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時代,看《紅樓夢》時,總是與黛玉一起傷秋悲月,看到花開時,欣欣然,見到花落時,悲戚戚。
後來年長後,再翻《紅樓夢》,不免擔心這些個水做的女兒,成天在園子裏做詩吟對的,到底靠什麽吃渴?
是自己變俗氣了?還是更懂得生活的真諦?
我想二者則有,主要是生活的環境發生變化了,心境自然不一樣。
少女時,無生存之憂,當然不用擔心柴米油鹽的問題。
成年後,天天要生活奔波,自然首當考慮的是衣食住行。
難怪魯迅先生也不免發出感歎:焦大是不會愛上林妹妹的!
看到一顆落在桌上的花生米,出身寒微的高賓習慣地掂起放入口中。於是妮認定他的純樸和善良。
而同時,高賓隻是在嘴上說說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於是妮就認定他也染指其間,是一個行為不端的男人。
一路坦途走到高校的妮與生活在大觀圓的姐姐妹妹們,似乎更相似些?
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路跌打過來的高賓,骨子會不會更認同焦大?
於是乎,焦大與林妹妹的愛情,與其是兩個人的問題,更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問題,兩種社會觀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