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率陝甘支隊在陝北安家後,著手總結剛剛結束的長征。在甘泉南邊的象鼻子灣,中央召開了全軍幹部會議,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彭德懷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毛澤東對長征作了精辟的總結。他說:
“從瑞金算起,12 個月零2 天,共367 天,戰鬥不超過35 天,休息不超過65天,行軍約267天,如果夜行軍也計算在內,就不止267 天。”
“我們走過了贛、閩、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11 個省,根據一軍團的統計,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裏,這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長征!”
“二萬五千裏中,紅軍占領了幾十個中小城鎮,籌款數百萬元。擴紅數千人,建立了數百個縣、區的蘇維埃政府,我們走遍了五嶺山脈、苗山、雷公山、婁山、雲霧山、大涼山、六盤山,渡過了於都河、信豐河、瀟水、湘江、清水江、烏江、赤水河、北盤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龍江、渭水河,經過了苗、瑤、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區。我們完成的空前偉大的遠征,是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接著,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長征的偉大曆史意義。毛澤東最後說:“同誌們,長征我們勝利了,但損失也是巨大的,我們中央紅軍從江西蘇區出發時有8萬人,現在大約隻剩1萬人了,人數雖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國革命的精華。現在中央紅軍又與陝北紅軍、陝北人民一起,擔負著更艱巨的任務,我們今後要更好地團結一起,共同完成中國革命的偉大任務。”
長征,以紅軍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長征,是人類曆史上史無前例的偉大事業,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深遠的影響。史沫特萊獲悉這一勝利喜訊後非常高興,迅速把這一消息告訴魯迅,並建議魯迅去電祝賀。
魯迅把這件事又告訴了茅盾。魯迅還單獨向中共中央發了賀電。賀電寫道:
“在你們的身上,寄托著中國與人類的希望。”
“英勇的紅軍將領和士兵們,你們的英勇鬥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中國民眾期待著你們更大的勝利。全中國民眾正在努力奮鬥,為你們的後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每步前進,將遇到熱烈的擁護和歡迎。”
“對於你們,我們那最英勇的偉大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我們是抱著那樣深刻的敬仰,那樣熱烈的愛護,那樣深摯的期望,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人類的光榮和幸福的未來。隻要想到你們在中國那樣無比的白色恐怖進攻下,英勇的,浴血苦鬥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就是半身不遂的人也會站起來笑!”
魯迅的賀電,代表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紅軍長征的勝利,不僅鼓舞著中國人民,而且在國際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共產國際高度評價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英勇鬥爭的模範”。
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不久,1936年6月至10月,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冒著生命危險,衝破國民黨層層封鎖,進入蘇區,廣泛采訪,寫下了真實報道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名篇《西行漫記》,熱烈地謳歌中國紅軍的長征,用西方人的視角評論長征的意義:
“不論你對紅軍有什麽看法,對他們的政治立場有什麽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長征是軍事史上偉大的業績之一。”“與此相比,漢尼拔經過阿爾卑斯山的行軍看上去像一場假日遠足。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比較是拿破侖從莫斯科的潰敗,但當時他的大軍已完全潰不成軍,軍心渙散。”“在某種意義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曆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回宣傳”,是“激動人心的遠征史詩”。
美國著名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的名著《偉大的道路》,也對長征作了生動的描繪。裏奧·胡柏曼、保羅·史威齊在為《偉大的道路》一書寫序言時,不約而同地用上述兩件發生在歐洲並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與長征作類比,凸現“長征是軍事史上獨一無二的事件。與長征比較起來,漢尼拔的跨越阿爾卑斯山在‘曆史的小劇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侖自莫斯科的撤退也隻是災難性的失敗,而長征則是最後勝利的前奏曲。”
多年以後,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到來的時候,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哈裏森·埃文斯·索爾茲伯裏對長征仍抱有濃厚興趣,踏著毛澤東長征的足跡采訪材料,感受當年的環境,寫下了轟動一時的名著《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他在中文版《自序》中寫道:
現在,美國、歐洲和世界各地,人們對於這麽多年以前由一支規模不大、不引人注目的中國男女組成的隊伍所進行的一次軍事行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我想,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他認為,“本世紀中沒有什麽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而且“在人類活動史上是無可比擬的”,“舉世無雙的”,“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
長征具有深遠的影響,紅軍走過的路程相當於美國東西跨度的兩倍。毛澤東之於中國猶如摩西率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長征把一個由不同成分組成的群體鍛造成一種強有力的運動,並且眾人對自己的事業深信不疑。長征還有宣傳的功績。一年時間經過了有2億人口的居住區,戰士們不停地宣傳他們的事業。毛澤東堅稱,夜晚休息不可能幹別的,但至少有時間教農民寫六個字:“打土豪,分田地”。
長征者都像是預言家,每一英勇的創新舉動似乎都證明了明天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到來。
一切嶄新的社會製度都是起源於理想——資本主義的初始階段也不例外——共產主義中國就誕生於長征的汗水、鮮血和冰雪之中。它激發了戰士們對新社會的渴望,也培養了他們的使命感。毛澤東曾是他那個時代的摩西。
毛澤東的研究者羅斯·特裏爾如是說。
長征一結束,新局麵就開始。毛澤東是一個不沉湎既往成績而勇往直前的人,新的使命又在召喚著他。在快要到陝北時,毛澤東曾以戰略家的氣魄,發出“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感慨。1936年初,他寫作的《沁園春·雪》,詮釋了他對新使命的向往及承擔新使命的豪情: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長征中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迅速轉換角色。意氣風發的毛澤東很快在這片黃土高坡大展宏圖,中央紅軍奠基西北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一方麵批判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敦促紅二、四方麵軍北上,一起高舉民族革命的大旗;另一方麵迅速轉換思路,著手迎接抗日戰爭這一新的革命高潮,開始構思拯救中華民族於危亡之中的宏圖大略。
周恩來在陝北與毛澤東一起攜手奮鬥。
王稼祥剛進陝北擔任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就因傷口發作,非常嚴重,“非開刀取出子彈,不能根本解決”,於是中央決定送他去蘇聯療傷。1937年7月初,王稼祥在賀誠的護送下到達莫斯科。在蘇期間,他向共產國際領導人、斯大林全麵介紹中國革命和中國黨的情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季米特洛夫完全讚成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各項政策,並明確表示中國黨要建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核心。這對我們黨進一步的團結和統一,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陝北,毛澤東不僅把這塊熱土變成了共產黨的生聚之地,打造了一個才華橫溢、叱吒風雲的領袖群體,而且贏得了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共產黨由此勝利地走向中國、走向世界、走向輝煌,萬眾歡呼“東方紅”。
這是長征的後續成果!
