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2章 十九世紀南極探險的高峰(2)

  另一種學說認為,黃土應該是流水挾帶的泥沙堆積而成。而反對這種學說的學者認為,根據他們調查,在黃土高原上,那些幾十米厚的黃土層中,幾乎看不到明顯的流水層次。

  需要指出的是,這裏所說的黃土並不是我們心目中那種一般的“黃色的土”。黃土高原上黃土的土質又細膩、又均勻。黃土顆粒的大小隻有一毫米的幾十分之一。厚厚的黃土層中,上上下下看不出明顯變化。

  現在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黃土風成學說。也就是說,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大風吹送、堆積而成的。

  最早提出風成說的科學家們根據亞洲大陸內部戈壁、沙漠和黃土的分布情況,畫了一張想像的地圖。地圖的中央部分是礫石遍地的戈壁,向外是幾大片有名的沙漠,即前蘇聯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中國境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裏沙漠等,再向外就是廣布於我國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地表物質由中央向外圍,由礫石到沙粒再到黃土細粒,表現出明顯的地帶規律。因此,他們認為黃土是漫長的地質時代裏,亞洲中心地帶的戈壁、沙漠地區吹來的風,把那裏的細土帶到這裏來的。

  這個學說提出以後,因為還沒有更多過得硬的證據,所以起初並沒有多少人支持它。說一百多米厚的黃土層是風吹來的.怎麽能讓人相信呢?直到中國科學家們近二三十年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找到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之後,黃土風成說才漸漸被公認了。一…,汫中厚科學家們作出了哪些新的成績喔z

  第一,在黃土裏找出古代植物遺留下來的孢子和花粉,並且進行了鑒定。根據這些植物種類,明確地證明了當年黃土沉積時的氣候環境確實是一種幹燥而又寒冷的氣候。

  第二,在顯微鏡下對黃土中的細沙進行觀察。發現這些很小的沙粒表麵上沒有流水摩擦的痕跡,倒象風力搬運的結果。科學家們還在黃土高原上,采取不同地區的黃土土樣,測定顆粒的粗細,結果是越接近西北沙漠,顆粒越粗;越向東南,顆粒越細;很有說服力地證明黃土是從西北沙漠地區吹來的。

  第三,有的學者還利用近代氣象學的知識恢複當時的亞洲大氣環流狀況,提出那時的風向是有利於黃土搬運的。

  黃土的形成起碼經過了一百多萬年,在最近二三萬年前達到最高峰。到了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時期,黃土的形成過程仍然沒有結束。我國古代許多曆史書籍中多次記載的“雨土”現象,就是黃土搬運堆積的實證。

  環繞地球一圈的林帶

  如果你乘坐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出滿洲裏不久就進入遼闊的西伯利亞地區。在那裏,不論是山嶺,還是山穀、平原,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一片森林,火車要足足走上一個星期才能穿過這片林區。

  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這樣一種樹種如此單一、森林外貌如此整齊的天然森林了。在這大片的森林裏,隻有兩種主要樹木:雲杉和落葉鬆。樹的外形像一座尖頂的寶塔,樹幹兩側長出很多側枝、把地麵覆蓋得嚴嚴實實,林中顯得特別陰暗。

  林下很少有高等植物生長。主要植物是懸掛在樹枝上的鬆蘿和長在地上的苔蘚。隻有森林邊緣地帶,如果針葉樹被砍伐了,一些耐寒的闊葉樹如白樺、白楊等才能牛長起來。

  這裏降雨雖然不多,但是因為氣溫終年比較低,而旦冬季漫長而寒冷,地麵蒸發很微弱,所以林區總是那麽潮濕。我們可以在林區內部看到一片片積水的沼澤。

  這種森林就是通常所說的“泰加”。“泰加”是俄語的譯音,意思是“沼澤森林”,指的是原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廣闊的針葉林。現在,“泰加”這個詞兒已經被世界通用,指地球上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所有的針葉林。

