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那些簡單工作的日子

  省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 楊海芸

  5月12日,對於很多人來說,改變就在突然之間

  那一天,家沒有了

  那一天,人流淚了

  麵對瓦礫,麵對廢墟,

  你是否還有勇氣

  也就在那一天之後,他們來了

  越過危險,千裏挺進

  他們用迷彩點燃了溫暖和力量

  災難無法選擇,勇氣卻可以選擇

  溫暖而堅韌,悲情而壯烈

  ……

  這是自己有關“5·12”汶川大地震報道中的一段文字,雖然那篇新聞專題報道主要反映部隊抗震救災的戰鬥力。但是在當時,這不僅僅是部隊的寫照,也是每一個親臨那段時間的人們最真實的寫照,就如同在災區吹響了戰鬥的集結號,集結號響起,無論你是誰,你在幹什麽,都這樣堅定地站在了災難麵前。

  在那段日子已經過去100多天以後,有很多事情和麵孔卻並沒有模糊,反而更加清晰。那些簡單工作的人們,那些簡單工作的日子,就這樣又一次出現在腦海。

  登記住宿的字條

  根據安排,自己的幾次采訪任務都是到隴南文縣。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直接從蘭州就趕到了災情比較嚴重的文縣,文縣縣城依山而建,白水江穿城而過,縣城的街道比較狹小,可供搭建帳篷的地方非常有限。由於當時當地居民的住房大多出現裂縫,有些建築甚至垮塌,再加之餘震不斷,人們隻能利用室外有限的空地搭建彩條棚、帳篷。

  由於前期帳篷還是比較緊張,又沒有過多的空地搭建帳篷,因而必須先保證災區群眾,這樣最早到達的抗震救災人員,他們的住宿成了比較大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尋找住宿的時候,在一所招待所,被告知需要寫一個保證才可以入住。這是什麽樣的一個保證呢?賓館工作人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樣本,大致的意思就是“我們自願入住,如果由於餘震導致生命危險,一切後果自負”,我翻著一張張字條,在感慨這種做法好笑時,卻發現寫下這種住宿字條的人,都是各個單位來援助的。來自交通的單位、來自電力的單位、來自通訊的單位,還有醫生、還有一些個人誌願者,這些字條代表了一個個我們沒有謀麵的幕後工作者。

  為了保證災區的各項狀況能盡快恢複,為了保障抗震救災的順利進行,有很多人都默默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是一群真正的幕後英雄。

  基層幹部

  以往下去采訪,遇到最多的就是基層幹部,都知道基層幹部的工作不好做,這次麵對這麽大的災難,工作真是千頭萬緒。這次地震采訪中,給我印象最深最感動的有這樣3個人。一個是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的村黨支部書記馬小倫,李子壩村離四川青川縣直線距離隻有16公裏,而且進入李子壩必須要通過青川縣,當時整個由四川進入的道路已經中斷,之前隻有直升機和依靠步行送進去一些物資,所以和同事趙芃宇商量後,我們決定走進李子壩。

  到達的時候已經是夜晚,天開始下雨,馬小倫正在組織人員開會、安排明天巡查道路等各項事宜。到了晚上小雨轉為暴雨,也是他,帶著這個村自己組織起來的突擊隊,挨家挨戶去檢查提醒,防止下雨使本來危險的房屋再一次垮塌,造成人員傷害。

  隨後幾天的采訪中,我注意到他和村委會其他成員,每個人胸前都別著一個徽章,上麵寫著“共產黨員”,他告訴我,這是地震以後他專門騎摩托,跑到四川青川縣城自己掏錢買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共產黨員在那裏,為了讓大家安心”!

  還有一位是文縣碧口鎮的張曉青副鎮長,一位年輕的女鎮長,說話速度很快,辦事處理問題的速度也很快。整整一天的時間,她一直不停地在處理問題,解答群眾的疑惑,解釋國家、省上的各種災後救援政策。一位老人來反映他的受損程度,希望得到政府幫助,張曉青給他解釋了很久。中午我們在一起簡單吃飯時,我問她不累嗎,她說早忘了,隻有給老百姓解釋得越詳細老百姓才會越安心,隻有把所有能想到的問題都提前想到,才能使災後重建的工作能高效開展,她說每天的工作都是這樣在進行。

