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日報 賈治堂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波及我省隴南市的8縣區,險情就是命令,我們一行5人有幸成為《甘肅經濟日報》第一批災區采訪報道的記者。在災區的10天采訪時間裏,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無時不在淨化著我們的心靈,我們被感動著,同時也在感動著別人。之所以把這些感動寫下來,是要告訴朋友們,大災有大愛,天災無情人有情,麵對災難,心連心,手牽手,我們一定能戰勝災難。
5月13日,天水,多雲
下午3點,報社突然決定,派第一批記者前往災區采訪,領導找我談話,我沒有考慮就答應了。隨後,報社召開了在家記者的通氣會,傳達了中央和省委對地震災區新聞宣傳的報道要求。
下午4點15分,我們出發了。晚上8點15分,到達天水。沿城跑了三圈,沒有找到一家營業的賓館,大街上到處是帳篷,公路兩旁都是車,小車、機動車、三馬子,車上用彩條布搭著帳篷。我們心裏開始恐慌,但是喜出望外的是1個小時後終於找到了賓館,這一晚上我們睡得比較踏實。
5月14日,文縣,晴
6點鍾,我們就起床,在天水城北找了家牛肉麵館,吃了早餐。利用這個時間,我聯係了13日中午出發的攝影記者小曹,他說他們在成縣和我們匯合。
4個小時後,到達成縣,在成縣賓館對麵的公園裏,我們看到很多人,有的人席地而睡,有的在簡易的帳篷裏做飯,成縣人民醫院已經搬到一個偌大的廣場上,醫生護士在忙碌著。在成縣救災指揮部,了解了簡單的情況,和小曹匯合後,便立即出發直往武都。
3個小時後,我們到達武都。隻見成千上萬的人擠在濱江路上,武都醫院門口是臨時住院部,沿著馬路有200米長的帳篷裏住著全部是地震造成的傷員。在武都的一條主幹道上,拉著警戒線,值勤的警察說,前麵一條街都是受災群眾的帳篷,車輛不能通行。
淩晨2點15分,我們從武都向文縣趕,這一路非常艱難,一路上有多處塌方,由於我們的車底盤低,在堆滿碎石的道路上行駛很艱難,在高樓山上,車被整整堵了1個小時。
8點半,我們到達文縣。立刻分成四個組,一組拍照,一組去醫院,一組采訪災民,一組去看市場供應情況。縣城裏到處都是災民,許多人來去匆匆,縣政府門口的廣場上已經搭建了密密麻麻的帳篷,縣城的部分地段有電。
11點,采訪結束,在縣委宣傳部的會議室裏開始寫稿,匯總了采訪結果,我們寫了4篇稿件,主要反映文縣災情嚴重和物資告急。
11點50分左右,猛烈的餘震開始,這是我們一行經曆的第一次餘震。在六樓上的感覺就像樓要倒塌,玻璃叭叭地響,我們奪門而逃,逃到一樓時,餘震結束了,又氣喘籲籲地開始爬樓。但是我驚奇地發現,剛才在樓上辦公的機關幹部都沒有跑,很鎮定,餘震對他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12點40分,第二次餘震來了,這次我們沒有跑,等餘震結束後,繼續寫稿。
下午1點半,每人吃了碗方便麵,這時我的手機上收到9條短信,都是報社同事的,他們的鼓勵讓我心裏多了一股暖流。
下午3點半,我們終於寫完了稿件,共93000多字,傳完稿件已經是下午4點了。在臥龍灘賓館找到了空房,沒有電,沒有水,我們隻好和衣而睡。剛躺下,就聽見雞叫、狗叫,叫聲慘烈,聽起來毛骨悚然。據說當晚有好幾次餘震,我們沒有任何感覺,也許是太累了吧。
5月15日,碧口、中廟,多雲
6點半起床,在文縣縣城,我們沒有找到一家吃早餐的地方,大家吃了點自帶的麵包,就開始向重災區碧口鎮趕去。一路上,我們看到有6輛小車在地震中,被亂石砸扁,一輛三菱車的引擎蓋子上擱著一塊巨石,前玻璃全部破碎,旁邊有一灘血跡。
