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皇帝西巡

卻說張廷玉、查嗣庭、隆科多陪駕康熙帝,十月癸未離了京城,庚寅,禦幸姚州。癸巳,過井陘、柏進驛。丁酉,抵達山西太原。沿途,各府道官員跪拜迎送,自不待說。在姚州,喇嘛僧眾籲請皇上發旨,占用民地擴大他們的寺廟,康熙降旨道:

取民地以廣廟宇,有礙民生。其永行禁止。

過柏井驛時,當地官員跪在井邊,稟告康熙說:

“此井已枯竭多年,皇上聖駕光臨,泉水噴湧,此乃海晏河清,龍井複湧之吉兆,全仰天子洪福也!”

康熙頗有興致地來到井邊,果見井底一股碗大的泉水,咕咚咕咚翻著白色的水泡,開了鍋似地噴湧不止。他問旁邊一位鄉宿耆老:

“此泉果然幹涸過?”

這位老人隻顧磕頭,結結巴巴說:

“皇上聖明,天子洪恩。”

康熙側身問張廷玉道:

“衡臣,你相信嗎?”

“這——”張廷玉蹙額沉思,這顯然是當地官員吹噓皇上聖德的欺騙行為,在車輿上他就注意到從山間修了條水道直達柏井上方一口大塘,水由上暗注而下,自然成泉湧,這一點小伎倆要是當眾揭穿,地方官吏就要犯欺君之罪。要不揭穿,皇上心中豈不明白?眉頭一閃,突然有了兩全之策,果斷回道,“臣下相信!”

“噢?”康熙斜眼瞪著張廷玉。

“皇上愛民如子,恩澤四方。去年,戶部議駁奉天報災,皇上批曰:‘晴雨原無一定,始者雨水調和,其後被災,亦常事耳。可準其奏。’愛民之心日月昭昭。光去年就減免江南、河南、浙江、湖廣、甘肅等省十多個縣災賦。為了永絕水旱之憂,皇上不辭勞苦,多次巡幸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宣諭治水治河。近兩年撥數百萬銀興修黃河、子牙河堤工,黃河水清了!萬民歡慶‘海晏河清’,在此盛世之時,小小柏泉是涸是噴,無關緊要了。”

“說得好!”康熙衝地方官吏道,“起來吧,你們都要像朕這位愛卿,務實本份,把事情辦好,切不可投機取巧,坑害百姓。”

“皇上聖明,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地方官早嚇得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叩拜。

事後,隆科多衝張廷玉道:

“張相,您真圓通善變。明明知道所謂柏泉噴湧,是當地狗官勞民傷財,開渠引水,糊弄皇上,您卻巧舌如簧為他們遮隱過去……”

“他們也是一片好心嘛,”張廷玉微微一笑,“何必為一小事,弄得人頭落地?再說,開渠引水,不管真泉假泉,老百姓有水喝了,總是好事。”

“衡臣兩麵討好,佩服,佩服!”

“隆大人過獎了。”

在太原,皇上下榻總督府臨時改建的行宮,召見了總督、巡撫等地方官員,巡視了民情民風。康熙不止一次來山西了,去年正月,就曾冒著風雪巡幸山西,登上五台山。他一生曾四次上五台山,於是,連民間都知道康熙爺如此眷念五台山,是因為順治爺並沒駕崩,而是削發上五台山做了和尚。康熙帝多次來此,是為尋找父皇,敘父子之情。

去年,禦駕射虎川,士民請於菩薩頂建萬壽亭以示慶祝,皇上沒有恩準。因為他知道山西尚屬貧窮,一再敕令不準修建擴大廟宇、亭閣,勞民傷財。這次,他又詔免了山西曆年逋賦。庶民百姓聞言,集行宮前籲留聖駕,康熙為此多停留了一日。

十一月乙巳,康熙禦駕洪桐,遺查嗣庭祭奠女媧陵。壬子,渡黃河,見黃水泛濫的黃河,果然清澈了許多,聖心分外高興。在禦船上,康熙叫侍衛舀了一瓢河水,仔細看了看,又用手掬了一捧水,讓水從指縫間輕輕漏下,禁不住豪情滿懷地吟道:

自古黃河天上來,

汙泥濁水三峽開。

金戈鐵馬西征日,

東平蕩寇久徘回。

效法禹王三十載,

河清海晏遂朕懷。

隨駕眾臣和陝西總督、巡撫,潼關官吏,都道皇上文韜武略,功勞蓋世,禦製詩詞,前無古人。唯張廷玉卻冷靜地不以為然地道:

“不,不是前無古人!”

