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2章 雪竇飛瀑

  未到雪竇山時,隻知有一個雪竇寺。相傳一千六百年前,這雪竇山上就有人結廬事佛。但它聲聞於天下,卻是宋朝景祐年間的事。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曾夢遊一寺,醒來後,不知該寺在哪裏,便下令全國各地將山川寺院繪圖呈上。他逐一披覽,看到雪竇寺圖時,感到就是他夢中所遊之地,便下令賞賜。從此,雪竇寺聲名大振。唐、宋、明三朝,佛教禪宗大興於天下,不少高僧大德,來雪竇寺駐錫。皇上的恩寵,加之禪宗的推崇,這雪竇寺成了“天下禪宗十刹”之一。

  雪竇寺的名聲在冷落了數百年之後,近年又重新雀躍了起來。蓋因這雪竇寺在蔣介石的老家溪口附近,老蔣曾多次到這雪竇寺中敬香禮佛。老蔣篤信佛教,為了和宋美齡結婚,才不得不依夫人要求皈依基督教。但成了基督徒的老蔣,每次回到故鄉,仍會帶著宋美齡到這雪竇寺中燒一柱香的。

  在老蔣之前,還有一個曆史上著名人物,即唐朝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兵敗後,他隱姓埋名,躲到這雪竇寺中當了一名和尚。傳說寺前的含珠林,即是他的墓地。

  因為這些故事,動了我的遊興。

  到雪竇山時,已是下午三時了。此番江浙之行,一連七天,盡是雨天,今天從杭州出發,車行杭甬高速公路,天稍稍開朗了些。我慶幸總算能獲得一個不雨的天氣。但一入雪竇山,又是細雨蒙蒙,參差高下的山峰,皆在雨霧繚繞之中。乍暖還寒時節,山中尚有些勉強的新綠,被雨霧這麽隨意的一遮一掩,竟無多少生氣了。

  在雪竇山風景區的門口買了門票,讓司機把車開到雪竇寺的門口等,我則沿門左的石板路拾階而去。我並不知道這石階通向哪裏,隻是覺得,撐一把傘,在這寂靜無人的山道上踽踽地走,實在是難得的享受。

  忽然,一陣轟隆轟隆聲,頗有撼山之勢,細聽,是水聲。山中哪來這麽粗壯的水流呢?踽踽的步態頓時匆匆起來了,前行不過百米,拐過一個山嘴,一條嫵媚可愛的溪水,悠然泊在夾峙的兩山之中。

  清溪之右,水流來處,穿過三三兩兩的綠樹,約有裏把路的地方,是一片白牆青瓦、鬥拱飛簷的建築。那必定就是雪竇寺了。清溪之左,水流向的地方,是一處斷崖,我走向斷崖,拽著一顆小樹探頭一望,頓時頭暈目眩,好高好高的斷崖,壁立千仞。這股可愛的溪流由此跌下去,換回的,便是這一陣陣的春雷一般的轟隆之聲了。

  這時,我才看見斷崖邊的石碑,書有三字:千丈岩。

  溪水對麵的山路上,有人聲。我涉過溪水中的石步,過到山路上。路裏有四五家專賣山貨和紀念品的小店,路外是一處突出的岩石。岩石上懸空建有一個小台,這時,正有人在上麵攝影。

  “來吧,照一張千丈岩瀑布,這裏是最好的地方。”一位胸前掛著美能達相機的女攝影師招呼我。

  “我不照相,隻想看看瀑布。”

  說著,我準備登上小平台。女攝影師攔住我,說:“上去看看可以,但得交一元錢。”

  我想,這台子大概是她出資建的,一元錢也不貴,就給了她,上了台子。

  不作美的天公到底還是留了一線人情,淅淅瀝瀝的雨停了,接著風來,呼呼嘯嘯地把粘在千丈岩上的煙雲一個勁兒地掃走。這一短暫的過程大約隻有五分鍾。但這寶貴的五分鍾,畢竟能讓我一睹為快。

