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宮柳怎殺人

群臣見胤礽已去,躲瘟疫般一窩蜂散去。惟有王掞仍葡伏在地,老淚縱橫,見張廷玉和馬齊也要退去,從地上一躍而起,大叫一聲:“姓張的,姓馬的!你們轉奏萬歲,王掞跪死在這裏也要見見皇上!”

“唔,是王老前輩啊!”張廷玉心平氣和地,見王掞激動得渾身發抖,淡淡一笑道,“你何必如此!萬歲吩咐,宣過旨後,傳王掞進來,你去吧。”

“臣……領旨!”王掞拍拍袍子,立起身摘了冠戴捧在手上,踉踉蹌蹌走進了乾清門。這時,去而複返的佟國維叫住了馬齊,甕聲甕氣說道:

“看來,皇上是不願見我的了,你把這個折子麵呈皇上,就說這是佟某盡最後一份臣道。”說罷,頭也不回地走了。

佟國維悻悻地走後,張廷玉踱步過來,與馬齊對視一眼。二人一同來到眾皇子麵前,張廷玉對胤祥說道:“有旨問你的話!”

“問吧!”胤祥早已料到他脫不了“太子黨”幹係,脖頸一梗唬道,“王爺聽著呢。”旁邊的胤禎又瞪眼睛,又踢腿,責備老十三:“胤祥,不得無禮!”

張廷玉向馬齊努努嘴,示意要馬齊代表皇上問話,馬齊不如張相圓通,兀自棱棱角角問道:

“豐河督一案,是皇上親自過問。原說交部嚴懲,後來僅發落流配,當時刑部是你主持——皇上問你:是你的主意,還是有人指使?”

胤祥一怔,顯然沒料到會問這個,慌忙回答:“刑部尚書齊世武在押,這件事他清楚。處置豐某時,我在吏部查處任伯安一案,馬中堂可以作證。”

馬齊翻著眼想了想,證實說:

“請張中堂代奏,當時十三阿哥確在吏部查任伯安一案。”

張廷玉點點頭,馬齊又突兀地問了一句:“皇上問你,柳貴人是怎麽死的,你可知情?要據實回話!”

眾皇子聽了一驚,柳貴人與胤礽之間的關係,隱隱約約聽到些風言風語,究竟是什麽事都蒙在鼓裏。柳貴人後來在辛者庫一棵歪脖子柳樹上上吊死了,據說是被人勒死再吊上去的,難道是這個“拚命三郎”為保太子,不明不白弄死了柳貴人?不由得都張起了耳朵。

“不是說一棵歪脖子柳樹把她殺了嗎?”胤祥搪塞道。

“宮柳蔫能殺人?”

“這,這……”胤祥臉色鐵青,裝糊塗道,“柳貴人是什麽人,我從未見過……我怎麽知道宮柳能不能殺人呢?請萬歲明訓!”

馬齊張口結舌,這事是不好再細問下去的,隻好擺手說道:“各位爺請起,萬歲有旨,今兒不再見你們了。十三爺,我和張中堂隻是奉旨問話,皇上叫你停辦差使,回府閉門思過,回頭一定有恩旨的。都請回吧!”

胤祥跳了起來喊叫,馬齊和張廷玉自然不敢再招惹這個楞頭青,悄悄進了乾清宮,向皇上回旨去了。

“回了,”康熙在東暖閣炕上坐著,見他二人進來,擺手道,“免禮,到那邊和方苞一處坐著。老王掞正和方先生唇槍舌戰呢。”馬齊把佟國維的折子遞了上去,張廷玉把方才問胤祥情形一一奏明,康熙歎了口氣道:

“老十三人並不壞,也能辦事,就是缺心計,容易被人當槍使。衡臣擬旨:著胤祥入宗人府,高牆深院,好好讀書,不得與外人接觸。”

“這……”張廷玉和馬齊還想說什麽。

“不必說了,朕心裏有數。”康熙邊看佟國維的折子邊說道,“這是為他好。至於佟國維嘛,情形就不一樣了。這些年來,他一直與阿靈阿、王鴻緒、揆敘一幹子王八蛋四處呼風喚雨,造勢張揚,硬要逼朕立老八為太子,狼子野必,昭然若著!看看,就在朕再廢太子之時,這個枉食朝廷奉祿,枉添上書房大臣的家夥,竟又上這樣的折子,火上澆油——”

康熙越說越氣,把手裏的折子朝地上一甩。張廷玉撿了起來一看,中間有幾句康熙用指甲掐了指痕:

皇上辦事精明,天下無人不知曉,斷無錯誤之處。此事於聖躬關係甚

大,若日後易於措置,祈速賜睿斷;或日後難以措置,亦祈賜睿斷。熟慮

後施行為善……

張廷玉邊看邊想,心裏愈來愈吃驚:這“難於措置”“易於措置”,不明明是要康熙除掉胤礽嗎?

