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1章 危難時刻,更顯衛士風采

  中國紀檢監察報駐甘肅記者站 哈建設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與四川北部接壤的甘肅隴南市也成為重災區。

  麵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甘肅災區紀檢監察幹部臨危不懼,舍小家顧大家,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

  縣委擴大會議“轉題”

  5月12日地震發生之時,成縣縣委正通知各鄉鎮和各部門主要領導參加全委擴大會。地震發生後,縣委果斷作出決策:各常委、各部門及各鄉鎮領導立即分頭奔赴各鄉鎮了解災情、組織疏散救援。所有領導於下午3點前已全部出發,受災群眾在最恐慌的時刻見到了縣鄉幹部,情緒很快穩定下來,積極應對災難,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

  成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張永忠於12日下午3點趕到了索池鄉,組織群眾轉移到了開闊地帶,初步掌握了人員傷亡和房屋等財產損失情況後,又於4點30分趕到黃陳鎮。張永忠家在這次受災更為嚴重的隴南市武都區,上有80多歲的老父、78歲的老母,下有剛剛大腿骨折的孩子,震後長時間通信中斷,與家人失去聯係,但他還是在抗震一線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直到震後第三天才和家人打通了電話。露宿在街頭防震棚的老父親沒有埋怨,反而鼓勵他:“你是公家人,不要管我們,趕快救群眾。”

  縣紀委監察局全體幹部組成了五個督查組,大家都顧不上小家和安危,立即深入到各單位各鄉鎮,督促檢查黨員幹部到崗到位情況,是否在一線堅守崗位,是否執行24小時值班製度,保障了抗震救災工作緊張有序開展。

  一個紀委書記與400多個孩子

  地震發生時,成縣黃陳鄉紀委書記戚永利正下到所包的村——葦子溝村落實計劃生育工作。當時,閃現在他頭腦裏的第一個念頭,不是跑回去或打電話了解家人的安危,而是意識到村學校裏的幾百個孩子缺乏自救能力,是最危險的。

  幾乎在地震發生的同時,他就拔腿向學校衝去,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學校,組織老師們將正在教室裏亂作一團的學生疏散到空曠地帶。相隔僅幾秒鍾,就在他們身後,陳舊的平房教室屋頂冒出團團煙塵——所有教室在大家的注視中傾斜坍塌,420多個年幼的生命保住了,學生們無一傷亡!

  離開葦子溝學校,戚永利又立即奔赴其他7個村,逐一對學校進行排查,確認學生們都撤離到安全地帶才放心。

  一座城市的震後街景

  16日及近中午,我們的采訪組趕到隴南市市政府所在地武都區。武都城區地域狹小,四麵環山,山為黃土,土質鬆散,地震造成大量山體滑坡,是隴南市的重災區之一。未入市區,就見馬路兩邊連片成排、用各種尼龍布搭建的防震棚,受災的人們或在裏麵休息,或在棚外用小煤爐做飯,也有學生坐在防震棚前專心讀書,看上去大家情緒平穩。

  進入市區,街道兩邊、街心花園和廣場布滿了防震棚,加上各地運送救援物資和人員的車輛集中湧入城區,焦急的喇叭聲嗚成一片。

  我們驅車來到市紀委監察局機關,隻見院內搭建起幾排臨時帳篷。地震發生後,紀委監察局的辦公大樓成了危樓,他們的臨時辦公室和值班室就設在帳篷裏。市紀委監察局震後第二天即發出《關於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嚴格執行紀律的通知》,並將所有機關幹部分成四組分頭開展工作,一組對市級機關幹部到崗到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一組配合監督分發救災物資;一組深入到包片的魚龍鎮駐點參與具體救災;一組留守在機關院子裏24小時值班。

  地震發生當天,群眾一片恐慌,許多人搶購生活必需品,個別商販趁機哄抬物價,一包方便麵漲到10元錢,市紀委立即會同物價、工商、公安等部門連夜開展突擊檢查,對亂漲價行為進行嚴厲製止,第二天向全市發出了《關於地震災後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的通告》,漲價之風很快得到平息。在廣大幹部盡職盡責地努力下,災後的武都城區,幹部們工作有條不紊,百姓們生活安定有序。

  致富路成了救命路

  16日下午,在馬街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海龍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都區馬街鄉受災最重的蒿坪村采訪。

  高坪村是武都區的一個山區村,幹旱貧瘠,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花椒和外出務工。這次地震,使全村75戶人家的房屋大部分倒塌,未倒的也全都成了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危房,幾代人的辛勤積累瞬間化為一堆廢墟。地震造成一死七傷。

  蒿坪村建在一個山頭上,通往村子的一條土路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路延伸到村莊腳下就到了盡頭。

  我們棄車步行,艱難地爬上山頭,眼前是一片廢墟——整個村莊在這次地震中被夷為平地,村民們已住進救災專用帳篷。村黨支部書記、紀檢小組組長李文林正在忙活著給帳篷上貼政府的慰問信。見到我們,村民們從帳篷裏跑出來,對他們的支部書記豎起大拇指連聲誇獎,說要不是他帶領大家修起這條路,村裏這次的損失就更大了。

