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章 不能逝去的記憶

  甘肅日報新聞部 李峰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作為甘肅日報社第一個到達文縣采訪的記者,堅持采訪了十多天。在隴南一線的采訪經曆,會在自己的一生中刻上抹不去的痕跡,留下永不能逝去的記憶。

  一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我正在蘭州。感覺到了地麵劇烈晃動,就馬上趕到省地震局去了解情況,下午和晚上,我一直在省地震局和省民政廳采訪,工作到淩晨1點半,寫了6篇反映最新情況的稿件。

  5月13日,我前往隴南災區采訪。因為這時隴南情況不明,所以出發時心裏是沒有底的。聽說很多地方道路未通,甚至不知道具體能到達什麽地點采訪。晚上10點左右到武都後,寫了《4輛發電車急赴文縣》和《武都見聞》兩篇稿件。我想告訴外界兩點,一是文縣正在得到救援,二是讓外界了解隴南震區的一點情況。

  從這天起,每天的工作,對我來說都變成了一個挑戰和創新。當然,這是一種既愉悅又痛苦的冒險。到達文縣的當天,我采寫並向報社傳回了被眾人救了命的口頭壩鄉農民董勤全的故事、醫生護士冒著生命危險在餘震中動手術剖腹產的嬰兒趙震生的故事、文縣元茨頭村民帳篷中的生活現狀、文縣縣城至碧口道路打通的消息共4篇稿件。

  在報社和部門領導的指導下,我又接連采寫了一些長篇通訊,《我省電力係統抗震救災紀實》、《我省通信係統抗震救災紀實》等。這些數千字的通訊,每篇均在一天之內完成,白天要奔波在大山之中,采訪眾多對象,晚上最多留出3小時寫作。除了長篇通訊,我還向報社傳回很多的特寫和消息。最多的一天,我向報社傳回了9篇稿件。

  為了讓隴南得到外界更多的援助,為黨報的下情上達作用而盡力,我寫了《文縣,急需更多救援》、《重災區範壩鄉見聞》、《隴南救災物資缺乏》等稿件,呼籲外界向隴南提供更多救援。

  二

  這次赴隴南采訪,對我個人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我學會了如何利用間隙休息,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如何咬牙堅持。

  要想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必須善於休息。能睡就趕快睡,能吃就拚命吃。開始的時候,每天都在淩晨2點鍾以後才能睡覺,早上天一亮就又開始工作,我學會並習慣了一上車就睡覺,一下車就工作,返回的路上在車上再睡。這樣一來,雖然整段的睡覺時間很短,但是卻也不感覺到困。還有一個辦法是,隻要能吃上飯,就拚命吃,直到吃不下為止。往往一天隻能吃一頓,再加上我是個還比較講究的回民,根本就不知道下一頓什麽時間吃,在哪裏吃。不過到文縣兩天以後,文縣宣傳部的同誌在辦公室放了幾箱清真方便麵,使我感動不已。

  我學會了如何隨遇而安。剛到災區的幾天沒有刷過牙,沒有洗過腳。一是沒時間,二是沒精力,三是沒條件。第一次在災區洗臉時,白毛巾一擦就出現一道黃印子,再洗,毛巾的大部分地方變成了黃黃的,那都是汗和土混在一起形成的。第一次喝上一杯熱茶是在災區采訪後的第三天。

  我學會了如何尋找安全的地點。一次,在文縣尚德鄉馬泉村中鐵21局電務電化公司搶修通信線路的現場,我正麵對麵站著采訪一個工人,突然那個工人向我大喊:“跑!”然後轉身向後跑。我隻感覺突然塵土嗆鼻,下意識沒敢回頭就跟著跑。直到前麵的人停下來,我轉回頭才發現,原來是背後的山滑坡了。幸虧山上的石頭不多,如果是石頭,恐怕就跑不過了;也幸虧對麵的工人很年輕、反應很快;更幸虧我的對麵是開闊地,有空間讓我向前跑。這次經曆也給了我一個教訓,采訪時一定要選擇在開闊的地點。

  我學會了努力克服心理障礙。開始我對餘震是不在乎的,也顧不上在乎。但是從5月18日開始,心理發生了變化。5月18日采寫完稿件後,在漢坪嘴水電站水庫大壩下麵的職工宿舍樓住下了。臨睡覺前看了一眼時間,當時是晚上11點56分。這是我第一次在淩晨2點之前睡覺,感覺很悠閑。睡下不久突然被餘震搖醒,這次餘震時間很長,晃動很大,咣咣咣地響。我一個人住在三樓,是一間很大的空曠宿舍。我摸到眼鏡戴上,連衣服也沒穿就往樓下跑。其實當時也沒仔細想,我處於大壩下麵,如果樓塌了,大壩垮了,水下來,兩邊是高山,根本就沒地方跑。

