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後方有所作為一線有所擔當

  甘肅日報評論部 李天倫

  “5·12”地震對新聞工作者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其中,既有業務水平的考驗,也有包括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在內的綜合素質的考驗。作為一名評論員、編輯、記者,麵對突如其來的震災,無論是評論寫作,編輯專欄,還是赴災區采訪,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後方有所作為,在一線有所擔當。

  在後方,我承擔的工作主要是撰寫評論和編輯“蘭山論語”專欄。根據抗震救災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特點,我撰寫了《不畏艱險共禦天災》、《敬禮,人民子弟兵》、《擦幹眼淚勇往直前》、《特殊黨費同樣情懷》、《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等8篇評論員文章。這些評論員文章,或刊發在抗震救災的“黃金時間”,或刊發在舉國悲痛的哀悼日,或刊發在抗震救災取得重大勝利的關鍵時刻,為抗震救災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可以這麽說,從來沒有哪一次撰寫評論員文章,讓我如此把個人的感情傾入其中。但這次抗震救災中,我確確實實做到了,真真切切做到了。特別是哀悼日的設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正在下班回家的車上。我很激動,也無法不激動。多年來,作為一個評論作者,作為一個具有法律知識背景的評論作者,我熱切期待國旗為平民而降,我深知哀悼日的意義,而且連日來抗震救災的濃厚氛圍,也讓我深受感染。因此,拿到這個選題的時候,我甚至擔心處理不好個人內心情感,讓評論員文章不像評論員文章。但很快,我就否定了我的這個擔心。是啊,擔心什麽呢?在國家哀悼日裏,個人的情感和國家的情感是融為一體的。黨報評論員文章應當真實地、毫無保留地表達出這種共同的情感。很自然地,我把這份豐富的感情帶進了評論員文章的寫作裏,寫出了《擦幹眼淚勇往直前》一文。

  編輯“蘭山論語”專欄,同樣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體驗。抗震救災開始後,報社和評論部及時把“蘭山論語”專欄的主要方向轉向抗震救災,由我負責。選題、約稿、改稿、寫稿,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期間,專欄共刊發評論23篇,幾乎每天一篇,幾乎論及了抗震救災相關的所有領域。通過各個角度,鼓勵災區人民堅強起來,走出陰影,謳歌抗震救災中的感人事跡,讚美大災中的人性大愛,號召人們用自己的雙手重建美好家園。讓我內心觸動很大的是,每一位應約撰稿的評論作者,對抗震救災的每一個細節都給予了密切地關注,並努力把這些傳遞給讀者。可以說,編輯“蘭山論語”,對編輯本人來說,也是一次學習。

  這期間,我有感而發,撰寫了幾篇“蘭山論語”專欄評論。地震災難中,我驚歎於生命的堅強,感慨於大愛的無私,激勵於團結的力量。為此,我撰寫了《比石頭堅硬比花兒溫柔》一文,謳歌了地震中最閃亮的人性光輝,受到了省委宣傳部和報社的好評。還有,當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的時候,我及時撰寫了評論《善款更需善用》。文中,我對善款的使用做了善意地提醒。文章刊發的當天,《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專欄也刊發了相同選題的評論:《陽光賑災,善款善用》。這都說明,“蘭山論語”專欄的抗震救災評論,不僅準確、及時,也展現了特有的冷靜與清醒。通過這一段艱苦的工作,我也獲得了一些有關黨報評論有益的啟示。其中,最主要的啟示有二:

  第一,黨報評論要追求第一時間發言。越早發言,越主動。在黨報係統,一些新聞工作者認為,第一時間的新聞是大家共同追求的,而對於評論則很少有時效的要求。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和新聞一樣,評論同樣講求時效,越是形勢複雜,越是任務艱巨,越是需要第一時間的評論。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加主動。這一次,《甘肅日報》評論部用急稿的方式處理地震評論,追求第一時間發言,為引導抗震救災贏得了輿論上的主動。

  第二,黨報評論也要講感情。充滿感情的黨報評論,才具有親和力,才有生命力。在一些讀者看來,黨報的評論多是官話、套話,語言不鮮活,文風不樸實,缺乏親和力。更有人認為,黨報評論不講感情,很少有黨報評論和讀者進行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但是,經過抗震救災,我理解到,哪怕是社論,哪怕評論員文章,隻要願意,都可以做到和讀者談心,交流情感。隻要評論裏裝著“人”,充滿情感,評論就具有了魂魄,就會和讀者貼心。這樣的評論,更能夠起到鼓舞人心、振奮人心的作用。

  我參與抗震救災宣傳報道的另一部分工作,是到抗震救災一線采訪。由於工作的原因,一直到7月初,我才有機會和報社周奉真副總編、總編室張國華主任一起赴隴南災區一線采訪。赴災區采訪前,我們一起商量,要采寫有關災區全景式的報道。特別是震後近兩個月,經過了5月的巨大痛苦、6月的艱難抗爭,災區群眾的生活怎麽樣?生產恢複的情況怎麽樣?災後重建搞到哪一步了?這些問題人們都很關心,理所應當地成為我們新聞記者采訪的重點。

  采訪的過程是艱辛的,畢竟剛剛經曆了大災,一切都在恢複中。但是,為了把一個全景式的隴南呈現給出來,我們的采訪必須深入、深入、再深入,現場、現場、再現場,細節、細節、再細節。一個星期的時間裏,我們走遍了隴南、甘南所有重災地區,我們和災區群眾生活在一起,共同體驗、共同感受。這其中,有災區群眾從早到晚的生活細節,有城市、農村、企業的生產目擊,有災後重建的點點滴滴。我們把這些寫進了通訊《七月的隴南》、《沉舟側畔千帆過——隴南甘南災後重建探訪》之中,在《甘肅日報》頭版頭條刊發。

  對我來說,抗震救災宣傳報道工作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曆。作為記者,它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現場和細節的力量,也隻有艱辛和深入才能獲取這份力量。作為編輯,它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後方同樣是第一線,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越是如此,必須繃緊弦,鼓足勁,毫不鬆懈。作為評論員,它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黨報評論前進努力的方向。而這一切,都在告訴我,什麽是責任意識、什麽是大局意識、什麽是一個新聞記者應有的素質。

  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曆,也是一份最可寶貴的財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