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4章 我們在抗震一線

  省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 蔡懷生

  2008年,從南方雪災到膠濟慘案,從手足口病到汶川大地震。那是一個怎樣的時刻,讓千千萬萬瞬時被吞噬的鮮活的生命和難以計數的廢墟熔煉成一個慘痛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

  從山搖地裂的那一刻起,悲劇的統計數字就在直線上升,每次打開電腦我甚至不敢更新頁麵,更不敢再往下等。即使是做記者出身的我麵對那些赫然醒目的鮮紅的數字都會覺得徹頭徹尾的冰涼。我從未感覺到血淋淋的災難這麽近的橫亙在我麵前。是的,唐山大地震離我們很久遠;我們緬懷前輩,東南亞海嘯離我們很遙遠,我們悲憫受難者。然而,一場大地震突然發生在這樣陽光明媚的一個下午,數以萬計的生命瞬間被吞噬。我突然覺得生命如此的脆弱,在災難麵前一個人的力量又是如此卑微。

  在這次的地震報道中,甘肅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出動大規模的報道陣容在甘肅電視台還是史無前例的。接到采訪指令後,40多人的記者編輯團隊如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凝聚著力量、背負著重任,先後奔赴隴南市的各個受災縣區。

  我帶隊的四人報道組首先駐紮在了隴南的徽縣。因為那裏是寶成鐵路109隧道所在地,在地震中一列滿載航空汽油的儲油罐在隧道中被困,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已是地震後的第三天,如果不及時解除危險,就會有更大的危險發生,而且一旦發生爆炸就如同再次發生地震,將會波及隴南各個縣區,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我們的任務是將動態的最新消息發回總部,及時報道排險的最新動態。5月隴南的天氣灼熱難耐,在趕往事發地的途中,我們一路兼程,未進半點糧食。到了目的地,我們口幹舌燥、饑腸轆轆,就直接進到現場,由於現場進行了安全防護,我們幾經周折打通了鐵道部副部長的電話才得以進入,發回了當天第一個電話連線報道。

  隨著109隧道搶險工作進展,我們不斷向本部發回報道。然而,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信號傳輸,不能將最新的消息傳給台裏,不能把現場的一些最新境況和進展以最快的速度傳達給和我們同樣擔心同樣關注的觀眾。為了搶發新聞,我們四人分工協作,連夜加班,幹了個通宵。然後用出門時攜帶的無線網卡將成片壓縮後,通過QQ發給了總部。可是,每秒二三十K的速度,讓一條編好的三四分鍾的成片傳輸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同樣在“家裏”接收的同事也陪著我們在漫長黑夜裏默默等候,接完了還要由他負責送到台裏(因為隻有他可以將我們傳送的。mpg格式的成片轉換成為播出的磁帶)。

  麵對著傳輸技術的落後,在隴南災區的各個點的同事們為了發回最新的報道,每天往返的路途至少都在四五百公裏左右。一些來不及傳輸的稿件,我們隻能用現場電話連線將最新的消息以口播的方式發回台裏。

  20多個日日夜夜裏,困了,累了,就隨地休息一會,晚上還要輪流值班,準備著隨時出發。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那段日子很辛苦,甚至麻木,然而我們更清楚,我們傳出的信號載著災區的渴望,牽著億萬人民的心。我們的筆尖記錄下的不僅僅是一條消息,一則報道,而是鐫刻著這段含血帶淚的曆史。所以在那段日子裏,“苦了、累了”也變成了我們最驕傲的宣言。那段日子裏,晚上一個人出來坐著,看著搭建起的一個個帳篷,聽著帳篷裏傳來的孩子的啼哭聲,心裏總會有忍不住的酸痛。我總在想,地震發生的前一秒,教室裏一定還有孩子們琅琅的書聲,或許他們還在為一道題而苦思冥想,或許一個同學漂亮地回答問題正贏得班裏同學的陣陣掌聲;地震發生的前一秒,窗戶上一定還有老人的身影,目送剛剛擠上公交車去上班的女兒,還戀戀不舍地想多看一會;地震發生的前一秒,家中的餐桌旁肯定有位老人在守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飯等待中午加班還未回來的兒女。隨著轟隆隆的地動山搖,書聲掌聲戛然而止,想要多看的一眼卻成了最後的留戀,等的人再也等不下去,要等的人也永遠不會回來,往日再高的職位也證明不了的身份,再大的房子也容不下的虛榮,而今也化作一縷青煙隨風而散。生命真是一段旅途,一段情節不清楚的旅途,誰都無法預測下一站究竟是不是終點站。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在我所能涉獵到的事關地震的新聞中,有很多無以複加的痛在彌漫。然而,也有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愛意在湧動,更有悲壯而淒美的人性的美麗讓我深深地感動。許多的瞬間,許多的片斷,在闡釋著大愛的真正內涵,在放射著人性最美麗的光彩!

