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章 漫步在蛇骨塔下

  那天,我沿滇藏公路北上,來到大理古城。這裏是我滇西南旅遊的第一站。美麗的蒼山洱海,神奇的蝴蝶泉,還有崇聖寺三塔,都是此處久負盛名的景點。

  車抵大理古城已是下午四點,吃過晚飯,在悄悄籠來的霧中,我先遊了三塔。

  雲南在中國的西南,滇西南則是西南中的西南。從八卦看,滇西南是坤之極地。

  乾屬陽,坤受陰。滇西南無疑是陰之極處。我旅行其中,感到這一塊百族雜居之地,的確有著鮮明的坤之特色。此地多山,潮氣非常重,長期的鬱結,因此蘊養了中國最好的美玉。此地有月,但哪怕是最好的月夜,其月光也過分曖昧,絕沒有北國月夜的那種朗朗清輝,此地的男人,看不出什麽好處,此地的婦女,卻多俊美之人。經商擺攤的,也是女多男少。更有一事,此地民間的秘術很多。有些秘術,聽來叫人駭怕。佛教實乃也是一件神秘的事。於此地亦頗為盛行。

  崇聖寺三塔算是這裏佛教盛行的一個名證。

  走出重新修複的大理古城樓,約一裏許,就到了三塔所在地。據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滇遊日記》記載:

  是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成中建,名崇聖寺。 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六層,故 今名為三塔。

  經過幾次兵劫和大地震,建築在蒼山十九峰下的崇聖寺,早已蕩然無存,留下的隻是它的附屬建築——三塔。

  由於三塔所建處地勢較高,在滇藏公路的車上,老遠就可以看到它們。不知為何,它們一入眼簾,窗處的活潑的秋色,竟一下子少了許多生氣。這大約是我因此聯想到了河南少林寺中的那一片塔林。當然,那林林總總的數百座塔,都是矮矮小小的,每座塔下,都埋了一位高僧。佛家的塔林與俗家的墳場,給人的淒涼的感覺,相同無二。

  寶塔產生於印度佛教,原是用來安葬僧侶骨灰的墓穴。僅高三點四米,頂有寶刹,梵名“窣堵波”,漢語譯為“浮圖”或“塔陀”。佛教傳入中國後,寶塔這種建築也就來漢土安家落戶了。隻是我們漢人,絕不照搬別人的東西。我們的祖先把印度的塔與中國的樓閣建築相融合,逐漸演變成重樓坐閣式的中國塔,並與石窟、壁畫一起,構成中國佛教文化的三大藝術。

  來到三塔跟前,首先感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反差。蒼山十九峰的林濤,懸著豐腴的青黑色的雨意。而三塔厲厲的瘦削的白,刺入其中,像是一曲深沉的安魂曲中突然出現三句硬硬的長笛。接著,我就聽見中塔中巢燕的叫聲。嗟嗟喳喳,比起中原地區呢呢喃喃的雨燕,此處燕的發聲,也是亢奮了許多。

  我並不是特別喜愛吳儂軟語,而是感到,此時我眼中的白塔,耳中的燕語,都因陰極生陽的緣故,多了一些我一向排斥的躁性。

  不過,這三座塔的特色,還是吸引了我。

  最中間的大塔,又叫千尋塔,高約七十米。是座方形密簷式磚塔,共有十六層。分立在大塔稍後的南、北兩小塔,均高四十二米,是一對十級的八角形磚塔。中間的大塔,造形與西安的小雁塔相似。而一對輔塔,則是滇西南“蛇骨塔”的建築風格的代表了。這三塔渾然一體,在曆史的風風雨雨中,相依為命,送走了一劫又一劫。

  關於三塔的修建年代,王崧《南詔野史》有載:“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嵯巔建大理崇聖寺,基方七裏,聖僧李賢者定立三塔,高三十餘丈。自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功始完。匠人恭韜,徽義,徐立。”這麽說,三塔是同時修建的了。但從建築風格來看,又不像是同一時期的產物。後來又看到一些資料,才證實《南詔野史》記載有誤。千尋塔的確是公元八三六年至八四〇年建成的,而左右的輔塔,卻是建於公元一一〇一年至一一二五年。前後相差了一百八十年。

  建成千尋塔的唐代,正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就像現在各地紛紛籌集巨資建立仿古一條街和旅遊度假區一樣,那時各地也都以建大寺,築巨塔為樂事。晚唐的段成式,是宰相的兒子,也是一位傑出的學問家,他寫了一本《寺塔記》的書,專門記載當時的京城長安東城一帶的寺塔。一條左街上,竟有寺廟十八所之多。而且逢寺有塔,逢塔必有壁畫。可見當時建塔的風氣之盛。大理雖屬極遠的邊陲,亦不免受其影響,築起這麽一座千尋塔。

  比起中原地區的塔來,千尋塔中的“文化感”要淡薄得多。其一是沒有諸如吳道子、閻立本這樣的繪畫大師留畫於塔壁。壁畫之於中國的塔,就像壁畫之於歐洲的大教堂,是不可或缺的。其二,是文人題詠甚少。西安一座大雁塔,幾乎集中了唐代最負盛名的詩人的歌詠。盡管是一座小小建築,凝結其中的,卻是一個完整的盛唐氣象。

  所以說,這座千尋塔雖然是唐代的產物,但隻能算是一件仿製品。中原的古塔,經千百年的戰火,已經所剩無幾。大理遠離中原,也就遠離了大規模的戰爭,這是千尋塔得以保存的原因。盡管是仿製品,站在它跟前,你依然可以形象地體會到盛唐氣象。中國數千年的曆史,最值得我們驕傲的莫過於盛唐。那時的京城長安,很有點像美國紐約在今日世界的地位。China town一詞,我們不譯為中國城或漢人街而譯成唐人街,大約就是我們都承認隻有盛唐才能代表禮義之邦的中國。

  盛唐的開放胸襟和兼收並蓄的文化風範,並不難以為繼。難以為繼的,是那時的宗教觀。佛教在唐代達到發展的頂峰,對風化士民也的確起到作用。唐代的中興,不能說同這種宗教觀的轉變與深化有關。我這麽說,並不是宣揚“佛教興國”,而是覺得現在,還沒有哪一種信仰,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中華民族的信心和智慧。

  在千尋塔下,這麽胡思亂想了一通。暮色還不算太稠,我想趁剩下的天光登塔作一番俯瞰,可是塔門緊閉,說是守塔人下班了不接待遊人。這令我多少有點不快活,隻好眼巴巴地看著燕子自由地從塔的簷窗裏穿進穿出。

  後來,在滇西南的旅遊中,我又看見了不少的塔,多半是極富滇西南特色的蛇骨塔。

  從滇西歸家後,我讀到明人朱孟震寫的《西南夷風土記》,其中有這麽一段:

  其地俗尚佛教,寺塔遍村落,且極壯麗。自緬甸以下,唯事誦經,俗不殺牲,所以鳥獸與人相狎。凡有疾病祝佛,以僧代之,或一年、二年、三年,募人代之。

  由此可見,一直到明代,滇西南這塊地方,還是寺塔隨處可見,且有著鳥獸與人相狎的桃花源風光。可惜,這些都隻保留在線裝書裏。旅行其中,村村寨寨,我沒看到多少香案,賣豬肉的案子倒是到處都有。至於塔,即使存下的,當地人也根本不把它當成什麽景致。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