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保和殿臚傳

自從方苞晉見過雍正,第二天,雍正便命侍衛楊大壯和小太監高無庸率人,將方先生的書卷、家室搬來,在西華門外指定了一處三進兩橫的四合院宅子。自此以後,方苞又如康熙朝一樣,成了一位不著袍冠,不需與其他大臣一道早朝入值的布衣宰相。方苞因為原來跟在藩邸的雍正接觸不多,聽人說他是個寡情少義的“冷麵王”,這次為張廷璐說項,本不抱多少希望。隻因跟張家情誼太深,張廷玉對他有過救命之恩,故而硬著頭皮跟雍正去說,沒想這個新主子也跟先帝一般言聽計從,對他如此恩重。過後,他倒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這日從太和殿早朝下來,雍正回到養心殿,見方苞已在上書房料理文牘,便悠閑自得地說:

“方先生,當初先帝立傳位遺詔,在朕與十四弟之間猶豫不決,曾征詢近臣意見,先生你是怎麽說的?”

方苞一下嚇猛了,他怎麽也弄不明白,他和康熙兩個人的對話,法不傳六耳的機密,怎麽會傳入雍正的耳中?況且他與康熙說過的話,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他說過雍正的好話,也說過他的壞話。他重提舊事,用意何在?隻見雍正從案頭匣子裏,取出一本黃絹麵冊子,翻到一頁展開,看了看遞過來,笑道:

“你也許忘記了,看看先帝爺的禦筆劄記,一定能再想了起來。”

方苞的手微微抖著,心撲騰撲騰直跳,接過本子,膽顫心驚地看著,果見冊子三百零八頁上幾行字寫著:

今日征問方苞:“諸子皆佳,出類拔萃者為四阿哥與十四阿哥。然天下惟有一主,誰可當者?” 方苞答奏:“唯有一法為皇上決疑!”問:“何法?”答曰:“觀聖孫!佳子佳孫,可保大清三代昌盛。”朕拊掌稱善:“大哉斯言!”六十年正月穀旦記。

方苞呆望著那熟悉的,一筆一劃一字不苟的字跡,眼淚一湧而出。突然又想,雍正把這個給我看是什麽意思呢?康熙駕崩,新皇即位前後,他已離開宮闈隱居西山。也曾聽得山野樵夫村頭巷議,說有人篡改了傳位遺詔,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雍正如此,是否想借方苞之筆來澄清朝野非議?即算康熙爺的劄記是真,不是偽造(要模仿先帝的筆跡是很容易的),我方苞的確說過“觀聖孫”之言,但誰又能保證康熙爺就真在傳位詔書上按我方苞之意傳給“四阿哥”,而不按別的大臣之意或他之聖意傳給“十四阿哥”呢?他即使喪失人格,去寫粉飾文章,又能說明什麽問題呢?

“為君難呐!”雍正見方苞站在那兒默默無言,知是看了先帝的筆跡過於激動,便感歎地說:“方先生,你已經把朕推上火爐呢,又把朕的兒子也推上火爐!你說的‘好聖孫’如今是朕的四皇子弘曆,朕要讓你做他的師傅,你要為大清輔佐三代帝王,於公於私,朕都要你負責始終。先生,你能答應嗎?”

方苞誠惶誠恐地跪伏下去,說道:“臣德薄能鮮,才疏學淺,哪能做寶親王之師,萬歲還是另覓賢儒吧!”

“快快請起!”雍正把方苞扶了起來,緩緩說道,“朕隻要你給弘曆兄弟講講經書,你還是在朕身邊參讚朝務,望先生不要推辭。”

方苞不好再說什麽了,這時,邢年走了進來稟道:

“萬歲爺,張廷玉、馬齊、隆科多,還有李衛、田文鏡、李紱和孫嘉淦、楊名時進來了,叫不叫進?”

“叫他們進來吧!”雍正轉對方苞笑道,“先生隻管坐著。”一會兒,八人進來,在東暖閣炕前行禮。張廷玉、馬齊是方苞多年朋友,以目示意算打了招呼,其餘人倒不知是誰坐在帝旁,看了一眼便轉臉聽皇上說話。

“都起來吧,給張廷玉、馬齊和舅舅賜坐。”雍正的心情不錯,掃了一眼站著的幾個年輕官員,微微一笑道,“把你們幾個相關的人召來,是想把兩案作個了斷。因為李紱主持的掄才大典結束,就要臚傳布告黃榜。李衛,你是兩案掌總的,你先說說!”

