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章 終生難忘的經曆

  甘肅日報新聞部 盧吉平

  作為一名有十多年工作經曆的新聞記者,我采訪過鄉村,進過廠礦企業,在市縣駐站,也經曆過許多次重大典型報道。但說心裏話,今年在我省隴南、甘南等地采訪抗震救災,帶給我的感觸是震撼,這段經曆也是我終生難忘的。

  在地震災區的日日夜夜裏,一次次麵對倒塌的房屋,一次次麵對滿含悲戚的災民臉龐,我情不自禁淚如雨下。看到解放軍戰士們奮不顧身地搶救群眾財物;看到白衣天使們穿梭在災民當中包紮傷口,紮針輸液,我時刻不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

  我深深地感覺到,有幸參與抗震救災的報道,既是一次難得的經曆,又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正是在特大苦難麵前,我的心智得到了鍛煉和洗禮。在地震災區采訪中遇到的種種情景,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深處。

  艱難地采訪

  同以往的任何一次采訪不同,抗震救災的報道,給我感覺是任務特別緊急,時間非常倉促,而麵對的也是平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都需要千方百計地克服。

  地震發生後,我前後三次到隴南、甘南等地采訪,時間近1個月。可以說在這前後1個月當中,白天四處找新聞線索,尋訪第一見證人,由於交通不便,回來後幾乎是深夜,為了趕在第二天見報,顧不上吃東西連夜趕稿。按照慣例,甘肅日報夜班急稿通常在當晚九時截稿,但在抗震救災報道過程中,淩晨1點左右發稿幾乎是家常便飯。等發稿完備,夜深之時隻能用方便麵、榨菜充饑,每天休息時間最多也就四五個小時。

  睡覺最能說明新聞記者之艱辛。由於大地震後,倒塌或出現裂縫的住房特別多,而帳篷特別缺乏,隻能滿足極少數房屋完全倒塌的群眾臨時居住,絕大部分的群眾和幹部自發地搭建簡易帳篷,很少有人住樓房的。但是到災區采訪的新聞記者很多,由於缺少帳篷,剛開始幾乎所有的記者都是住在賓館裏的,而武都、文縣等地的賓館,沒有一家不是開著一指寬的裂縫。由於餘震不斷,大家都不敢睡得太死,像《三國演義》中的張飛一般,睜一隻眼閉一眼地假寐,作為一名現場采訪的記者,遇到的最大困難莫過於餘震了。記得有一天,我們在舟曲縣采訪,當天工作完已是晚上12點半,大家剛睡下還沒有1個小時,突然發生了一次5級多的較強餘震,當晚住在縣政府招待所的包括甘南的領導和我們,全都被震醒,大家紛紛跑到樓下窄小的庭院裏。當時,正好省地震局預報甘肅東南部,包括隴南和甘南有可能會發生較強餘震,一時間大家都不敢在牆上布滿裂縫的賓館下榻,由於找不到就寢的帳篷,隻好在車裏和衣假寐了三五個小時。

  像在舟曲這樣的餘震經曆,在文縣發生的次數最多,特別是夜晚大家從賓館中震醒後,衝出去的就有好幾次,在武都也有三四次,有些震級較小的顫抖式餘震也都習以為常了。

  回首在抗震救災的采訪工作,我們克服了餘震帶來的常人難以想象的許多困難,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餘震什麽時候會發生,震級有多大。在經曆了許多次本能式的恐慌逃竄後,對餘震大家漸漸習慣了,個別天不發生一兩次餘震都覺得不習慣,到後來甚至都有些麻木了。

  苦難中的鄉民和可敬的百姓

  在地震災區的采訪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災區的老百姓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難。特別是像我省隴南、甘南兩地,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極差,這裏的群眾也是全省乃至全國最貧困的。當災難突然發生後,他們默默地承受著百年不遇的磨難。

  在文縣采訪當中,我就了解到這樣一件難忘的事。在一個很偏遠的鄉村,一位老農正在貧瘠的山坡地裏勞作。地震突然發生後,亂石從山頂滾落下來,老農躲閃不及,當場被滾石軋斷雙腿。當天下午,鄰舍親戚自製簡易擔架,翻山越嶺將他送往鄉衛生院,連晚趕到鄉裏,卻發現鄉衛生院房屋全部倒塌,沒有條件救治。而文縣縣城又在鄉鎮對麵的另一座山背後。村民們沒有辦法,隻好連夜抬著病人回村,當晚請村裏的赤腳醫生簡單包紮。天亮後,換了一撥人,又翻了幾座山,碰了輛三輪車才送到縣城。

  當災難發生後,由於交通阻隔,難以想象村民們抬著血淋淋的病人,整整兩天一夜,在幾座大山間來回奔波,抬擔架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其情景是多麽的悲壯。令人欣慰的是,這位斷腿的老農在縣醫院得到了盡可能好的治療。

  在特大災難麵前,我也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麵,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群眾,自發地毫無保留地奉獻所有,以減輕他人的苦難。在文縣中廟鄉就有這樣一位鄉村教師,參加工作不到兩年,地震發生後學生都放假了,由於他老家的公路斷了沒法回家,也不知道家裏親人活著與否,但他每天都來到縣醫院門口做誌願者。他說自己不會看病,但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盡所能幫助傷殘的受災群眾做點事,能為挽救生命出份力。

  老百姓是災難的直接承受者。在災難麵前,他們摒棄了市場經濟熏染下的斤斤計較,紛紛主動投入到互幫互助中,展露出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

  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采訪中,我經常被一些人和一些事所感動著,我無數次地在內心深處默念道: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並不是星味十足的歌星、演員和富翁,他們並沒有人們仰慕的高官地位,他們隻是一位位普普通通的戰士,一位位普普通通的醫生、護士,一位位普普通通的百姓,但他們麵對生命、麵對災難,盡職盡責地履行著他們應該做的工作,維護著無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武都縣中醫院采訪中,我就被這樣一件事感動著:當一名高危孕婦正臨產時,地震突然發生了。在這母子生與死的緊急關頭,醫生和護士並沒有放下病人不顧,而是冒著手術室所在的大樓隨時有可能倒塌的危險,堅持做完了手術。在他們挽救他人生命的關鍵時刻,他們並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

  在地震最嚴重的文縣碧口鎮采訪時,我也被這樣一些可愛的人感動著:為了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紅軍師的官兵們背著麵粉,帶著急救醫療箱,坐衝鋒舟,跋山涉水,靠步行給大山深處的老鄉送去吃的,搶救受傷的群眾。當解放軍戰士連夜趕回去的時候,村民們額首遙望,叮囑他們一路小心……

  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這樣多的人和這樣多的事,許多原本無助的百姓漸漸增添了些許信念和力量;正是有了這樣多的人和這樣多的事,殘酷的自然災難在人類麵前顯得蒼白和無力。

  回首抗震救災的報道曆程,我深深地感覺到,災區的百姓遭遇了太多的苦難,正是他們麵對苦難的不屈信念,激勵著我不停地用手中的筆,記載下他們所經受的苦難,記載下他們麵對災難所展露出的生生不息的奮爭。我也為自己做了些工作而略感慰藉,我也為在一生當中能有這樣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曆而欣慰。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