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1章 無邊的愛與痛

  省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 劉永輝

  災情就是命令!

  5月13日,總台一聲令下,我和我的同事們立即奔赴隴南地震災區。在這場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鬥爭的第一線,我度過了29個極不平常的日日夜夜。

  作為記者,15年來,我也是頭一回遇上如此重大、如此慘烈、如此催人淚下、如此揪人心魄的突發事件。當我們急速行車趕到隴南災區時,我被躺在街道帳篷中疼痛難挨的一批批受傷群眾,爬在倒塌的廢墟上哀嚎的、失去親人和家園的群眾,以及失去校園、滿含熱淚的師生們一次次震撼。很顯然,這場災難是一場浩劫,它無情地讓我們的同胞罹難,把我們的家園毀壞。作為記者,我深知自己絕不能沉默!

  有幾個村子,我是震後第一批進去的“救災人員”,但就在這幾個村子,濃縮了抗震救災鬥爭中極不平常的一些人和事。

  5月14日淩晨,當我和記者趙彬冒著山上隨時落石的危險,驅車4個小時來到了康縣受災最嚴重的村之一——寺台鄉田坪村時,眼前的情景讓所有人驚愕了:83戶農民的房子和一所小學校舍全部倒塌,村裏到處是一片哭聲……農民遭受的是滅頂之災!這使我們完全忘卻了什麽是疲勞和饑餓,腦子裏想到的隻是快速報災求援。由於路途遙遠,當天的采訪畫麵無法及時傳回台裏。我當即決定,先進行電話連線,把這個村遭受的巨大災難和存在的困難先報道出去,以便在最快的時間裏爭取救援,隨後再進行深入報道。在采訪中我們得知,地震發生後,這個村的村幹部發揮了重大作用,他們在信息中斷的情況下不等不靠,組織村民解救被壓人員,並疏散群眾。震後又成立臨時指揮部,穩定群眾的思想情緒,搭建集體帳篷和衛生救護站,在第一時間搶險救災,成為群眾靠得住的主心骨,深受群眾信賴。在采訪中,我們還被村裏發生的一件感人肺腑的故事所震撼。地震發生後,村民田玉霞已經抱著不到半歲的女兒跑出了屋子,但隨後她把孩子塞給母親後又不顧母親的強烈挽留和反對,轉身跑進堂屋去背82歲的爺爺。可萬萬不幸的是,當田玉霞剛剛跑進去不到3秒鍾,瘋狂的震波使她家的堂屋轟然倒塌。她的母親眼睜睜地看著女兒和她要救的爺爺瞬間不見了……

  當聞訊趕來的村民們刨開廢墟時,眼前的一幕讓在場所有的人失聲痛哭……田玉霞和爺爺頭靠著頭,手握著手,已經停止了呼吸……5月15日晚,甘肅衛視《甘肅新聞》播出了此次抗震救災報道中的第一條新聞特寫《大孝至愛的孫女》,迅即在全省引起了強烈反響。5月18日,蘭州天慶集團在看了新聞報道後深受感動,毅然決定投資50萬元在田坪村修建一所希望小學。

  5月15日,我和記者趙彬再次走進康縣的另一個重災區——豆坪鄉豆坪村。同樣,163戶農民的家園不見了,全村800多人無家可歸。廢墟上不論男女老幼,一片哭聲。從極度痛苦、恐慌和無助的眼神中我深深地知道,他們急需援助,特別是心理上的援助。我們剛一進村,村民就從四麵八方的廢墟上湧來,好像救星來了。除了哭訴,還是哭訴,村幹部緊緊握著我的手,“求求你了……”由於極度的痛苦和極度的勞累,這位身高馬大的村主任突然暈倒過去……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什麽是記者?記者的天職和良知是什麽?你該如何撫慰這些受傷的心靈?頓時,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艱巨,身份特殊,絕不能再讓這些受災群眾受到一點點傷害了。於是我和趙彬與村民們一起扶起傷痛不已的村主任,然後跟村民講,一定要把村裏的災難當天就報道出去,請求援助。另外我還把中央和省上如何關心災民,如何組織抗震救災的政策和舉措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行動講給大家,讓大家不要著急,並請大家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會很快得到解決的,黨和政府是不會忘記大家的……沒想到,作為記者的我,情急之中卻講出了一席本應是官員講的話,使痛哭不已的村民停止了哭聲,並拉著我們的手一個勁地說:“感謝你們,感謝你們!”本來已極度克製眼淚的我被這一雙雙渴求的目光和一聲聲特別的“感謝”所感染。

  跟田坪村一樣,豆坪村同樣有一個感動天地的故事——“6名老師救了144名學生!”

