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蘭州城南的蘭州製造局,共有廠房10多間,購進德國造的6英尺車床和手搖鑽等機器。主要工匠都是從浙江、福建、廣東招募來的。
蘭州製造局的任務是,生產兵器,培訓使用兵器的士兵。總辦賴長要親自到戰場上指導兵器的使用。還要製造和改造一些簡單的兵器機械,並承擔本局所造兵器及進口兵器的維修。
賴長在福州時就成功地仿造出西洋式槍炮,來到蘭州更是大顯身手。他指導工匠造出各種槍炮,最得意的產品,一種是仿造德國七響後膛和後膛進子螺絲大炮;一種是將中國舊有的劈山炮改製成雞腳式炮架的合膛開花子,以前需要13人放,今隻需5人;還把當時廣東新造的一種無殼抬槍進行改造,使之性能有很大改進,以前3個人管放兩杆,今一個人放一杆。
製造局還采用中西優點,加強兵丁演習,使製器的人知道用器的方法,用器的人懂得製器的原理。
左宗棠對蘭州製造局的產品很滿意。他讓賴長親自到肅州(今酒泉)前線測準施放蘭州製造局造的仿德開花螺絲後膛大炮,一下子轟坍城樓的幾處城垣,打死約數百人。
左宗棠誇獎賴長“夙有巧思,仿造西洋槍炮,製作靈妙,臨陣膽力均優,戰功屢著。在蘭州製造局監造新式槍炮尤為出力”。
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天,左宗棠的老部下德克碑專程從福州來甘拜訪左大人,這個高鼻子藍眼睛的法國人,穿戴中國衣帽,說一口古怪的漢語,走在蘭州街頭引得路人圍觀稀罕。
德克碑口口聲聲稱自己是總督左大人請來的客人。而他也的確是左宗棠的老相識老朋友了。自同治三年在杭州造小火輪起,又到福州辦馬尾船廠,他們已打交道9年了。德克碑進得總督府,一見左宗棠就說:“你們這個國家真大,從東南到西北不知走了多少天呢!”
二人相見。第一件事就是左宗棠引德克碑去參觀蘭州製造局。好在德克碑與賴長曾在福州共事,彼此也很熟。他興致勃勃地看過廠房機器和所造的各種火器,對賴長的才幹和業績十分佩服,也充分肯定了廣東、浙江、福州工匠們的功勞。德克碑對左宗棠說:“中華多好手,製作駕駛均可放手自為。”
不久,左宗棠寫信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信中說:蘭州製造局能自造銅引、銅帽、大小開花子,能仿造布國(德國)螺絲大炮及七響炮。
光緒元年(1875年)五月二十三日,俄國使節索思諾夫斯基一行來甘參觀,在蘭州製造局看到中國所造的這些大洋炮和小車輪炮、三腳劈山炮時,索氏目瞪口呆。
俄國人的毛手撫摸著蘭州製造局的火器,讚不絕口。俄國人一向認為隻有英法與德國才能造出這樣的槍炮,眼下中國能仿法德造得如此精良,簡直不可思議。索思諾夫斯基不禁感歎:“這些武器,我們國家沒有的。”在參觀過程中,左宗棠對索思諾夫斯基說,這些槍炮都是我們這個局製造的,與貴國及布洛斯(德國)相近。索氏笑而不答。左氏讓人給俄國人導視解說。
參觀回來後,問他們有何感想?索使及其同伴齊聲讚好。隻是他們覺得鐵質精瑩,一定是從西洋買來的。當告知鐵是本土產的,俄國人大為驚奇。
其實,蘭州早期的銅鐵器手工業也有值得驕傲的“青銅輝煌時代”的一頁。永登蔣家坪遺址出土的銅刀,距今有四五千年的曆史。現存榆中縣文化館的銅簋是商周禮器中的一種食器,圓口圓腹、雙耳。高8厘米,口徑8厘米,底座圓徑6厘米,耳長6厘米。銅簋通身飾上中下三層花紋,呈浮雕狀。蘭州白雲觀出土的銅卣是商周時期盛酒的一種方形酒器,口小腹大,高63.27厘米,圓徑148厘米,口徑29.97厘米,款識鐫於蓋內。上述造型優美的銅簋、銅卣,說明早在東周時期(公元前221年)蘭州就有了鐵銅器手工業出現。
在蘭州的一些古遺址和墓葬中發現的漢代鐵鏵、鐵犁、鐵斧及鑄有各種花紋和銘文的銅鏡、銅“編鍾”、銅弩機、銅刀等物,都表現了當時很高的銅模鑄造水平。
原本懸在蘭州普照寺鍾鼓樓內,現存五泉山萬源閣東邊四角亭內的“泰和鐵鍾”傳遞了古信息:早在公元1202年蘭州已出現大型鑄造。這口“古刹晨鍾”造於金代章宗泰和二年,鍾高9尺,直徑6尺,口呈八角,重約萬斤。鍾的上層鑄有佛號頌辭,下層鑄布施者姓名,中有銘文150字,首句為“青山崇崇”,末句為“永震西峰”。銘文中還有如下字句:音蕩太空,上搖玄府,下撼陰宮,仙聞生喜,鬼聞停凶,擊破地獄,救苦無窮。
原在蘭州東關接引寺,現存五泉山金剛殿的銅接引佛,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鑄成的,身高一丈六尺,身圍八尺,重約萬斤,銅佛麵部豐腴,衣褶飄逸,一副悲天憫人接引眾生的樣子。取名“佛陀丈六金身”。體現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鑄造工藝。明洪武九年鑄造的蘭州黃河鎮遠浮橋的大鐵柱,則反映了當時鐵銅器生產的規模和技術水平。
