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 魏建建
行走在災區,感慨良多,無以盡言。某日正走在從文縣縣城到碧口的路上,突然接到大學同學從上海打來的電話,問我在哪裏,在幹什麽。他還是平日的語氣,可是在我,卻突然有一種很強烈的不同於以往的感覺。我當時愣了一下,然後回答他,我行走在通往災區的路上。同車的人笑了。
行走在災區,首先是職業的行走。說實話,我是不願意去災區的,或者說我並沒有主動請纓去災區。因為我不太擅長、也不太喜歡做這種硬新聞的東西,我的興趣在於就一些社會基本麵出現的問題,比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麵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形成節目。慢工出細活,我喜歡做這樣的事。可是麵臨這樣的大災難,作為職業記者,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到一線去。
14日下午,衛生廳組織新聞記者采訪團,我隨團趕赴災區。15日淩晨3點記者團到達隴南市武都區,隨即展開工作。我們拍攝的第一個畫麵是,夜色中,一頂巨大的彩條布帳篷,背景是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大樓。本應熱鬧的大樓是寂靜的,而本應寂靜的馬路卻是熱鬧的,災難突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軌跡。當時的想法是,趕緊拍,趕緊做采訪,新聞就在這個彩條帳篷裏。我們采訪了當地的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他們都在這個帳篷裏工作了40多個小時,中間很少休息。我覺得有必要記錄他們當時的工作狀態,甚至休息狀態。所以我們不僅拍攝了他們超負荷工作的鏡頭,還捕捉了睡覺的畫麵。之後休息3個小時,7點半繼續采訪,到中午完成在災區的第一篇報道,我的標題是《天使在行動》,時長約為10分鍾,主要反映抗震救災醫療隊和當地醫護人員所做的大量的醫療救治工作。
15號中午我們離開武都,奔赴文縣。這是甘肅省受災最嚴重的地方。16號早上開始采訪,地點依然是醫院,主題依然是醫療救治,但和上一期相比,線索更清晰,也更明確,那就是對愛的描寫和宣揚。災難無情人有情,在災區,這不是空話假話,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正是這無所不在的情和愛,才讓災區有了重生的希望。當天采訪和拍攝的3個場景可能會長久地留存在我的記憶中。首先是對一個6歲男孩的采訪。男孩家在碧口鎮,12號下午2點28分之前,她和母親正走在去幼兒園的路上。28分,地震發生了,路邊的一棟房子朝著母子倆的方向壓下來了。就在這一瞬間,母親做出了抉擇,她用力將孩子推了出去,而自己則永遠地留在了孩子上學的路上。男孩的父親說,感謝他的妻子。但是,妻子走了,母親走了,這個原本充滿愛、充滿歡樂的家庭還會有歡樂嗎?當時我出了一個現場,粗略地描述了災區清晰可見的愛的軌跡,即從母愛這種個體間的愛,到社會、國家、民族以及人類的大愛,之後的兩個采訪也佐證了這個觀點。文縣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裏,一名顱腦損傷患者正在接受手術,手術室外是十幾張焦急的麵孔。我問患者是他們什麽人,他們說是他們的哥。嘿,這家兄弟姐妹怎麽這麽多,當時心裏有疑慮。繼續采訪得知,他們並不是患者親屬,而是鄰居。患者是一位孤寡老人,地震發生時,老人來不及躲避,被滾落的瓦片砸中頭部,造成顱腦損傷。從受傷到接受手術,這些鄰居一直陪伴在老人身邊。這是鄰裏之間的愛,很無私,很傳統。還有一個場景,16號下午,文縣第一人民醫院門口,一群人圍著一輛小貨車,排隊打飯。周圍人告訴我們,送飯的是一位農家樂老板,災情發生後,老板每天都到醫院來送飯,一直堅持著,每天送飯800碗。我們試圖采訪她們,可她們說不需要。作為記者,我們不能強求,隻能如實記錄。“隻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當時就是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心情。當天晚上開始寫稿子,一直寫到17號淩晨3點,最後擬了個標題,《大愛無言》。
17號早上休息,下午聯係采訪。18號繼續工作。欄目需要一期災區學校複課的節目,我們立即和文縣教育局取得聯係,立即投入工作。
采訪了兩所學校,文縣丹堡鄉中心小學和丹堡鄉初級中學,兩所學校都在鄉鎮上,距離縣城也不遠,20公裏的樣子。學校教學樓都有裂縫,教師宿舍或者倒塌,或者成為危房。所有老師都堅守在學校,準備複課。兩所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傷亡事件,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們怎麽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當時意識到,新聞可能就在這裏。這兩所學校事先都有緊急預案,每個學期都開地震知識課,師生都具備預防地震的相關知識。地震造成的瞬間慌亂過後,他們都能有序地開展工作。丹堡小學當時正在教學樓前的空地上上家長教育課,所有師生和家長都集中在這裏。地震發生後,老師立即圍成一圈,將學生和家長圍在中間,避免了慌亂的發生。隨後是有序的疏散工作。丹堡中學當時剛上課,學生剛走進教室。地震發生時,學生都慌亂了,但是學校領導和老師很快出現在各個樓層,指揮學生疏散,一樓、二樓、三樓,依次疏散,井然有序。我們經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也正是我們這期節目想要表達的東西。當晚連夜撰稿,完成節目《災區學校急盼複課》。
然後是兩返碧口,采製有關疫情預防的節目。疫情防治主要有三類場景:水源監測、垃圾處理和臨時定居點消毒。文縣的水源還好,水質沒有變化,主要問題在於臨時定居點周圍的環境問題。不管是縣城還是鄉鎮,臨時定居點都是垃圾堆積點,夜間更是變成公共廁所。基本看不到政府職能部門在這方麵有任何作為。我們堅持要采訪文縣衛生局長,但遭到這位鄉鎮長出身的行政官員拒絕,他私下裏說自己的工作很不到位,實在說不出什麽東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們打算采訪衛生廳主管副廳長王曉明,他欣然接受,說得非常坦然、非常客觀。他說甘肅的疫情防治是喜憂參半,還需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做更多的更有效的工作。19號晚連夜完成節目——《災區防疫還需加速度》。
20號到22號協助欄目同事拍攝誌願者幫助災區群眾夏收夏種的節目。
23號到24號拍攝有關災區恢複通訊的節目。25號晚返回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