“亂民賊子,自古有之,”康熙憤憤然拍案而起,“惟佟國維身為外戚、上書房大臣,況佟佳氏代沐皇恩,卻如此倡言亂政,鼓蠱人心,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回頭大叫一聲,“李德全!”

“奴才在!”李德全從幕後走了出來。

“傳旨內務府,立即摘除佟國維頂戴花翎,鎖拿刑部大牢,交部議發落!”

“紮!”李德全領旨下去了。

“老王掞,”康熙意猶未盡,“朕不責怪你,你是忠心保太子,唯願太子好。你與佟國維是兩碼事,他是倡亂而你是求穩。朕一生,別無遺憾,唯有這個胤礽,自小兒朕心裏最痛他,可憐他母親……朕到九泉之下,何以見太皇太後和皇後啊!”他拭了一把淚,又說,“看來這個太子當不好,也不能全怨他。皇子們管著八旗,建牙開府,各有各的勢力;太子想保住位置,不能沒有自己的人馬,這就勢必形成太子、皇子之間的黨伐之爭。”

“萬歲啊萬歲!”老王掞跪伏於地,泣淚漣漣地道,“原來聖上心裏也苦,罪臣明白了。要想太子不結黨,除非廢除諸王八旗製度。但動搖八旗製度,等於瓦解滿族主體,去掉‘祖宗家法’,談何容易啊!”

一時眾人都啞口無言。拚著了一死的老王掞倒是說中了要害:太子以結黨被廢,再複位,仍是以結黨被廢,確是耐人尋味。

“所以,”康熙毅然決然說道,“依照太子再立再廢的教訓,朕已確立大計:自今而始,休言立太子之事——直至朕死的那天,自有分曉!”

眾大臣禁不住瞠目結舌,太子製度,漢唐以來沿襲數千年,從未中斷。至死不立太子,那誰來繼位?然而,經過了這麽多事,誰也不敢再強諫了。康熙見無人說話,倒先鬆弛下臉來,微笑道:

“張廷玉、王掞接旨!”

張廷玉、王掞微微一怔,一齊跪了下去同聲唱道:“奴才領旨!”

“擢張廷玉為文華殿大學士,加正一品頂戴!著王掞免去兵部尚書職,頂替大學士佟國維入值上書房。方先生去擬旨吧!”

張廷玉和王掞對望一眼,不知是該謝恩,還是該辭謝。兩人一時茫然無主地望著上麵坐著的老皇帝,拜受不好,不拜受也不好。

皇太子胤礽複以罪廢,再次幽禁於鹹安宮後,“八爺黨”的後台佟國維,因是外戚,部議從輕發落,著提前致仕,在家養老。原來保薦過胤禩,受乏斥的明珠的兒子揆敘、王鴻緒一幹人先後死去;參與皇子爭鬥的胤禩門下人雅齊布、胤祉門下人孟光祖,都因罪伏誅。但並不能說從此太平無事,數年後,康熙最信任的禦前侍衛朱天保,又上疏請複立胤礽為太子,康熙把他叫到跟前問:

“爾何知而違旨上奏?”

朱天保答:

“臣聞之臣父,臣父令臣言之。”

康熙惡狠狠說道:

“此不忠不孝之人也!”

朱天保因此也遭誅殺。在如此殺伐愁煩中,康熙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到五十四年,他的右手已不能寫字。一切製誥詔令,都依賴張廷玉、方苞兩位宰相代勞。身為皇帝總不能一點不動手,他隻得用左手勉強捉筆。冬十月,他上諭上書房大臣曰:

朕右手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答奏折,期於不泄露也。

到五十六年,康熙雖然還不時巡幸京畿,偶然也去塞外巡狩,他說到了塞外草原,騎一騎馬,拉一拉弓,頓覺身心愉悅,恢複了活力。其實也不過是自我安慰,誰都看得出皇上身體越來越衰弱了。這年冬十一月,康熙撫今追昔,夜不成寐,向張廷玉口授了一份遺詔,經張廷玉整理潤色,形成文字。詔曰:

帝王之治,必以敬天法祖為本。合天下之心以為心,公四海之利以為

利,製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夙夜兢兢,所以圖久遠也。朕八齡踐祚,

在位五十餘年,今年近七旬矣。當二十年時,不敢逆計至三十。三十年時

,不敢逆計至四十。賴宗社之靈,今以五十七年矣,非涼德所能至也。齒

登耆壽,子孫眾多。天下和樂,四海又安。雖未敢謂家給人足,俗易風移

,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終如一。殫竭思慮,耗敝精力,殆非勞苦二字

所能盡也。古帝皇享年不永,書生每致譏評。不知天下事煩,不勝其勞慮

也。人臣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仕而歸,猶得抱子弄孫,優遊自適

。帝王仔肩無可旁委,舜歿蒼梧,禹殂會稽,不遑寧處,終鮮止息。洪範

五福,終於考終命,以壽考之難得也。易遯六爻,不及君主,人君無退藏

之地也。豈當與臣民較安逸哉!朕自幼讀書,尋求治理。年力勝時,挽強

決拾。削平三藩,綏輯漠北,悉由一心運籌,未嚐枉殺一人也。府庫帑金

,非出師賑饑,未敢妄費。巡狩行宮,不施采繢。少時即知聲色之當戒,

佞倖之宜遠,幸得粗致謐安。今春頗苦頭暈,形漸羸弱。行圍塞外,水土

較佳,體氣稍健,每日騎射,亦不疲乏……複頭暈複作,步履艱難。倘一

時不諱,不得悉朕衷曲。死者人之常理,要當於明爽之時,舉平生心事一

為吐露,方為快耳。昔人每雲帝王當舉大綱,不必兼綜細務。朕不謂然,

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念不謹,即遺百年之患。朕從來蒞事無論巨

細,莫不慎之又慎。惟年既衰暮,祗懼五十七年憂勤惕勵之心,隳於末路

耳。立儲大事,豈不在念。但天下大權,常統於一,神器至重,為天下得

人至難,是以朕垂老而卷卷不息也。大小臣工能體朕心,則朕考終之事畢

矣。茲特召諸子諸卿士詳切言之。他日遺詔,備於此矣。

這篇樸實無華的“遺詔”,既是康熙一生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又是身為朝廷重臣的張廷玉,內方外圓的處世為人風格和文風最明白無誤的體現。“遺詔”的前半部分,棱角分明地敘述了康熙少年登基的天子,為鞏固皇權的宏才大略和“挽強決拾”,他除鼇拜、平三藩,輯漠北,的確是功勞顯赫。然而,到了晚年,由於皇子們為爭國儲兄弟相殘和康熙對皇位的眷戀,不肯交權,埋下了大清帝國由由盛世到沒落,由中興到衰亡的禍根。對這一點,身處權力頂峰和旋渦中心的張廷玉,不可能看不到。然而,他還得違心地為康熙找出不肯退位的種種理由。這就是張衡臣高明的“外圓”之術。

難道年屆古稀、身體衰弱、步履艱難的老皇帝,把個心痛的老太子熬得再廢再立,把皇子們熬得如群瘋狗覬覦帝位而“窩裏鬥”,再來“收拾”——關的關、押的押,真的是“為天下得人至難”嗎?張廷玉當然知道這是曆朝曆代至死也不肯撒手的“嗜權者”、老皇帝搪塞後人譏評的借口。唐玄宗退了位,還要當太上皇;武則天殘殺親生骨肉,殺害唐室宗親和大臣各數千家,也都為她能垂簾聽政和繼續當皇帝。張廷玉身為臣子,屈居君王之下,不能不違心地為康熙塗脂抹粉,否則,他不可能善終,更不可能以顧命大臣延續到下一朝代。

其實,曆史上死也不肯撒手的皇帝,最後都沒落得好下場。康熙也不例外!

康熙最後苟延殘喘的幾年,青藏連年戰事。老十四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一直與青藏叛軍作戰。六十年五月,胤禵移師甘州。老四胤禎的門人年羹堯擢為四川陝西總督,大權在握;副將嶽鍾琪也授四川提督。經過十來年對皇子的打殺,就剩老四、老十四兩個同胞兄弟有勢力爭奪國儲之位了。

而胤禵是老八胤禩的人,所以胤禩始終都在做著黃袍加身的帝王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