現存蘭州白塔山公園白塔內的康熙銅鍾,鑄造於公元1718年,重153.5公斤,造型瘦削,聲音清亮,鑄造精致,鍾麵有銘文:“慈恩寺青銅鍾,康熙五十七年,歲次戊戌孟冬月吉旦敬鑄洪鍾一口於蘭州。”由此足見當時蘭州手工冶煉業之發達。
自蘭州製造局成立至光緒元、二年,被認為精妙無比的德國後膛進子螺絲大炮,已成功地仿造出大小20餘尊。又造出200多斤的重炮,用車輪架放。製造出七響槍數十杆,不比洋槍差。製造出快響子2萬多,連俄國官員烏史漫達米洛夫也讚好不絕,說是這種子彈,俄國也不多有。
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又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新疆軍務源於自清同治三年(1865年)初,中亞浩罕國軍官阿古柏,受浩罕國攝政王的派遣與喀噶爾封建勢力的勾引,入侵南疆,並於1868年建立了所謂的“哲得沙爾汗國”。1871年5月,沙俄“執持槍炮,長驅直進,強占了新疆伊犁地區,奸淫燒殺。為害酷烈”。當地將領雖起抵抗,卻遭失敗。
當時朝廷產生了“海防”與“塞防”的爭論,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主張專務海防,放棄新疆,封阿古柏為“外藩”,反對西征。但左宗棠堅持海防塞防並重,“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衛京師”。
左宗棠臨危受命,率近10萬兵騎進軍新疆,去打擊侵略者。在出任欽差大臣的第二年,他把大本營由蘭州移至肅州(今酒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左宗棠說:“籌餉難於籌兵,籌糧難於籌左宗棠動員組織了官方和商家的大車5000輛,駱駝2.9萬峰,騾馬6000多頭。動用這麽多的車馬,別說在中國曆史上,在世界曆史上也是罕見的。
具體運作中,采取分途采運,分地積存,分段分批轉運交替的方法,先把糧草運存肅州,又由肅州出關運到玉門,在玉門用私人的駱駝轉運安西,騰出官馱官車去轉運後麵的軍糧。然後再從安西運進哈密。如此科學安排,層遞銜接,僅用三個多月就把1980萬斤軍糧由河西運往新疆巴裏坤等地。
左宗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略戰術加上軍隊高昂的士氣,迅速攻占了烏魯木齊、瑪納斯。
1877年春天,左宗棠下令進攻南疆。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受到百姓擁護。此次西征,用蘭州仿造的洋槍洋炮很快收複南疆諸城,把阿古柏政權打得粉碎。阿古柏畏罪自殺。
到1878年元月,左宗棠收複了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舉國振奮。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京城裏一些人此時還在爭議不休。有人說,新疆北鄰俄羅斯,西界土耳其、波斯、阿拉伯國家,南接英屬印度,中國目前的力量來不及兼顧西域,不必急圖進取。也有人說,應全力注重西征。
1880年5月,年近古稀的左宗棠讓士兵抬著棺材出關,踏上了決心收複伊犁的悲壯征程,成為五千年中華曆史上第一愛國將領。左宗棠之所以有此壯舉,是因為他早年在長沙見到林則徐時,林氏曾對他講了西邊國土的重要性,要他重視邊防,務求西北一隅之長治久安。林氏還將自己在陝甘、新疆一帶的見聞錄贈於左。
左宗棠一心要承擔起林文忠公未完成的事業。他忘不了,當年63歲的林則徐特為時年37歲的左宗棠寫下對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避趨之。”希望他能擔當強固大西北的重任。
伊犁,是在大軍壓境的勢態下通過談判收複的。
左宗棠率領大軍受盡苦難,平定新疆,阻遏了俄英長期對我西北邊疆的侵略,打破了英俄按照“長城以內是中國”來劃分世界的企圖。
說來說去,值得稱頌的是,蘭州製造局所造的槍炮子彈,其技術與火力已達到當時的世界水平。這些出自蘭州的先進武器,在掃平阿古柏政權,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正義戰爭中大顯神威。這也是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用中國近代工業生產的武器戰勝外國侵略者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