  采訪報道持續了一個星期後,巴基斯坦首批援助我省的救災帳篷到達隴南災區。當時在隴南成縣駐守的我們,立即與成縣雞峰鎮取得聯係,連夜將首批一百頂帳篷送往該鎮的一個村,當時地震雞峰鎮的一個自然村受災較為嚴重,全村的100多戶村民的房屋全部倒塌,而連日來的雨水,使得村民們已無處棲身。村子裏的唯一一頂帳篷都讓給了老人和小孩。當我和攝像徒步一個多小時來到這裏時,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一間隻有十幾個平方米的帳篷裏擠滿了老人和孩子,村裏的年輕人都在簡易搭起的塑料棚或者在樹下棲身。救災帳篷的運抵無疑是雪中送炭,鎮上的幹部與村民們一起動手,到淩晨一點時,第一頂帳篷搭好了,村民們給鎮上的幹部和我們端來熱乎乎的麵條非要我們吃,我看到很多人吃著熱乎乎的麵條,淚水卻斷線似的流在碗裏。刹那間,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受、一股暖流湧進我的脈搏。那一刻,我更感受到了一個記者的沉甸甸的責任——記錄下抗震救災中的每一個瞬間。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隨著救災工作的順利進展和對工作的逐漸熟悉,緊張疲憊的心緒慢慢得到了調整。我們4人戰鬥小組也對整個的流程環節熟悉了,大夥合作默契,也正因為默契,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當看到每一條反映災區人民得到救助的報道和一輛輛發往災區的救助物資,看到災民一個個欣慰的笑容時,我們終於釋然了一切。

  震後的隴南迎來了第一個特殊的六一兒童節,在隴南市武都區一個受災的小村莊裏,我們和20多個孩子一起過了他們的節日。由於地震,該地的一所學校在地震中連同房屋全部倒塌了。學校的校長告訴我們,往年這個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六一節,可今年……他說到這裏都禁不住有點哽咽。由於提前沒有準備,我們隻好將隨車攜帶的麵包作為禮物送給了孩子們。一個小男孩接過麵包後舔了舔嘴唇,把麵包先讓給了妹妹吃。一個叫嬌嬌的小女孩還給我們表演了節目,雖然沒有鮮花,沒有精美的禮物,可在這個六一節,他們並不孤單,倒塌的村莊裏孩子們的歌聲和著轟鳴的推土機聲響徹了整個村莊……

  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個個畫麵,一個個可愛的小臉龐,一雙雙充滿著渴望的眼睛,在孩子們開心笑容的背後,卻是我無法看到一種堅強、一種勇敢、一種希望。

  這個六一節裏,他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著父母早已準備好的禮物,他們想要的禮物很簡單,就是一個四麵有牆的溫暖的家。我不知道災難會給這些孩子帶來多麽深的影響,或許噩夢過後,他們能更加堅強地麵對未來。

  災區的報道曆時20多天,回來後同事們互相交流起來都感觸頗深。鋪滿廢墟的路,擁擠悶熱的帳篷,一個個疲憊的身影,還有那碗熱氣騰騰的麵條……這段日子在每一個經曆過了的人的生命中是永遠不會消失不會走遠的。冥冥中,我們感到了來自自然和社會的挑戰。然而在義無反顧、竭誠相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溫暖,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人的脊梁壓不垮,中國人的身軀震不倒!災難麵前我們沒有倒下,災難過後我們會更懂得珍惜生命,而我再翻看那些畫麵,回想那些片斷時更加堅定了為我所鍾愛的、為人民所信賴的新聞事業作出貢獻,走在第一時間,用我的筆和鏡頭記錄每一個最真實的瞬間。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