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8章 碎瓦(4)

  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如果說父親是一個船夫,那麽母親就一直是家庭的舵手。她大父親幾歲,經曆的事也多,父親有一種依賴心理,而母親則當仁不讓地主持著家政。

  父親和爺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

  爺爺對父親素無好感,對他的不聽調教,對他的無所事事,對他的漫不經心,幾近厭惡。讓他早早成親,讓他十五歲分家,已近乎一腳踢開,生子隻當無。他喜歡二爺家的一個兒子,達到癡愛的程度。他時常把米麵錢財送給侄子,卻從來不給兒子。以至後來把分家時送給父親的三畝地收回。父親母親隻好求親告友到處借貸,湊集上千斤糧食交給爺爺再把地贖回。他們不能沒有地。

  爺爺曾希望母親的到來能改變父親,可是一旦父親真的一改木訥變得像一匹小馬駒樣現實地過起日子,爺爺又無比惱火了。他惱怒父親又遷怒於母親。動不動找茬打罵,打父親也打母親。他覺得他的為父尊嚴受到嚴重的傷害,兒子已真的不屬於他了。這使他萬分沮喪。後來有了小叔,爺爺更把父親視為陌路人。他曾不止一次地當著母親的麵對父親說,你死吧,你死了我一點都不心痛。父親眨巴眨巴眼不說話。他隻是在心裏想,我怎麽能死呢,你幹嗎要盼我死呢?父親當時很生氣,但很快就忘了。父親不記仇,一生都不記人的仇,他隻記住人的好處,何況對父親呢。但這些絕情的話以及無數次的毒打,卻大大傷了母親的心。她弄不清這個古怪而暴戾的老頭究竟是怎麽啦。長輩要找小輩的茬,小輩是防不勝防的。爭吵不斷發生,也不斷升級。終於幾乎斷絕關係。在後來幾十年的時間裏,父母和爺爺奶奶的關係還不如一般鄰裏。這首先是因為爺爺的古怪,其中也有母親的固執。她性格中強悍的東西太多,對任何人都不願低頭。

  這種緊張的關係一直到我長大以後才逐漸好轉。

  我小時候並沒有像一般家庭的孩子那樣受到爺爺奶奶的寵愛。從上小學到上中學,沒有花過他們一分錢。但有兩件事卻讓我永生難忘。一是五歲的時候第一次去縣城。是爺爺帶我去的。我家距縣城十二裏路,爺爺趕一頭很瘦的黑色毛驢,驢背上搭一張小褥子。爺爺讓我騎在毛驢背上。他趕著。脖頸裏插一杆煙袋,煙袋包晃晃蕩蕩的。我一路上既興奮又緊張。這是第一次去那麽大的地方。我還不能想象縣城的輪廓,可我知道那是個熱鬧的去處。這又是我第一次和爺爺單獨在一起。平日他老是陰著個臉,動不動就大聲訓斥我一通,我很怕他。但那次進城,爺爺卻沒有訓我,當然也很少聽他說話。他隻是悶聲不響地趕路,間或吆喝幾聲:“嘚!嘚!”如果是父親在這種場合下,一定會唱點什麽。但爺爺不唱。我一生都沒有聽他唱過什麽。他總是陰著臉飛快地走路,也不和人說話,突然遠遠地吆雞吆狗,彎腰拾一塊小磚頭甩過去,然後又飛快地走路。

  那次進城,我已不記得爺爺辦了什麽事,隻記得在縣城西關路南的一家飯店裏吃了一頓飯,吃的是大米飯、羊肉湯。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進飯館,也是平生第一次吃大米飯。從此我知道了世上居然還有賣飯的,還有那麽好吃的東西。記得回到家天已落黑。盡管爺爺在驢背上墊了小褥子,我P股上還是磨出兩片血來。那頭毛驢實在太瘦了,真個驢脊如刀。但我還是興奮了好多天。

