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2章 心靈的震撼

  省廣電總台電視公共頻道 楊鬆 榮波

  5月12日,在2008年因為一次裏氏8.0級的特大地震而被牢記在了人們心中。人們記住的不僅僅是自然災害帶來的災難,更是非親的兄弟姊妹日夜搶險、拯救生命的壯歌,人間大愛無聲潤物的細致。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立即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國際社會的關注。在地震發生不到兩小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已經奔赴四川災區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在地震發生不到4小時,接到抗震救災指令的部隊官兵就已經集結待發;在地震發生當天就有受災較輕的群眾帶著糧食、衣物、藥品等家庭常備的救災物品趕到了重災區;在地震發生後,四川省的汶川縣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

  我省隴南市,處於群山環抱之中,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黏土層的地質結構,加上隴南文縣碧口鎮距汶川隻有僅僅20公裏的距離,這也決定了我們的采訪地點首先鎖定在了隴南市。

  汶川發生地震的第二天,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台電視公共頻道赴地震災區特別報道組成立,電視公共頻道副總監侯建新任組長,頻道副總監張慶明、頻道副書記張雲水、頻道總監助理盧筠任副組長,新聞部、總編室、技術部、辦公室為成員部門。5月13日中午,電視公共頻道赴地震災區特別報道組的第一批采訪報道人員楊鬆、王宗軍、榮波、唐小東、胡海林跟隨總台抗震救災報道團從蘭州出發,奔赴隴南地震災區采訪報道。在趕往隴南市的路上,總台抗震救災報道團的領隊——總台副台長蘇銳鈞也不時地傳來信息、發出指令。蘇銳鈞要求:報道團分成五組分頭進入地震災區采訪,各組間保持聯係,及時向帶隊負責人匯報情況。同時蘇銳鈞提醒大家:災區餘震不斷,大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在夜幕降臨的時候,電視公共頻道赴地震災區特別報道組到達了隴南市的成縣。采訪車剛一進入縣城,沿著河邊一字排開的帳篷和臨時避震棚,讓記者感受到了地震災區的氛圍。一副床架、幾塊木板、一套被褥和被打好的若幹個大小不一的包袱、一些零零散散的方便食品就是一家人或是幾家人的全部避震家當。記者顧不上吃飯又來到了成縣縣城的廣場,這裏也已經搭滿了帳篷,這些帳篷裏除了住著一些避震的群眾之外,還有政府部門的臨時辦公場所和臨時醫院。為了維護好社會治安,固定的和流動的警車閃爍著警燈,編織了防控網絡,穩定了受災群眾的情緒。記者在采訪時不時地聽見有人商議著要向四川災區捐款捐物的事宜。

  直到夜深人靜的午夜,特別報道組成員轆轆的饑腸才讓大家想起晚飯還沒有吃,晚上也還沒有棲身之地。災後的子夜,成縣縣城已經很少能找到用來填腹的食物,在當地宣傳部門同事的幫助下,記者們每人買到兩張煎餅,算是對空空如也的肚子有個交代。淩晨1點多鍾,我們找到了一處別人不敢去住的四樓,在安頓了司機盡快休息後,報道組的其他成員就開始投入到寫稿、配音、編輯、下載的工作中,把5月13日采製的6條新聞消息悉數完成。這時天已經放亮,大家和衣而臥,1個多小時後,出發趕往武都區,因為製作的節目隻有到了設在武都區的隴南電視台,才能被傳輸回蘭州。

  又是五六個小時的奔波,在從成縣趕往武都的路上,大家既要隨時準備采訪,又要輪流短暫休息,因為大家都知道到了武都又要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到了隴南市武都區,又是顧不得吃飯,就投入到傳輸節目和緊張的采訪當中;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忙於連夜趕製節目;又是和衣而臥,在趕往下一個采訪點的路上補一會兒覺。

  15日下午5點多鍾趕到了文縣。在離縣城兩公裏左右的元茨頭村看到有人正在搶收麥子。一打聽才知道,收麥子的是一對夫妻,他們抓緊時間搶收麥子是為了將這一塊地騰出來用於修路,方便搶險人員通行和救災物資的運送。沿著山路繼續前行,記者看到身披橄欖綠的戰士正在飛揚的塵土中忙碌著,在戰士們忙碌的身影旁邊飄動著火紅的軍旗。村民告訴記者:自從地震發生後,人民子弟兵就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幫助他們搶救傷員、搶運糧食、修複道路、搭建簡易帳篷、搬運救災物資。為了盡量減少打擾群眾,子弟兵們自帶飲水和幹糧,累了也隻是在樹蔭下輪流休息一下。村民們說,他們看著這些戰士大多也就是20歲左右,和自己家的孩子年齡差不多,戰士們每天起早貪黑為民排憂解難十分辛苦,他們心裏十分過意不去。有時他們想表一表心意,但是每次都被戰士們婉言謝絕了,更加增添了他們對人民子弟兵的敬意。

  在文縣清水坪社采訪時,村民帶領記者查看了受災情況,介紹了政府救災和村民自救情況。記者在拍攝了大量畫麵和采訪後,感覺缺乏一些全景畫麵,記者發現有一座四層小樓的製高點,想登樓拍攝。村民阻攔住了記者,告訴記者:這棟小樓雖然沒有倒塌,但它是全社目前最危險的建築。為了拍攝清水坪災情的全景畫麵,即便危險也要登樓拍攝。正當記者在樓頂拍攝畫麵的時候,一次餘震悄然襲來,強烈的晃動迫使記者把身體緊緊地貼在屋頂房屋的牆壁上。餘震過後,又開始工作,不到兩三分鍾,一次更加強烈的餘震讓小樓劇烈地抖動起來,為了不錯過這驚心動魄的畫麵,記者用雙腿緊緊抵住外牆,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了真實的時刻。

  回到文縣的當晚,近乎40分鍾一次的有感餘震突然來襲,起初大家還是有些緊張,也有過想跑到空曠地帶躲避一下的想法,但是一想到擔負的采訪任務、一想到電視觀眾的期待,大家慢慢地也就適應了。5月16日6點左右,一次強烈的餘震把大家從睡夢中驚醒,收拾好設備急忙往樓下跑,等到了樓下才發現有的人穿著兩隻不一樣的鞋子。

  在地震災區采訪的過程中,我們每天都能目睹平凡中的偉大、細微處的感動。記者在隴南成縣黃陳鄉畢河村采訪時,村民告訴我們地震發生後,村裏大多數農戶家的糧食都被埋在了廢墟下,沒有了糧食做飯。畢河村村民陳思武夫婦就用自己家沒有被掩埋的糧食,給全村人做了一天的飯,直到政府的救災物品運送到這裏。當記者問陳思武為什麽要這樣做的時候,陳思武憨厚地笑了,他說:我們家的糧食多著呢。記者在平涼市靈台縣采訪時,當地的群眾告訴我們;地震剛剛發生,靈台縣的兩名生意人立馬開著自己的轎車趕往四川,在陝西省的寧強縣,他們將轎車的後排座位收起,買了滿滿一車方便麵、礦泉水、紗布、膠帶等救災物品,僅用了十幾個小時趕到了四川省都江堰市,將車上的物品全部捐獻給了當地受災群眾。卸完東西後,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兩頓飯沒有吃了,饑腸轆轆,才想起還沒問一問家人是否平安!

  自“5·12”汶川地震發生後,總台電視公共頻道先後派出了13個批次32人次進入地震災區采訪,電視公共頻道共播出新聞消息400多條,每集20分鍾的電視新聞抗震救災特別報道《直麵——我們在災區》27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