  跑到樓下後,再不敢上樓睡。又擔心大壩垮掉。想給家人打電話也不敢,因為我一直告訴家人我是去河西采訪,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其實一直在文縣。實在壓力大,就給領導打了電話。領導安慰了我將近一個小時,我的心理恐慌才緩解。後來院子裏有一輛車的車門沒鎖,我就上去在副駕駛位置上坐到天亮。然後又開始了緊張的一天工作。

  但是,沒想到接下來心理壓力更大了。一天晚上,我在縣委六樓宣傳部辦公室的電腦上寫稿,出來上廁所時,發現樓道燈都沒亮,黑黑的。挺奇怪,但也顧不上細想。到了晚上11點30分時,縣委報道組的劉二銀上來抱被子,看到我說,“趕快走,預報要地震,你怎麽還在這兒?”然後就跑了。我打開新浪網一看,預告19日至20日之間有強餘震,位置在碧口附近。我頓時呆了,現在是19日晚上11點30分,不就是預告的時間嗎?我顧不上正在寫的稿子,拿上桌邊的方便麵(因為當時還沒吃晚飯,很餓),飛奔下樓。

  下樓後,感覺到處不安全。因為在哪兒樓倒下來都能砸上。觀察來觀察去,就縣委大院旗杆下最空曠。我敲了敲旗杆,雖然是金屬的,但是空心,估計不砸著腦袋是砸不死人的。我就和幾個人坐在旗杆下等地震。那天文縣的月亮特別奇怪,周圍兩道鐵鏽色的光暈,雲彩也是一生中沒見過的如波濤一樣,縣城的狗和貓淒慘地叫個不停。我心裏感覺是沒地方跑,地下仿佛是空心的,一震有可能掉下去,周圍的樓也可能塌下來。想跑,碧口方向出不去,武都方向是高樓山,又是晚上,跑不了。我們幾個人商量,地震來時先看旗杆向哪邊倒,躲開旗杆就安全。千萬不能亂跑。半夜,不知誰喊了一聲“來了”,我下意識就跑。整個縣委大院也亂了,帳篷裏跑出許多人,街道上也跑出許多人。等我明白過來,自己已跑出縣委大院了。其實我知道外麵比我們選的地方危險許多,但那時就是控製不住自己,就是跑。也不知向哪裏跑。當然,那是一場虛驚,是一個帳篷裏的人打鼾,讓人以為是地震的聲音。

  等到天亮後,又開始繁忙的工作了。過了幾天,經過調整,心理又恢複正常了。

  我學會了咬牙堅持。文縣采訪結束後,我到武都災區采訪。一次,去蒲池鄉杜家楞村采訪正在清理廢墟的紅軍師通信營的官兵。我沒想到那裏的山路如此難走。有的地方要踩著一個個腳印走,雙手要抓住懸崖上的石頭,旁邊就是深穀。從下麵看上去很陡的山,爬上去後卻又是一座更高的山,連個下坡都沒有。我爬了十幾分鍾,就爬不動了。一問戰士,連十分之一的路都沒走到,真是想退回去。坐在石頭上想著怎麽向戰士開口,話到了嘴邊,又想3名戰士是專門來陪我上山的,實在不好意思。咬咬牙,繼續爬,心裏有點絕望地想,或許我永遠也走不到村子了。開始時腿肚子打戰,後來是感覺腰後麵有很重的東西拚命把我向後墜,我是能挪一步就挪一步。戰士們在寬點的地方,兩個人一人一隻手拉我,後麵一個人推;窄點的地方,輪流由一個人在前麵拉。挨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挨到村子,完成了采訪。寫出了《三上杜家楞》、《代理排長》等稿件。由於在村子裏與通信營官兵聊天時掌握了更多的線索,接下來又去其他村子裏采寫了《接力連的愛心》、《打通生命線》等子弟兵方麵的稿件。

  我學會了與群眾打交道的辦法。到文縣縣城的第二天,我和同事到文縣受災最重的碧口一帶采訪。我們坐船進入了公路尚未打通的範壩鄉。我們是第一批進入的記者,甚至是很多村子第一批外來人員。當時救災物資無法進入,群眾有一些情緒。為了引導群眾,我們和鄉黨委書記一起,向群眾介紹災情、道路搶修進展、救災物資即將到來等情況,有效地引導了群眾情緒,也肩負起了一個黨員的職責。

  逝者如斯。那些經曆雖然已經過去,但不經意間,仍會浮現在眼前,成為一段永遠無法忘記的經曆。雖然我遇到了種種困難、種種難題,但我走過來了,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感謝生活,感激曾在困難中幫助過我的那些人們。他們的身影,我想,與這段經曆同樣會刻在我的記憶中,永不消逝。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