  另一件難忘的事是在六一年。那年我從村裏小學考上豐縣一中。豐縣一中是當時全省聞名的一所中學,學生是從全縣範圍內擇優錄取的。考上這所中學。全家看得像中舉一樣重要。那正是三年困難時期,考上學卻沒有錢交學費,還是後來父親賣掉我心愛的獵狗才湊齊了錢的。那條獵狗被賣掉後又逃回來,逃到半路又被人打死。這段生活曾被我寫進一篇小說裏。現在要說的是另一件事,我去縣城上學那天,奶奶送給我一隻大花瓷碗。那是祖上保存下來的一隻大花瓷碗,很精致,平日不用,隻在過年上供時奶奶才用的。現在想來也許很珍貴,說不定是件古董。但那時不懂,也許奶奶都不知道它的真正價值,隻當一件祖傳的碗就是。奶奶把它送給我是讓我吃飯用的。我一直在縣城中學用了幾年,後來和同學打架時不當心碰到地上摔碎了。那是記憶中奶奶送我的惟一禮物。好多年過去,仍不能忘懷。

  爺爺奶奶是喜歡我的。我能感覺得出來。特別我考上中學以後,那份愛心更是日漸濃厚。可是由於家庭關係的不正常,爺爺對兒孫都生分了。他從沒有撫摸過我的頭或時常弄點什麽好吃的給我,卻時常遠遠地盯住我看,直到我消失在他的視野裏。後來才聽母親說,那次帶我去縣城,他根本就沒有告訴我父母,是他偷偷帶去的。那時他剛從戒煙所裏出來不久。爺爺在解放初住過一年多戒煙所,因為他吸大煙,住進去強行戒毒。

  家族在經過十二次綁票和數次反抗失敗後,迅速敗落下去。曾祖母年歲已大,再無力領家,就給三個爺爺分了家,說各家單過。三個爺爺由那些年應付土匪開始,漸漸都染上了吸大煙的惡習。老兄弟三人由三杆快槍變成三杆煙槍,家境日漸衰微,到土改時,二爺三爺都被劃成貧農,惟有爺爺還有二十多畝地,被劃成中農。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大瓦屋家已轟然倒塌。

  到我年歲漸大,逐漸了解這部家史後,我開始努力理解爺爺。我為他感到悲涼。他的古怪和暴戾和由此對父親的疏遠,都含著一個老人的無奈和絕望。他的滿腔的仇恨和悲憤無處發泄,隻能怨恨兒子,怒其不爭。在他時常遠遠地看著我的遙遠而茫然的目光裏,似乎含著他的酸痛和歎息:這孩子會有出息,可惜太晚了!

  到後來我高中畢業特別參加工作以後,爺爺再不能掩飾對我濃濃的愛心,仿佛他貧瘠了一生的精神荒漠終於有了依托。盡管這精神依托再沒有任何意義。每次回鄉下老家,爺爺看見我就悄悄湊上來,怯怯地和我搭訕,問一些城裏的情況,讓我說一些和他毫不相幹甚至他完全不懂的事。他聽得興致勃勃,不時插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在我麵前,他毫不掩飾對那些事情的無知。他用慈愛得令人發抖的目光看著我,像看待一個極有見識極有身份的人。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這個。爺爺在他一生中經曆過無數艱難困苦,不曾向任何強暴低頭,在我麵前卻變得那麽瘦小,那麽卑瑣。有多少次,我想大叫一聲:“爺爺,我是你的孫子呀!”

  那個古怪、暴戾的老頭不見了。

  他走路不再那麽快。臉也不再那麽陰沉。

  沒有了大瓦屋,沒有了財富,也沒有了脾氣。

  爺爺變得平靜而安詳了。

  我知道,在爺爺對我濃濃的愛心裏,既有對他遲到的安慰,也有他對往事的懺悔。他對父親曾有過高的期望,那幾乎近於苛求。父親即便認真讀書,又能如何呢?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沒有誰能有回天之力。

  父母經過多年奮鬥,到解放已有八畝地。土改以後政府提倡發家致富。他們更是如魚得水。從土改到合作化短短的幾年中,已發展到二十四畝地,一頭牛一頭驢,耕織齊全。如果不是合作化,他們再度成為莊園主是完全可能的。

