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廣電總台廣播電視文藝中心 牟婕
“5·12”汶川大地震,牽動了每一個國人的心。
震後,我曾兩次前往災區實地采訪,有幾件事讓我感觸頗深。
5月26日,當我們到達武都區馬街鎮三家地村時,由於鄉村道路還在搶修中,救災物資還不能運送完全,鄉親們除老人和孩子們居住在分發的帳篷裏,其他人隻能在殘餘的空地上用彩條布、編織帶及撕開的塑料袋拚搭的小棚子裏臨時過渡。每家門前都堆放著從廢墟中挖出的生活用品,有的還沾著泥土,而鄉親們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麽熱的天,給你們添麻煩了。謝謝你們,謝謝政府。共產黨好!”鄉親們還為我們端來了茶水,雖說隴南是茶鄉,但大家都知道這茶這水對於此時的他們有多珍貴,誰也沒舍得喝一口。
在另一處受災點,已垮塌了的教室牆垣上,兩位女老師和幾位村民竟說笑著清理尚可一用的磚瓦。當得知她們家裏的房屋也同樣完全損毀時,她們的輕鬆讓我很是好奇。我問道:“你們不愁嗎?”其中一位老師說:“房子倒了,但精神不能倒。再說,還有黨和政府,還有全國人民,不怕!”說得很平和,但她的樂觀、篤定倒讓我淚湧心頭。瓦礫堆旁一簇人高的月季依然嬌豔地盛開著。
6月18日,我們第二次前往隴南。
在桔柑鎮中心小學的帳篷教室裏,中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鎮中心衛生院裏,駐紮著天水某紅軍師的救災官兵。戰士們在烈日下緊張地清理著廢墟,好早日讓病房重新蓋好。而旁邊的營房,高個兒進帳篷都得貓點腰,為了省地搭著整齊的上下鋪,狹小的空間悶熱異常,就像“桑拿房”。可因連續救災幾天沒有休息的連長,蓋著兩床被子還在打哆嗦,旁邊的小戰士心疼地說:“他太強了,生生累倒了。”可連長卻若無其事地說:“哪那麽多事,大家不都一樣。”一位曬得黝黑的戰士聽說我們的節目能上衛視,靦腆地對著鏡頭說了句:“爸、媽,出來這麽長時間了,也沒跟你們聯係,挺好的,放心吧!”此時,我卻看到了他那被鐵鍬磨脫指甲的手指……
在薑家山村,我們又遇到了上次來時見過的一位村民。已被安置在“帳篷小區”的他比上次精神多了,正扛著一根拆下來的舊木椽上坡。閑聊幾句,他說現在都在忙著重建。總書記、溫總理和省上領導都來看過她們,對將來的生活特別有信心。最難忘的是他帶著踏實的笑容邊走邊念叨“共產黨好,共產黨好……”放眼望去,他身後是村委會門前空地上搭建的帳篷小學,孩子們書聲琅琅,而最顯眼的是萬裏晴空下高高飄揚著的鮮豔的黨旗。
深感“共產黨好!”這不是口號,這不是宣傳,而是一份由衷的感激之情。
回想起災區父老的那份堅定、自信、樂觀和一遍又一遍的“共產黨好”,不禁想起“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隻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