“噢?”康熙微微一怔。

“今上乃是五百年一出的聖君,可比周公。”眾臣聽到此,鬆了一口氣,康熙也拈須瞅著朗朗而言的張廷玉,“秦王漢武,與之相比,輸了文采;唐宗宋祖,沒有今上詩賦風騷,愛民體物,日夜操勞。為了治理河患,為了國富民殷,皇上禦駕親幸走遍了黃河上下,大江南北,這是秦王漢武唐宗宋祖可以與之相比的嗎?”

“張臣相說的極上,”眾臣唯唯諾諾,“皇上是五百年一出的英主!”

康熙自然分外高興。過了黃河,駐蹕潼關。遣張廷玉率隆科多、內務府侍衛上華山祭西嶽。他自己在行營召見在黃河渡口迎駕的百歲老人,並贈白金。甲寅,次渭南,檢閱固原標兵騎射,聖心歡悅,特賜提督潘育龍及其部將晉升一級。丙辰,駐蹕西安。遣查嗣庭率地方官公祭周文王、武王,由張廷玉草擬祭文,冠天子禦名。己未,康熙大閱兵,賜將軍溥濟禦用弓矢,並賜宴全體官兵。軍民聚集在行宮前籲留,又多留一日。欽賜盩厔寒士李顒禦書“操誌清潔”匾額,蠲免陝、甘曆年逋賦。

已是隆冬季節,天氣嚴寒,大雪紛飛,這天康熙略感不適,不敢再西去了。癸亥,禦駕回鑾。過陝州,命三皇子胤祉往閱三門砥柱。十二月底路過修武,檢閱懷慶營兵卒,見隊伍不整,康熙震怒,著逮總兵王應統入京治罪論死。過磁州,禦書“賢哲遺休”匾額,懸子貢墓。就在除夕前夕,禦駕一行回京。

此次西巡,曆時三月。

南書房已經放值,臣民都在置辦年貨,準備歡度一年一度的春節。張廷玉回到府邸,夫人王氏早已生下第四胎,是個女兒,取名若鴻。已經有了三個兒子,盼的就是個女兒,果然有了。生前頭三個兒子時,他還未中進士,仕途尚屬渺茫,“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所以老大取名“若靄”,一個“靄”字,說明他斯時的心境。而現在當朝宰相,天子近臣,自然是“鴻鵠高飛,一舉千裏”,前途無量了,所以取了個“鴻”字。

走進府門,全府家仆奴婢都在中門外跪迎老爺,張廷玉急切地擺手道:“起來,起來,雖是一別三月,也不用如此重禮。”他遠遠看到夫人懷抱鴻兒,喜氣洋洋。三步並做兩步走了上去,仔細瞅著小丫圓圓的臉蛋,亂抓亂舞的胖乎乎小手,又瞅一眼夫人,喜形於色地道:

“母子平安就好,就好……”

“老爺一路風塵,”夫人亦充滿愛意和渴望地說,“快快進屋,下人把熱水早都燒好了。痛痛快快洗個澡,好好歇憩幾天。”

他卻從夫人懷裏接過鴻兒,一路歡笑著親個不夠。走進中堂,剛滿五歲的老三若渟,仿佛嫉妒小妹妹似的,一下掙脫牽著他的紫桐,撲到父親身邊,抱住大腿撒嬌。紫桐一邊拉扯著若渟,一邊紅著臉道:

“老爺回來了,把他都想死了。”

張廷玉把懷裏小女遞給紫桐,彎腰去摟抱老三,邊摟邊叫道:

“啊喲,咱這個少爺,數月不見,竟又長高了許多,重了許多,重得爸爸都抱不起來了。”

若渟摟著爸爸的脖子,稚聲稚氣地說:

“爸爸,紫桐阿姨叫我讀詩,我都學了好幾首了。”接著,他嗲聲嗲氣念道:

兩隻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他逗著兒子問:

“小寶貝,東吳在哪裏知道嗎?”

“在東邊。”

“有多遠?”

“不知道。”

“誰住在那裏?”

若渟搖頭。

“再想想,這屋子裏少了誰?”

若靄咬著弟弟的耳朵小聲說:

“是爺爺。”

若渟拿不定主意地問:

“是不是爺爺?”