慶幸的是道路上雖然塌方嚴重,好多路段隻僅僅能容納一輛車,但都是暢通的。在距離碧口鎮30公裏的玉壘鄉醫院,我們停留了20分鍾。醫院的陳院長向記者哭訴,藥品告急,大多數的傷病員隻能做簡單的處理。我們在玉壘鄉碰到了正在視察災情的民政部領導,她說,“文縣的災情比預想中要嚴重得多。”
簡短的采訪結束以後,我們繼續向碧口前進。在何家壩,一群高舉著“救救我們”牌子的群眾擋住了我們的去路。他們說,村裏32戶人家的房子全部倒塌,請我們幫助他們搶救糧食。我告訴他們,隨後有解放軍路過,請他們幫忙。看著他們可憐無助的目光,小張把我們車上帶的所有食品送給了他們。
到碧口鎮,眼前的一切比我們想象的要糟糕得多,碧口鎮白水江的河堤上,搭起了五顏六色的簡易帳篷。一個不到一歲的小孩躺在大紙箱裏,周圍用泡沫紙板圍著,頂上搭著一件舊衣服,他的母親坐在旁邊用紙扳子給孩子扇涼。這就是他們母子的家。
已經是12點,我們費了好大的勁排隊,買了些吃的,方便麵5元,水5元,麵包10元。簡單的午飯過後,我們在碧口地區指揮部了解了最新的情況,決定前往距離青川縣隻有60公裏的中廟鄉采訪。
走了一半的時候,由於塌方嚴重,我決定留下兩個人在附近采訪,我和小曹乘甘肅地震醫療救援隊的車繼續前往中廟鄉。一個小時的路程中,透過車窗,我們看到到處是倒塌的房子,凡寬闊的地上都是簡易帳篷,帳篷旁邊有用石頭築起的大鍋,河的對麵山體上不時塵土飛揚,碎石落下。
中廟鄉的蓮峰村是中廟鄉最遠的一個村,和青川縣接壤,在村口,我們的車隊被村民攔下,他們說,村裏有3名傷員需要馬上治療。由於村道狹窄,救援隊劉隊長和我們一路小跑,大概有2裏多路吧,我們進了村子。這個村子是一個小盆地,四周的山體滑坡把全部的建築夷為平地,在四周都是巨石的平地上,搭起了10頂塑料帳篷,100多口人擠在裏麵,3名傷病員住在一起,一個是腿傷,一個是腰傷,一個是頭傷。
抬出了傷病員,已經耽擱了1個小時的時間,我們開始往回返。在碧口,小曹乘著急救車去了文縣,我下了車和另外一組記者匯合。在指揮部的指引下,我們來到碧口鎮災情最嚴重的水井灣。這裏的群眾情緒很不穩定。一位群眾用指頭指著記者的鼻子說,拍什麽拍,一個年輕小夥子說,明天沒有方便麵和帳篷,我就要搶了,命都不保,還管犯法不犯法。
我一麵解釋,一麵做工作,但是他們還是很激動。看著一位老奶奶在一旁流淚,我又不知道說什麽好。老百姓的要求太簡單了,隻需要一頂能擋風雨的帳篷和幾袋方便麵。
這時,從山路上走來一群婦女,我數了數,是28個人。她們是在李子壩采茶打工的,地震阻斷了她們回家的路,從今天早晨5點開始,徒步走了12個小時,要回文縣看看家裏的情況。看到記者,她們都圍了上來,流著淚要我們為她們找一輛車,經過努力,終於找到正在執行任務的解放軍,看著婦女們坐著軍用卡車遠去,我心裏的石頭才算落下。
在采訪的途中,我看到好多解放軍戰士,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滿臉灰塵。7點15分,其他幾位采訪的同事終於匯合了。由於碧口沒有地方上網,我們決定回文縣。一路上,大家都沉默著,因為在此之前,有車就被飛石砸中。我讓大家打開車窗,豎起耳朵聽,有沒有碎石落下。經過3個小時的緊張行駛,到達了文縣縣城,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在一家四川餐館裏,我們簡單地吃了點飯,就在公路招待所裏開始寫稿。11點半,報社來電話,告訴我們,今天的報紙受到讀者的肯定,我們聽了後備受鼓舞,大家覺得辛苦是值得的,同時也為報社的編輯通宵辛勞感動。
為了預測地震,我們把礦泉水瓶裝上半瓶水,放在桌子上,隻要一動,馬上就跑。淩晨2點半,5篇共66000字的稿件終於完成。小馬去傳稿,大家研究明天的行動,小張建議,應該寫一篇關於“地震引發的心理畸形”的稿件。最後決定明天去範壩,雖然這個鄉至今公路還未打通,如果條件容許,就徒步進去。