  那時父親多快活啊。

  種田,做生意,聽戲,一樣不誤。

  他幾乎是村裏起得最早的人。

  清晨還在薄霧裏,父親已吆牛下地了。不大會三三兩兩的莊稼漢子都趕著牲口離開村子,田野裏漸漸有了些遊動的身影。父親愛唱,愛唱梆子戲。他幾乎精通所有的古典戲曲。直到晚年,每在縣城住一些日子,他什麽要求也沒有,每晚一張戲票足矣。戲園子是他的聖堂。父親還是唱吆牛歌的好手,他的吆牛歌可以傳出幾裏遠。他乎日說話口拙,卻天生一副好嗓子,寬厚而洪亮:“哈哈——嘿——喂——嘞嘞——嘹來——啊哈——嘞嘞——嘹吔——”霧氣繚繞的田野裏,父親放開嗓子,把鞭子揮成S字形,並不舍得打在牛身上。他和牛都在悠悠地走,透著滿足和閑適。這裏那裏,莊稼漢子們漸次都喊起吆牛歌來,此起彼伏,於是鄉野從沉睡中醒來,霧氣散盡,是一片明朗的天。

  母親忙著家中事,還要時常回娘家看一看,那裏有許多讓她牽腸掛肚的事。

  舅舅們在那場仇殺過後不久,外祖母也去世了。家裏隻剩下七舅和八舅。兩人無依無靠,成了孤兒。八舅自幼是個殘廢人,一條胳膊細如麻稈,不能做什麽事,吃飯穿衣都要人照顧。七舅十八歲時和人打了一架。對方人多勢眾,欺他身孤力單,把他打得頭破血流。七舅吃了大虧,卻無人幫助。打完架,他到外祖父和一群哥哥的墳上痛哭一場,然後依墳睡了。一覺醒來後神誌錯亂,從此瘋癡一輩子。母親每去一趟,幫他們拆拆洗洗,照應兩天又忙忙地趕回來。有時也把兩個舅舅帶回家住些日子。兩個舅舅大一些後,母親和她的幾個姐妹都曾幫他們娶親。但不久都散了。一個殘廢,一個瘋子,無法養家糊口,兩個女人先後都走了。七舅八舅直到前幾年才先後去世。兩個鰥舅一死,外祖母家便一門滅絕了。

  四舅早年出走,再無下落。想來早已客死異鄉。直到前些年,我才聽說,四舅一家後來定居上海了。四舅早已去世,他的兒子也已去世,但四舅有幾個孫子孫女,在上海還是個很大的家庭。母親活著時曾叮囑我,有機會一定去上海找一找四舅的後人。我想有一天我終會去的。五舅出走後,突然在解放時有了消息,說在徐州市當了幹部。母親趕忙讓父親去打聽,果然在徐州市找到五舅和五妗子。原來當年離家不久,他們都成了地下黨,利用做小生意做掩護從事秘密革命活動。五妗子曾被捕蹲監一年,敵人用盡酷刑,也沒能讓她招供。五妗子向來性硬,當初在家時就是個壞脾氣,天不怕地不怕的,這下派上用場了。老虎凳、辣椒水、烙鐵、皮鞭,能用的刑全用了,她硬是挺住不投降。後來我曾問過五妗子,敵人用刑時你怕不怕。她說咋不怕,沒用刑前害怕,一用刑我就火了,折騰得死去活來,我受不住了就罵,祖奶奶的!肉是你們的,骨頭是我的,那會兒哪想到會活出來。敵人拿她沒辦法,就投進死牢。後來被營救出來時,五妗子已是枯瘦如柴,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五妗子成了英雄。徐州人把五舅稱為侯老五,稱五妗子為侯五嫂。剛解放時,五妗子去北京參加群英會,毛主席接見大家。有人向主席介紹了五妗子的事跡,主席握住她的手稱讚說,你是鋼鐵媽媽!後來出過一本連環畫,叫《鋼鐵媽媽侯五嫂》,就是描寫五妗子革命事跡的。五妗子做了多年的徐州市婦聯主任,到八七年才去世。至今徐州市五十歲以上的人,幾乎沒人不知道侯老五和侯五嫂的。我第一次見到五妗子是文革大串聯時。那時五舅已經去世,我到徐州找她,在她家吃了一頓飯,說了一些閑話,大多是她問我一些老家的事。飯後臨走時送我十塊錢,然後沉著臉說,到北京看看趕快回家去,別亂跑!

