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的雨花石名聞天下,落跡四方。它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是著名的收藏品之一。時逢降雨,雨滴打濕石子後更是色彩斑斕、鮮豔奪目,因此得名“雨花石”。
如此漂亮的雨花石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原來,它們來自長江上遊。2000多萬年前,長江上遊的地殼曾發生過強烈運動,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岩漿與一些有機物和無機物混合,形成了各種顏色的岩石。這些岩石本來是很大的,但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風化成一塊塊的小石塊。它們被流水帶人長江上遊水中,長江水又把它們從上遊衝到南京。當時南京一帶地勢乎坦,長江水流至此地,流速減緩,小石子便被沉積在這段河床底部。小石子從上遊山區長途跋涉到南京,在河水的衝洗及石子之間的互相衝撞和摩擦之下,個頭變小,棱角也被磨去,便形成了今天卵形的雨花石。天長日久,石子在河床中越堆越多,河道淤塞,於是,河水隻好另找出路,從其他的途徑流人大海。因此,雨花石不僅雨花台有,長江古道的附近地區也有,隻是它們還靜靜地在地下熟睡呢!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倉”
在我國東北角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有一塊五萬多乎方公裏的荒原,東北兩麵,被烏蘇裏江和黑龍江所環抱;美麗的鬆花江蜿蜒流過它的腹部。這裏就是曆史上被人們稱為“北大荒”的地方。
“北大荒”地勢低平(平均海拔高度約50米),山水下來不易排泄,形成地表積水,有“三江低地”之稱。每逢嚴寒季節,地表下麵常出現凍層,阻礙了地表水向下滲透;同時使地麵水分蒸發減弱,造成地表沼澤化。一旦春暖冰融,水窪成片,野草棘叢遍布其間。在黑暗的舊社會,國民黨反動派對它毫無辦法,隨它荒廢下去,甚至不惜讓帝國主義在那裏開辦什麽“火犁公司”、 “開拓團”,大肆掠奪我國資源。
這裏的荒地,雖然沼澤化強,有其不利的一麵,但是,由於有荒草落葉的淤積和腐爛,使這裏的大片土地富含有機質,肥沃的黑土層約有一米厚,成為被人們利用來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新中國建立後,一批專業的解放軍戰士和自願支援邊疆建設的青年,響應黨的號召,懷著豪情壯誌來到這裏。他們爬冰臥雪進入荒野,上山伐木造窩棚當住房;揀來當年日本鬼子遺棄的炮座、彈殼來鑄造農具。在很短的時間裏就開出荒地九萬畝,播種四萬畝,為國家增加了六百多萬斤糧食。
隨著農業產量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北大荒已成為全國農業生產比較先進的地區。每個農場都建立了機械修配網站。國家和農場還創辦了農業科學研究所、良種繁育場、農業氣象站、發電站等幾十個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單位。此外各農場還辦了木材加工廠和食品、米麵、榨油、釀酒等許多農副業加工廠。
奇異的“喊瀑”和“喊雨”
在四川省鬆潘縣有一座很高的山,它的名字叫雪寶頂,山頂被冰雪覆蓋著,雲霧蒙蒙,顯得幾分神秘,當地藏民稱它作神山。
在雪寶頂東南部左邊的懸崖上,有一塊大石頭橫著伸出,氣勢十分雄偉。人們隻要望著這塊突出的巨石高聲呼喊,墨綠色的岩板上便會滲出亮晶晶的水珠,水珠沿著石縫流到山崖的缺口,立刻匯成一道同門一樣寬的瀑布從高處奔流下來。像銀練一樣的瀑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非常好看。如果喊聲停止,瀑流也就停止,再喊再出,喊停瀑止。人們稱它為喊瀑。