3點,強烈的餘震來了,我們沒有絲毫準備,就全部躲進了廁所。餘震過後,我們下樓到大街上,發現好多人慌慌張張地連衣服也沒有穿,有的光著膀子,有的裹著浴巾,有的光著腳丫子。(後來才知道,當晚的餘震是5級)
4點,我們實在等不住餘震的到來,就上樓睡覺,這一夜,大家幾乎沒有睡踏實過。
5月16日,範壩,晴
今天是星期五,不需要傳稿,我們終於可以放鬆一下。7點半,宣傳部的司部長來了,他說今天陪我們去範壩。
這是我們幾天來吃的第一頓早餐,有稀飯,還有小菜和餅子,大家都多吃了一點。
8點半,我們從文縣出發,11點到達碧口。在碧口,我們打聽到最新消息,早晨9點鍾,範壩的路終於打通了,但是我們的小車可能進不去。
經過商議,我們向碧口電廠求救。電廠的柳廠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看到我們十分急切,柳廠長決定調一輛越野車給我們。
通往範壩的路的確艱險,一麵靠山,隨時都有亂石落下,一麵又是懸崖,懸崖下是大江。司機是四川的一位小夥子,表情一直很嚴肅。
路雖然危險,但是好車就是好車,2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範壩鄉,這裏比想象中要壞的多,很多災民都聚集在鄉政府門口。在鄉政府東側的空地上,一個塑料大棚裏成了臨時安置災民據點,100多人擠在300平方米的棚子裏。看到我們到來,老百姓特別親熱,一位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說,你們辛苦了。我們是他們被困108小時後見到的第一批記者。
在鄉政府,我們見到了4個成縣的農民,他們自己租車,為範壩鄉送來了200件方便麵和250件礦泉水,4個年輕的農民一下車,顧不得勞累,就搬運卸車,小馬也幫助他們卸方便麵。
我們分成四個小組進行采訪。在街上,我們碰見一位叫董玉英的村民,她向記者哭訴了自己的遭遇,兒子腦瘤,變賣了所有的家產,病還沒有好,地震又使房子倒塌。前天她本來要跳河自殺,結果被鄉親們救了,她說她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了。我和記者小張不約而同地從身上掏出50元錢塞在她的手裏,沒想到他們母子給我們跪下了,我們連忙扶起他們。
範壩中學的許偉校長讓我們感動,這個隻有29歲的小夥子,很機智,地震的第一時間裏,他冒著生命危險搶出了電話機,而且修好了損壞的電話。沒有想到的是,14日早晨,他接到省委書記陸浩的電話,在電話裏,他告訴書記這裏的災情,第一時間讓外界了解範壩的情況。
4個小時的采訪,我們總感覺還沒有采訪到位,但是時間不容許,隻能開始返回。這時天已經陰下來,災民們說,要下雨了,路上小心。快到碧口的時候,司部長接到一個電話,說文縣下了15分鍾的暴雨,泥石流爆發,有兩名記者被衝走,文縣上遊的兩座水庫被衝垮。司部長說,根據觀察,暴雨不久就會到碧口。大家都在沉默。
回到碧口電廠,院子裏亂糟糟的,很多人都在為暴雨和泥石流慌亂。大家都在看我,回還是不回。
我的心情十分複雜。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蘭州家裏的電話,當電話那邊兒子叫了聲“爸爸”時,眼淚已經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不知道說什麽,怎麽說……
最後,我決定,還是回文縣,雖然路上隨時都有危險,但是要比在碧口危險小得多。
一路上,大家都提高警惕,把車窗搖下,觀察著山體的情況。這時,司部長撥通了電話,核實泥石流衝走記者的事情,結果讓我們哭笑不得。文縣口音中,“記者”和“汽車”的讀音是相同的,原來是汽車被泥石流衝走,對方沒有說清楚,司部長也沒有聽清楚。
在平時,這絕對很可笑,但是當時我們都沒有笑出來,大家都一聲不吭。
終於平安到達縣城。晚上,我們把白天采訪的筆記整理了一下,小張寫了一篇部隊救災的稿件,連夜交給政治處。