  這千丈岩是一堵環形的大石壁,一排簇擁的峰頭,到這裏突然被齊斬斬地劈開,露出丹霞地貌的赭紅色岩石。那道清泉便是在這巨大的丹石屏風上飛流而下。屏風之中,有一塊突出的岩石,飛流正好落在這塊岩石上,被擊成無數晶亮細碎的珍珠,飄飄灑灑,迸發而落。而這石屏千仞奇絕,在半空中迸散的珍珠,想落入穀底還不那麽容易呢,穀底一陣風來,輕盈的水珠受風而舞,梳成煙,漫成雲鬢,憑空浮沉,貼壁飛動。如霞的岩石,在羽衣一樣飄揚的飛瀑中,若隱若現,如醉如癡;似真還幻,似幻還真。站在台子上的我,頓生了今夕何夕的感覺,真想縱身一躍,和眼前這億萬兆的光子、電子一起披發而舞。

  然而,我終究沒有勇氣,去做這生命的舞蹈。可是,聽路邊小賣店的婦人講,老百姓的口頭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本是這千丈岩飛瀑旁發生的一個故事。

  據傳雪竇寺的一個小和尚打死了幾隻老鼠,寺中方丈認為小和尚開了殺戒,為了得到超度,要求小和尚跳下千丈岩贖罪。小和尚來到崖邊,望著衝跌而下的飛瀑,完全沒有自殺的勇氣。但師命又不可違抗,不禁傷心落淚。此時有一位屠夫路過,見小和尚哭泣,便問原由,小和尚據實相告。屠夫聽罷,心想,這小和尚隻不過打死幾隻老鼠,方丈就要他跳岩贖罪,我這當屠夫的,幾十年來,殺豬宰羊,少說也有幾千頭。比之小和尚,贖罪的應該是我啊!這麽一想,屠夫起了懺悔之情,頓時雙目一閉,便從這瀑布口縱身一躍,跳下千丈岩。說時遲,那時快,隻見一隻仙鶴箭一般飛來,將屠夫穩穩托住,直上九天而去了。

  聽罷婦人講的故事,我立刻想到黃巢,他兵敗躲進雪竇寺,乃是將做皇帝的美夢轉成入佛的癡想了。近年來,還有一個傳說,當了四十天大順皇帝的李自成,並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躲進湘西石門寺當了一名和尚。前幾天,遊靈隱寺,在介紹靈隱寺的小冊子中,看到有寫《討武曌文》的駱賓王在此出家的說法。還有人說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也在四川做了和尚。曆史上這些有名的造反派,到後來都皈依佛門。姑且不論是否有些史實,即使是真的,這幾個人的和尚生涯,絕不會是自覺自願的。遁入空門,乃是英雄的末路。至於人們為什麽要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家典故,安放在這千丈岩前,我想,肯定與傳說黃巢在雪竇寺出家有關。但是,黃巢並沒有從這千丈岩跳下去,而是在雪竇寺中圓寂了。否則,含珠林是其墓地的說法,又不能成立了。

  千丈岩飛瀑,是自然之大觀,是雪竇寺中最為瑰麗的勝景。但是文化典籍賦予它的濃鬱的佛教色彩,在中國的成了名的瀑布中,如廬山三疊泉、貴陽黃果樹、黃河的壺口瀑布等,卻又是絕無僅有的。

  從千丈岩畔下來,走到雪竇寺,隻見山門上有四幅對聯,其中一幅是:

  淌下來看上去,垂流趣在仰觀,高瀑似含禪意。

  裝進去倒出來,廢物並非無用,布袋也有佛心。

  近年來,雪竇寺重修,規模更勝從前。而且,這裏更成了布袋和尚(傳說是彌勒佛)的道場。上麵的這幅對聯,一句寫千丈岩瀑布,一句寫布袋和尚。即心即佛,觸物皆禪,本是智慧的事。隻是這“高瀑似含禪意”,究竟起來,其意義恐怕不僅僅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簡單的公案之中。當地人講,看雪竇飛瀑,最好是跑到山腳下去仰觀,據說那樣,才能獲得真正的“高山仰止”的感覺。但我是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尋找那樣的感覺,隻有留待下一次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