“紮!”李衛裝模作樣從靴頁子裏抽出折子展開,其實他根本不看字,還是憑記憶把諾敏虧空案和科場舞弊兩案審結情況說得一絲不爽。雍正聽著,也不插話,待李衛說了半個時辰,方皺眉問道:

“說完了?”

“完了。”

“諾敏、羅經是什麽處分?”

“部議腰斬!”

雍正趿靴下炕,問道:“科案呢?”

“正副主考官張廷璐、楊名時,發現試題泄露,即停了考試,封了貢院,第二天遞折子稟報了科場有舞弊之嫌。故主考官盡到了人臣之責,除撤去主考之職,都已遵旨放出大牢,不再追究。”李衛拿定了主意,欠身說道,“順天府十八房考官中,查實五人有貪贓受賄知情不報之罪,重者兩人處秋後問斬,較輕者三人發配兩千裏軍中效力。至於考題如何泄露,似難查實,留待後議。”

“李衛說完了,你們看怎麽樣?”雍正踱著步子,環視眾臣。坐著的和站著的,你望著我,我望著你,沒人敢說什麽。忽地孫嘉淦叩了個頭,梗著脖子道:

“萬歲,李衛本是斷案能臣,諾敏一案審結清淅,處置也還公道;然科考一案,既然‘似難查實’,就該繼續查個水落石出,怎麽葫蘆未提就喊結案殺人呢?”

雍正的臉立時拉了下來,他沒有讓李衛深查下去,是怕改元伊始就扯出皇室紛爭,所以留了個尾巴“留待後議”。這又怎麽跟“扭筋”的醜八怪說得清呢?

方苞深知其中奧秘,朝孫嘉淦一笑道:“後生小子,情、法、理有經有權,有輕有重。以天地之大,道藏之深,豈能用一把尺子來量?科案殺的是查實了的貪贓受賄,與泄露試題無關。泄題之事不是不查,目前茫無頭緒,留待後議屬情理中事。聖上取你的錢法,又貶你的官,你怎麽不尋思一下其中道理?”

“諾敏和張廷璐都是朕素日親近的大臣,殺諾敏赦張廷璐,一嚴一寬,皆依法而行。”雍正見孫嘉淦瞪著金魚眼還要反駁,生怕他問出節外生枝不好回答的問題,遂擺手製止他道,“諾敏、羅經,朕意不要腰斬,賜他們自盡留個完屍好了。山西之事到今日地步,不開殺戒不行了,殺戒開得過大,把山西通省兩三百官員通通殺掉,後世視朕為何主?孫嘉淦,你好生思忖去吧!”

雍正說完,反背著手踱向田文鏡、李紱、楊名時等人,一路笑說道:

“田文鏡,揭露山西巡撫諾敏邀功蒙主一案,你是有功的,你去四川做巡撫,把四川之事辦好。啊,李紱,你在風波陡起之時主持掄才大典,未出差錯,為朝廷挽回了體麵,也算有功。你把一二甲的卷子選出三十份,送朕禦覽。事情了了,你去做湖廣布政使。還有楊名時,你去貴州,貴州巡撫丁憂出缺,你頂好了。張廷玉、馬齊和舅舅,你們把他們任事辦差的文書辦好。過幾天就是臚傳的日子,別的事不議了,跪安吧!”