5月17日,文縣,晴
一大早,我收到了9條短信,有單位同事的,也有讀者的,他們都讓我保重,注意安全,我都一一回了短信謝謝他們。
利用早上的時間,我們到文縣一中進行采訪。采訪中,我們發現好多學生的帳篷都被外麵的群眾擠占了。
聽說學生們要和家裏通電話,小馬就跑到電信局給學生們協調安裝了兩部電話。小張看到一位女生的生活費用完了,就為她買了1箱方便麵。
中午,文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黃部長托人帶話,感謝我們報社這幾天對災區的有力宣傳,但由於帳篷太緊張,沒能為我們協調到帳篷。看來今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下午7點,從蘭州傳來消息,地震謠言已經在蘭州四起,我們開始有點緊張,小馬找了幾大圈也沒有找到帳篷,沒有辦法,我們還是隻能住賓館。晚上,部隊政治處通知稿件已經審過。當5篇稿子傳到報社時,已經是淩晨4點。
5月18日,文縣,晴
從早晨開始,我們一直寫稿,共寫了6篇稿件,133000多字,下午,大家都累得叫苦連天,我安慰他們,一定要堅持。晚上7點,我們從電視上得知,明天下午2點28分,全國進行哀悼。新聞聯播還沒有結束,從蘭州傳來消息,今晚在蘭州和天水有強烈的地震,我們又開始為蘭州擔心,大家都在打電話,傳回的消息是蘭州的市民在超市搶購食品,晚上高校學生聚在操場上,很多人已經跑到榆中縣去了。
12點鍾,又一次強烈的餘震。傳完稿件後,我們商議,開上車,在文縣縣城的河邊找了點空地,大家在車裏睡了一晚上。在車裏睡覺,我是第一次,實在很難受,有睡意卻睡不著。這一夜,大家都是半睡半醒。
5月19日,文縣,多雲
一夜未眠,我的眼睛有點發腫,成了雙眼皮,大家都開玩笑說不用做美容手術了。
早晨10點鍾,宣傳部來了4個農民,他們是來找記者的,說是村子裏至今沒有幹部進去,好多糧食都埋在下麵,搶救不出來。由於人手緊張,沒有人接待,我便問了情況,並答應他們,明天去看看。我對他們中的副村長說,你是黨員,應該組織村裏黨員、幹部和年輕群眾進行自救,我們的部隊和幹部畢竟有限,這是一場舉國上下的災難,我們隻有團結一心,才能自救。村長好像聽懂了我的話,說回去馬上組織人。
11點,文縣縣委機關進行降半旗默哀儀式,儀式結束後,所有在場的人都捐了款,總計1.6萬元。
下午2點28分,縣城的所有汽車鳴號,防空警報拉響,好多老百姓按照當地的習俗,鳴放了鞭炮,這一刻,我們的心已緊緊和文縣連在一起,和他們一起承擔痛失親人、毀壞家園的悲痛。
晚上8點鍾,我們終於寫完了稿。宣傳部打來電話,給我們搭建了新的帳篷。在新帳篷裏,見到了媒體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大家都在議論今晚蘭州的混亂。一個媒體的老朋友說,這次災難真是一場考驗,尤其是對記者,他總結說:“為了工作,政治一些;為了良心,人性一些;為了曆史,真實一些;為了事業,博大一些。”
我們為他的精辟總結而開懷大笑。受蘭州緊張氣氛的影響,有了帳篷,所有的人卻也不敢睡。
淩晨2點10分,一次強烈的餘震,我們從帳篷裏跑了出來,隻聽見小廣場上的尖叫聲一片,緊張的一刻過後,接到電話,蘭州剛才也有震感。這一晚,大家幾乎沒有睡。
5月20日,武都、成縣,晴
早上7點,我們從文縣出發,向武都方向返回。
在武都縣,我們看到到處是指揮部貼出的通知,“最近有強烈餘震,希望做好防震工作。”在隴南市委機關裏,好多的幹部被保安從樓上驅散下來。我們在武都做了簡短的采訪就離開了。這時,從文縣傳來消息,早晨下起了中雨,好多地方塌方,範壩鄉的道路再次堵塞。大家都沉默了,災難何時才能離去,已經千瘡百孔的文縣還能承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