  “5·12”特大地震徹底摧毀了豆坪小學,全校十幾間校舍在一瞬間全部倒塌,變成廢墟。但是讓地震後從廢墟上哭喊著狂奔到小學門口尋找孩子的800多名村民們沒有想到和驚訝地看到的是:144名學生被6名老師手拉著手緊緊地圍在校園中心,滿臉灰塵,一個不少,師生全部安全!頓時,鄉親們被老師的壯舉深深地感動,悲喜交集,放聲痛哭,成為村裏不幸中的萬幸。

  當地震發生時,豆坪小學有四個班的學生在教室上課。隻有五年級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體育老師在突感地動山搖的瞬間,使勁地吹響了三聲緊急集合哨,並大聲呼喊:“地震了,地震了……”一年級的、二年級的門開了,三年級門開了,孩子們很快地往出跑。一二年級的娃娃隻有六七歲,跑得慢。一位女老師見狀把最後四個娃娃一手抱兩個飛快地跑出了教室……三年級的學生也跑出來了,但四年級由於上音樂課,響亮的唱歌淹沒了哨聲,幾秒過去了仍不見動靜。老師們很快敲門呼叫,女音樂老師迅即組織學生撤離。這時房子已劇烈晃動、屋頂已經開始掉東西,有的同學從窗戶往外跳……當最後一名老師跑到學校中間時,17間校舍一瞬間倒塌了。強烈的震顫、巨大的聲響和騰起的灰塵,嚇壞了全校師生,學生們全部被嚇哭,老師們的手越拉越緊……

  5月19日,省委書記陸浩、省長徐守盛趕赴這個村及學校看望、慰問大家,對豆坪小學6名老師舍身救學生的偉大壯舉給予高度評價,號召全省人民學習,並決定資助村裏重建家園和學校。

  5月20日,我們來到了武都區海拔很高的龍鳳山,這裏有一個草坪村,全村近百名村民全部遭災,村裏缺少帳篷和糧食,在村口就可以聽到災民們痛徹心扉的哭聲。蜿蜒的村道上,到處是瓦礫和椽木,慘不忍睹。看到記者來了,災民們飛一樣從廢墟裏跑了過來,很快,我們兩個人就被近600名村民裏三層外三層圍攏得結結實實。老人在哭、婦女在哭,隻有孩子沒有哭,也許已經被嚇傻了。村民們講,“5·12”以來的8天時間,如同熬了8年一樣漫長。村民們用淚水和哭聲爭著反複訴說自己的災難和需求……

  怎麽辦?怎麽辦?如果不給鄉親們一點幫助,我們很難走出村子,良心上也會不安的。於是,我先給鄉親們說:“大家不要著急,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大家渡過難關的。由於災情麵大,幹部們一時顧不過來,大家不要等待,要奮起自救。黨和政府不會忘了大家,我們會盡快向上級反映災情,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救助大家……”從鄉親們的表情上,我看到,我這一席話給了他們莫大的安慰。哭聲小了,眉頭也放鬆了,但鄉親們渴望的眼神和緊握著我手的力度讓我感到了責任重大。我想,這些災區群眾可真指望我了,我決不能言而無信,再次讓他們的心靈受傷了。我應該盡到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這些災區群眾解決一些困難。於是,我給遠在北京的朋友——亞特投資公司董事長李明打電話請求援助。朋友二話沒說,直接問最需要什麽?我說麵粉和帳篷。第二天,一萬公斤麵粉和3萬平方米的新彩條布送到了這個村子……

  在采訪中,我還注意到像草坪村這樣地處高山坡上的村子在地震中受災相對嚴重,那麽在災區重建中應該如何考慮呢?帶著這個問題,我約請了隴南市地震局副局長趙衛國,二次進入草坪村采訪察看。據他分析,由於這個村地處滑坡帶上,所以在重建時一定要遵循規律,整體搬遷。後來我采製了《災後重建一定要科學規劃》,成為災後第一條科學探索災後重建工作的新聞。對重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受到地震專家和陸浩書記的表揚。

  在後來半個月災區采訪的日子裏,我和記者孫悅文的靈魂被許許多多抗震救災小英雄的事跡所洗滌。一人救出7名小孩的小學生童世強、勇救被壓同學的曲炳年、臨危不懼的張靜靜……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一番番生與死的較量,激勵著我和同事不顧滾石和泥石流,不畏頻發的強餘震,跋山涉水,用鏡頭盡可能地記錄下他們的閃光點,一個接一個地傳播給我們這個充滿大愛的社會。人們因為他們而感動,我們的社會因為有了他們而更加美好和諧。而我,因為做了一名記者能夠做到的而知足,而心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