  原來整個村子隻有一條羊腸小道,村支書、紀檢組長李文林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他自己致富後,放下在外地承包的工程,返回村子發誓要帶領村民給村裏修一條致富路。路剛修到村子腳下還未進村,就遇到這次地震災難,李文林與第一時間趕到村裏的鄉紀委書記王海龍一起衝進村子,從廢墟中救出受傷的群眾,和村民一起抬下陡峭的山坡,來到村下新修的路上,然後用鄉上趕來的車和李文林自家的客貨車,及時把傷者送到了山下的醫院。

  雖然受傷的8人中有一人死亡,但村民們說:“要不是李支書帶我們修通了這條路,七八公裏長的山路要全靠人抬下去,後果就更嚴重了。沒想到這條致富路今天成了救命路。”

  馬街鄉紀委也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當了排頭兵。他們要求紀委幹部把救災當作戰場,重溫入黨誓詞,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所有紀委幹部在地震發生後必須住在村裏,盡快組織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發動群眾盡快開通道路救治傷員;在一切通訊中斷、與外界失去聯係的情況下,召集村民會議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關懷,穩定群眾情緒。

  鄉紀委書記王海龍的家安化鄉也是重災區,3天不通電話,兄弟找來說家裏房屋快塌了,要他回去幫著照顧老父母。王海龍對兄弟說:“你回去告訴爹媽,我現在顧不上家裏,我是幹部,是黨員,要顧大家。”

  一個女紀委書記的堅強與脆弱

  17日下午3點30分,采訪組到達文縣縣城。

  文縣與四川地腹重災區青川縣相接,是隴南受災最重的地方,地震造成92人死亡,7人失蹤,366人受傷,所有20個鄉鎮普遍受災,震後所有鄉村道路、通訊全部中斷,長時期內餘震不斷,泥石流反複將修通的道路阻斷,給抗震救災工作造成重重困難。

  在震後通訊中斷的情況下,縣紀委監察局全體幹部自覺於第一時間趕到單位領任務。他們一方麵積極參與救災,一方麵開展督察,對個別行動遲緩的幹部進行誡勉談話,會同有關部門很快抑製了亂漲價之風,保持了社會、市場穩定。為了全身心投入抗震救災,許多幹部將孩子和家屬送到同樣是災區的老家,自己搬到帳篷裏的臨時辦公室全天候投入工作。

  17日傍晚,文縣電閃雷鳴,天降大雨,簡易防震棚遭雨淋,被褥皆濕。大雨引發泥石流,將城內3輛汽車衝入河穀。

  深夜,采訪組正在三樓趕寫稿件,突然整幢樓房劇烈抖動起來,持續近10秒鍾,樓內一片驚叫,人們紛紛奪門而逃,我們不得不放下工作,在路邊搭起帳篷度過了風雨交加的後半夜。

  18日晨,采訪組趕赴文縣受災最重的鄉——中廟鄉。

  中廟鄉是縣紀委的包片鄉。通往中廟鄉的道路,一邊是懸崖下滔滔的白龍江,一邊是怪石突兀的陡峭山坡,因昨晚的暴雨和餘震,路上布滿滑落的大小石塊,不時可見路麵因地震而開裂的長長縫隙。我們的車艱難地前行,一些路段被泥石流堵塞,大型清障車正在緊張地清道,我們隻好停在隨時有可能落下石塊的山坡下耐心等候。

  中午12時50分,我們到達中廟鄉抗震救災臨時指揮部。指揮部設在公路邊的一塊空地上,是用彩條布和塑料布搭建起來的。該鄉已收到100多頂救災的正規帳篷,但指揮部一頂都沒有用,全給了受災後的老人、孕產戶和傷亡戶。

  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杜登芳是中廟鄉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總指揮,這時她正坐在馬路邊的小凳上端著大碗吃麵條。頭戴草帽,腳穿球鞋,一身合體的運動服,麵容的疲憊與憔悴仍掩蓋不住她的幹練。隨她下鄉的4個縣紀委幹部,個個滿身塵土,麵容黝黑,嘴唇幹裂。看見我們,杜登芳書記放下碗筷,招呼大家給我們盛麵條。杜登芳說,你們運氣好,這是地震以來我們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吃的第一頓自己做的飯,比前全是方便麵。

  看到馬路邊煮麵條的大鍋旁圍了不少還端著空碗的人,我們不忍心搶他們的第一頓飯,就在馬路邊吃開水泡方便麵。

  這時,來了幾個村幹部向杜登芳反映災情和救災中遇到的問題,杜登芳放下碗筷,耐心地詢問情況並向他們做解釋工作。

  送走了他們,杜登芳歉意地對我們說,你們看,我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沒有時間給你們介紹情況,我們還是在路上說吧。杜登芳當天下午的安排是到侯家溝村察看災情,為了不影響她緊張的工作,我們邀請她坐在我們的車上沿途對她進行采訪。