在四川省寶興縣和小金縣之間的夾金山,每到七、八月,冰雪融化,草木都複活了,藏民們常常趕在這個季節到山裏放犛牛。這裏。由於山勢起伏,溫差大,所以天氣變化非常奇特,剛才還是紅日高照的大晴天,轉眼間雲霧彌漫,天空變得很陰暗,烏雲低得像要壓在人們頭上似的,眼看一場暴雨就要來臨。這時,有經驗的牧民並不慌張,照樣放牧,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喊雨”。如果想要除去疾勞和暑熱,隻需對著低空高呼大喊,聽話的老天爺就會無私地灑下雨點.為牧民“洗澡”。喊聲一停,雨滴也跟著無影無蹤了,不一會兒,雲開霧散,又是大晴天。人們稱這為“喊雨”。
神秘的“死亡之穀”
地球上存在著四大“死亡穀”,分布在俄羅斯、美國、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它們的神秘與恐怖景象各不相同。“死亡穀”之謎,科學家們至今未解開。
在俄羅斯勘察加半島克羅諾基山區的“死亡穀”,長約2公裏,寬100-300米。那裏地勢坑坑窪窪,不少地方天然硫磺露出地麵,狗熊、狼罐等野獸的屍骨到處可見,令人毛骨悚然。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與內華達州相連的山中,也有一條特大的“死亡穀”。長達225公裏,寬度在6-26公裏之間。據記載,1949年美國有一支尋找金礦的勘察隊,因迷失方向而涉其間,幾乎全軍覆沒。有幾個人僥幸逃險後,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此後也曾有多批探險人員前往揭迷,但多數人遭到不幸,至今未能查明死因。然而,科學家們從發生的死亡中發現了一個奧秘:這個地獄般的“死亡穀”竟是飛禽走獸的“極樂世界”。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湖附近也有一個“死亡穀”。這個“死亡穀”與俄羅斯和美國的兩個“死亡穀”完全相反,隻危害飛禽走獸,而對人的生命卻沒有威脅。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有個更為奇異的“死亡穀”。在穀中共六個大山洞,每個洞對人和動物都有很大的威脅。每當人和動物從洞口經過,就會被一種神奇的吸力吸人洞內,逃脫不得。
淮河為什麽沒有自己的入海口
淮河位於長江、黃河兩大河流之間,是我國中部的一條重要河流。它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流經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蘇省流人洪澤湖。
過去,淮河和其他大河一樣,也有自己的人海口,上中遊來的水,順順當當地通過現在的江蘇省漣水縣,東流人海。在公元1194年,它的北鄰黃河突然決口,離開了自己的河道,衝到淮河流域,同淮河水道合流。直到19世紀中葉,整整過了700多年,黃河才又回到自己的故道上去。在這段時期裏,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把淮河下遊河道淤高堵塞,奪去了淮河的出海口。於是淮河隻能向低窪處匯流,形成了洪澤湖和高郵湖等。淮河水量大的時候,就經過大運河輾轉流人長江。淮河全長約1000公裏,流域麵積10.7萬平方公裏,人口1億多,耕地2億畝。
淮河上遊,北西南三麵山嶺重疊,丘陵起伏,每到雨季,山洪暴發,危害很大。為了控製洪水,在上遊山區先後修建了佛子嶺、梅山、響洪旬、磨予潭、鯰魚山等30多座大型水庫及2000多座小型水庫。同時,還大力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發展了灌溉、水電、水產等各種事業。
淮河中遊地區,河道淺窄,水係紊亂。現在大部分河道經過了疏浚整理,在淮河平原上開挖了新淮河、新汴河、茨淮新河、紅衛河等許多新河,大大增強了排洪能力,擴大了灌溉麵積。
在淮河下遊開辟和擴大人江人海水道。現在,淮河流域大部分水流可以順利地經洪澤湖、大運河流人長江,一部分水流經過蘇北灌溉總渠、淮沐新河、新淮河、射陽河等許多條新河,流入黃海。
北方不凍港——秦皇島港
秦皇島在河北省的東北端,北靠燕山,南臨渤海,海港附近,海岸曲折,港闊水深,風平浪靜,可以停泊巨輪,是一個天然良港。在嚴寒的冬天,雖然也有一個月結冰期,但冰層較薄,對於船的航行影響不大,所以不失為北方著名的不凍港。過去許多進出天津港的船舶,冬季改泊秦皇島,因為天津港的海麵,每年有兩三個月的結冰期,需要靠破冰船開辟航道,船舶才能進出。
秦皇島的位置在天津以北,緯度比天津幾乎高1度,為什麽反而成為不凍港呢?