李紱、田文鏡、楊名時謝過皇恩,隨幾位上書房大臣退出養心殿。眾臣皆覺兩案處置得當,一路說笑,顯得十分輕鬆,唯有孫嘉淦似乎還憤憤不平。

張廷玉回到府邸,一家子都焦急萬分地在二門外等著他。弟弟廷璐夫婦、廷瑑夫婦和長子若靄、二子若澄更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廷璐雖然從大牢裏放了出來,但臨出獄時,李衛並未向他說是否結案。隻說你回府等候皇上恩旨吧!出了這麽大的事,他每晚都做惡夢,心一直懸著,不知萬歲要怎樣處置——是撤職奪爵,還是押送回桐城悔過讀書。

廷瑑和若靄、若澄呢,叔侄三人都參加了開始由三哥三叔張廷璐主考,後由李紱主考的這期恩科,開始雄心壯誌信心百倍,希望憑自己十年寒窗苦讀的紮實學問,金榜題名,中不了狀元,也中個榜眼、探花。臚傳麵聖,赴瓊林宴,走馬遊街,為張家再添光彩。又誰知貢院出了舞弊大案,親人鋃鐺入獄。後來再考,他們心情糟透了。一篇策論,交了答卷,自己都不知道寫了些什麽。

他們叔侄三人都怕的是名落孫山,特別是廷瑑,已近不惑之年,再不能高中,太對不起九泉之下的父親和兩位有頭有臉的哥哥。

“二哥回來了!”

“爸,爸爸!”

張廷玉一進門,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率先迎了上去,爭先恐後地問:

“見到了李大人沒有?”

“皇上問過兩個案子沒有?”

“怎麽還沒發黃榜?”

“我們要不要作回桐城的準備,二哥,皇上怎麽說?”

“先進屋,坐下再說!”兩鬢斑白的張廷玉,剛複出上朝,到上書房理事,便碰上雍正爺召見計議兩案,他的神經緊張兮兮的,已經身心疲憊。紫桐和有了十幾歲的寶貝女兒扶他進了西花廳,王氏夫人懷裏抱著滿孫,溜下炕來,拍著剛剛學會走路的滿孫兒P股蛋兒道:

“威威,快叫爺爺!”

“耶耶――”威威小嘴還不關風,叫得張廷玉嘿嘿嘿笑了。紫桐幫他換了袍冠,從夫人手下中接過孫兒,抱在懷裏坐了下來。這次引咎辭職,張廷玉本想就在家讀讀書,寫寫文稿,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他的大兒子若靄,有了三十二歲,二兒子若澄二十八歲,三兒子若渟都是二十五歲的男子漢了,都已成親,總共生了七個孫兒孫女。紫桐沒有生育,認了個從子若溎,溎兒都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這四個兒子,有的已在部院當差,有的已在鄉試中考取秀才、舉人,但都在潛心苦讀,爭取會試金榜題名,至少中個進士。

張廷玉沒有料到,素來寡恩少義的“冷麵王”雍正,對他卻網開一麵。他引咎辭官,卻在朱批上說成“養屙”,而且在恩釋廷璐弟以後,皇上就匆匆召見,並讓他回上書房視事。這樣的結果,當然跟方先生靈皋在皇上跟前的說合是不無關係的。

一大家人在圍桌吃晚飯時,張廷玉方緩緩說道:

“皇恩浩蕩,科案已經了結。楊名時已放貴州巡撫,廷璐看來是沒什麽可擔憂的了。十八房考官中,隻有兩名受賄嚴重者處秋後問斬,其餘三名流配充軍。大弟夫婦,你們也不必操心回桐城了,就在家好好呆著,等待皇上聖諭吧!廷璐要吸取教訓,天子禁宮,不要隨便出入,皇子皇孫,不能過於親近。朝廷本來就藏龍臥虎龍虎廝殺之地,本朝猶不比康熙朝,你要好自為之。”說到這裏,他轉對廷瑑和兩個兒子說,“萬歲還要禦覽一二甲前三十名考卷,所以一甲前四名還得聖上親點,估計黃榜明日就可公布了。若靄、若澄你們不必操心,年紀還輕嘛,為父也是三十九歲中進士,現在不也做到了大學士?至於三弟,你也不必著急。此次貢院風波迭起,即算落榜,情有可徵矣!以你的性情誠篤,細徵必慎,不愁日後不能高中……”

“您見到了主考李紱李大人?”廷瑑問。

“見到了。”張廷玉回說,“皇上已外放他去任湖廣布政使,吏部辦了手續,他不日也將啟程了。”

“他沒說我的考卷如何?”

“沒有。”

“您沒問問?”

“沒有。”

“嘿,我本來是可以考個狀元的呀,”廷瑑長歎說,“就叫三哥的事攪黃了。”

“你怎能怪我?”廷璐不悅地道。

“算啦,算啦,”紫桐插言道,“隻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不錯了,管他高中低中!”

