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六軍團的勝利突圍,在敵人的戰略西線打開缺口,湘贛兩省敵軍大震。蔣介石估計紅六軍團可能在湘、粵、桂邊區活動,即電令廣東軍閥陳濟棠、廣西軍閥李宗仁、白崇禧派兵分別在湘粵、湘桂邊境堵截,同時急令湖南軍閥、西路軍總司令何鍵派出主力部隊追擊。為防堵紅軍深入湖南,何鍵急派劉建緒為前敵總指揮,馳往衡陽指揮作戰。劉建緒采取的緊急措施是,盡一切力量,首先鞏固湖南省防,確保其後方安全,然後再組織“圍剿”。他一麵令第十五師和第十六師輕裝前進,對紅六軍團實施側擊和堵擊,圖謀把紅軍堵在湘境之外;一麵調動湘東南地區保安第十六、十七、十八團在桂東、汝城之間構築防堵線,令第十九師第五十五旅及兩個保安團作為機動部隊,在郴縣和資興之間地區活動,以阻止紅軍深入湘南。同時,還令各地大搞堅壁清野,強迫群眾集中,控製糧食、船隻,封鎖橋梁,企圖在北上粵軍6 個團的配合下,圍殲紅軍於桂東汝城、資興、郴縣之間的地區。
由於敵情變化,紅六軍團決定放棄在湘東南地區發展遊擊戰爭、擴大遊擊區域、求得暫時立足的計劃,乘敵人圍堵部署尚未完成和湘江防禦還較薄弱之際,迅速行動甩開敵人,直奔第二步目標。並以急電報告了中革軍委。
為了“偵察敵情,並沿途掃清障礙”,軍團領導於8月11日下午派五十三團提前行動。該團經大塘、文溪等地,占領沙田。12 日清晨由沙田出發,經大湖、石壁山等地,前往汝城方向偵察。同時,還派出獨立四團經增口、侃大、流源到四都一帶活動,再經八麵山向資興東江附近地區前進,以牽製國民黨軍,保障主力部隊的右翼安全。
8月12日夜晚,紅六軍團主力從寨前圩出發後,連續急行軍,到達桂東沙田。13日以後,紅軍分成兩路離開沙田,一路經文昌、太湖、石壁山向汝城濠頭前進;一路由徑口、開山、暖水等地向資興的滁口進發,兩路部隊順利穿過敵人的防堵線,經資興東江,進入郴縣橋口(今屬郴州市蘇仙區)、鎖石橋、槐樹下、板橋、華塘(今屬郴州市北湖區)等地,以迅雷之勢越過郴宜公路,繞過桂陽縣城,於20 日占領新田縣城,全殲城內守軍,繳槍160支。
在連日進軍中,紅六軍團發現湘敵後方兵力極為空虛,在郴宜公路以西廣大地區,除部分縣城有保安團少數武裝防守外,沒有發現敵軍正規部隊的蹤跡,紅軍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據此判斷敵人在湘江沿線很少有重兵防守。為爭取先機,“減少將來渡湘江的困難”,紅六軍團在新田的小源村召開了全軍團以上幹部會議,分析了敵情,決心以強行軍直奔湘江,在零陵附近地區乘虛搶渡湘江,然後向新化、漵浦地區前進。會上,任弼時特別強調了紅軍紀律,要求連隊加強形勢教育,要結合打土豪分財物,開展政治宣傳工作。
21日,紅六軍團由新田出發,在道路崎嶇難行的大山區疾馳。為了延滯追兵,紅六軍團離開新田縣城時放火燒毀了西門橋。當晚,主力露宿在老虎坪、瓦槽嶺一帶山坡密林中,先頭部隊則經寧遠鯉溪、侯坪,越過響鼓嶺,進入零陵縣境(今雙牌縣)。23 日淩晨,主力從宿營地啟程,沿先頭部隊的行軍路線抵鏟子坪,與先頭部隊會師,旋即兵分兩路直插湘江東岸:右路8000餘人跨分水嶺,經接履橋(今屬永州市零陵區),深夜抵達蔡家鋪、略江口(今屬永州市冷水灘區)一帶;左路1000餘人,翻過鴨脊嶺,經菱角塘,到達零陵城郊七裏店一帶,於當天深夜在窗子塘俘虜守城鏟共義勇軍80餘人,處決了其頭目鄭正仁,其餘敵軍經教育後釋放。與此同時,紅軍在虎子嶺、五裏牌一帶燒起數處火堆,虛張攻城聲勢。然後向老埠頭、略江口疾馳,與右路紅軍會合,準備渡江。