  車子向侯家溝村出發了。車上,我們向她問了幾個問題,杜登芳沒有回答。一陣沉默後,杜登芳突然抽泣起來,在我們驚異的目光下,她邊擦眼淚邊不好意思地解釋:“我壓抑了很長時間了,多少天來,我走村入戶,看到那麽多家破人亡的群眾,那麽多鄉親父老用一生的心血建起的家一夜間化為廢墟,那麽多受災群眾棲息在難遮風雨的自己臨時搭的帳篷裏,我幾次傷心得要哭,但我沒有,我忍住了,因為我是他們的主心骨,我要在他們麵前盡量表現出鎮定和堅強,讓災民們看到希望。今天見到你們,就像見到了娘家人,我就忍不住了,我不光是幹部,也是一個女人。”

  地震發生時,杜登芳正在由武都返回文縣的路上,她立即驅車往回趕,行至米倉山時,遇到幾個村民攔路擋車。杜登芳停下車,村民們圍上來焦急地說,地震了,家裏人不知是死是活,急死人了,求你把我們送下吧。杜登芳解釋說,我要急著回去救災,你們能不能找別的車?那幾個村民說,別的車不停,我們看見你的車是小號,是領導的車,知道你會停。杜登芳二話沒說,用車將他們送到了甘泉鄉。

  車行至距文縣縣城約100公裏處,遇到大麵積滑坡阻塞了道路,杜登芳下車察看後發現一時半會通不了,心急如焚的她拋下車,孤身一人吊在溜索上滑過白龍江,從對岸的山道上步行30多公裏又從橋上回到公路,才被隨後趕上來的車帶上連夜趕赴中廟鄉組織幹部群眾轉移,搶救傷員,安置群眾,搶修道路水電。

  中廟鄉有19個行政村。此前,杜登芳己走完了16個,今天帶我們去的侯家溝村,是她察看的第17個村。這些村子都是山區村,山大溝深,道路崎嶇,距離遙遠,加之地震毀壞,一些道路已無法通行,要走完一個村子,往往一天的時間都不夠。為了盡快查遍各村的情況,杜登芳與隨來的4名幹部自地震發生後就夜以繼日地跑,再沒有回過縣城,更沒有回過家,而他們的家大都在這次地震中受災。

  通往侯家溝的土路多處被震落的巨石擋住,我們車上的人和當地村民一起,邊搬移石頭艱難前行,邊進村察看災情,後來,一塊巨大的石頭無法搬動,我們隻好步行到分散在山溝裏的自然村,許多村莊房屋整片倒塌,一片狼藉。

  傍晚回到臨時指揮部,在我們的要求下,杜登芳給我們介紹情況,就在我們談話的十幾分鍾內,隨著轟隆隆的響聲,先後發生了三次強烈餘震,不少人衝出了房屋,但杜登芳卻麵不改色,鎮定自若,毫不驚慌地繼續介紹情況。她說,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發生,都習以為常了。

  這,就是抗震救災一線一個女紀委書記的作風:麵對受災群眾,她心存感同身受的溫柔和悲憫;而麵對災難和險惡,她處處表現出了一個黨員幹部的責任和堅強。

  災情就是命令

  5月19日,采訪組來到又一個重災區——康縣。

  在康縣縣城,我們遇到了隴南市紀委的幾位領導和幹部,他們將於明天配合鄉村幹部進村入戶,排摸每家每戶的具體受災情況,為發放救災物資打基礎。

  在這裏,我們沒有見到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張立平,他幾天前就跑到鄉下救災去了。據了解,地震發生的當天,正是張立平去省安全廳掛職的第二天,他原分管的縣上的工作已移交給別人。災情就是命令,接到震情後,張立平沒有猶豫,第一個念頭就是盡快回去幫鄉親們救災。他向安全廳領導請了假,從蘭州坐長途班車往回趕,他到天水後,縣裏來接的車因路況不好仍未趕到,他找朋友用車將他送到成縣。張立平的家就在成縣,他沒顧上回去看看,立即乘單位的車繼續跑,回到康縣已是第二日淩晨1點30分。天亮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跑到鄉鎮察看災情,僅用一天時間就跑了全縣80%的鄉鎮。第三天,他就到平洛鎮住了下來,指揮幹部進村入戶幫助群眾救災。19日,當接到近期有可能發生強餘震的預報後,為了保證在通信不暢的情況下讓每一戶村民做好預防,他專門印製了通知單,發動所有幹部挨家挨戶通知並讓村民親自簽字畫押。

  在有效的管理和積極引導下,這裏災區秩序井然,群眾情緒穩定,一些受災群眾甚至將自家的蔬菜、糧食主動捐獻給更困難的群眾,一些商戶主動捐獻出用於搭建帳篷的防雨布等物品。

  在災區的幾天,盡管了解到的隻是星星點點,但采訪組在深入鄉鎮,深入抗震救災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給我們留下終身難忘的深刻印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