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洋人以為爆炸了原子彈黃金白銀衝出了鳳凰山

  20世紀50年代初,曾經在黃土高原的窯洞中喝小米湯,指揮過千軍萬馬的領袖們,再一次把眷顧的目光由紫禁城投向他們革命生涯中難忘的西北大地。

  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了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中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在陝西擺了24個,在甘肅擺了16個。這一決策出於第一代領導人的深謀遠慮,也是“背靠老大哥”的地理坐標帶來的際遇。擺在蘭州的這些大項目,不是中國第一,就是全國最大,亞洲最大。它們的總稱是搖籃工業。

  1956年的最後一天,距蘭州市90公裏的鳳凰山一聲巨響,煙雲騰空,地動山搖。把西方人嚇了一跳!國外媒體猜測:中國爆炸了原子彈!

  其實,這是開發白銀礦床的萬噸級大爆破,是甘肅大規模開發建設的號角。蘭州從此迎來曆史性的大發展;蘭州從此為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開創家業。

  白銀,早在明洪武初年,因官方在此設立“白銀廠”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日出鬥金,集銷金城。”最盛時達三四千之眾。後來銷聲匿跡了。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蘭州道彭英甲本想在白銀鳳凰山開辦官金廠官銅廠,因水電能源等原因,又選定在窯街挖銅挖金子,結果因礦石含銅量太低,成本又高而沒有成功。半個世紀後,沉睡的鳳凰山被炸開了山門。

  這鳳凰山其實是丘陵而已。它的兄弟姐妹有火焰山、小鐵山、馬耳朵山、嘹高山等。1940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派一小組來此進行粗略調查,沒有大的發現。

  1951年,新中國第一次礦產普查中,白銀被列為重點之一。後來又經過中蘇專家反複考察勘探,發現這裏不僅有黃金白銀,還有白金呢!儲量最大的是黃銅礦床。

  1953年,新華通訊社向世界發布消息:甘肅皋蘭白銀發現了大型銅礦。勘探資料表明:白銀鳳凰山一帶的銅金屬儲量為88萬噸,伴生硫1046萬噸,金1407噸,銀989噸;礦石中有用元素有銅、硫、鋅、鐵、鉛等;共生和附生的稀散貴重金屬30多種,可供綜合利用的有金、銀、硒、鉍、銻、砷、汞、鈷、鎘、銦、镓、鍺、鉈等20餘種。

  哦!百姓叫八寶山,何止八寶。不遠處又有豐富的水力、電力、土地、光熱資源。

  因此“一五”計劃,國家確定在這裏擺兩個重點骨幹企業,一個是白銀有色金屬公司;一個是銀光化學材料廠。

  這一片處女地叫郝家川。方圓60公裏的地盤,是個七八戶人家的荒僻鄉村,遠遠望去,古家塘三棵榆樹,三戶人家,三縷炊煙,孤孤單單,渺渺茫茫。大壩灘有個土圍子,算是鄉政府,還有個貿易公司。老百姓住窯洞,小孩子沒褲子穿。有民謠:“山是和尚頭,溝裏沒水流;飛禽人煙少,不見樹和草;風吼野狼嚎,馬蛇子滿地跑。”守在金銀山,過著窮日子。當地人怨郝家川是賊荒灘,殊不知剝去蠻荒的外表,就會變成璀璨的瑰寶。

  這次萬噸級大爆破,把山峰削掉了約50米,爆破岩石量906萬立方米,總麵積40萬平方米。

  鳳凰山一鳴驚人。這一爆,爆出了金銀財寶,爆出一片新天地。

  “大路這邊歸白銀,大路那邊屬銀光”。兩個大企業的兩位領導幹部站在這片低山丘陵山間盆地上,手一揮,一句話就把地盤定了。那真是跑馬圈地的時代,那麽一大塊土地,好像一指就行,想要多大地就占多大地。

  國家從五湖四海調兵遣將,建設大軍呼口號,表決心,住帳篷、住窯洞、住幹打壘,開始了偉大的創業,工地上一片沸騰!“紮根白銀,死在白銀,打個銅棺材,埋在火焰山”。時任白銀公司黨委書記兼經理黃羅斌的一席話氣壯山河。

  衝在最前邊的是,鑽進山體肚腹中打豎井、開巷道的基建處井巷隊。首戰目標是火焰山115豎井。工人們住在山下,每天早起乘半小時火車到礦山,再走5公裏山路才到作業點。下井上井得爬200米以上的梯子。下了井,抱著五六十斤重的鑿岩機打眼,一口氣打上四五個小時。裝運礦石全靠原始工具耙、簸箕、手推車。其中第一施工隊成績突出,被授予“鐵軍”稱號。

  1959年10月1日,國慶十周年之際,白銀露天礦正式投產。1960年6月14日出銅。這是甘肅曆史上用現代工業生產方式煉出來的第一爐銅。

  被譽為“銅泉之源”的白銀公司,從1959年到1979年,共開采礦石8000多萬噸,生產白銀300多噸,黃金30多萬兩,有色金屬90多萬噸。上交利稅近30億元。

  白銀成為中國第一個有色金屬基地,全國20多個省區都用的是白銀公司的產品,產品還遠銷日本、蘇聯、美國、加拿大等國。

  到了20世紀80年代,沿海地區經濟起飛之時,白銀的露天礦兩大采場已經資源枯竭,變成兩個大坑了。冶煉廠產銅量由六七十年代的4萬多噸降到了1萬多噸。眼看著產品跌入低穀,冶煉廠“爐火不紅,銅水不流”了。不得不宣布閉坑。