此時,湘敵劉建緒已發現紅軍搶渡湘江意圖,急忙調集9 個團的兵力把守湘江西岸,占領有利地形,劫持所有船隻,沿江構築無數碉堡,淺水區安裝了密密麻麻的鐵絲網;敵第十五師、第十六師緊緊尾追;第三十二旅由邵陽向東安、零陵方向逼近。桂敵廖磊部第七軍第十九師、第二十四師分別經龍虎關、全州向零陵方向撲來,企圖配合湘軍圍殲紅軍於湘江東岸。加上江邊一帶地形平坦,不利作戰,而湘江上遊連降暴雨,江水陡漲,江寬流急,船隻又都被敵人拉到對岸,紅軍要在零陵地區渡過湘江,極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紅六軍團領導人當機立斷,決定放棄從零陵渡江的計劃,迅速轉移至零陵東南的陽明山地區(今屬雙牌縣),打算依托陽明山的有利地形,開展遊擊戰爭,建立以陽明山為中心的根據地。
陽明山是零陵地區有名的大山,縱橫30~40公裏,重巒疊嶂,高插雲霄。當地有首民謠說:“陽明山,陽明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丟鞍,翻過陽明山,時間三天三。”敵人料想紅軍不會鋌而走險,翻過陽明山。因此隻派了一個連的兵力憑險扼守山上的隘口。
24日淩晨,紅軍兵分兩路:一路經畫眉山、桐子坪,抵廟門口;一路經楓木樹、老江橋,抵廟門口。這時,在分水嶺阻擊尾追之敵的紅軍,已撤離陣地,回到主力部隊,於是全軍在廟門口一帶宿營。25 日淩晨,全軍整裝出發,經黃溪河左側支流,穿過崎嶇的羊腸小道,翻越荊棘叢生的馬鞍山,抵達陽明山,擊潰敵軍,占領祖爺庵。
紅軍進到陽明山後,發現陽明山活動區域狹小,土地貧瘠,物資匱乏,人口稀少,而且湘、桂軍閥已經調集4 倍於紅軍的兵力向陽明山包抄過來。鑒於地形、民情、敵情於己不利,紅軍決定放棄在這裏暫時立足、建立根據地、發展遊擊戰爭的計劃。26 日清晨,紅軍搗毀了陽明山特別區公所、旭日鄉公所,繳獲敵人槍支13 支,活捉了剛剛上任3天的特別區區長奉明托,然後經歇馬庵,直取祁陽白果市。敵軍認為紅軍東進是重返湘贛革命根據地的舉動,於是調集重兵在高亭司布防。當日下午,紅軍繞過敵軍防區,掉頭南下,經大壩頭,穿罐子洞,登大步嶺,出野雞嶺,往寧遠方向前進。在寧遠土地塘擊潰尾追之敵,跳出了敵人的重圍。次日拂曉,紅軍後衛部隊在上洞鋪與尾追之敵交火,擊潰敵軍後,紅軍從石家洞一帶出發,兵分兩路再次進入新田境內,在馬步嶺會合後,晚上宿營在雙巴涼亭、山田一帶崇山密林中。29 日,天剛蒙蒙亮,紅軍進入嘉禾。在嘉禾,軍團領導接見了湘南地方黨組織負責人周裏,並決定把譚餘保留下,給其一營兵力,要他以此為基礎組建湘南獨立團,重返湘贛革命根據地打遊擊。
嘉禾是蕭克的故鄉,在他的率領下,紅軍繞道行進,避開敵人,經廣發圩、楚江、大塘進入藍山土橋墟、新村一帶。30 日淩晨,紅軍經洪觀圩、蘭屏圩等地,行程40 多公裏,第三次進入寧遠境內,過下灌、水打鋪,過江華,朝道縣方向急進。
8月31日淩晨,紅六軍團先頭部隊在道縣後江橋打退鏟共義勇隊100 多人的攔擊,沿瀟水而上,經永明(今江永)桐口、銅溪尾、道縣桐溪尾、達村,直奔蔣家嶺。是日,紅軍主力兵分兩路進入道縣:左路抵駟馬橋一帶;右路到鄧家等地。9 月1 日,左路在茶源渡口搭起浮橋,順利渡過瀟水,宿營在楊柳塘;右路從洲背渡口架浮橋過瀟水,與左路會合,繼續西進。9月2日,全軍進至道縣通往廣西的要塞蔣家嶺。
