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菜是一種野生的藻類植物,因其顏色烏黑、形如亂發而得名,雅稱“龍須菜”,俗稱“頭發菜”。
據地方誌記載: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曾經在康熙年間作為靖遠候張勇的賓客來到甘州(今張掖)。當時,李漁借居張勇官署的後花園,整天賦詩飲酒。這一天,李漁辭別回家,張勇大擺宴席招待他,李漁大醉。張勇特意派來幾個漂亮的使女伺候他。第二天,李漁酒醒後看到自己的炕上有一推“亂發”,他頓時尷尬起來,誤認為是使女遺留下的頭發。使女看到李漁的窘態,“咯咯”笑出聲來:“這不是亂發,而是本地出產的頭發菜,是這裏的紳士送給您的禮物!”李漁恍然大悟,神色也變得自然起來。他毫不客氣地收下這個令他尷尬的禮物,帶回自己的家鄉江南。家鄉的親朋好友品嚐了這種異味山珍後,讚不絕口,認為比南方的藕絲可口多了,甚至有人說,山珍海味也比不上發菜的味道好。後來,李漁在他的《閑情偶寄》中讚譽說:“此物產於河西,傳至江南,亦千古一時之幸也。”
發菜屬藍藻門念珠科念珠藻類。它生長在荒漠、半荒漠戈壁的植物下麵,偶爾也生長在潺潺流水之中,當地人又稱之為“地毛”。在地球上生長的幾十萬種植物中,發菜屬於構造比較簡單的低等藻類,但它的生長過程卻是很有趣的。當烈日暴曬,天氣比較幹旱時,它體形收縮,幹細如絲,緊緊地貼在地麵上,像被棄之於地麵的一團亂發,處於休眠狀態;如果遇到下雨或氣候變得潮濕時,它便立刻蘇醒過來,疾速地吸收水分而發育膨大變軟,呈現出藍綠色和橄欖色。
發菜鮮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每100克發菜中含有水分13.8克,蛋白質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鈣2560毫克,鐵200毫克,其營養成分高於同量的肉類和蛋類。醫學專家認為,發菜性味甘、寒、無毒,歸經入肝、腎等,具有利尿、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滋補、順腸理肺等功效,對佝僂病、營養不良、慢性氣管炎、內熱痰結、甲狀腺腫大、婦女月經不調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我國食用發菜的曆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采集、食用發菜,並遠銷南洋等地,而外國直到1857年,才有英國的兩位藻類學者在北美發現了發菜。發菜不僅是我國的山野珍品,也被外國人視為“山珍”,尤其在港澳地區,因其諧音“發財”而倍受歡迎。現在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也是篩席上的上等佳肴。
蘭州發菜品質超群,適應性強,耐寒抗寒,韌性強,味道鮮美,為蘭州著名的山野珍品。主要產於永登七山、清水、樹屏、東山鄉和皋蘭的黑石川鄉大橫、石青、白坡村等地,畝產量約1克~3克,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稀有珍品。每年的深秋霜降前,10月中下旬或清明前後的4月上旬青草萌發前為其采收期,遇到陰雨綿綿的連陰天,更是發菜的最佳生長期,也是其采收的最好時機。初采為“毛發”,雜質較多,需揀淨雜質,晾幹後備用。幹製品要用開水泡開,淘淨,然後炒、煮、涼拌或做湯均可。
蘭州人膳食發菜得天獨厚,加工製作發菜也技藝超群。蘭州的“小鴨發菜”、“金錢發菜”、“蝴蝶發菜”、“和平發菜”、“鏽球發菜”、“杏花發菜”等名揚天下。名廚陳貴章新創的“月宮發菜”和青年名師賈吉祥新創的“熊貓發菜”推陳出新,成為高級宴會上的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