  從1985年起,白銀人奮起二次創業,把目光投向露天礦1號坑南側的深部銅礦。

  礦石是冶煉爐的食糧,也是五六萬職工的命根子。按最初的原設計,白銀露天礦開采年限為21年,更深層的礦體要靠深部。深部工程關係到白銀公司的未來。銅娃娃藏在地層下500米深的礦腹中。這裏是白銀公司銅係統的龍頭。

  白銀人要把聞名中外的“銅城”變成“有色城”。二次創業的重點項目是,廠壩鉛鋅礦、白銀鉛廠、西北鉛鋅冶煉廠,叫“兩廠一礦”。井巷公司成為白銀公司二次創業的支柱。

  1986年9月8日,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專程從北京飛來,為年產15萬噸鉛鋅的西北鉛鋅冶煉廠和年產15萬噸鉛的白銀鉛廠剪彩奠基。兩廠建成後,加上原有生產能力,白銀公司有色金屬總產量可達27—32萬噸。銅城將變成有色城。方毅為之題詞“騰飛”,他希望這個特大型有色金屬聯合企業,中國西部的金鳳凰很快飛起來。

  嚴峻的資源形勢促使白銀公司的領導者親自上山抓深部,要求井巷公司加速度啃下這一“硬骨頭”工程,連機關幹部也下井去幹40多公裏長的巷道兩旁掏泥漿清雜物的活。在1986年末主副井提升係統試車的關鍵時刻,上上下下百餘人頂著寒風,三天三夜吃住在現場,直至試車成功。

  深部銅礦的礦長叫周貽謀,圓臉,中等個,畢業於長沙有色金屬學校,在礦山摸爬滾打三十多年了。一年半的工程量硬是300天就拿下來了。1987年2月21日,主副井披紅掛綠,鑼鼓鞭炮齊鳴,白銀公司井巷工程公司的木牌換成了白銀公司深部銅礦的銅標牌。這也意味著曆時13年的深部基建工程宣告完成。深部銅礦兩個30多米高的鋼筋水泥井架高聳入雲,井架之下36公裏的巷道上下縱橫貫通,好氣派!

  1992年8月2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來甘肅視察時,為白銀題詞:“三十六年遊故地,白銀一爆出新天。”這位專家型的國家領導人稱白銀為故地,是因為他曾經目睹了1956年12月31日鳳凰山萬噸級大爆破的壯觀場麵。

  深部銅礦由基建轉生產一步到位。到1995年,已生產礦石600多萬噸。

  進入90年代,有色金屬身價倍增,價格持續幾年居高不下。“大有賺頭”的誘惑,催生了縣辦鄉辦各種各樣“短平快”冶煉工廠,使有色金屬行業呈現冶煉能力大於采礦能力。隨之而來的是采礦熱,民采一擁而上,賣礦倒礦的隊伍不斷擴大。這種態勢帶來的是國有大型企業白銀公司的銅冶煉原料缺口達到80%左右。

  白銀公司雖有自己的銅資源基地深部銅礦,按設計礦山服務年限29年左右。但是深部礦體呈東西走勢,東富西貧。如果隻看眼前市場效益,多采富礦,有水快流,勢必丟失部分貧礦,以致縮短礦山服務年限。白銀人不能這樣做。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毅然選擇了“采掘並進,貧富兼采,有水細流,確保大局”的路子,寧願自己負重而行,要讓礦山“延年益壽”為民造福。由於采掘並舉,2004年又有300多萬噸礦石可供開采。

  白銀人說:“鳳凰山是寶山,出礦石出物質財富,而我們的目標是,創建文明礦山,叫礦山也出精神財富。”白銀人以科學發展觀采取一係列措施,保證了礦山持續健康地發展。獲得了“環境優美工廠”、“安全標準化和無泄漏礦山”等稱號。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發建設,由資源型經濟轉變為資源、技術、市場型經濟。白銀公司要建成銅鋁鋅綜合發展、采選、冶煉、加工和科研一體化的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逐步形成多種行業和工貿結合、工農結合、高度多樣化經營的集團性企業。

  蘇聯的巴庫,在單一經濟模式的束縛下,石油枯竭之時,國家大批投資化作一座死城。而白銀自1954年選址建廠的同時,就開始編製了《白銀市(郝家川)初步規劃》,1958年正式成立白銀市(地級市)。1963年撤銷市製,變成了一個縣級區,屬蘭州市管轄。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恢複白銀市(地級市)。

  當白銀資源枯竭之時,一座欣欣向榮的新興工業城市成熟了。露天礦有望成為礦山公園。

  白銀,永遠是“一五”期間中國工業文明的一個燈塔,也是甘肅國民經濟的一個堅實支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