一餐飯還沒吃完,家常話還正方興未艾,忽聽得門外一片篩鑼聲響,一夥街混混大叫大鬧進了二門,前麵兩個吏部筆帖式高舉著大紅喜帖,笑喊著:

“皇恩浩蕩,張廷瑑老爺大喜啦!”

飯桌上的張廷瑑夫婦聞訊一齊跑了出來,後麵是若靄若澄兄弟和全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張廷玉夫婦三人走在最後,但已經知道是怎麽回事了。當年廷瓚、廷玉、廷璐高中就是這麽個喜慶勁兒。

廷瑑搶步上前看那喜帖兒,隻見紅底金粉鮮亮寫著:

恭叩張老爺諱廷瑑高中殿試一甲第四名進士

張廷瑑開始一怔,再一喜,接著眼眸裏閃過一絲兒不易覺察的遺憾。他沒能高中狀元、榜眼、探花,但畢竟是中了第四名。況且一甲第四名,按例是殿上臚傳唱名的角兒,煞是出人頭地,風光耀目的了。

“哪位是吏部來的堂官?”張廷瑑冷靜下來,向來報喜的人群中問道。

兩個筆帖式忙閃了出來,笑嘻嘻打了個千兒,迎著問安說道:

“您老就是新貴人了?給您請安了。”

“一甲頭名是誰?”

“回爺的話,狀元是王文韶老爺……”

“唔,前大學士王掞的兒子,輸給他倒也不算太冤。好了好了,給他們賞銀吧!”張廷瑑對他夫人喊了聲,夫人早就把賞銀帶在身上了。吏部堂官和街混混得了多少不一的賞銀,混混們一窩蜂出門了,一堂官卻說:

“老爺,剛才我們先去了老爺宅子,門人說老爺來了張宰相府,我們再趕到這裏。大人要小的轉告新貴人,明日一早去吏部報到。後天去保和殿臚傳麵聖,這是大事兒,不能耽擱。”

“知道了,你們請回吧!”

雖然兩個兒子沒有喜報到,但張家最小的一個弟弟高中了,全家人還是喜氣洋洋。回到花廳重新布酒,祝賀廷瑑在這屆波譎雲詭的科考殿試中終於奪魁。

張廷璐舉酒祝弟說:

“哥在康熙五十七年,取殿試一甲第二名,哥當主考沒讓弟得福反而染禍,弟還是高中了一甲第四名,足見弟的學問在哥之上,幸哉幸哉!”

“哥要不出事,弟一定是狀元!”廷瑑喝了廷璐敬的酒哈哈大笑。

張廷玉在一旁拈須微笑,他沒想到皇上對此次恩科如此看重。試卷到他手上沒兩個時辰,就把黃榜定了下來。原說再過幾天臚傳麵聖,也提前到了後天。大概急於要李紱、楊名時、田文鏡等走馬上任,才作如此決斷吧。

隔日淩晨五鼓,由禮部司官引領,狀元王文韶、榜眼尹繼善、探花劉墨林居首,後麵是張廷瑑等二百四十六名殿試一二三甲進士,從午門右掖門進大內,迤邐走過天街,朝太和殿走去。此時滿天星暗,辰星如炷,曦光初露中,隻見滿宮廊廡簷角,吊著的一盞盞明黃宮燈,閃閃爍爍。一片銀光似虛似幻,襯著高聳殿台,展翅飛簷,長長的隊列腳步雜踏走過金水橋,如登仙界。進入太和門,抬頭望去,隻見遠處巍巍矗立雲霄的三大殿,在漸次泛出紅霞的晨光中,金碧輝煌,令人眩目。通道品級山旁,禦林軍士一個個挺胸突肚腰懸佩劍,石甬石像般呆立著。從這些威嚴的皇家衛士們身邊走過,這群新進的“貴人”們不覺都是一噤,連腳步都放輕了。還沒登上三大殿月台,便已感受到九重天闕的皇家風範的威嚴。

禮部司官引領進士們來到保和殿前,便示意停下――這都是昨日反複交待過的,無須多說。進士們默默無言,瞪著燈燭輝煌的保和殿,想象著即將到來的恩遇和榮寵,想念著十年寒窗苦讀終於有了進身之階,輝煌騰達之日,一個個感佩滿懷,淚盈滿眶。沒過多久,便見禮部侍郎尤明堂從保和殿走了出來,走到眾人麵前南向立定,朗聲說道:

“奉聖旨!”