  泰加林的分布麵積極為遼闊,它和熱帶地區的熱帶雨林是今天世界上兩種麵積最大的森林。如果把海洋除掉,泰加林差不多在北緯五六十度附近,整整繞著地球轉了一個圈。它北麵是無林的苔原,南麵是幹旱草原或者是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最大寬度超過一千公裏。世界上幾條有名的大河,比如西伯利亞的勒拿河、鄂畢河、葉尼塞洞以及北美的育空河等都在泰加林地區流過,它們都有豐沛的水量,寬闊的河床。這些河流的河源多數在比較溫暖的南部地區,每到春季來臨,河流上遊最先解凍,把渾濁的河水送到尚未解凍的北方。河水漫出河床,在廣闊的河漫灘上四處流動,更增加泰加林區的潮濕程度。

  泰加林區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北半球最低氣溫值不是在接近北極附近觀測到的,而是俄羅斯西伯利亞泰加林心髒地區——維爾霍揚斯克至奧伊米亞康一帶,那裏一月份平均氣溫在零下五十度以下,奧伊米亞康的絕對最低氣溫值是零下七十一度。這一帶,每年都有六七個月的結冰期。冬天,這裏的河

  流上要凍兩米厚的冰層,地下還埋藏著二百米厚的永遠也融化不了的永久凍土層,每年夏天,太陽的熱量隻能融化地表很薄很薄一層。因此長在永凍層上麵的泰加林,樹根不能紮得很深,狂風過後,樹木被吹得東倒西歪,被稱作“醉漢林”。

  泰加林地區是地球上人煙稀少的地區之一。那裏沒有幾條鐵路,公路也不多,沒有多少大城市,到處是莽莽林海。一到冬天,大雪封鎖了所有的道路,泰加林地區與外麵完全隔絕了。因此,在沙俄時期,遙遠的西伯利亞泰加林地區是沙皇流放革命者的地方。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就曾經被沙皇流放在這裏,生活了好長時間。

  然而,泰加林區仍然是相當富饒的。泰加林中棲息著不少珍貴皮毛獸。象紫貂、銀鼠、兔、狐狸等都是很好的皮毛獸。當文明社會向泰加林挺進的時候,最先受到重視的就是這些珍貴的毛皮。他們用獵槍、火藥甚至用一把小刀,廉價地換來大量上等毛皮。就是到了二十世紀的今天,泰加林區的毛皮仍然是一項重要的出產。

  泰加林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其中包括很早就被發現的黃金和後來發現的儲量很大的石油及天然氣,都給人們帶來巨大財富。

  當然,泰加林地區最重要的生產還是木材。它是今天世界優良建築木材的重要供應地。雲杉、落葉鬆,樹幹筆直高大,木材紋理順直,硬度適中,是上等建築木材。采伐工人冬天把木材運到河邊,第二年春汛到來,木材就順著河水,送到下遊的木材加工城市。

  幾億年前的地球

  你們知道地球上的“第三極”嗎?也許你們會想,地球上隻有南極、北極,怎麽又出來個“第三極”呢?其實並不是真有一個“第三極”,而是人們對象南北極地區那樣寒冷的一個地方的形象叫法。這個“第三極”就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點一三米,雖然地處接近熱帶的北緯二十八度附近,山項上卻終年狂風不息,極度嚴寒,即使在最熱的七月,最高氣溫也在零下十幾度,因此被人稱作地球的“第三極”。

  如果我們從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向峰頂攀登,可以在不到一百公裏的距離內,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看到五六種完全不同的氣候和自然景象。

  在海拔兩千米以下的山間河穀中,是一片亞熱帶、熱帶風光。這裏氣溫高,降雨量也大,山嶽間常常雲霧彌漫,山坡上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一幢幢石砌的房舍和廟宇掩映在青翠竹林之間。這裏生長著香蕉、芒果等熱帶果樹,農作物主要是水稻。

  當海拔超過兩千米以後,自然景象立刻發生變化。常綠闊葉林不見了,代之的是針葉、闊葉混交林,高大的鐵杉樹和圓形樹冠的櫟材是這裏的主要樹木。農作物中,水稻種植漸漸少了,而玉米、小麥卻漸漸多了起來。這裏的氣候比起山腳要冷多了,但小麥照樣能夠過冬。水果中以蘋果、梨為最多。

