區的重災村看望受災情況,6月1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我區受災情況,使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備受鼓舞。當地居民和群眾紛紛捐款捐物,我記得特別清楚的一位就是城區西關社區的李穎中老人,說她也沒有錢,但在這大災麵前,看到各級領導的深切關懷,人民軍隊的無私奉獻,社會各界的熱忱幫助,自己作為武都人更應做些事,她把家中喂養的三頭豬捐了出來。看到這一切,我一次次被感動著,一次次讓自己淚流滿麵。
隨後幾天,城區附近的幾個鄉鎮傳來了消息,都有不同數量的人員傷亡,傷亡人數不斷上升,我的心揪得緊緊的。餘震不斷發生,武都區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分幾組全力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一個特殊的時期開始了。我被分到新聞宣傳報道組,同時要求所有辦公人員立即撤離辦公樓,在院子裏辦公。借著餘震的間隙,從房子裏搬來兩張辦公桌,搭在太陽下麵,就開始了我們餘震中的應急工作。
我們的工作環境極其艱苦,搭建的臨時帳篷裏的溫度高達40攝氏度,汗流浹背;要麽就是接連幾天的大雨,帳篷裏進了雨水,不得不在半夜起來往外排水,但無論是在炎炎烈日還是在雨天,我寸步不離工作崗位,堅持24小時值班。地震發生後兩天兩夜沒睡覺,困了累了就在凳子上靠一靠,有時忙得連飯都忘記了吃。一個月來,我每天工作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運轉。
武都區是地震的重災區,一路路的記者開始向武都湧來。做好記者接待工作,是新聞宣傳報道組的本職。由於外地記者們對武都區的情況不是太熟悉,我們及時準確地為他們提供相關數據和信息。截至5月28日,共接待來訪記者12批40多人次。同時協調、組織重要新聞稿件報送中央電視台、新華網、人民網、《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電視台》、《隴南日報》、隴南電視台等中央、省、市新聞媒體。
洛塘是我的家鄉,我是多麽渴望回家看看,看看我的父母和父老鄉親,給他們片言碎語的安慰。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在這種大難之際,我必須到受災最嚴重的村社,配合鄉鎮幹部全身心投入到核查災情、排除險情、統計災情、安撫受災群眾情緒中去。琵琶、洛塘兩鄉鎮交通條件差,基本所有村社都要徒步爬山才能到達,我靠著每天僅有的兩包方便麵和一瓶礦泉水,及時、準確地將一線災情迅速準確地反映到指揮部。
回到單位後,我向家裏打了個電話,家中雖然也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但我一想到下鄉時看到的那些情景,主動為災區捐獻了我半個月的工資,為災區群眾捐贈了些衣物。我認為作為人民的公仆,在關鍵時期就要“立得起、挺得住、衝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