蔣家嶺位於都龐嶺北端,湘、桂兩省交界處,是通往廣西永安關的前沿地帶,地勢十分險要。蔣家嶺分主峰、左峰和右峰。主峰是螺殼界,去廣西最近,由於山高路險,易守難攻,由敵保安團把守,但兵力配備較弱;右峰是金山獨嶺,左峰叫神仙頭,皆由號稱“鐵軍師”的桂軍第七軍第十九師第五十五團把守;各山腰都挖了縱橫的戰壕,築了堅固的工事,埋了鋒利的竹簽,從螺殼界山腳到神仙頭山腳之間的田野上築了一道約1000米的荊棘籬笆,中間隻留一個狹窄的缺口通往蔣家嶺村,山頭各兩座炮樓,嚴密地封鎖著山口通道和村莊。敵人獲悉紅軍要從這裏進入廣西,立即加強警戒,增設崗哨,對過往行人嚴加盤查,妄圖憑借險要地勢,配合尾追的湘敵,阻止紅軍的前進。
為了掃清前進道路的障礙,紅六軍團在分析了敵情後,決定強攻,給這股敵人以沉重打擊。紅軍的部署是:以3 個團的兵力分3 路猛攻螺殼界;以兩個團的兵力分別進攻左右兩峰,使敵軍不能互援;待占領主峰後,居高臨下,掃蕩兩翼;同時以1 個連的兵力,向神仙頭迂回運動。9 月2 日下午1 點左右,紅六軍團尖刀排攻擊蔣家嶺村,戰鬥打響,敵人紛紛向山上退卻。這時,埋伏在村頭和兩側山頭的敵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優勢裝備,瘋狂地進行反撲,紅軍從正麵進攻不利,於是退守堡子嶺村。
在此情況下,軍團領導重新分析了敵我態勢,決定改強攻為佯攻,以第五十團掩護第四十九團、第五十一團、第五十二團,從沙田迂回上山,猛攻敵人右翼,支援第一營第一連拿下神仙頭,然後合圍螺殼界。遵照這一作戰方案,紅軍第四十九、第五十一、第五十二團,在第五十團的掩護下,由當地農民引路,迅速向沙田方向運動,猛攻敵人右翼,敵軍倉皇應戰。這時早已接近敵人陣地的紅軍一躍而起,從背後猛攻敵人。頓時,槍聲、炮聲、手雷聲和喊殺聲響成一片,敵軍死傷頗多,紅軍乘勝衝上了神仙頭。紅軍抓住戰機,全線出擊。螺殼界守敵見勢不妙,丟盔棄甲,金山獨嶺守敵也無心戀戰,棄陣而逃。戰鬥至傍晚,號稱“鐵軍師”的桂軍第十九師第五十五團,紛紛逃往永安關廣西一側。
在蔣家嶺激戰的同時,紅六軍團後衛部隊在車田洞一帶與敵援軍第十五師、第十六師交戰。龜縮在道縣城內的部分桂軍及道縣保安團傾巢而出,向蔣家嶺撲來。紅六軍團為了避免敵人夾擊,停止追殲殘敵,除部分兵力控製螺殼界等製高點外,全軍繞過永安關,經下石塘、熊家等地,順利越過清水關,於9 月2 日進入廣西灌陽以北地區。
此時,何鍵判斷,紅軍將在全縣西北的黃沙河附近西渡湘江,急忙調集獨立第三十二旅及補充第一總隊和4 個保安團,到黃沙河地區展開,同時命令第十六師並電請桂軍第十九師繼續尾追紅軍,企圖消滅紅軍於黃沙河地區。紅六軍團領導得知敵人企圖和部署後,決心避開黃沙河地區,擬出其不意地在全縣以南的界首地區搶渡湘江。9 月3 日,紅六軍團在灌陽縣文市附近擊潰尾追之敵,於4日在界首地區順利渡過湘江,5日進占廣西西延(今資源)縣城,隨即按照中革軍委電示,在該地區轉入暫時休整,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紅六軍團在湘南地區大迂回20 多天,拖住敵人甩了個“&”形圈,使敵人疲於奔命,叫苦不迭。當時湖南軍閥何鍵無可奈何地哀歎:紅軍“專走偏僻小路”,“沿途藏匿符號旗幟,假稱湘軍回湘”,“完全避實就虛,決不與我接觸,如水之傾瀉,遇阻即回流”,“雖有目的而無方向……每每不能均如我們所料”,“時東時西,時南時北”,“行蹤飄忽,作圈子策略”,“我十五、十六師跟蹤追逐千裏,從未遇其主力”,“敵情不明,軍隊疲於奔命”。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何鍵為推脫責任,撤了第十六師師長彭位仁的職,以應付蔣介石。事後,何鍵說:“十六師太糟糕,要‘送客’也得送出個樣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