  再向上攀登,海拔達到三千米,這時山坡上長起了以冷杉為主的針葉林。冷杉是一種高大整齊的樹木。外觀呈暗綠色,構成一片片莽莽蒼蒼的林海。

  這裏的氣溫已經不允許小麥過冬了。隻能在背風向陽的山坡上種植耐寒的青稞和少數蔬菜、飼料作物。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地段是高山苔原和高山草甸分布區。這裏基本上沒有居民,沒有農作物,也沒有高大樹木,隻有矮小的灌木、草類和匍匐在地麵上的地衣。高山上風大,寒冷,各種植物都有很強的抗風、耐寒本領。有的植物植株象一個個圓形的坐墊,長在坐墊上的密密枝葉可以保持植物體內溫度和水分。許多高山植物有美麗的花冠,象毛茸茸的雪蓮、紫色的龍膽,都是很漂亮的高山花卉。

  高山草甸和高山苔原是當地牧民的優良牧場。

  到海拔五千多米以上,就是高山永久積雪區了。因為氣溫很低,降雪不能融化,便堆積起來,形成高山冰川。這裏已經找不到綠色植物,除了白皚皚的冰雪,就是裸露的石質山峰。在這樣地帶裏,隻有勇敢的蒼鷹才偶爾飛來。

  在地球上,從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到兩極的高緯度地區,隨著太陽輻射熱量的減少,氣候就逐漸變冷,土壤、植物及自然景象也都發生相應的有規律變化,叫作緯度地帶性,是自然界的一條普遍性規律。從珠穆朗瑪峰山腳到山頂,在不到一百公裏距離內所經曆的氣候變化,多麽像從赤道到南北兩極所發生的地帶變化呀!這種變化是隨著海拔高度改變而產生的,所以叫氣候的垂直地帶性。這也是氣候中一個普通規律。

  但是,我們應該了解,並不是任何地區、任何一座山都會出現氣候的垂直變化,這種垂直氣候帶的出現是有一定條件的:

  第一,山地要有足夠的高度。否則,山地高度不足以引起氣溫顯著變化,就看不到明顯的地帶性。

  第二,垂直地帶的多少與當地氣候有關。如果在熱帶,山地又很高,我們可以看到從熱帶到寒帶所有地帶;而在極地,因為平地上就終年冰封雪蓋,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麽垂直地帶性變化了。

  火山與海浪作祟

  格雷海姆島是被海浪吞掉的。其實,類似格雷海姆島的例子不少,它們都說明有些由火山碎屑物堆積而成的海島是經不起風浪的。

  1973年7月1日,日本東海大學的調查船在考察日本所屬西之島附近的火山活動時,發現由於火山活動形成了兩個高度分別為1米和1.5米的岩島。這件事吸引了日本各界。可是,等到記者們於7月4日急急忙忙趕往現場時,這兩個島卻不知去向。總算後來火山繼續活動,島嶼重新出現,並與舊島合並發展成為一個較大的新島,仍稱西之島。

  但是,有些海島的消失卻不能怪罪於海浪,而應從火山本身尋找原因。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的爆發,就使麵積達80平方千米的喀拉喀托島的2/3陷人海底,留下一個深達300多米的大坑。

  東京城的厄運

  這裏的“東京”不是日本的東京,而是我國的東京。我國的地名有北京、南京和西京(即今西安),唯獨沒有聽說過“東京”。原來。這個東京在今福建省東南隅的東山島外。據說,南宋末年,為逃避元兵的入侵,宰相陸秀夫曾抱著小皇帝趙呂來到這裏。隨著南宋遺民的流人,東京日漸繁華;可是,正當盛極一時之際,東京卻突然消失了。

  據《銅山誌》(東山縣舊名銅山)記載:“蘇峰山(東山島東麵一座海拔四百多米高的臨海大山)對麵文華山,俗傳宋帝呂南臨,將都南澳(今廣東省南澳縣),築此為東京。地遂缺陷為海。自山腹下向海,莫窮其際,今城堞猶存,海中尚有木頭竹節鼓,潮退海靜,海濱人駕舟往取之”。