進士們將手一甩,馬蹄袖打得一片山響,黑鴉鴉跪在地上齊聲唱道:

“萬歲!萬歲!萬萬歲!”

尤明堂款聲說道:“奉聖旨,著由一甲第四名進士張廷瑑唱名臚傳,覲見聖顏!”

“紮!”張廷瑑從劉墨林身後爬將出來,朝保和殿叩了個頭,雙手接過尤明堂捧過來的名單,起身又向大殿一躬,這才轉過頭去高聲唱名:

“狀元王文韶、榜眼尹繼善、探花劉墨林……”念到他自己的名字時,嗓音有點發澀,但念過二三十姓名後,嗓音清脆豁亮,也就自然了。

這就是所謂殿前臚傳,王文韶打頭,領著榜眼、探花和後麵唱了名的進士,魚貫而入。在邢年指定的地方肅然跪了下去,當張廷瑑最後唱完第二百四十六名殿試一二三甲進士的最後一名,跟著進去,跪在劉墨林下首,已經花去小半日光景了。人人摒聲靜氣等待著,已是渾身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子。

忽地,猛聽殿上三聲靜鞭,接著鼓樂絲竹之聲,細細而起。大太監李德全高聲道:

“萬歲爺駕臨了!”

新貴們這才恍然大悟,雍正皇帝壓根兒不在寶座上。當然也沒誰敢抬頭看個究竟。斯時,雍正皇帝在樂聲中徐步從龍門走了出來,後麵亦步亦趨跟著怡親王允祥、廉親王允禩和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馬齊和國舅爺隆科多。雍正皇帝也許一夜沒睡好,臉上有幾分倦容,悄沒聲息徑自上了設在殿中的須彌座。司禮的是十三爺允祥,見雍正向自己點了下頭,便忙一躬身,站到禦座前高聲道:

“雍正元年恩科進士臚唱已畢,各新中進士入跪聆萬歲聖諭!”

又是一陣山呼海嘯的“萬歲”之聲。

雍正抿了一口熱奶子,潤潤嗓子,開始“聖諭”道:

“你們都是讀書人,響鼓不用重棰,好鋼卻也要多磨。昨夜朕詳按了你們的履曆,二百四十六名殿試一二三甲進士之中,出身寒微者占了多數,而士紳鄉宦僅三十四名,恩蔭貢生殿試取中的不過十三名,餘下四十六名名省司道和六部九卿子弟,李紱取士尚屬公道。”他端起杯子,雙手下捧著卻不喝,繼續侃侃而言,“國家取士,三年一比,為的什麽呢?為的是用你們這些人來輔佐朕協理朝政,或代朕綏撫地方,治理民事,體察民情。子曰‘學而優則仕’,你們已經是學子中的佼佼者。你們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舉人,而進士,靠的什麽呢?靠文章、學識,今後你們做官,靠什麽呢?朕送你們兩個字。”

大殿中靜極了,雍正頓了一下接著道:

“這兩個字是‘忠誠’。‘忠’就是要忠心事主,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口是心非,陽奉陰違。‘誠’就是要誠實做人,不能耍奸使巧,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你們看,這裏站著一個張廷玉,他是前朝宰相張英的二公子。當年和你們一樣,也都靠寒窗苦讀才有進身之階,他沒靠父親的蔭庇,也曾聽過先帝爺臚傳聖訓,如今又是朕的股肱心腹之臣,他靠的就是‘忠誠’二字!”雍正把目光移向張廷玉,頗有所感地接著說道:

“廷玉,你數十年兢兢業業,勤公忠廉,像你先父文端公一樣,有‘古大臣之風’,不容易!你寵辱不驚,此次科案風波中你的引辭,足見你以朝廷大局為重,忠貞不貳。朕今日就給他們立個楷模,記檔――張廷玉著進一等候爵,賜紫禁城騎馬,由其選子孫一名恩蔭貢生,隨皇子宗室陪讀待選。”