“小子真聰明,”張廷玉樂得嗬嗬大笑,“爺爺奶奶住在東吳,一個叫桐城的地方。爸爸和乖寶寶也都是桐城人,咱們的老家在桐城。”

小家夥似懂非懂地點頭。

老二若澄拍著手道:

“我早就知道爺爺住在桐城,回老家去了。”

張廷玉把兒子放下,撫摸著他又大又圓的腦袋瓜,故作嚴肅認真地說:

“咱家三少爺,隻怕秉承了爺爺的天賦,五歲就能吟詩。不過吟的不是他自己的詩,乃杜工部的詩。看來,春節過後,爸爸得讓你跟兩個哥哥一起讀書了。”

“三少爺還小,”紫桐接過話茬兒道,“不讀也罷,還是由奴婢來教少爺《唐詩三百首》。”

“好呀好呀,紫桐阿姨教,爸爸也教……”若渟還在拍著小手哄鬧。

夫人拉過若渟,衝紫桐笑道:

“蠢丫頭,先別做先生夢了。把若渟交給奶媽,快領老爺去後堂更衣,盥洗。”

“是,夫人——遵命。”紫桐把小少爺推給乳母,調皮地一笑,跟著張廷玉朝後院走了。

從此時此刻起,張廷玉總算暫時忘了自己是天子門下的臣工,把自己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丈夫、父親,承擔起作丈夫和父親的義務。因為直到元宵節前,一般情況下皇上是不會再召見臣工的了。皇上一年到頭四處巡幸,在宮內有批閱不完的奏折、召見不完的臣子、疆吏,也是夠忙夠累的了。春節前後也就二十來天,他也要由內務府和太監們安排,過一過皇室的“家庭”生活。到後宮皇後、昭儀、貴妃、貴人等嬪妃所居的各宮走走,侍奉皇太後,召見太子和幾十個皇子、皇孫,還有叔伯、兄弟、子侄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至少在一起吃一頓盛大的皇族團圓飯。皇帝忙著過年,當臣子的自然也就可以無憂無慮在家與家人、親友過個熱鬧大年了。

張廷玉的大哥廷瓚、大弟廷璐都已在北京成家,隻有小弟廷瑑尚未婚配,臘月初八,廷玉還在侍駕途中尚未回府,大哥就打發小弟廷瑑率家人趕回桐城老家,陪父母過年去了。三兄弟都給父母帶回了豐厚的年節禮物,廷玉不在家,以賢慧著稱的夫人王氏,給公公婆婆所備禮物更重。小弟廷瑑不樂意地說:

“二嫂,您是不是要把府上的東西都搬去?看看,什麽鮮果、幹果、蜜餞兒,什麽芙蓉齋、瑞芳齋糕點、蜜供,還有東月盛齋五香醬牛肉、羊肉,致美齋蝶春卷兒、肉角兒,嘖嘖嘖,您怕爸媽在家沒吃的?”

“小弟,這是你哥嫂的一份心意嘛。”王氏嫂子還是叫紫桐一撥丫環把禮物往上搬。

“我可拿不動。”廷瑑覺得是多此一舉。

“放在車上,有什麽拿不動的?”

“路上車子要走半個月二十天,吃的東西要壞了黴了怎麽辦?”

“現在是臘月,壞不了。”王氏百般思念地道,“他爺爺奶奶離了京城,也不知在鄉下過得慣不慣,真想回家看看老人家。小弟,一路上曉行夜宿,注意加衣服,別受凍。帶去的都是京城土特產,爺爺奶奶喜歡吃,就當是哥嫂一片孝心吧。”

“嫂子,您人真好!”廷瑑終於感動了。

夫人王氏生育過,坐過月子,人比原來長得更豐滿結實,更漂亮。別看她長在大詩人書香門第,斯斯文文,彬彬有禮,其實十分能幹。府上幾十號人,裏裏外外都由她操持掌管,是有名的賢妻良母。

書卷氣十足的張廷玉,在外是能臣、賢相,可到了家裏,完全依賴夫人。家居事務他一概不會,也樂得撒手不管。大年三十晚上,他還窩在暖烘烘的書房裏讀他的《禦覽集》,書案上還堆碼著未讀完的《禦纂朱子大全》、《淵鑒類函》、《方望溪集》、《中庸》等。他讀的《禦覽集》,是老嶽丈王士禎的一本新詩集,墨香猶在。嶽丈以詩受皇上知遇之恩,康熙帝常征其詩,錄三百篇親題《禦覽集》,刊行於世。其詩力辟明末公安派之失於俚俗、竟陵派之失於纖仄,獨以神韻為宗,興會神到,得意忘言,以清淡閑遠的風神韻致開大清一代詩風。

傅壽清歌沙嫩簫,

紅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

不見清溪長板橋。

老嶽丈被視為大清詩壇領袖,但張廷玉翻完集子裏皇上禦覽的三百首詩,他卻有幾分茫然。也許他不是詩人,不知詩中三昧。他覺得讀父親編纂的《淵鑒類函》和桐城老鄉方苞先生的《方望溪集》,更為過癮,受益。父親的學問他是早佩服的了;方苞的師法韓柳,講求義法,主張行文宣揚儒家倫理綱常,這也符合他的意趣和為人處事的主張。他不是詩人,是儒家理學的實踐者。

他正浮思默想,刹那間滿京城鞭炮轟響,這時,夫人和紫桐一齊樂嗬嗬走了進來,夫人叫道:

