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7章 林楠子(3)

  敘話中,林楠子把自己身世如實相告。又感到這位老人談吐不凡,很是敬佩。有一天,林楠子偶在船艙一角發現一個書箱,裏邊放著《史記》等一些古籍,先是詫異,旋即悟出,這老漁翁一定有些來曆!不然,一個打魚人藏這些史籍有何用呢?

  林楠子沒有猜錯。這位老漁翁本是魯北一個民間名醫,不僅醫道好,而且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不通曉,很有名望。當地官府曾多次請他出來為官,但他憤世嫉俗,不屑同流合汙,斷然拒絕了。官府老大不悅。老人預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為免事端,便於數年前棄家出走,獨自在運河邊上住下來,以打魚為生,消磨餘年。但他一生救死扶傷,急人危難,民間偶有知其根底的人來找,他仍是有求必應。

  前些日子,撚軍和官兵大戰,老人為避戰禍,便到運河西岸躲了幾天。那天傍晚,他親眼看到英國兵艦向東岸戰場開炮,一時竟氣得麵色發紫,仰天歎道:“五千年文明古國,竟容得這般欺淩!”

  等到四更多天,他看英國兵艦已從運河撤走,便急忙駕著小船向東岸奔來,意在搶救僥幸存活的撚軍將士,可巧在大堤上發現了正在蠕動的林楠子。當時,他趁著一彎冷月,看到這位少年身上係一把短劍,忙就著月色細看,但見寒氣逼人,認得是七星寶劍。又見他周圍倒下那麽多清兵,就知是一位少年英雄。老人急忙把他背回船上,連夜清理傷口,包紮停當,楠子才得以絕處逢生。這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這些詳情,楠子並不知曉,但對老人救命之恩,卻是感激不盡。現在又看到這麽些史籍,覺得老人更添了幾分神秘感。幾次想打聽清楚,老人總是避而不談,連名字也不肯吐露。最後一次隻笑笑說:“我不是什麽世外高人。你記住大運河上有個老漁翁就行啦。”

  楠子不好相強,隻得作罷,心裏愈加敬重。

  一個月以後,楠子已完全康複,向老人提出要走。他想起報仇一事,心如火燒,一天也不能呆下去了。

  這天,老漁翁上岸打來一壺酒,在船艙裏放了一個小桌,盛了兩尾燒好的運河鯉魚,給楠子餞行。

  酒過三巡。老人突然發話說:“楠子,我看這仇你就不要去報了。大清朝雖說根基已朽,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且有洋人相助,你一個人出去能成什麽事?還是隨我在此打魚吧,雖說碌碌無為,卻也消閑安逸。你意下如何?”

  看家須知,這是老人故意試探林楠子的,看他誌向遠也不遠,意誌堅也不堅。

  林楠子聽了這話,陡然變色,疾聲說道:“老人家何出此言!自天王金田起義,至撚軍敗沒,前後幾十八載,官兵洋人狼狽為奸,屠戮義軍何止百萬之眾!如今天王、義父和諸多義軍將士已飲恨九泉,我豈能苟安偷生?大丈夫有仇不報,何顏立於天地之間!老人家,當初你救下我,莫非就為的收一個搖櫓的嗎?”說著,猛然起身,拱手說道:“老人家救命之恩,我終生不忘,相留之言斷難從命!晚生告辭,後會有期。”說完抬腳要走,麵有慍色。

  老漁翁一聽,暗暗敬佩,忙離席笑道:“老夫耍笑了!實不相瞞,我是戲言相試。如此看來,是蛇足之言了!”於是伸手讓道:“來來坐下,咱爺兒倆再喝幾杯!”

  楠子這才醒悟,連忙道了歉重新坐下,一邊喝酒,一邊和老人話別。

  一壺酒看看將盡,老漁翁掩懷問道:“孩子,你此一去誌在萬裏,我確信無疑,隻是不知這仇你打算怎樣報法?”