“萬歲!”張廷玉做夢也沒想過皇上突然說及自己,更想不到一下子給予這麽多的讚譽封賞。忙提袍甩袖跪了下去叩頭說道:

“萬歲如此榮寵,臣何以敢當――”

雍正手下一擺叫起道:

“朕說了,要給這二百四十六名進士立個榜樣,你當之無愧。至於張廷璐的事,也已查清,著他去江蘇做學政,暫離京城也好。你不是又有一個弟弟,啊,叫張廷瑑吧,還是臚傳唱名一甲第四名進士。文端公做過朕的師傅,家教有方,幾個公子個個都中了進士。這些朕不去說了,張廷玉,你跪安吧!”說罷,含笑喝了口奶杯子裏半涼的奶。

接下去,允祥高唱:

“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張廷玉做夢似的,起身回到原位,一看隆科多、允禩青著臉瞪著眼窺視著自己,他又倒抽了一口冷氣。他全無心思去捉摸狀元公進表稱謝奢華粉飾到極處的狀元文章,眼前似乎又出現了一場宮廷新的腥風血雨。

362

首先我們說說清朝皇帝的衣著服飾。皇帝的衣著服飾不僅為防暑禦寒,而且是地位、權力的象征,神聖與威嚴的體現。到了乾隆年間,冠服製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滿族服飾中披領、馬蹄袖的風俗,又沿襲中國曆代皇帝“崇尚黃色、衣紋雲龍”的傳統。在黃色龍袍上還有象征皇權的十二個圖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讚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來表示皇權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嚴格的製度所規定的,而且這種製度和季節是分不開的。皇帝按季節穿衣服,它分別是皮、棉、夾、單、紗多種質地、式樣、顏色規格,文飾他都有嚴格的規定。

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袞服;年節喜慶的日子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打獵穿行服;帽子要與衣服配套,分別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種服飾,又有皮、棉、夾、單、紗等冬天夏天的分別。

皇帝的衣服不但種類很多,而且更換頻繁。在清宮內不但設有四執庫,專門存放皇帝的服飾,而且每天還有一批太監,專門管理皇帝的服飾和穿戴。不僅如此,還建立一種檔案叫《穿戴檔》,詳細記錄皇帝每天服飾的穿戴情況。

據記載,

清代康熙以前,這裏沿襲明製,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裏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雍正元年曾下詔,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康熙、乾隆兩朝這裏也曾舉行過千叟宴。 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乾清宮是故宮內廷的前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殿高20米,麵闊九間,殿內正中掛有“正大光明”匾,為順治皇帝禦書,殿兩側設有象征政權的“江山金殿”和“社稷金殿”。乾清宮明朝時是皇帝和皇後的寢宮;清代順治、康熙年間是皇帝的寢宮和處理政務的地方。雍正皇帝後將寢宮移至養心齋,這裏專門舉行內廷典禮。

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裏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皇帝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也都在這裏進行。

乾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巨匾。這四個大字是清代順治禦筆親書的。封建統治者表麵上標榜光明正大,暗地裏卻勾心鬥角,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鬥爭是相當激烈的。自雍正朝開始,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雍正皇帝采取了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定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一同驗看,由被秘密指定的繼承人來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後期,由於鹹豐皇帝隻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辦法也就無需使用了。

在乾清宮曾經舉行過兩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規模最大,年齡在六十年以上的有關人員三千多人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宴會,其中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匠藝等各種人都有。乾隆皇帝當時還召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到禦座前賜酒,並賜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宴會上聯句賦詩,共和詩三千四百多首。顯示“普天同慶,共享升平”,以安撫民心。

在清代,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柩的地方,不論皇帝死在什幺地方,都要先把他的靈柩(叫梓宮)運到乾清宮停放幾天。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鹹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都曾把他們的靈柩運回乾清宮,按照規定的儀式祭奠以後,再停到景山壽皇殿等處,最後選定日期正式出殯,葬入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或易縣的清西陵。

自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很少勤政。鹹豐之後,禦門聽政便廢棄了。同治、光緒兩朝,皇帝都是幼年繼位,皇太後垂簾聽政,處理政務便變成另一種方式了。

