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 王龍軍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我省隴南成為重災區。甘肅廣電總台電視新聞中心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和總台領導指示,把做好抗震救災新聞報道作為頭等大事,加強組織協調,製訂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展開抗震救災宣傳報道工作。
災情就是命令,新聞連著生命。麵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地震發生後,當得知我省隴南市及部分市州受波及災情嚴重時,我立刻意識到要打一場新聞硬仗,立即組織中心值班副主任,相關記者、編輯、播音員主持人和技術人員向省地震局核實災情信息,並立即召開電視新聞中心中層以上幹部緊急會議,成立電視新聞中心抗震救災報道領導小組,我任組長,中心其他領導任副組長,分析災情形勢,安排部署抗震救災報道工作,中心全體人員立即投入緊張的報道工作中。在通信受阻,聯係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克服困難和受災嚴重的隴南市及天水、甘南等市州進行聯係,了解災情,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到了隴南等電視台拍到的受災新聞並在當日《甘肅新聞》、《今晚新時空》等欄目中及時播發,為全省抗震救災和災情反映提供了第一手的電視新聞報道。及時與中央台聯係,在汶川大地震的當日下午即在新聞頻道和國際頻道作電話連線報道,第一時間在中央媒體上反映了我省災情和抗震救災工作,並在地震發生當日傍晚派出第一批記者赴災區采訪。5月13日又派出4路記者奔赴隴南災區一線采訪報道。在隨後抗震救災鬥爭最緊迫的近兩個月時間內,電視新聞中心又派出40多批上百人次的采訪記者。新聞連著生命,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災區的山山水水。
在抗震救災第一階段的新聞報道中,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多個小時以上,回到家裏無論午夜還是淩晨,隨時接聽來自災區和各方麵的電話,以超常的工作狀態和毅力忘我工作,隨時應對處理大量的抗震救災信息來源,及時果斷指揮組織編排大量的新聞報道,使《甘肅新聞》節目在全省抗震救災工作展開後,為省委省政府了解和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為全社會關注和援助災區搶險救災工作發揮了主流媒體的引導和輿論作用。組織策劃《今日聚焦》、《今晚新時空》、《午間20分》等新聞欄目,打破常規節目安排,增加節目時長,進行直播。《甘肅新聞》欄目由原來20分鍾節目到時長最長時100分鍾,創下了甘肅電視台新聞節目時長之最。從5月17日起,《今晚新時空》欄目特別節目《眾誌成城抗震救災》連續10天實現每天兩小時直播,實現了甘肅電視史上新聞欄目的首次直播。《今日聚焦》欄目連續20天除每天保證20分鍾本欄目抗震救災節目播出外,還為本台其他頻道製作20分鍾的抗震救災專題。從5月12日下午地震發生後的6點30分在《今晚新時空》欄目播出第一條與災情相關的新聞以來,截至10月6日,電視新聞中心已累計播出抗震救災新聞63000多條、專題50部,與災區電話連線報道500多次。其中5月14日至6月20日期間,每天新製作播出與抗震救災相關的節目量達到了300分鍾,首播節目總量達到63000多分鍾。信息之密集、更新頻率之高、內容之全麵,為近年少有。
在抗震救災新聞宣傳報道轉入第二階段後,我又趕赴我省受災最嚴重的隴南災區第一線,承擔起了組織協調指揮省廣電總台所有一線采訪工作的領導責任。期間,我和赴災區采訪的記者一道住在帳篷,忍受著餘震、高溫、風雨帶來的種種影響和困難,與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門加強聯係,合理組織和調配采訪力量,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和總台提出的報道要求,及時組織采發了一大批具有全麵性、典型性、動態性相結合的抗震救災報道,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抗震救災部署和鼓舞全省人民支援災區重建,呼籲省內外各界大力捐助災區奉獻愛心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5·12”大地震以來,我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率先垂範,忍受著頸椎病痛的折磨,無論是在中心坐鎮指揮,還是在災區一線組織采訪,作為中心主要領導,為堅持不懈地搞好全省抗震救災報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中履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神聖的職責。
在抗震救災報道中,電視新聞中心共有56人次榮獲全國抗震救災模範、全國抗震救災宣傳報道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省抗震救災宣傳報道先進個人、省廣電係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省廣電局優秀共產黨員、省廣電總台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中心榮獲全省抗震救災宣傳報道先進集體、省廣電係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省廣電總台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