  這件事楠子倒沒有細想,隻好撓首說道:“這個——倒要向你老請教。”

  老漁翁並不推辭,直言說道:“曆來成大業者,無不知古而達今,以為鑒戒。老夫學陋識淺,不堪人師,倒有《史記》一部,想奉送給你,此書上記軒轅,下至武帝,囊括近三千年之曆史,共有十二本紀、八書、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可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如能細細讀來,必有收益。你看怎樣?”

  楠子沉吟良久,沒有答話,心中想道:當務之急報仇而已,無非一槍一刀殺個痛快。憑自己本領,戮死幾個洋鬼子和清朝官兵有什麽難處?無怪人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如像他說的這樣斯斯文文坐下來讀書,豈不把銳氣消磨光了?報仇雪恨又待何時!

  想到這裏,忙回道:“老人家的厚意我領了。怎奈眼下我心急如焚,實在沒有心緒讀書,而且四海為家,沒有定所,一部書背在身上,唯恐有失,還是暫放在你這裏吧。”

  老漁翁看楠子先是麵有卻色,後又說出這幾句話來,心中一冷,暗自惋惜:似這般不學無術,單靠血氣之勇,如何成得了大事!隨後又想:這也難怪,一來撚軍新敗,這孩子報仇心切,二來畢竟還是個黃毛孺子,以往軍中生活有所依托,未曾獨當一麵,涉世不深,哪知事業之艱難!誠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看來,如不讓他獨自闖闖世麵,單靠耳提麵命,是不能使他有切膚之感而自圖發憤的!也罷,自古成就人才,這也是必由之路,姑且隨他去吧!

  老漁翁想罷,說道:“楠子,目下你既然無心讀書,不帶也好。但我一言既出,家祖傳下來的這部史籍定然相送。你走後,我代為收藏,此去往東一裏半路,有個柏樹林,林中有個翰林墓,墓前有個龜馱碑,我明晚即把此書埋在龜馱碑下,雖我膝前子孫也不讓知曉。日後不論我在不在世上,你務必把這部史籍起出,帶在身旁,久後或許有些用處。”

  楠子見老人心誠,不便再推,隻好稱謝說:“如此說來,晚生一定遵命。”

  當下酒散,老漁翁棄船上岸,相送大堤之上。林楠子登高望遠,壯懷激烈,不能自己,遂反身拱手,辭別老人,決然登程而去。

  三

  林楠子自離開大運河,便決意謀刺報仇。他飄忽天下,一年多時間裏,刺殺了十幾個清朝地方贓官,而且每次必定留下“劍南”二字,以免拖累於人。

  後來,他身藏七星短劍,潛入京城,意在入宮行刺。這一天,林楠子正在長安街上行走,偶回頭,見街南一座牆院後立著一人,正盯著他看。林楠子看身影極熟,好似淨空師父,忙折回身想看個究竟,不想那人也折身而回。林楠子追過牆角,那人再無蹤跡,心中好生納悶。他轉而又想,天下身形相同的人何其多,師父既已隱居,哪會跑到京中來。因此,再沒往心上擱。

  一連幾天,林楠子在京中徘徊,打探入宮路徑。無奈宮廷防範甚密,急切不能得手,隻好暫時作罷。

  林楠子離開京城,依舊沒有定所,所過之處,隻要打聽到貪官汙吏,豪門惡霸,一定找上門,必欲除之而後快,而且一如既往,留名而去。

  如此三番五次,許多地方官府豪門視“劍南”如幽靈,多次懸賞捉拿。林楠子數次遇險,虧他藝高膽大,才得以走脫。但也有三次身陷絕境,幾乎喪生。

  頭一次是在濟南。他聞得濟南清兵統官曾參加殺戮撚軍,那晚他去行刺,不料統官素有防範,住所安有暗道機關,一下把林楠子困在一座樓內,清兵團團圍住,眼看要被活捉,突然對過一座樓火光衝天,清兵大亂,林楠子趁機打破窗戶,衝了出來。事後卻想,這火著得真是時候,莫非有神明護佑?