清代晚期共有三次垂簾聽政:第一次是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二年二月同治大婚親政為止,計十一年零兩個月

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2點30分到5點這段時間裏麵,皇帝除了辦公以外,主要是看書學習、吟詩作畫,或者是由妃嬪陪同看戲、聽音樂等等其他娛樂活動。

清代皇室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他們從六歲起開始讀書,由皇帝親定學識淵博的翰林、大學士擔任師傅,學習四書五經、史記、漢書詩賦、滿蒙漢三種文字及弓箭騎射。每天學習從不間斷。幼年即位的皇帝更是要受到精心的栽培和嚴格的訓練。

順治和康熙皇帝從小就勤於攻讀漢文書籍。康熙八歲登基時,學的是明代宮廷遺留的經書、詩文。乾隆十一歲在上書房讀書,嘉慶、道光兩朝還有尚書房。到了鹹豐時代,因為他的兒子載淳沒有入學就做了小皇帝,起初在弘德殿讀書,後到毓慶宮係統學習。光緒、宣統也都是入學前即位,他們都在毓慶宮學習。

皇帝親政後,除了處理朝政、批閱奏章、還要繼續學習,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經史、詩文書畫兼有天文、數學、音樂、醫藥、物理等一些自然科學內容。康熙皇帝從小讀書必會讀到半夜,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注重學習天文地理、數學、醫學等自然科學。康熙皇帝任用學有專長的西方傳教士徐日升、張誠、白晉等人為老師,輪流到養心殿、弘德殿給他授課。

清朝前期的幾位皇帝,比較勤奮刻苦,所以學習頗有成效,都具備很深的漢文化修養。

順治皇帝能書善畫,曾畫《牧牛圖》賜給國史院大學士,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就是他親手書寫的。雍正、乾隆皇帝都寫得一手好書法,所謂“康乾盛世”,和這幾位皇帝具備較高文化素質有很大關係。

皇帝在每天辦公和學習之餘,也安排娛樂活動。清宮中的娛樂活動內容有琴棋書畫、花鳥魚蟲、欣賞文物古玩、放風箏等等。由於每位皇帝的愛好不同,娛樂內容也不盡相同。

康熙喜愛音樂、研究樂律,還學習外國音樂。乾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喜歡收藏文物、品鑒古董。清代皇帝最普遍的娛樂活動是看戲,清宮內曾經建造了許多戲台,至今保留完好的有“暢音閣”大戲台、禦花園漱芳齋院內戲台、長春宮院內戲台以及倦勤齋小戲台、漱芳齋小戲台等。

在清代,宮廷戲班主要是由太監組成的,負責和有關演出事務的清宮演戲機構那個名稱,各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叫法。順治時期它叫教坊司,到了雍正時候就改為和聲署,乾隆時期叫南府,後來到道光七年,道光皇帝就把“南府”改成稱為“升平署”。乾隆皇帝既喜歡看戲,也喜歡研究戲劇音樂。清朝晚期的光緒溥儀也喜愛看京劇,特別是慈禧太後,那可算得上超級戲迷了。那時候除了她喜歡看宮廷演戲外,到光緒三十年以後,她還經常請民間戲班進宮演出,而且主要是看當時民間戲班的名角到宮廷演戲。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然後上床睡覺。

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製度。早晨祭釋迦牟尼,關聖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滿族愛新覺羅氏的創始女神等神位,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

清代尊崇黃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傳統宗教。為此,清宮中有專門供奉佛、道的場所四十餘座,分布於宮中各處。

皇帝每天早晚進佛堂燒香,每月初一還要讀佛經,並到各殿神佛前拈香。在內庭各主要宮殿裏設有佛像、佛龕,皇帝們不僅信佛,拜佛,而且雍正、乾隆等皇帝對佛學都有很深的造詣,寫下了許多佛學體會的文章。

祭祀在清代皇帝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清朝的國家大事。祭祀是包括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壇祭神和祭祖等活動,一年達80多次。按規格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樣。

清朝初年規定:祭祀天、地、祈穀、太廟、社稷為大祀,其中的祭祀天地、太廟和社稷,皇帝要親自參加,全年約十餘次。皇帝如果不能參加大祀,也可以讓他所器重的皇子或親王代祭。所以人們往往從皇帝選誰來代祭、判斷此人是否為皇帝所依重。

祭拜活動完畢以後,皇帝稍微休息後就回寢宮就寢。那麽皇帝住在哪裏呢?