§§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史》,解放軍出版社1993 年版。
2.《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1989 年版。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年版。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1898—1949)》,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 年版。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朱德傳》,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7.徐則浩:《王稼祥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 年版。
8.朱仲麗:《黎明與晚霞》(王稼祥文學傳記),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
9.《張聞天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 年版。
10.《王稼祥選集》編輯組:《回憶王稼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彭德懷:《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12.李誌英:《博古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年版。
13.徐向前:《曆史的回顧》,解放軍出版社1985 年版。
14.徐向前:《永遠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1977年9月19日《人民日報》。
15.聶榮臻:《聶榮臻回憶錄》,戰士出版社1983 年版。
16.楊成武:《憶長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2 年版。
17.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18.《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
19.政治學院:《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七冊)。
20.《貴州社會科學》編輯部、貴州省博物館編:《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輯》,1983 年內部發行。
21.中共桂林地委《紅軍長征過廣西》編寫組:《紅軍長征過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22.《紅軍長征過雲南》編寫組:《紅軍長征過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四川省博物館編寫:《紅軍長征在四川的戰鬥經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4.《星火燎原》,戰士出版社1980 年版。
25.《豐碑——貴州省紀念遵義會議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6.《周恩來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 年版。
27.鄭廣瑾、方十可:《中國紅軍長征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8.鄭廣瑾:《長征事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29.蔣建農、鄭廣瑾:《長征途中的毛澤東》,紅旗出版社1993年版。
30.張樹軍、雷國珍、高新民:《毛澤東之路·民族救星》(1935—1945年的毛澤東),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31.李安葆主編:《長征路上: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郭晨:《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叢書:萬水千山隻等閑》,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33.李安葆:《長征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 年版。
34.歐陽雪梅、熊杏林:《紅色大本營》(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5.陳晉:《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萬卷出版公司2004年1 月版。
36.肖鋒:《周副主席指揮我們戰鬥》,《人民的好總理》續編(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37.李聚奎:《遵義會議前後》(《星火燎原》叢書之二),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
38.王行娟:《賀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 年版。
39.《在曆史的激流中——劉英回憶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版。
40.吳吉清:《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1.魏國祿:《隨周恩來副主席長征》,中國青年出版社1976 年版。
42.伍修權:《我的曆程》,解放軍出版社1984 年版。
43.呂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軍出版社1984 年版。
44.肖鋒:《長征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45.[美]哈裏森·索爾茲伯裏:《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
46.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版。
47.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戰士出版社版。
48.奧托·布勞恩:《中國紀事》,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12月出版。
49.韓素音:《周恩來與他的世紀》,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年中文版。
50.布熱津斯基:《沿著長征路線朝聖記》,《大江南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1.張國燾:《我的回憶》,現代史料編刊社1981 年版。
52.胡羽高:《共匪西竄記》,台灣出版。
53.盛仁學:《張國燾問題研究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1版。
54.《文獻和研究》、《四川文史資料選輯》、《江西文史資料選輯》、《鬥爭》第1 期至68 期、《紅色中華》1934 年4 月20 日、9月29 日。
§§後記
今年是長征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是中國革命鬥爭史上的重大曆史事件,是中國革命的重大轉折,是古今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花異葩。對於長征的偉大意義,毛澤東早就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長征是曆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曆史上曾有過這樣的長征麽?十二個月的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麽?”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曆史事件,在紅軍長征勝利70 周年之際,我們特組織編寫了《聚焦長征》係列書。
本係列書共分三種:《聚焦長征——長征中的毛澤東及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聚焦長征——長征中的重大戰略決策》、《聚焦長征——長征中的李德、張國燾》,它著眼於對長征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重大曆史事件作全景式的記述。本係列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的大力支持。
本係列書的主編是胡錦昌、趙焱森、葉健君;作者是劉華清、歐陽雪梅、郭欽。
參與本係列書工作的還有:夏遠生、王文珍、李萬青、王小平、歐陽樂安、蔣貴龍、王龍彪、彭煥才、程波、朱麗翔、文慧敏。
湖南人民出版社李建國、黃楚芳、李雄偉、彭富強、莫金蓮、章紅立等同誌為本係列書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本係列書寫作中參考了近年出版的大量有關長征的書籍和文章,吸收了有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借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時間較緊,編者的水平有限,本書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者
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