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0章 綏中碣石記

  因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於碣石刻碑記功,魏武帝更於碣石堆前留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不朽詩篇,碣石便成為闡釋帝王霸業的一個驚歎號。

  史載,渤海灣有五處碣石:河北樂亭、昌黎、秦皇島、北戴河,以及遼西綏中。樂亭碣石早已陷沉,餘下四處至今仍是勝景。

  中國的大地河山,凡有帝王蹤跡處,必為後世所關注。或景仰、或流播、或穿鑿成機緣,或附會成神話,不一而終。近年來,旅遊已成風氣,古跡成了最能吸引眼球的資源。故各地一哄而上,爭搶帝王名人蹤跡。某人生於何處,某人死於何處,某人隱於何處,某人遊於何處,都成了喋喋不休的官司。怪乎哉?不怪也,這大約也算是“中國特色”了。

  關於“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究竟到過哪處碣石,才華橫溢的曹操又在哪裏寫出了《步出夏門行》,史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九月上旬,我應邀去渤海大學演講。歸途在葫蘆島小住兩日,乘便遊了一趟綏中碣石。

  綏中碣石所在處,距山海關十五華裏,碣石共有三尊,最高的一尊有二十四米,最矮的也有十二米。離海岸找大約五百米。遠遠看去,錯落有致的一叢鐵褐岩岬,浮漾在萬頃一碧中,倒象是遠歸的舵樓。如果加點氤氳的水汽,它就會變成一棵嶺南的榕樹,如果在空濛的月夜,它就與蓬萊仙境無異了。但當地人,千百年來,卻一直稱它孟薑女墳。直到1984年,在離碣石最近的海岸,一處微微隆起的土堆上,發現了一座氣勢恢宏的秦宮遺址,才為綏中碣石作為“曆史驚歎號”增添了砝碼。

  據史家考證,此為秦始皇行宮,為沾碣石的光,便直名為秦碣石宮。遺址發掘工作進行了五年,現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來遊此,有兩個人相伴,一個是當過本地村黨支部書記的鄉村詩人,一個是當過鄉村中學教師的嗜史者,兩人都是六十歲開外的人。可以說一為村夫,一為野老。他們不習慣稱碣石,仍一口一個“孟薑女墳”。可見,民間與廟堂的記憶各不相同。民間重恩仇,廟堂重事功。恩仇出自情,事功源於理。舉凡世事,非情即理,都在情理之中。

  嗜史的野老站在秦王行宮的的遺址上,指著海浪中的“孟薑女墳”說,那就是秦始皇看過的碣石。我問他有何證據,他說,此前人們認為秦始皇勒石記功是在河北昌黎的碣石山,但那裏離海有三十多公裏,完全看不到海,秦始皇站在那裏,不會有天盡頭的感覺。魏武帝站在那裏,可以看“山島竦峙”,但見不著“水何澹澹”。我問,此處既是碣石,為何要叫“孟薑女墳”呢?野老若有所思回答:孟薑女是哭倒長城的,讓碣石變成她的墳,天天對著秦始皇行宮哭泣,也算是表達了老百姓的心情。村夫聽了,搓手一笑,作首肯狀。

  野老的話,雖是淺見,終非陋見。不管怎麽說,碣石已成為曆史的符號。但這符號,在線裝的帝王本紀裏,在老百姓的心裏頭,傳達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