  這樣看來,東京城是沉人大海了。據查南宋末年曾有一次大地震,地震帶是通過東京島的。

  由於地震引起的地麵沉陷,無論是在地質曆史時期還是在近現代都有發生。1605年7月13日午夜瓊州發生大地震,就引起海南島北部的瓊山、澄邁、臨高、文昌四縣的許多沿海區地陷村沉,陸地成海。1960年,智利發生的8.5級大地震,曾使從艾森到瓦爾的維亞。南北長480千米、寬19-29千米的一個狹長地帶,在幾分鍾之內沉陷了2米。

  可是,拉普帖夫海中的那個島的失蹤與地震也沒有任何關係。

  “冰島”即將失蹤

  隨著現代極地考察活動的深入,人們又在拉普帖夫海和太梅爾半島以東,發現一係列的被稱為利亞霍夫群島的島嶼。

  這些島嶼的結構非常有趣,它的基底是由冰塊構成的。當北冰洋上的冰蓋破裂以後,巨大的冰塊便順著洋流向南飄移。在飄到拉普帖夫海域時。由於那裏的海不深,巨大浮冰很容易擱淺,那裏距極地又近,寒冷的氣候使冰塊得以長期保留。在漫長的年月裏,巨大的風板不停地從西伯利亞高原吹送來大量的沙土,堆積在這些冰塊上麵,使這些擱淺的浮冰表麵覆蓋上一層厚厚的土壤。風和偶爾飛來的鳥類帶來了植物的種子。植物開始在這裏生根發芽,把這塊浮冰打扮成島嶼的模樣,蒙騙著世人。其實,它們都是名副其實的冰島哩!

  氣候在變化,冰蓋在後退,海水也相應轉暖,由冰構成基底的島嶼經不起考驗了,基底開始融化,進而是“冰島”破裂和消失。拉普帖夫海中的那個失蹤的海島,就是最先被融化掉的一個,而且前尚存的利亞霍夫群島也正受到融化的威脅。有人風趣地說:“凡是希望到利亞霍夫群島旅遊的人們,應該早些光臨才好。這個群島就像是放在茶杯裏的糖塊一樣,壽命已不太長了。”

  地球表麵的傷痕

  非洲東部的大裂穀,從讚比西河口北延至紅海南端,大致為南北走向。綿延4500千米以上。這條地球上的大裂口從東非高原上切出了深逾千米的狹長穀地,穀寬數十到三百千米,兩壁高懸,陡直如削。如果從高空遙望,東非裂穀宛如被利斧劈開的地球上的一道巨大傷痕。裂穀底部有些地方深不見底,積水成湖。這種位於地球傷口上的湖泊,形似一條長帶,它的深度大得嚇人,東非坦噶尼喀湖水深超過1400米。全球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深1700米),也是位於地殼的巨大裂縫(貝加爾裂穀)中。

  從受力方向看來,東非這條傷口是地殼被撕裂開來的結果。地殼的拉裂活動一般是很緩慢的,它的速度甚至比樹木生長速度還要慢得多。然而,在曆時數千萬年之後,還是形成了這麽一道巨大的傷痕。有時,地殼也會劇烈地痙攣起來。最驚人的一次活動發生在1978年11月,在東非裂穀與紅海交界的阿法爾地區。火山、地震活.動此起彼落,在幾天之內的麵就裂開了1米多。地下的熔岩從裂縫中狂奔出來,據估計,每小時湧出的岩漿多達幾萬噸。在東非裂穀中段有一座尼臘貢戈活火山,火山口裏充滿了岩漿。岩漿湖上,惡煙騰騰,熱氣彌漫;湖內的岩漿在翻滾著,呼嘯著,有如沸騰的鋼水,光耀奪目,極為壯觀。

  地下的岩漿與海底火山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7教出最棒的兒子
8學前兒童遊戲
9教子從此不累
10不要讓孩子輸在心態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平凡的家庭 傑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教育孩子是件苦惱的事,許多中國家長為此費盡心力,本書結集古今中外各種名人的故事啟發家長換種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

  • 家教:與孩子同行

    作者:章創生主編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向家長和我們的孩子講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錯誤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給我們小孩以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