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古都北平在沒有硝煙中交接

  就在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淮海戰役尚在進行時,毛澤東又在下另一步棋了。

  毛澤東把目光投向了華北。在北平、天津、張家口這三角地帶,駐守著傅作義集團,有四個兵團,十三個軍,連同地方保安團,總共有六十多萬人,是一塊“大肥肉”。

  毛澤東部署平津戰役。他采用的戰略,既不同於遼沈戰役先掐住錦州這“咽喉”的打法,又不同於淮海戰役先瞄準黃伯韜兵團來個“中間突破”的打法。這一回,他采用“聲西擊東”法。

  毛澤東的“聲西擊東”的戰略,是佯裝攻西麵的北平,而真正的目的是取東麵的天津。

  1948年12月11日,毛澤東給林彪、羅榮桓發去《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便明確指出:“三縱決不要去南口,該縱可按我們9日電開至北平以東、通縣以南地區,從東麵威脅北平,同四縱、十一縱、五縱形成對北平的包圍。…但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圍北平,而是首先包圍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諸點。”

  毛澤東采取圍北平而取天津的戰略,是因為考慮到傅作義集團已是驚弓之鳥。蔣介石在東北和淮海的大敗,使傅作義集團惶惶不可終日。蔣介石以為,東北已失,淮海危急,平津難保,而寧滬兵力單薄。為此,蔣介石曾命令傅作義率部南撤,放棄平津,退守寧滬。傅作義呢?他並非蔣介石嫡係,他想保存自己的實力,西撤察哈爾、綏遠一帶,怕入寧滬會被蔣介石所支配。為此,傅作義向蔣介石建議,暫守平津。蔣介石同意了。

  毛澤東深知蔣介石、傅作義的心態,擔心一受驚嚇,傅作義很可能南逃,而從天津經海路南逃是一條可能的路。因此,毛澤東不能不先切斷傅作義集團的退路,卻又不能讓傅作義看出來,所以就來了個“聲西擊東”。

  毛澤東在著手部署平津戰役時,幾乎不動聲色。他絕不驚動蔣介石,更不去驚動那已是驚弓之鳥的傅作義。

  麵對著蔣介石和傅作義,毛澤東悄然下了三步棋:

  毛澤東的第一步棋,是“急棋”。他秘密急調林彪部隊人關。他特別囑咐,在林彪入關之後,仍要在《沈陽報》上發表林彪在沈陽的消息,以求迷惑視聽,穩住傅作義。蔣介石、傅作義以為,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林彪部隊必定要進行休整。傅作義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一紙命令,林彪大軍迅速人關,已經悄然挪到他的鼻子底下!

  毛澤東的第二步棋,是“緩棋”。他馳電淮海戰場,命令暫緩捉拿“網中之魚”杜聿明集團。毛澤東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透露了他這一“緩棋”的用意:“為著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戰役諸敵南下,我們準備命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於殲滅黃維兵團之後,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已殲約一半左右)之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

  毛澤東說明了他的擔心:“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兩星期內一般應采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

  毛澤東下的第三步棋,是“暗棋”。這步“暗棋”是極端秘密的,直到若幹年後才漸漸透露真相。

  簡直不可想象,坐在西柏坡土屋裏的毛澤東,居然對北平城裏傅作義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諸如傅作義在家裏發脾氣,咬火柴頭,唉聲歎氣,以至想自殺,毛澤東全都清清楚楚。

  毛澤東怎麽會對傅作義的動態如此了解?那是因為中共在傅作義家中,布了一顆“暗棋”!

  傅作義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長女傅冬菊竟然是中共地下黨員!傅冬菊原本在天津大公報社工作,並在那裏秘密地加入了中共。這裏所說的“秘密”,是因為考慮到她的特殊身份,比一般的中共地下黨員更為秘密。她隻保持單線聯係,以至於後來中共占領北平時,中共北平黨組織還準備發展她入黨呢!

  考慮到爭取傅作義投降,事關重大,傅冬菊接到秘密指示,要她從天津回到北平工作。於是,傅冬菊回到了父親身邊。

  傅冬菊第一次試探父親的態度,說是有個同學是共產黨,願與他商談合作之事。傅作義當即反問:“是真共產黨還是軍統?你可別上當!要遇上假共產黨,那就麻煩了。”

  當傅冬菊再三說明她的同學是真共產黨,傅作義又問:“是毛澤東派來的還是聶榮臻派來的?”