  又一次是在開封,那晚他被鏢局七八個人圍在一座房內,正急得團團轉,忽然從房頂垂下一條軟索,林楠子抬頭一看,房頂被揭開一個洞口,有個人正探頭向他低叫:“快走!”林楠子也是走投無路,急攀住那軟索,幾下子上了房頂。黑暗中見那人反身向房子東麵摔下幾片瓦塊,以此聲東擊西,頭前帶路,踩著房脊往西去了。林楠子隨後就走,等脫了險境,那人已不見了。林楠子暗想,也許是鏢局中有義氣朋友,暗中助我脫險,內心十分感激。

  第三次是在西子湖畔。一日傍晚,他正在湖邊一片林子裏將息,忽聽腦後風聲有異,連忙就地一滾,同時聽到背後一聲尖叫,急起身看時,暗算他的那人手持青鋒劍,已倒地身亡,後心插著一把飛刀,尚自顫顫抖動,卻不知何人所為。林楠子搜遍林子,也沒見個人影。

  此後多日,林楠子像揣個悶葫蘆,總也打不開。自思自歎,這三次絕處逢生,真是機緣巧合,到底是什麽人成全於我呢?竟是百思不得其解。

  卻說林楠子浪跡江湖,“劍南”的名氣自然傳揚開來,都知道這是一位除暴安良、來去無蹤的豪俠。

  盡管如此,林楠子卻漸漸感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終不能成大事。下一步該怎麽走,心中又不甚了了。他想,如果能找到淨空師父,讓他出些主意,也許會好一些。但他深知,師父既已決心歸隱,斷難找尋。這些年,楠子也曾留心察訪,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無奈何,林楠子又想起運河上的那位老漁翁,眼前一亮,覺得有了依靠。可是等他風塵仆仆趕到運河邊時,才知道老人家已在三年前溘然去世。

  林楠子站在大堤之上,望滔滔運河,想起當年老人相救之恩,自己不曾有涓埃之報,追悔莫及!繼而又憶起老人臨別教誨,明是金石之言,可那時竟不能理解,以至信馬由韁,十餘年大仇未報,三十歲當立不立。

  林楠子感歎不已,這時才真正感到,孤孤單單一個人,縱有天大本事,又有何用!因此,決意重走天王洪秀全、義父賴文光的道路,積聚力量,再舉義旗。

  林楠子決心已定,當天晚上在運河大堤東邊一裏半路的地方,找到那片柏樹林,從龜馱碑下挖出老漁翁藏在下麵的一部《史記》,又離開了大運河。

  他決定不管千難萬難,也要找到淨空師父,勸他重新出頭,協力其事。同時,準備找一個合適的地點落下腳來,才好擴展力量,慢慢圖舉。又想,其間若能遇上一些良才猛士,結為知己,將來舉事才好得心應手。

  自此,林楠子一邊尋師訪友,一邊留意落腳之地,不覺光陰如箭,又是一年過去了。

  這一天,他來到蘇魯皖三省交界的黃河故道岸邊。但見昔日黃河早已廢枯,腳下大堤殘破不堪,河道裏沙丘起伏,茅草叢生,深及胸頸。舉目望去,夾河兩岸十多裏不見人煙,倒是無數溝壑,如犬牙巨齒交錯排列。楠子不由歎道:這裏雖無高山之險固,卻有大河之雄闊,無怪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時,林楠子心中一動,一個念頭猛然間湧出來:這一帶正是一代帝王興起的地方,當年漢高祖劉邦率豐沛子弟斬蛇起義,開創四百年基業。我若能在此地紮下根來,定有一番作為!想罷,不由一陣心馳神往。

  時值三春天氣,輕風吹來,沁人心脾。林楠子在古堤上徘徊遐想,加之一天奔波,不覺有些困倦。他看看日頭還有一竿多高,投宿尚早,便解下身上包袱,把一部《史記》枕在頭下,和衣在堤上躺了下來,權作小憩。

  楠子躺在堤上,不覺漸漸入夢。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覺得頭下包袱往外抽動,心中一驚,莫非遇上了歹人!忙微睜二目,往上靜觀,果見頭前有個人影,夜色下不甚分明,正在徐徐拽他頭下包袱。那人大概以為裏麵有什麽貴重之物。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