人們可能關心的是皇帝上床後的另一件大事:皇帝的性生活。皇後及其妃嬪、貴人們住東西六宮,常在、答應沒有自己的住房,跟著妃嬪居住。

清朝入關以後,仍沿用明朝的規定,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宮的隻有兩個,順治和康熙,雍正以後各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皇帝的皇後和嬪妃們就分別住在東西六宮。

按照皇室家規,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就到了成婚年齡,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妻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然後各回自己的寢宮。例如清代晚期的光緒皇帝大婚後,皇帝住在養心殿後寢宮,皇後隆裕住在東西六宮的鍾粹宮。

按照規矩平時皇帝不能到妃嬪宮裏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嬪來陪他睡覺,隻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裏來,叫做“召幸”。當晚召幸誰,由皇帝在晚膳的時候翻“牌”決定。因“牌”的頂端塗有綠色,所以也叫“綠頭牌”。

清宮中的綠頭牌除了召幸妃子,還有其他多種用途。

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有臨時住處。如養心殿後寢宮東、西側的體順堂、燕喜堂及其東西圍房,都是妃嬪暫住的地方。

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等。

皇帝的生日稱作萬壽節,每逢萬壽都有祝壽活動。清代萬壽節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壽,即滿十年的生日,如康熙六十歲生日、乾隆七十歲生日、八十歲生日及嘉慶五十歲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壽慶典。

清朝皇帝與以往曆代皇帝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征葛爾丹,多次赴五台山、東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遊蘇杭勝景。

為了不忘滿洲尚武精神,康熙、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舉行木蘭秋獮的狩獵活動,同時召見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出巡和圍獵活動基本上就停止了。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貴妃病重,康熙帝諭禮部:"奉皇太後慈諭,皇貴妃佟氏,孝敬成性,淑儀素著,鞠育眾子備極恩勤,今忽爾遘疾,勢在瀕危,於心深為軫惜,應即立為皇後,以示崇褒,欽此。前者九卿諸臣,屢以冊立中宮為請,朕心少有思維,遷延未許。今抵遵慈命,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後,應行典禮,爾部即議以聞。"初九日冊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後,頒詔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點至五點)皇後崩。實際上,她隻當了一天皇後。康熙帝輟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後梓官至朝陽門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冊諡為孝懿皇後,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後梓宮往景陵,葬但孝、孝昭兩皇後之次。雍。正、乾隆、嘉慶間,累加諡。至嘉慶四年四月諡號全稱: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洛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初入宮侍康熙帝,於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二十歲。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晉為皇太後。諸臣為皇太後上徽號,她執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後病,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二十三日醜刻(深夜一點至三點)孝恭仁皇後崩。皇後梓宮奉安於寧壽宮,雍正帝於蒼震門內設倚廬縞素居喪。倚廬為古代遭喪者所居,倚木為廬,於中門外東牆下起廬,先將一根木頭放在離牆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東牆,以草苫蓋之,南北兩出口也以草簾屏之,向北開口,裏外不塗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時年四十五歲,每日赴母後梓宮前上食品三次,哀號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後死於康熙帝大喪期內,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後梓宮,安奉在壽皇殿。六月二十日總理大臣等官會議,恭請四後同祔聖祖廟,尊諡並加"仁"字。雍正帝諭旨:"朕惟母後升祔太廟,大典攸關,欲伸臣子之孝恩,必準前代之成憲,務得情理允協,乃可昭示萬年。"諸王大臣等引據宋朝太宗、真宗四後祔廟之禮,雍正帝以此為例,諭旨:"恭惟孝誠仁皇後元配,宸極,孝昭仁皇後、孝懿仁皇後繼位中宮。孝恭仁皇後誕育聯躬,母儀天下。按先儒耐廟之儀:一元後、一繼立、一本生,以次並列。今母後升祔位次,當首奉孝誠仁皇後,次奉孝昭仁皇後,次奉孝懿仁皇後,次奉孝恭仁皇後。如此庶於古禮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