“衡臣,快來看焰火,就要吃年夜飯了。”

於是,一邊一個——夫人和紫桐挽著他的胳膊,一起來到中堂,三張八仙桌擺開了豐盛的團圓飯,熱氣騰騰。二門大院坪裏,老大若靄、老二若澄和家仆、丫環,蹦蹦跳跳在燃放鞭炮和焰火,連五歲多一點的若渟也遠遠站在階沿下,又喜又怕地跺腳瘋笑。

張家幾代尊儒,不信佛,在桐城老家雖有神龕,除了祖宗牌位,也隻祭孔聖、亞聖。在京為官的兄弟家都不設神位,也無祭祖敬神之舉。這就省去一些環節,放過鞭炮焰火,便是一大家子關門吃年飯。

張廷玉堅持主人和家仆、丫環同桌吃飯,從來不分彼此,大概這也是實行孔夫子的“仁愛”吧。

久別如新婚,除夕夜夫妻恩愛作歡一宿,是極自然不過的了。一則,夫人經過生育、坐月,早就渴望跟男人親蜜一番了;二則,廷玉經過三個月伴駕的緊張勞累,一旦放鬆下來,當然也有楚王的朝雲暮雨之思。這正是,“一片水光飛入戶,千竿竹影亂登牆”,“雲開巫峽千峰出,路轉巴江一字流”,正在雲歡雨愛之時,夫人卻又情綿綿意濃濃地說道:

“孩子他爹,你看紫桐這丫頭怎樣?”

“好呀。”

“那你就納她作妾嘛,還猶豫什麽?”

“為什麽一定要納妾呢!”

“孔孟聖賢也說,食,色性也。”王夫人依然甜言蜜語地道,“你們男人不到外麵嫖妓女,包二奶就是最正經的男人了。皇上三宮六院,不知有多少美女嬌娥,就是六品七品的府台縣令,都有個三妻四妾。你不納妾,我心裏過意不去。知道的,說是你忙不過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河東獅子,管著你太嚴……”

“紫桐也太小了點,比若靄大不過三四歲。”

“皇上最小的妃子,比皇子還小十多二十歲呢!”

“那就納吧。”

“你說納什麽?”她見他迷迷糊糊,推了一把。

“納什麽?”

“納紫桐。”她醋少蜜多地嘮叨下去,“紫桐這丫頭人品好,又年輕,知熱知冷,服侍你貼心貼意,納她,我放心,你呢?”

“……”他已是鼾聲如雷。

正月初一,天剛毛毛亮,老大、老二和家仆、丫環們在院坪裏又放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夫人也早早起床,梳洗穿戴整齊,換上了有繡花捥袖加卷領的敞衣,不帶鈿子,不穿補褂,隻以敞衣代禮服。張廷玉被鞭炮聲鬧醒以後,睜開眼在床上賴了一會兒,夫人親自侍候他穿上簇新的白風毛蟒袍補服,頸項上掛一串晶瑩的瑪瑙珠,腳穿高底繡花藍靴。夫妻二人雙雙走出上房,來到中庭,兒子們、家仆、丫環們一齊呼喚向老爺、太太拜賀新年。由奶媽抱著的若鴻,紫桐牽著的若渟,全都換上了新衣,戴著新花帽。張廷玉夫婦拱手還禮,張廷玉道:

“拜年拜年,新年大吉!”

“初一崽,初二郎”,這是桐城拜年的規矩。初一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去嶽丈家拜年,張家仍遵循家鄉的這一習俗。因父母已回老家,初一無年拜,張廷玉準備初二同夫人孩子去嶽父家。

初一在家閑暇,吃過早飯,夫婦倆抱著牽著孩子,在後花園玩耍了大半晝。孩子玩累了,張廷玉正準備回書房讀開年大吉的第一本書,開筆記點什麽,這時大哥、大弟兩家七八口熱熱鬧鬧進門了。他們的孩子最大的若敬、若需有了十五六歲,小的也四五歲了,若靄、若澄、若渟跟這些堂哥堂弟們在一起,又笑又叫,又蹦又跳,府前府後的跑進跑出,簡直樂瘋了。兄弟妯娌們則在西花廳裏喝茶吃點心,聊家常。說不盡家長裏短,道不完官宦傳聞,正說得高興,中門外又是人聲鼎沸,袍服袞袞。

原來,各部各院侍郎、道員、主事一流不大不小的官員來宰相府拜年了。他們執的是“下官如子”的禮數,所以初一也就來宰相家串門賀年。

兄弟妯娌去後廳擺開牌桌搓麻將,張廷玉夫婦來到中堂招待絡繹不絕來拜年的袞袞諸公。這一天,張廷玉竟又應酬得喉幹舌枯,累得腰酸腿痛。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