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廣電總台電視經濟頻道 楊富紅
作為一名記者,我以前從來都沒有去過隴南,但我知道,那裏是甘肅最美的地方,我曾向往去那裏領略官鵝溝的清幽、萬象洞的神奇;體驗洋湯天池的秀美、碧口水庫的浩渺。然而我的這些遐想還沒有來得及實現得時候,時間卻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下午下午2點28分。老天和中國汶川、隴南開了一個慘絕人寰的玩笑,當我和我的同事們帶著一份責任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感受到的是失去親人的悲慟、家園被毀的痛楚,青山失色、草木含悲,大山的兒女們經曆著大自然的一場浩劫。
十幾天的日子我銘記一生。在災區的那段日子裏,我從來都沒有感覺到累,刻骨銘心的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壓抑,甚至一種對老天的憤怒。此時,生命在災難麵前是如此的脆弱,那曾經幸福的家園在大地的晃動中是如此不堪一擊,一切的一切不論好壞,完美與否都被畫上了句號。無數人的生活,生命頃刻間改變。
武都區漢林鄉唐坪村,村民李玉和家的二層小樓馬上就要竣工了。那是一幢很漂亮的小樓,隻要把最後幾塊瓦掛上,再安上門窗,那就是村上比較鮮亮的建築,父子倆的心裏美美地盤算著,那可是全家20多年所有的積蓄啊,那可是莊戶人家足以在周圍人之間炫耀的資本啊,可是一切就在短短的20秒內……
我拿著話筒找到了還蹲在地上痛哭的李玉和,讓他再描述一下當時那不堪回首的情景,盡管我真的不願再去刺激老人那早已受傷的心,但職業告訴我這是我的責任。老人嗚咽著,講述著……他的老伴在旁邊號啕大哭:“苦了幾十年,我沒有住上一天,老天不公啊……”我和我的同事站在他家那搖搖欲墜的房子裏,對著鏡頭描述著我所看到的一切,周圍的鄉親們不住地在喊:“你們還是出來吧,那兒危險。”地震帶來的恐懼已深深烙在他們的心裏,任何一點輕微的響動都會讓他們驚恐不已。也許是職業責任,當時真的沒有危險的概念,能做的,就是將眼前的情景報道出去,這也許就是我們能給這些萬念俱焚的鄉親們帶來些許的慰藉吧。
武都區兩水鎮黃鹿壩村是一個四麵環山的小山村,雖然山路崎嶇,但絲毫不能掩飾這個小山村的美麗,村上的錦屏小學就坐落在大山的腳下。5月12日是錦屏小學新校長何彩德上任的第一天,當時他和前任校長正在進行手續交接。下午2點28分左右,隨著大地隆隆的悶響,教室劇烈地搖晃起來,“不好,可能是地震”,何彩德一個箭步跨出辦公室,向旁邊的教室裏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喊。此時,學校對麵的大山已經出現大麵積的山體滑坡,騰空而起的塵土已經遮住了大半個天空,而學校背靠的大山上,鬆動滾落的大小石頭也雨點般地砸向教室和操場,有幾塊石頭已將教室的窗戶玻璃砸得粉碎。老師和同學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傻了,學生們紛紛湧出教室向學校大門跑去,但幾塊從山頂滾落的巨石穿過學校圍牆直撲向操場。如果此時從大門往外跑,後果將不堪設想。何彩德冷靜地觀察了眼前的情形,大喊一聲:“同學們不要慌,從後門走,各班級的老師看好娃娃們。”就這樣在他和其他老師的疏散下,學生們忙而不亂地從學校一個不到90公分寬的小門裏往外撤,342名學生除了有兩人被教室房頂落下的瓦片輕微劃傷外,其餘安然無恙。
5月17日,當我和同事來到錦屏小學采訪時,何校長已經組織老師在村上的一處空地上搭起了幾間帳篷,準備給高年級的學生複課。整個錦屏小學異常安靜,操場上大大小小的石塊和散落在地上被砸斷的樹枝告訴我們當時的危險情景。在采訪時,何彩德和所有老師的聲音還在顫抖。村民們說,當時看到那種情況都想這下可全完了,可是當校長和老師將娃娃們一個不缺地交到他們手中時,這些被嚇蒙了的家長都喜極而泣。
孩子們在村頭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他們也許並不完全理解這場災難的嚴重,我們也不想讓這場災難成為烙在他們心頭的陰影,我們為這些孩子感到慶幸,更為他們有這樣的老師而慶幸,短短的20多秒中,342個鮮活的生命完好無損。我們想牽強地賦予這些老師一種什麽精神,在那一刻都顯得綿軟無力,因為他們的天職他們的責任就是——一切為了孩子。
地震讓我們的同胞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失去了生命。但災難也讓我們收獲了人間大愛,理解了生命的真諦。天災我們也許無法抗拒,但人間的大愛卻在大災麵前得到了真真切切地詮釋。在采訪的那些日子裏,我無時無刻不被這種大愛感動著。
許忠兒,57歲,武都區漢林鄉三家弟村村民,在村裏經營著一間小賣部。三家弟村在“5·12”大地震中受損嚴重,全村有6人在地震中死亡,467間房屋倒塌。許忠兒家的5間房屋大部分倒塌,寄托著一家人希望的小賣部也受損嚴重,大部分商品被埋在廢墟裏。萬幸的是家裏人都安全地撤了出來。災難發生後,許忠兒顧不上收拾家裏的東西,第一時間搶救被廢墟掩埋的村民。當時很多村民的糧食、物品都被掩埋,好多人吃飯成了問題。許忠兒冒著生命危險,從岌岌可危的小賣部裏搶出一些大米、方便麵、雞蛋、飲料等食品和手電、電池等生活用品無償提供給鄉親們使用,鄉親們給錢他分文不收。在采訪中,我們問他這些物品值多少錢算過沒有,許忠兒哭了,他說:“這是天災哪,家沒了,可我們人在。隻要人好著,我們就有盼頭了,現在還能要錢嗎?”
王四成、焦彩霞夫婦,武都區梁園村村民,家裏上有老下有小,靠打零工維持家用,平時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分錢用,地震發生後,兩口子將省吃儉用攢下的一萬元錢捐了出來。他們說:“我們年輕有的是力氣,錢可以掙回來,隻要受災的那些人少受點苦,我們就高興。”
在安化鎮艾灣村村民浦三林家的院子裏,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楊虎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將被埋了整整12天的一頭騾子挖了出來,雖然戴著口罩,但高度腐爛的屍體發出的陣陣惡臭讓人作嘔。作為省農牧廳抗震救災動物防疫第三工作組成員,幾天來,他們跑遍了武都區的每一個村子,普查排摸被掩埋的家禽家畜,然後進行科學規範的無害化處理,確保震區沒有動物疫病發生和流行,確保震區動物產品的食用安全。
5月21日,震後的第十天,我們第二次來到了馬街鎮趙坪村,離坍塌的家園不遠的一片花椒地裏,分布著一間間用塑料薄膜或是彩條布搭成的簡易帳篷,村民們正在生火、做飯或是聊天,一切都是那麽的平靜。在一間簡易帳篷裏,傳來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13歲的趙麗美正在教7歲的妹妹趙瑞瑞朗讀課文,妹妹依偎著姐姐,姐姐認真指著課本,稚嫩的童聲在災區的上空顯得格外動聽。我們沒有打攪她們,悄悄地用攝像機捕捉下了這個難忘的鏡頭……
淚水流得夠多,要用笑容繼續生活。隻要信念還在,生活永遠不會枯竭。這就是我在災區親身體驗、親眼目睹的點滴的生活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