  第三位,其實應該算一個集體,他們來自甘肅省農牧廳。在平時,他們都是處長、專家、顧問,可因為災情他們也迅速集結起來,在第一時間趕往災區。由於對於動物屍體的處理,往往在初期很容易忽視,所以及時進行焚燒、掩埋非常重要。那天在碧口鎮中坪鄉處理的時候,天氣非常炎熱,挖掘難度很大,味道很難聞,他們還必須穿著不透氣的防化服。剛開始工作,並沒有幾個村民前來幫助,隻有他們3個輪流進行,隨著工作的進展,村民們受到感動自覺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一直到傍晚,所有清理工作才結束,在災區所有動物的屍體都必須這樣處理,這種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其實,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上麵提及的幾位,還有很多像這樣的基層工作人員,碧口派出所的民警,每天晚上都要去巡邏;文縣教育局高考辦的工作人員,辦公地點嚴重損毀,但是為了延期高考的順利進行,重新找地點堅持工作……他們這些最普通的工作就是生產自救最好的體現。

  點燃溫暖的年輕戰士

  這次抗震救災以及隨後的災後重建,部隊承擔了極其重要的各項任務,說到印象深刻與感動,無法不提及部隊。雖然相同的事例都已經報道了很多次,但還是有一些感受願意說出來分享。

  下去采訪時,無論在哪裏,都會看見那些年輕的軍人。這次在文縣碧口鎮抗震救災的部隊,我們欄目曾經采訪過,但這次才是充分體會到了這支部隊平時訓練的嚴謹作風和頑強的戰鬥力。碧口鎮白果村采訪時,村民們無不誇獎那些年輕的戰士,不喝不吃不拿任何東西,幫助群眾搶救糧食、物資;在中坪村,戰士用手挑出糧食中的瓦礫,細心地排除可能存在的隱患。被埋7天已經死去的村民,戰士們用手一點點挖出來,他們說這是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

  這些十七八的年輕戰士,默默地給同樣十七八的高三學生搭建帳篷,為他們建立專心複習的學校,保障他們的吃住。年輕的戰士為他們的同齡人,認真做著每一頓飯菜,認真扛起國家賦予的神聖責任。休息時,和他們聊天,你真的能聽到“做有意義的事”這樣最簡單的話語,你無法不從內心深處為之感動,我的鏡頭記錄了他們的笑,很單純,很認真。

  我的同事們

  最後來說說我的同事吧,其實到現場采訪的記者很多,每天大家都奔忙在現場,忙碌自己的工作。

  最初去文縣采訪,由於工作需要,自己從編導轉為攝像記者,配合我的同事仲文靜。我們在碧口的日子過得簡單而充實,每天同其他欄目的記者碰個頭,然後各自開始一天的采訪工作。其實對於新聞節目來說,我們那幾天拍攝的鏡頭已經足夠用了,但是在當時在那個環境,每一個人們都希望我們能去看看,能去拍一拍,說實在的,很多鏡頭都是一樣的裂縫,一樣的廢墟,拍那都是一樣。可仲文靜對我說,有些鏡頭可能我們不會播,但是當時我們到那裏去看了,去拍了,就是我們最好的工作。

  楊樹和寇穎,是我們欄目另一路記者,我們是在碧口抗震救災的指揮部碰麵的。楊樹笑著說,他們是坐了“過山車”來的,後來我看了他們拍的鏡頭,發現這個說法真的很適合。他們隨救災物資的車隊,走了兩天兩夜,一路從蘭州到碧口,康明斯貨車深夜都在趕路,由於隴南的道路非常險峻,而且當時還有餘震落石,所以那種坐車的感覺用“過山車”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還有同事趙芃宇,在我們得知還沒有李子壩具體的消息時,他說我們走進去。《今晚新時空》的汪琳和楊銘山也加入進來。我們整整走了一天,遇到餘震、滑坡、迷路、螞蟥叮咬,到達李子壩開始工作後,我們感覺到了李子壩人的信任,我第一次感到做應該做的事情多麽重要。

  還有總台微波處的同事,很多人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那裏我們稱之為“娘家”,傳輸信號,編輯節目,甚至找點吃的,一個真正保障工作順利進行的平台。

  從第一次到災區,然後再去,又去,到現在,我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隻是在工作,在做好工作,災難麵前,簡單工作。其實,很多的人都是這樣,我們隻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工作。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