  後來憑那十塊錢,我跑了半個中國。

  五舅在世時,給過我們家很多東西。解放初,父親做小生意常去徐州。每次去五舅都要給些錢物,而且每次都要送到城外。五舅性情溫和,待人親切。有一次五舅送父親臨出城時,買了三十條香煙給父親,說回去換些糧食給孩子們吃。那時三十條香煙是很大的一筆財富了,可換一千多斤麥子。徐州到豐縣一百八十裏,父親一天一夜走回家,真是高興極了。後來父親以這三十條香煙為本做生意,一次買了八畝地。

  父親是村裏入社最晚的一批。

  當村支書帶著腰鼓隊到家裏歡迎祝賀時,父親蹲在一旁抱頭痛哭了。

  他從十五歲分家,以一個稚嫩的肩膀挑著擔子,走遍了四省交界地的幾十個縣,在兵匪盜賊間穿插往返。吃苦受罪還在其次,單是遇險就不下幾十次。一次去安徽的碭山縣販麻花,傍晚回來時在黃河故道裏遇上強盜。強盜緊追不舍,父親挑一擔麻花在故道的陰柳棵裏左拐右拐,舍不得丟下。那是五百根麻花,挑回家一根可賺兩分錢。來回一百三十裏,父親都是連夜往家趕。那次父親在黃河故道裏周旋了一夜,最後還是把麻花都丟了,人也被抓住打了一頓。有一回去山東的菏澤販賣糧食,中途碰上打仗,糧食被沒收,人留下修了三天炮樓,還被砍了一刀。那年日本人掃蕩,鬼子突然進村,父親帶全家倉皇逃出,剛買的一頭花牛未及牽出來。半夜裏,父親順麥壟爬回村,想把牛偷出來。潛回家剛把牛牽在手上,就被日本遊哨發現,一陣排槍打來,花牛當場倒地死了。父親趕忙滾進一條暗溝,仗著地形熟悉,一寸寸往村外爬行,進入野地,爬行三裏多才脫險回來,雙膝磨得血肉模糊……

  這類事夠他回味的了。

  他用血汗掙來的幾十畝地和牲畜不再屬於他。

  父親兩手空空,隻剩下滿身傷疤。他的兩條腿青筋暴凸,盤成疙瘩。到了晚年,那雙腿每夜都要不停地抽搐痙攣,時常疼得夢中醒來。他年輕時跑過的路太多太長了。

  入社後,父親的大黑牛被分到別的生產隊。可他每晚下工回來,都要去看它一次。黃昏一聲低沉悠長的牛哞,叫得人心裏抖抖的。父親帶一把炒熟的黃豆,去了村外的飼養室,腳下是一條荒僻的小路,月光灑在上頭,依稀照出一些碎片爛瓦。父親走在上頭,忽然被絆了一下。他彎腰撿起一塊形狀古怪的瓦片,在月光下端詳一陣,習慣地要把它裝進兜裏,可掂了掂還是把它扔了。父親咂吮一下嘴唇,又往前走。他的嘴澀澀的。

  父親在飼養室找到那頭黑牛,掏出黃豆用手捧著一粒一粒地喂它吃。那頭黑牛是兩歲口,正是能吃能幹的時候,拉犁拉耙都是主套。隻是喜歡調皮搗蛋,幹著幹著活突然用角頂撞左右鄰居,因此常挨鞭子。父親喂完黃豆,拍拍它的腦袋,黑牛便低低地哞叫一聲,顯得特別乖,特別乖。它每天都盼著老主人來看它,每天都想吃老主人帶來的黃豆,每天都想訴說它一天的委屈。

  但父親得走了。呆久了飼養員老頭會不高興的。

  後來父親便做了社裏的耕作員。

  父親依然是村裏起得最早的。

  父親依然喜歡唱吆牛歌。但那歌卻格外地淒涼了。

  吆牛歌沒有歌詞,也沒有一定的曲調,或高亢,或悠然,或淒婉,全看歌者的心境如何。

  清晨,一個莊稼漢子趕著牲口,在薄霧裏扶犁遊動。他時常把鞭子揮一揮,甩成S字形,卻並不真的打在牛身上。

  人和牛都在悠悠地走。

  忽然那漢子唱起來:“嘞嘞——嘹——吔——啊——嗨嗨——嘞嘞——嘹——嗨嗨——唉嗨——!……”

  那便是父親。

  一曲吆牛歌,無詞無韻,卻唱出一個莊稼漢子心中的苦悶憂傷、煩惱和無奈,唱出鄉村歲月的全部滋味。

  霧散了。

  父親的輪廓漸漸清晰。

  一群麻雀尾隨在他的身後,蹦跳著在新翻的黃土地裏撿食蟲子。

  《鍾山》1992年6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