一般說,緯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陽的熱量比較少,往往氣溫要低些。同時,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著氣溫的高低和海水的結冰不結冰。
使秦皇島成為不凍港的顯著原因,是南方來的黃海暖流幫了它的忙。黃海暖流是對馬暖流的一個分支,它帶來的熱量很大,而北方來的寒流,由於朝鮮大陸的阻擋,不能達到這裏。因此這裏的水溫較高。
第二個因素是這裏的海水含鹽量較天津港高。我們知道,淡水一般在攝氏零度時開始結冰,而含有鹽分的海水,結冰點要比一般淡水低。海水含鹽量越大,越不容易結冰。例如含鹽千分之十的水零下O.5度時開始結冰;含鹽千分之三十五的海水結冰溫度為零下1.9度。秦皇島附近沒有較大的河流人海,因而海水的含鹽量較高,海麵自然不容易結冰。天津港正在海河河口附近,大量河水衝淡了河口附近的海水,海麵自然容易結冰。
秦皇島海區的海水較深。深水層在暖季可以儲藏較多的熱量,使冬季的海麵保持一定的溫度,結冰的可能性就小了。加上秦皇島北倚燕山山脈的東端,東、北、西三麵都有山丘屏障,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寒冷空氣的入侵,更使海麵不易結冰。
佛教四大名山
佛教自東漢傳人中國,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其間幾度興衰,逐步演化出中國式的佛教,同時在祖國的山川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天下名山僧占多”,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在山西省東北部滹沱河的南岸,因有5個平台狀山峰而得名。因無炎夏又名清涼山。主峰北台頂海拔3058米,是華北地區最高峰。五台山以曆史悠久、古跡眾多、規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寺廟最多時曾達300多座,現存47座,其中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五台山佛塔建築豐富多彩,用料有銅、銀、石、木、鍍金、琉璃等,形狀各不相同,其中舍利大白塔,高56.4米,造型奇特,為五台山的標誌。
有“海天佛國”之稱的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上。這個麵積僅12平方千米的小島,全盛時曾有廟宇200多座。名勝古跡有以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為主的建築群及大乘禪院、梅福禪院等寺院。
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的眉山,海拔3099米,山勢逶迤,青峰疊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稱。峨眉山植被覆蓋率達85%左.右,共有植物3000多種、動物約2000種,其中有許多珍稀品種,被譽為“自然博物館”。峨眉山最初流行道教,唐宋以後佛教才日益興盛,明清時達到極盛。峨眉山寺廟林立,以報國寺、伏虎寺、洪椿坪、清音閣、九老洞、萬年寺、洗象池、金頂八大寺廟最著名。
五台山
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的九華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而得名,位於安徽省青陽縣,海拔1342米。山中遍布岩洞、怪石、山泉、飛瀑,其間點綴著蒼鬆、翠竹、田園、山莊。早在東晉末期,佛教便傳入九華山,千百年來山中古刹林立,極盛時期佛寺曾達300多座,現存78座。甘露寺、化城寺、肉身寶殿、百歲宮均為佛門聖地,其中百歲宮內供有17世紀初的高僧肉身坐像。
佛教四大名山雖然齊名,但其地位也有區別,即所謂“金五台、銀普陀、銅蛾眉、鐵九華”。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薩,被視為智慧的化身;普陀山供奉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化身;峨眉山供普賢菩薩,是理智的化身;九華山供地藏菩薩,是誌願的化身。4個菩薩代表4種品格,適應不同信徒的精神需要。
道教四大名山
道教是產生並盛行於中國的宗教。在中國曆史上,凡能超脫塵俗的逸士高人,多被冠以神仙之號,他們足跡所至,遂成為了道教聖地。青城山、武當山、嶗山和羅浮山並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約70於米處,主峰海拔1600多。因山形如城,再加上茂林修竹.終年青翠,故稱青城山。青城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以青幽著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稱。傳東漢末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曾來此設壇布道,自此道教官觀漸興起,極盛時曾達100餘座。目前山上主要道教宮觀有建福宮、師洞、上清宮和祖師殿等。其中位於海拔1200米處的上清官,可以觀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
位於湖北省的武當山,主峰海拔1612米。由於道教活動曆史悠久,古建築規模宏大,因而有中國“道教第一名山”的美稱。相傳漢代陰長生、唐代呂洞賓、明代張三豐等都曾在此山修煉。作為道教名山,武當山的廟宇始建於唐,但大部分毀於元末,明永樂年間大興土木,從而形成了道教聖地中首屈一指的龐大古建築群。主要建築有天柱峰頂的金殿及紫霄宮、南岩石殿等。武當山還是中國武當派拳術的發源地。剛柔兼備,獨具風格的武當拳,是中國一支重要的拳術流派,與嵩山少林拳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