  初次的試探,傅冬菊發覺父親是有與共產黨合作之意。因為他無此意的話,就會一口回絕的。

  那時,傅冬菊差不多每天都秘密前往北平東黃城根中共地下黨員李中家裏,跟中共聯絡員崔月犁見麵。這樣,傅作義的一舉一動都在中共掌握之中。崔月犁曾回憶道:“有時頭天晚上發生的事,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發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

  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都被中共動員起來。華北學院的教授兼政治係主任杜任之,是中共黨員。他的胞弟杜敬之是傅作義的軍醫,他們又都是傅作義的同鄉。中共委派杜任之前去聯絡。

  傅作義的《平明日報》采訪部主任李炳泉,也是中共黨員。他與傅作義的“剿總”總部聯絡處處長李騰九有著親戚關係,他同樣受中共委派,與傅作義聯絡……

  毛澤東接連下了這三步棋。在1948年12月22日,完成種種部署之後,中共部隊打響了平津戰役的槍聲,一舉殲滅新保安傅作義三十五軍軍部。24日,攻克了張家口,殲滅傅作義部隊五萬四千多人。

  這樣,北平、天津、張家口這i角地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吃”掉了一角。

  緊接著,駐守天津的國民黨陳長捷部隊陷入了重圍。這下子,使蔣介石為之震驚。1949年1月3日,蔣介石致電傅作義,加以勉勵:“就華北言,匪眾雖多,其裝備補給則不如我,其素質訓練,又遠不如我。”

  蔣介石還說:“抱定有匪無我,有我無匪之決心,激勵所部,鼓起滅此朝食之勇氣,造成高度堅強力量,發揚我革命軍人冒險犯難,以一敵十之精神,搶占機先,穩紮猛打,奮鬥到底,堅持最後五分鍾,為戡亂高潮創造輝煌戰史之一頁,深信克敵製勝,完成戡亂建國之功,端在此戰也。”

  大勢已去,蔣介石的這番空話,無濟於事。

  毛澤東決定先取天津。

  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乃傅作義在保定軍官學校學習時的同學。陳長捷在天津修築了堅固的城防工事,揚言起碼可以守上半年,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城防工程圖紙,卻被中共地下黨員描了一份,送到了林彪手中,又由林彪派人送交毛澤東。

  中共派人與陳長捷商談投降之事,被陳長捷所拒絕。1月14日,毛澤東下令對天津發動總攻。經過二十九小時的激戰,天津於15日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中。十三萬蔣軍被殲,陳長捷被活捉。同日,毛澤東任命黃敬(即俞啟威)為天津市市長。

  天津失落,北平震驚。鑒於傅作義有受降的意向,北平的幕後活動大大加快了步伐。

  傅作義派出了他的副手、華北“剿總”副總司令鄧寶珊作為全權代表。據崔月犁回憶,她在北平華北學院院長王捷三家中,初晤鄧寶珊。鄧寶珊一見麵,就對崔月犁說:“我是了解共產黨政策的,我有個孩子在延安學習過,我見過毛主席,陝北電台的廣播我經常聽。”

  鄧寶珊作為傅作義的代表,秘密出城與林彪進行談判。林彪則派出參謀處處長蘇靜作為聯絡代表,隨鄧寶珊秘密進入北平城。傅作義的長女傅冬菊,在這關鍵的時刻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終於,在1月22日下午6時,中外記者蜂擁於北平中山公園水榭,捕捉重大新聞:傅作義的代表閣又文在那裏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傅作義總司令文告,公布中共和他和平解決北平之雙方協議。

  文告稱,為迅速縮短戰爭,獲致人民公意的和平,保全工商業基礎與文物古跡,使國家元氣不再受損傷,一舉促成全國徹底和平的早日實現,將雙方協議,除有關軍事細節從略外,公布如下……

  於是,秘密的談判,也就公之於眾。從這天開始傅作義把二十萬軍隊撤離北平市區,前往城外指定地點,聽候改編。

  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入北平城。這樣,這座古都在一片和平的氣氛中,轉人中共手中。

  毛澤東對北平的和平解決方式,作出高度評價。他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

  這種方法是在敵軍主力被消滅以後必然地要出現的,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於我軍於人民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傷亡和破壞。因此,各野戰軍領導同誌都應注意和學會這樣一種鬥爭方武。這是一種鬥爭方式,是一種不流血的鬥爭方式,並不是不用鬥爭可以解決問題的。

  從此,平津戰役畫上句號。在這一戰役中蔣介石部隊被殲滅和改編的達五十二萬人,隻有駐守塘沽的五萬人得以從海上逃跑。

  國共主力進行決戰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這三大戰役,曆時一百四十二天,蔣介石部隊被殲的總數為一百五十四萬多人。

  對於蔣介石這一慘敗,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寫給杜魯門總統的信中,倒是說得頗為客觀;

  國軍在具有決定性的1948年內,沒有一次戰役的失敗是由於缺乏武器或彈藥。

  事實上,我們的觀察人員於戰爭初期在重慶所觀察的腐敗現象,已經使國民黨的抵抗受到致命的削弱。它的領袖們對於他們所遭遇的危機已經證明是無力應付的。它的部隊已經喪失鬥誌,它的政府已經失去人民的支持。

  §§第十章 風卷殘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